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昨天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根據會上通報,北大人民醫院老年科一住院患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其住院的老年科病區患者5人及醫護等人員17人,共22人已經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發布會上,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劉曉光通報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疫情處置情況。劉曉光說,患者田某某是一位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老年女患者,需要定期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該患者長期臥床、間斷髮作泌尿系感染、吸入性肺炎,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老年科住院治療。患者女兒、女婿1月19日從新疆返京後,按照醫院嚴格的探視管理規定,二人輪流到醫院探視。2月9日醫院嚴格禁止探視。此後,這名老年患者的女婿、女兒先後發熱,於2月17日晚間來北大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醫院第一時間為住院老年患者田某某進行篩查,2月18日凌晨該患者新冠肺炎核酸檢測陽性。
醫院快速反應,啟動了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同時採取隔離措施、進行徹底消毒並及時上報,最快速度對列入相關密切接觸人員進行全面篩查。目前,該住院患者已於確診當日轉往定點醫院救治,其住院的老年科病區患者5人及醫護等人員17人,共22人集中醫學觀察。
目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已騰出病床150張,用於該患者住院期間規律腎透析治療時,可能接觸的腎透析患者142人進行集中醫學觀察;已完成患者密接的251人次核酸檢測及9處接觸環境的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已完成該患者在院期間可能接觸環境的終末消毒,血透室每班次透析結束後進行終末消毒;根據人員類別及防護級別進行分層管理,按照不同層次進行相關防護物資發放;疫情防控期間全面升級安全保衛管理措施;保障集中醫學觀察人員的餐飲等生活服務。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張俊介紹,2月18日,醫院確診一例住院患者患有新冠肺炎。至於為何將醫院白塔寺院區騰空,張俊介紹,為保證密切接觸的142名透析患者不中斷他們的透析治療,騰出白塔寺院區,便於進行集中醫學觀察。同時,將白塔寺院區原有的門診工作,轉移到西直門院區。西直門院區門急診正常診療,門診治療患者不會受到影響。
發布
新增2例確診病例
又有8名患者出院
北京市又有8例新冠肺炎患者,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後,符合出院標準,於2月19日分別從地壇醫院、豐臺中西醫結合醫院、昌平區醫院出院。8名患者中,有5名男性,3名女性;年齡最小的27歲,最大的69歲。
2月19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已送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救治。新增疑似病例25例,現有疑似病例125例。新增密切接觸者16例,累計確定密切接觸者2091例,其中1419例已解除醫學觀察。
截至2月19日24時,北京市累計確診病例395例。出院153例,死亡4例,危重型19例。其中東城區12例、西城區53例、朝陽區58例、海澱區61例、豐臺區40例、石景山區14例、門頭溝區3例、房山區16例、通州區19例、順義區10例、昌平區29例、大興區39例、懷柔區7例、密雲區7例、延慶區1例,外地來京人員26例。平谷區尚未有病例。
395例確診病例中,男性病例187例,佔47.3%,女性病例208例,佔52.7%;年齡範圍為6個月~94歲,其中5歲以下14例,佔3.5%,6歲至17歲13例,佔3.3%,18歲至59歲260例,佔65.8%,60歲及以上108例,佔27.4%。
龐星火說,確診病例已收入定點醫院進行救治,消毒工作已開展,小區居民不用擔心和焦慮。
有部分患者從自感有症狀到醫療機構就診的時間間隔較長,不僅影響治療效果,也容易傳染給家人、朋友和同事。如有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請做好個人防護,及時到發熱門診就醫或聯繫所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請大家採用網絡或電話預約就診,不要帶病堅持上班,也不要在家中拖延。就診過程中,應相對固定在同一醫療機構,不宜在多機構間重複就診。
2月19日新發病例
活動過的小區或場所
西城區
月壇三裡河一區
通州區
梨園鎮北楊窪小區梨園家屬院
重點
市經信局
所有防疫物資企業均實現復工復產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任世強表示,本市所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均實現復工復產,復工率達到100%。
任世強指出,北京市經信局先後研究制定了兩版工業及軟體信息服務業企業疫情防控指引,從量體溫、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保距離、分餐制等方面提出16條具體防控措施。同時,組織本市企業梳理了急需津冀政府協調解決的疫情防控保障物資和企業產業鏈配套企業協同復工等問題,逐一上帳上冊,納入京津冀協同工作機制,逐步得到落實。
