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家庭之狀況,最一針見血的總結應該是—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
孩子。
因為父親大面積缺失,中國家庭裡最常見的矛盾,經常便似乎是「大總管」母親和「聚焦體」孩子的鬥智鬥勇,母親與孩子雙方「互為摯愛、頻發戰爭、威逼利誘、同流合汙、無悔無奈」,使得不少母親不由自主感慨「養孩子就是養祖宗」。
母親與孩子的「愛恨情仇」各種形式不斷上演,是中國家庭的獨特寫照,這其中,尤以更年期母親血拼青春期
兒子的壯景最為激烈。比如—
動物吸引
「咪哥」堅決考匯文
在北京市匯文
中學的校園裡有個學生們一下課就愛去的地方,那裡有羊,有魚,有鵝,有自動匯集而來的尋求餵養的流浪小貓們。這些流浪貓隨意在校園在教室溜溜達達,悠閒自在,是這所重點中學裡非常有趣兒的一個景致,也是這所學校學生們的最愛。匯文中學校長陳維嘉還把在學校裡和孩子們生活了好幾年的一隻叫大黃的貓,定為匯文中學的校貓。這些在校園裡陪伴孩子們一起學習生活的小貓們,成了孩子們眼裡「最可愛的玩伴」,也讓他們青春期裡緊繃繃的神經找到了一個得以暫時鬆懈的路徑。
匯文中學和流浪貓的故事,隨著一屆屆畢業生口口相傳,使這所有愛的學校成了區域裡即將升入初中、高中的學生們心中最嚮往的學校,孩子們說起匯文,首先就會欣喜地說起學校一隅那個小小的「動物園」以及校園裡悠閒自在的貓兒們。
「咪哥」就是那眾多嚮往進入匯文學校的孩子中的一個。
在家裡,「咪哥」和母親有史以來最志同道合的一件事,是倆人共同撿了一隻流浪貓,並毫無爭議一致決定給貓起名叫老咪,從此母親多了一個雅號「咪母」,兒子則主動自改稱謂「咪哥」。
「咪哥」特別貪玩兒,在應試教育的學生隊伍裡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但是,打從體校網球隊的隊友口中得知匯文中學養了許多流浪貓,得知有一隻代表著匯文仁義友愛的校貓「大黃」在教室隨意走動,「咪哥」的眼睛就閃閃亮起來了—正值「咪哥」小升初之際,一隻腳邁進了青春期。貓的召喚,使「咪哥」對匯文中學有了天然的親切感,也帶給「咪哥」無論如何必須考上匯文中學的動力—參加匯文中學開放日活動,看到校園角落裡的「動物園」和悠閒在校園裡的貓兒們真的如聽說的一樣,「咪哥」就下定了決心考到這裡來,而匯文中學校長陳維嘉充滿仁義友愛的講話,對「咪哥」所下的決心更是如虎添翼,最終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推動力。
其實,對於「咪哥」上中學一事,這個家庭原本是有共識的。結合孩子小學階段的經驗教訓,大人孩子一致決定,要給初中生「咪哥」找一所「無學習壓力」的學校……「咪母」甚至已經在目標學校旁邊看好了一套房子,準備或租或買,為孩子上學大搬家,自己上班路遠也不怕。
讓「咪母」措手不及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咪哥」想考匯文中學的主意一旦下定,便完全不留給父母大人任何可商量的餘地。其實,「咪哥」心裡,也許還有一個自己的小九九,那就是匯文中學陳校長在開放日所講的反對學生上課外班的觀點,和「咪哥」從未上過課外班也從來反抗上課外班的想法不謀而合了。憑著一份半途而來的感覺,「咪哥」信誓旦旦一定要考上大名鼎鼎的匯文中學。
兒子能有這樣的決心,「咪母」自然心中歡喜,有那麼一瞬間,「咪母」甚至完全忘記了兒子一直以來的學習狀態,忘記了兒子何以與那些長期奔波在各個補習班、佔坑班的同學們進行競爭,忘記了在課外補習班的大海汪洋中浸泡大的孩子的考試能力到底有多麼強大。
青春生猛
「咪母」迷惘又失落
「咪哥」考進了校園裡養著動物的匯文中學,開始了他自己的初中生涯。
「咪母」為兒子的如願以償而開心,但她很快就再次遭遇了兒子帶來的措手不及。
「咪母」供職於媒體,記者生涯把她從一個「嬌驕小姐」磨練成了「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知感女漢,但她卻經常在兒子面前思維短路,行動「癱瘓」。隨著兒子慢慢長大,「咪母」年輕時的銳氣已然消磨殆盡。兒子上小學時,「咪母」並不看重分數,從心裡替兒子擋著繁重的作業;有老師太過嚴厲,「咪母」挺身與老師理論公平呵護的道理,並為保護兒子憤而轉學,甚至到處找私塾,希望躲開現行教育帶給孩子的壓力……明白人眼裡,在「咪哥」面前,「咪母」智商嚴重下降;她就是一個一切只為了兒子的女人。「咪母」和「咪哥」母子之間,好時就像姐弟,倆人心血來潮可以肆無忌憚地把家當成T臺一塊兒走貓步、演節目,也可以你一句我一句「過家家」式爭執拌嘴。小學階段,「咪哥」就是這樣既快樂又「艱難」地過了六年。
