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園區校3人,立達中學8人,平江中學9人……近日,蘇州市教育局公布市區四星級普高指標生名額,指標生的分配原則、分配方法是怎樣的?符合什麼樣的條件可以成為指標生?這引起許多家長關注。
為了保證教育資源分配均衡,讓更多初中校學生享受到優質資源,從2013年起,蘇州所有四星高中開始實施指標生政策,把招生計劃的一部分名額拿出來分配到各個初中校;簡單地說,就是為了讓每個初中學校的學生都能夠有機會爭取優秀的、理想的高中學校。
那麼,指標生是怎麼分配的?
以蘇州中學為例,招生計劃(不含園區校區)的30%為普通錄取,剩下的70%為指標生錄取,其中50%進行基礎性指標分配,投放到蘇州市區所有初中學校;其餘20%實施獎勵性指標分配,投放到蘇州市區辦學水平比較高的初中校。錄取最低分數線控制在蘇州中學招生分數線以下20分內(2018年蘇州中學錄取分數線665分,則指標生最低錄取分數線是645分)。
市區其他四星級普通高中均執行錄取指標生政策,指標生比例為各校招生計劃(不含自主招生計劃)的 60%。
指標生是如何計算的?
基礎性指標生人數與學校初三在籍學生數有關,這個與學校的辦學水平無關。實際計算數 = 各初中校學籍數 ÷ 市區學籍總數 × 各校指標生分配總數。
如今年園區星灣學校學籍數410人,市區學籍總數18696人,蘇州中學指標生分配總數197人,那麼今年蘇州中學招收星灣學校的基礎性指標生為410÷18696×197=4(人)。
獎勵性指標生只有蘇州中學有,每個初中學校獎勵性指標生人數,要看各初中校的成績,根據前一年各初中校的中考成績綜合評定。實際計算數 = 獎勵性學校學籍數 ÷ 獎勵性學校學籍總數 × 獎勵性指標分配總數。
換個角度來說,獎勵性指標生,說明了各個初中學校前一年的中考成績排名。
相比中考成績,更看重校內排名
由於這些指標生計劃直接分配到各個初中學校,因此高中指標生錄取看考生在初中學校的校內排名,再加上每所初中學校分到的指標生計劃數不同,因此高中學校在初中的指標生錄取分數線為「一校一線」。
所以,考生在所屬初中學校的中考成績名次比中考分數更為重要。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說,指標生政策是個調節器,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它也是個風向標,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根據省教育廳文件要求,2020年指標生比例擴大至70%,投放到蘇州市區所有公辦學校。(記者 熊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