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期間、排除萬難搶到一票,接下來漫漫回家路,特別在坐飛機時該如何保護自己?會不會容易感染病毒?在狹小的客艙中如何防範感染病毒?航空公司和機場有沒有靠譜的疫情防控措施?下機後的相關手續怎麼辦理?
今天這份超全面的科學解答防護指南、注意事項、專家建議,中航未來小編建議你收藏。
如果飛機上有新冠患者, 那我有沒有可能被傳染新冠?
航空旅行中 確實存在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可能性。不過!不用擔心!病人和無症狀感染者是飛機上經空氣傳播病原體的 主要來源。所以對乘客而言,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同乘一架飛機 可能是危險的,特別是坐在臨近的座位上,也就是同排或前後各三排的乘客。但是對其他的乘客,這種危險並不顯著。
氣溶膠不會傳播新冠肺炎嗎?
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 接觸傳播。氣溶膠確實有傳播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但是要滿足以下 三點:
1. 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
2. 長時間暴露
3. 存在高濃度氣溶膠
民航局飛行標準司相關負責人指出, 飛機在設計時已經考慮了運行過程中的 通風要求 ,客艙空氣每2到3分鐘置換一次,每小時置換20到30次。
▲民航客機客艙內空氣循環模式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
飛機通風系統主要 使空氣上下流動(就像上面那個圖哦),這種循環方式 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飛機上擴散蔓延的可能。
選擇靠窗的座位
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流感季節,飛機上最安全的地方是靠窗座位。研究人員以10次飛行時間為3至5小時的航班上的乘客與機組成員為研究對象,觀察到坐在臨窗座位上的人們與可能患病的人接觸較少。「訂一個靠窗座位,在飛行途中儘量不要走動。
登機前
先額外再準備機上需要防護用品,如:幾個口罩、幾個塑料封口袋、一次性手套、紙巾、消毒溼巾
乘機時
乘機時,儘量全程佩戴口罩,保持手的清潔衛生。值得注意的是,口罩潮溼會影響其過濾效果,降低防護作用,佩戴時間不要超過8小時,只要潮溼了,就及時更換,因此有必要隨身多備幾個以便更換。
乘機時,旅客要儘量選擇靠窗的座位,不在機艙內來回走動。在條件允許時,儘量和其他旅客分散坐、隔出空位,以避免直接接觸患者或吸入其咳出的飛沫。
在飛機上用餐
在需要用餐時,摘下口罩和手套,放入塑料封口袋中,用消毒溼巾或酒精消毒片擦拭雙手後,再快速用餐,用餐完畢後,迅速換上新的口罩。
飛機上廁所
儘量減少直接用手觸摸高頻接觸的公共物體表面, 如門把手、扶手等 ,也不要觸摸口罩外表面。如果觸摸了,需要及時清洗雙手,或用消毒溼巾或酒精消毒片擦拭雙手。
手未做清潔或消毒的情況下,不要觸摸自己的口、鼻、眼部。
如果備有 一次性手套,可以佩戴手套再觸摸高頻物體表面;如果沒有手套,可以將紙巾放在手上,隔著紙巾觸碰門把手、按鈕或扶手,減少手直接接觸物體表面的機會。
萬一在飛行中發現了可疑的發熱旅客,怎麼辦?
航空公司也有「招兒」。每架飛機上都配備有衛生防疫包等應急醫療設備,能夠有效應對相關緊急醫療事件,進行隨時消毒。條件允許時,在飛機上後三排設立應急相對隔離區,機上一旦發現可疑發熱旅客,可立即進行隔離。
坐飛機攜帶的防疫用具有什麼要求呢?
來源:中國民航網
對於一些不會造成安全隱患的物品,攜帶乘機是沒有限制的,比如醫用口罩、N95口罩、護目鏡、正常防護服均可以攜帶。電動口罩可能含有鋰電池,乘機時應滿足攜帶鋰電池乘機的相關規定。
消毒劑可以攜帶乘機嗎?
含酒精含量的免洗類消毒劑,酒精的百分含量〉70%,旅客不能託運,也不能隨身攜帶。
酒精的百分含量≤70%的消毒劑不能隨身攜帶登機,但可以託運,託運時應放置在零售包裝內,每瓶不超過500 mL,允許託運個人自用的合理數量。
提示:目前多數免洗洗手液均含有高濃度酒精(無水乙醇),濃度在60%-80%之間。
市面上還有一些產品標識不含酒精,但有可能含有異丙醇。異丙醇是易燃液體,屬於航空運輸的危險品,旅客不能託運,也不能隨身攜帶。
體溫計可以攜帶嗎?
體溫計的種類不同,攜帶乘機的要求也不同。
水銀體溫計是不能隨身攜帶的,只能辦理託運,且必須將水銀體溫計放置在保護盒裡。
攜帶電子體溫計的,如果電子體溫計含有鋰電池,鋰電池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或鋰含量不超過2克,在做好防止短路措施的前提下,可以攜帶乘機。
一定要如實填寫健康申明卡
保證了飛機旅程安全之後,為保證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為保證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入境時一定要配合海關工作,申報健康情況。
下機後
工作人員會引導旅客進入測溫通道,通過紅外測溫儀或測溫槍對入境旅客進行體溫檢測。
最後,排隊憑護照過海關,並根據海關的評估配合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