但中學一開始,「咪母」和「咪哥」的關係,「突然就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扭轉」。
如願進了匯文中學的「咪哥」,開學不到一個月,貌似就犯上了青春期。他開始躁動不安,眼神變「橫」了,看什麼都不順眼;耳朵變「煩」了,「咪母」的話都當嘮叨。伴隨生理上出現新的「增長點」,少男少女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由自主地跟著青春期「小鬼」獨立四處出擊,「咪哥」開始回家進自己屋就插上房門,禁止「咪母」的熱詢和刺探,理由是:整個小學階段都是你盯著我做作業,現在我自己可以獨立了……才上初中,「咪哥」顯然就拉開架勢要和「咪母」對著幹了。
對於兒子的突變,「咪母」由吃驚不適應,到不示弱。她一如既往地「貼」兒子,但兒子拒她千裡之外,並痴心不改。「咪母」固執地認為,因為她的保護,「咪哥」小學六年才沒有留下學傷,並還保持有飛揚的個性和志趣;「咪哥」朝氣蓬勃,保持著一顆完整的少年心,這些都比考試成績可貴得多。
說實話,中考前「咪哥」一定要上匯文中學的想法,令「咪母」很有些茫然和迷惑,因為兒子眼裡匯文中學的那些好,與「咪母」對重點中學的認識有著相當的偏差。不過,在「咪母」看來,匯文中學有著百年傳承下來的仁愛精神,在今天浮誇的社會中確屬珍貴。在分數高於一切的當下,一所北京有名的重點中學,肯把校園的一隅變成愛心動物園,多少是有一些另類。但正因為有自己精神的傳承,匯文中學的孩子才可以有獨樹一幟的空間。從這一角度講,「咪哥」喜歡上匯文絕對理所當然—雖然考試不拔尖兒,但「旁門左道」「咪哥」卻是樣樣知曉,尤其對世界軍事裝備及世界科技發展,那簡直就是過目不忘。「咪哥」喜歡新奇特事物,曾經狂妄說過長大了要去管理外星人。「咪哥」把大量的時間都放在他喜歡的事情和想像的狂妄中,小學時候老師和同學們就給了他「小博士」的雅號。憑著分數和專長,「咪哥」竟然考上了門檻挺高的匯文中學。這個「意外的結果」說明孩子學習確實需要興趣動力為先。
循著這樣簡單的道理,一個小學老師眼裡成績普普通通的孩子,因著在大人眼裡不起眼,甚至不叫動力的動力,如願進了自己選定的中學。「咪母」對「咪哥」的中學生活不禁有了美好的遐想。
在匯文中學,孩子的快樂是明顯的—秋天到了,校園裡的動物們,魚、羊、貓、鵝和我們一起欣賞著匯文的秋,咱匯文的著名的喵爺自由自在,時而草地上打滾兒,事兒樹下睡覺做著喵夢,不愁吃不愁喝,還處處有美麗的秋景做伴,匯文的小動物們是有福氣的—「咪哥」這篇寫匯文的秋天的作文,老師說是有感而發,「咪哥」備受鼓勵,從此愛上了寫作文。
但「壞」消息也接二連三。
期中考試後第一次家長會,各科老師普遍反映,「咪哥」的學習習慣太差,優秀同學記下滿滿厚厚的筆記本,「咪哥」則基本上僅按興趣和心情把莊嚴的筆記變成了「隨筆」,「咪哥」的期中考試成績自然是從後邊算。靠小聰明上了重點中學,可這個平臺上都是「大聰明」的孩子,「咪母」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拿「咪哥」怎麼辦?
最要命的是,「咪哥」開始了青春期的自我封閉,回到家就把自己反鎖在自己的房間,甚至吃飯都不要和大家在一起,已然無計可施的「咪母」,和所有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一樣,苦惱又迷茫。孩子的學習壓力尚未得解,青春期問題又不請自來,「咪母」的神經一天比一天繃得緊。
「這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精疲力盡中「咪母」時常捫心自問。「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可我們就在這樣的生活裡生活著。」「咪母」在無可奈何中繼續堅持著。文/圖 J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