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還錢,最見一個人的人品

2021-01-18 晚安靜讀

作者 木子飛揚

前不久,河北省高院上線了一款微信小程序,叫做「老賴地圖」。

登錄「老賴地圖」,馬上就能掃描出方圓500米內的失信黑名單相關信息,可以直接查看自己周圍是否有認識的人成為了「老賴」。

這個功能,使得「老賴」們徹底暴露了,失信行為再也沒法躲了。

高不高級?厲不厲害?解不解氣?

在今年的北京春晚節目中,馮鞏的小品《今天倍兒爽》怒撕老賴行為,對那些借錢不還的人進行了諷刺和批評。

小品講的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事例,三個朋友分別借了馮鞏的錢,借錢的時候跟孫子似的,到還錢的時候就變成了大爺,百般抵賴,甚至壓根兒沒打算還。

最後,三個「老賴」都上了失信黑名單,高鐵不讓坐了,酒店不讓住了,飛機不讓上了,不得不找到馮鞏將欠的錢一筆還清。

看到這裡,觀眾們紛紛叫好,在彈幕裡,好評一片:

「對付老賴,就該這樣!」

「哈哈哈,這波操作,真解氣!」

「離老賴遠點,沒有誠信的人,不值得交往!」

考驗一個人的人品,看他還錢的態度就可以了。

有的人是「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有的人是「借了不還,死皮賴臉」。

人品之高低立見分曉。

—02—

朋友小馬自己創業,這兩年生意還挺不錯的。可是最近見他,卻是一幅愁眉苦臉的樣子。

原來,他去年談下的一筆業務,貨都發給人家半年了,卻一直沒收到貨款。這筆錢沒到位,他的資金周轉就有些緊張了。

當時籤合同的時候,早就約定了付款方式,但是對方提出資金臨時出現點困難。

看在是朋友的份上,加上對方說了很多好話,小馬為了拿下訂單,就先把貨發給人家了,約定一個月後付款。

一個月後,對方經理打電話給小馬。又是一番苦苦哀求。

「馬總,不好意思,最近資金實在是周轉不開,能不能再延緩幾天……」

又過了一個月,「馬老闆,您看這樣好不好,月底之前,我準時打款給您。」

因為自己資金也困難,小馬隔幾天就打電話去溝通,但是對方每次都是「只打雷,不下雨」,嘴上不斷承諾,就是不見行動。

小馬說,本來是看在朋友的面子,才先發貨給人應急,現在鬧成這樣,如果對方還是這麼拖著,也只能走法律程序了。

沒想到,就在這兩天,欠貨款的那家工廠老闆居然跑路了。幾個供應商在工廠門口拉起了橫幅,要求還錢……

小馬鬱悶得要死,真後悔做這筆生意。

一個人最大的破產不是財富破產,而是信用破產。

財富沒了,還能賺回來。

信用沒了,就是真正的破產了。

—03—

她叫朱冬娟,今年66歲。

兩年前,老伴戴漢順開電動三輪車出了事故,不小心撞傷了路人徐桂花,對方也是年過花甲的老人,傷得不輕。

法院判決,戴漢順賠償醫藥費、護理費等各項費用總計4萬元。

4萬元,也許在很多人看來,並不是很大的一個數目。

可是,在66歲的朱冬娟和68歲的戴漢順眼裡,這無疑是天文數字。

夫妻倆都患有嚴重的風溼病和痛風,朱冬娟還有心臟病,要常年吃藥。家裡根本沒有收入來源,一貧如洗。兒女們經濟條件也不好,幫不上什麼忙。

不要說4萬,他們連400塊都拿不出來。

但是,這對年過花甲的老夫妻,找到徐桂花家,當面承諾:

「欠款我們一定會還上,但是只能慢慢還。」

「我們家窮,但不會賴帳。」

從此以後,兩個老人就開始拼命地一點一點地掙錢、攢錢,每湊齊1000塊錢,他們就翻山越嶺,走上3個小時,將錢送到徐桂花家裡。

他們就這麼一點點,一次次地去還債,他們的誠懇和誠信深深打動了徐桂花一家人。

最後,徐桂花家人主動找到法院,表示願放棄剩餘的賠償款。

「他們家條件這麼差,還一心想著還錢,一次次送錢上門,讓我們非常感動。剩下的錢我們決定不要了。」

朱冬娟和戴漢順,他們家裡很窮,但是比起那些有錢卻故意不還的老賴,這兩位老人實在是富裕多了。

講誠信,守承諾,是一個人最好的品德,也是最大的財富。

—04—

很多人說,談錢傷感情。

其實,傷感情的不是「談錢」,而是「欠錢不還」。

電影《後會無期》中,江河對三叔說:「再艱難,也不能騙別人的錢,你們可以去借錢。」

三叔問,「借錢跟騙錢,有什麼區別嗎?」

王珞丹飾演的蘇米說,「借錢,就是騙朋友的錢。」

也許這樣說有點過分,但是在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人。

你出於好心將錢借給他,卻再也收不回來,錢給他等於打了水漂。

你出於信任先貨後款,可是貨人家心安理得地收了,錢卻拖著不給你了。

說到底,還是失信成本不夠高。「我就是賴著,你能怎麼著吧?」

「老賴」們的行為正在慢慢瓦解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互信,嚴重影響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他們會不會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最終能不能順利還清欠款,都在構築著這個社會最基本的規則和秩序,以及人們內心最樸素的認知和信仰:

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還是不是這個道理?今天,人與人之間還有沒有信任?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國家信用體系的加速構建,隨著全民信用意識的快速提升,失信的成本將越來越高,失信者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欠錢不還等失信行為將受到更多的約束和更嚴厲的打擊。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誠信就像沙漏裡的沙,當沙緩緩流下,人的價值也如沙一般終將流逝。

誠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夠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間,洗盡鉛華,摒棄誘惑,能夠在紛紛擾擾的利益場,不失底線,不忘初心。

—END—

本文作者 木子飛揚

感悟平凡,記錄美好,傳遞溫暖。歡迎關注@晚安八零後

原創文章,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用韓語怎麼說?
    例子:「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句話真的是對的嗎? 2. 빚진 것은 갚아야 마땅하다. 예: 빚진 것은 갚아야 마땅하다.빨리 돈 갚아라. 例子: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快還錢。
  • 以下三件事,看清一個人的人品
    第一,看他對待還錢的態度老話說,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賺錢見人性,還是很有道理的,錢這個東西,雖說不是萬能的,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它可以幫我們認清楚身邊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有很多人對於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句話,好像並沒有什麼概念,他們覺得,反正錢到我手裡了,也是你自願借給我的,怎麼能催我還錢呢?這種人,就算他有了償還能力,寧願自己揮霍掉,也不願意還錢,如果你提醒他,他會馬上答應你,然後又會去找各種藉口,一拖再拖,這樣的人,他們的人品,可想而知是怎樣的。
  • 破產法的推出,已表明欠債還錢不再是天經地義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是中國人一直遵循的傳統道德,因為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別人借錢給你相當於別人幫助了你,你就欠了別人人情,自然要還錢,這是一個人誠信的體現,也能表明這個人的品德,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欠債還錢已經不適合每個人了,在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就研究推動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及相關配套機制,著力解決針對個人的執行不能案件,而在此之前,已經就個人破產進行了4次討論,而今年深圳已經開始著手
  • 男子向好友借7萬用冥幣還錢:錢,才是人性的驗金石
    有人說: 患難見真情,借錢見人心。 身處困境時,毫不猶豫出手幫你的人,一定是真心實意對你的;有借有還,不逃避的人,人品心性自然不會差。
  • 「棋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你的財品,就是你的人品
    最能夠老生常談的,就是一個人的人品,我們知道人品在生活中是重要的一種體現,沒有人願意成為人品不好的人,或者來說 ,就算是人品不好的人,也不願意被別人看出自己人品不好。人品這個東西是很難捉摸的東西,是一種無形的品質,單單跟一個人的交往中,我們很難直接的去判定這個人的人品好壞 ,但是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能夠找到參照物,人品也是如此,雖然沒有辦法直截了當的認清一個人的人品,但是我們卻能夠從其他方面來做一些參照,其中最能夠體現人品的參照 ,便是一個人對於金錢的態度,也就是一個人的財品。
  • 這7種情況,欠債可以不還錢!
    平時我們都說「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還有就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誠然,根據人們的慣常理解,欠了別人的錢是一定要還的,如果欠債人不歸還,那麼我們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去追討,並且認為是一定可以勝訴的。但是遇到以下7種情況,打官司也沒用。所以接下來看官們要注意了,借給別人錢千萬要謹慎了!
  • 一個人的人品好與壞,就看對這三個東西的態度,準不準大家說了算
    人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雖然說認識一個人很容易,但是想要徹底認清一個人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只有我們透過表象看清了一個人的本質——人品,才知道這個人值不值得我們付出與結交。1、對待還錢的態度雖然說,錢這東西並不是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但是它可以幫助我們認清身邊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有的人,借了錢就杳無音訊,對於還錢沒有任何打算,他們覺得反正錢到了我的手裡了,也是你自願借給我的,怎麼能催我還錢呢?這種人呢!就算是有了償還的能力,寧願是自己花天酒地揮霍了也不願意主動還錢。
  •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別以為坐了牢,錢就不用還了