針對企業原材料運輸和供應方面的難點,任世強表示,首先,市經信局對於企業集中反映的問題,積極打通企業打通產業鏈,針對疫情期間外地企業無法及時開復工導致本市企業原材料供應不足問題,主動匯總企業的各項需求,向工信部、天津、河北、安徽等多個省市、部門協調,幫助企業順利復工。其次,針對物流運輸的問題,積極協調交通部門,為有需要的企業開具轉運證明,保證企業穩定生產。針對開復工企業急需的防疫物資需求,我們與相關部門配合,統計開復工企業需要的防疫物資,組織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按需生產,確保供應。
而針對本市防疫物資供需矛盾較大的問題,聚焦在京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加強生產動員部署和組織協調。任世強透露,截至目前,北京所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均實現復工復產,復工率達到100%。
據統計,截至2月19日18時,全市308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1887家企業已開復工,開復工率61.2%,環比上一日提高了0.6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京從業人員682852人,截至目前已開工企業到崗326343人,到崗率47.8%,環比上一日提高1.3個百分點。
而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多數通過移動辦公等靈活形式實現開復工。截至2月19日,被統計的122家規模10億元以上重點企業中,已開復工企業106家,開復工率為86.9%;企業員工(含遠程辦公)到崗率為83.5%。
市疾控中心
復產復工後 要最大程度減少會議
針對眾多單位開始復工返崗、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給出回復。龐星火指出,近日,北京市確診病例在個位數,但決不能麻痺大意、掉以輕心。要充分認識復工復產單位由於人群流動大、大批員工來自全國各地及社會各個家庭,單位人群聚集性增加,疫情防控難度加大,發生聚集性疫情的風險加大。
龐星火指出,在復工開工前應根據各單位工作及生產的實際情況開展風險評估,對所有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密閉場所要求員工戴口罩,對存在的薄弱環節結合本單位員工的崗位特點、工作性質等,制定靈活的工作制度,以及相關的人員調配、值勤、備班方案。完善和細化內部防控工作的各項措施。
要加強對重點崗位、重點部門的風險梳理,尤其是對外服務或人員接觸頻繁等有額外感染風險的崗位或部門,應特別注意工作期間防護措施、防護物資的保障,以及人員的儲備和培訓;應注意優化工作程序,減少職工之間、職工與客戶之間近距離接觸的頻率。通過採取減少共用物品、縮短交流時間,保持相互間距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
可建立彈性工作制,管理者可根據單位內各自特點逐步復崗復工。各單位(部門) 應注意對人數較多的工作團隊進行管理,對職工上班路徑、辦公場所人員密度、分散辦公的可行性等進行評估,並採取錯峰上下班、網絡辦公等多種形式,降低人員密集度。
減少會議等不必要的人群聚集性活動,最大程度減少本單位所有層面的會議數量。必須召開的會議,應最大程度利用視頻、網絡、電話等手段召開,減少人員的聚集,舉辦會議時可參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會議防控指引》。同時參考屬地政府、部門以及所屬行業內部對於召開會議的要求和建議,制定會議策略,並加強對參會人員的登記。
此外,龐星火強調,各單位要強化員工健康監測制度。各單位(部門)應掌握工作人員在京、離(返)京狀況,實行每日健康監測制度,建立體溫監測登記本,員工若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要求其不得帶病上班,應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防護級別更高的口罩)及時就醫。
回應
復興醫院南樓解除封閉 暫不接收新患者入院
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疫情發生後,西城區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立即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並指導醫院開展了消毒工作。截至2月19日18時,復興醫院累計報告核酸檢測陽性病例36例,其中確診病例34例,核酸陽性檢測2例。新增病例均為醫院隔離的密切接觸者。36名病例中,有8名醫護人員,9名護工保潔人員,19名患者和患者家屬。其中南樓確診病例21例,北樓確診病例13例。
密切接觸者情況顯示,截至2月20日15時,此次疫情累計密切接觸者668人,累計解除醫學觀察582人。剩餘的密切接觸者86人,其中79人進行集中醫學觀察,7人居家醫學觀察。
疫情發生後,西城區政府按疫情防控要求對復興醫院南樓封閉、北樓限制進出措施,疾控部門對封閉區域內的人員全部進行了咽拭子採集,共採集咽拭子1717份,其中核酸檢測陽性病例12例。2月6日,已將相關病例全部轉送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復興醫院南樓自5日起封閉管理14天,至20日南樓封閉區域內無續發病例,2月17日和19日,北京市和西城區疾控中心對復興醫院南樓封閉區域內的504人採集咽拭子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就此決定,自2月20日起,解除南樓封閉管理,相關人員離開後將繼續醫學觀察14天。不能離院的住院患者繼續在復興醫院治療原發疾病,並繼續進行健康監測14天。14天內,復興醫院南樓暫不接收新患者入院。復興醫院北樓繼續目前管理措施,並進一步進行感染風險評估。
此外,繼續對復興醫院全部醫護人員、住院患者、護工和保潔等相關人員進行健康監測14天,並持續加強院內消毒工作。
復興醫院院長李東霞表示,目前,院內總體秩序和醫護人員狀態良好。針對月壇街道的幾起案例是否由復興醫院所造成,李東霞表示,復興醫院發生聚集病例後,確實對周邊社區、社會造成了困擾,感到很痛心。復興醫院後面發生的病例,都是之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已在管控當中。「今天就已經沒有新增病例了,相信在我們嚴格的管控措施之下,不會再行擴散。」本組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