「學院對祈東家園社區20戶居民檢測室內空氣品質工作已經結束,他們使用專業設備,用專業技能服務群眾,並對改善居民家中環境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深受居民稱讚。」這是日前北京市朝陽區垡頭街道給北京聯合大學健康與環境學院發來的一封致謝信。如今,該學院與垡頭街道對接的入戶檢測項目,已成為這個社區服務的金牌項目。
隨著北京城市功能明確新定位,北京聯合大學綜合歷史基礎、辦學優勢、現實條件、未來發展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建設城市型、應用型大學目標。
研究融入城市發展
該校生物製藥系教授葛喜珍從2005年開始從事植物源農藥研究,先後從80多種中藥中篩選防治果蔬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目前已建立田間推廣試驗—示範等應用技術。該成果已在北京平谷大桃種植區得到應用,有效提高了大桃的質量,增加了桃農的經濟效益。
「目前我們村都在推廣使用葛老師團隊研製的植物源農藥——小檗鹼,它的有效成分高、無農藥殘留、對生態環境好,而且成本低,對褐腐病預防效果非常好。」平谷區劉家店鎮松棚村黨支部書記張永勝說。
城市汙染是特大型城市不可迴避的重大難題。在北京聯合大學,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不斷挖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潛力,讓變廢為寶成為可能。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程豔玲從事研究生物質廢棄物高值化利用多年,她研究運用微藻細胞生物反應器處理啤酒汙水,利用微藻分布廣泛、生長周期短、適應性強的特點,將其作為實現汙水資源化處理的生力軍,同時實現微藻的高值化利用。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已與燕京啤酒廠達成合作,實現了高附加值微藻生物質增產與啤酒汙水淨化的雙重目標。
專業服務城市運行
該校健康與環境學院保健食品功能檢測中心是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認證授權,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遴選的保健食品功能檢測機構。2008年北京奧運會,檢測中心承接了食品安全防控應急保障任務。「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及部分食品專業的研究生,分成4個班24小時晝夜不間斷的工作模式,確保參賽運動員的飲食安全。2022年的冬奧會,我們將繼續承擔食品安全防控任務,全力打好奧運食品安全保衛戰!」檢測中心主任趙卓說。
朝陽區垡頭西裡三區是一個老舊社區,垃圾堆放雜亂,小區環境惡化,臭味燻天,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
「垃圾匹配分類處理新模式」是健康與環境學院學生社區服務隊針對老舊社區的垃圾處理問題提出的方案。「我們在每家每戶投放了3種顏色的垃圾桶。」團隊指導教師汪昕宇說,在試運行中,團隊不斷發現和改善新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了新模式的系統性與實用性,有效改善了垡頭社區垃圾處理不到位的狀況。
這支學生社區服務隊此前還通過細緻調研向社區提出《解決城市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的對策研究》報告,對垡頭地區停車問題提出了建設性解決方案,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認可與借鑑。
知識傳承城市文化
為引導中小學生樹立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培養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激發其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北京聯合大學科技服務項目走進了中小學生科技課堂,先後為延慶區中學、垂楊柳中心小學、實驗二小朝陽學校等學校的學生開展「科學實踐系列課程」。
活動中,教師向中小學生詳細講述實驗原理和注意事項,志願者熱心協助他們操作儀器,引導他們開闊視野,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奇妙的化學反應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慾望,也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科學的種子。」實驗二小朝陽學校教師為科普活動連連點讚。
近年來,為推動科學知識普及,北京聯合大學健康與環境學院的教授們不畏路途擁堵遙遠,走進延慶區中學開展系列科普講座50餘場,深受中小學生歡迎。
「這種傳播並不僅限於科學知識,健康與環境學院與垡頭街道辦事處舉辦的『傳統藝術大眾化暨藝術惠民系列活動』把傳播的視角拓展到優秀傳統文化。品垚陶藝親子體驗、藝術傳人學剪紙等活動,向轄區居民特別是青少年普及中華傳統藝術知識,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百姓文化修養,真正實現了為民、惠民。」垡頭街道辦事處主任石延剛說。
「作為一所地方性應用型大學,未來如何服務好北京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是我們探索適應北京區域經濟發展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切入點。」北京聯合大學黨委書記韓憲洲說。(施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