    在許多人看來,因欠債被判刑出來後,欠的錢我不用再還了,因為我牢都坐了,債務會一筆勾銷,難道又把我抓進去坐牢嗎?我明確的告訴你,不會在追究你的刑事責了,但那個欠的錢還在。如果你既不想再坐牢也不想還錢,我給你支個招,裝窮。這個裝不是假裝,而是真窮,出來後通過街道或鄉鎮辦個低保,再想辦法給自己弄個貧困戶,有了這兩項加持,恭喜恭喜,錢暫時不用還了。
  • 對待家人的態度,是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一個人對待自己的家人都可以惡語相向,那他對待外人再怎麼恭敬,也不可能是真心的。反之,如果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把家人放在心上,那他們的人品一定不會差,因為善待家人的人,同樣也會善待朋友。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對待外人和陌生人的彬彬有禮,有可能只是一種處世的圓滑與世故;而將好情緒留給身邊最親近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養。對待家人的態度,是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 深圳將實行個人破產條例,欠債可以不用還錢了嗎?
    很多人看到這部法律首先一定是懵逼的,會在腦海裡不自覺蹦出一個疑問,怎麼了,這是欠債不用還錢了嗎?顯然,當下的中國還是以「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樣的傳統觀念為主,知法君在一段時間內看待個人破產機制,也是帶著疑惑和迷茫的
  • 欠債不還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網友:一說還錢就裝失憶
    欠債不還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網友:一說還錢就裝失憶前段時間有找我借錢,說他兒子生大病急著去大醫院檢查,求了一整天說只用幾天,我就借給他了,到了還錢時候搞失蹤,我跑去他家裡找看到他兒子在看電視還跳來跳去的我就問他老婆你兒子不是身體不舒服,他老婆還生氣了,我才知道被騙了,想不還有這種父親,拿孩子生病出來騙錢,我真服了
  • 看病曾向親戚借過2萬,一年後讓我還錢,手裡沒錢該怎麼解釋
    還錢就是。人家缺的是你的解釋嗎?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沒有錢,借錢也要還,賣血也要還。這年頭肯借錢給你的有幾個?你要懂得感恩和珍惜。你有難處的時候,人家雨中送傘幫了你。你雨後卻沒有主動儘快還傘,現在人家不得已張口讓你還錢,你應該克服困難,想辦法馬上還,不要讓對方寒心,丟了親情,失了人品。手頭沒有錢,不是不還錢的理由。
  • 【以案說法】博山區法院幹警陳文文為您詳解:公司欠債,股東還錢...
    【以案說法】博山區法院幹警陳文文為您詳解:公司欠債,股東還錢!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風險要知道!博山法院第一時間給你最全資訊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原標題:《【以案說法】博山區法院幹警陳文文為您詳解:公司欠債,股東還錢!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風險要知道!》
  •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妻子讓丈夫還錢給母親,丈夫解釋道:欠錢的事很不...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可是親人之間欠錢這事可就微妙了。來自河北的孫先生欠了嶽母22萬卻不肯全部歸還,這急壞了他的妻子張女士。張女士不能理解自己的丈夫明明有能力歸還,為什麼要把事情弄複雜?可孫先生說了,這事兒就有這麼複雜,因為欠錢的事他感覺到了強烈的不公平。
  • 欠債不還,必須《勞役法》!
    最近,一個老賴的兒子,考上了北京知名大學,只因學校的一個電話,老賴就乖乖的把20萬元借款給還上了。一些人說「連坐」「株連」。但從法律效果上看,的確起到了關鍵效果,對於受教育權的問題,其實限制的不是受教育的權利,而是限制的財產權。有人說舅舅為其交學費不行嗎?爺爺奶奶為其交學費不行嗎?叔叔姑姑為其交學費不行嗎?假如你是出借人,你是申請執行人?你是執行人員?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不行?個人認為限制其入學不違反法律規定,但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複製。
  • 欠債人去世了,可以要求「父債子還」嗎
    俗話說「父債子還」,如果欠債人去世了,我們可以要求他的子女還錢嗎?這個問題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一、可以要求他的子女還錢的情形如果欠債人有遺產,並且他的子女繼承了他的財產,是可以要求他的子女還錢的。
  • 信任,源於人品!
    信任來源於人品!人品好信任就多,因為人品端正的人,都是正直的人,都是可以信賴的!好的人品就是,不僅善良而且本分,不會圓滑;不僅簡單而且真誠,不會算計;說到就會做到,不會出爾反爾。遇到弱者就會去幫,不僅寬容,更是大度。
  • 好友欠我20萬,打電話不接、發信息不回: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
    日本有句諺語:借錢陪笑臉,還錢似閻羅。有太多人在借錢前後兩副面孔,借錢時俯首哈腰;要求還錢時,卻想著"這是我憑自己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因此,借錢成了觀察一個人人品的最佳利器。三毛曾經說過,與朋友之間不要有金錢來往,因為借錢是十分考驗友誼的。
  • 借錢見人心,還錢看人品│判斷一個人是否誠信,借一次錢就夠了
    本書後面對於借錢人還錢時心態的刻化,也就更是入木三分:「那一筆錢本來就是無中生有「變」出來的,現在要他『重歸於無』變回去,未免有點不甘心。」腦補一下趙本山老師和趙四表演的小品《借錢》中的情景,是不是趙四的貪婪的表現還依稀在眼前了呢?人這一生,求個人、用個急誰都能碰到。
  • 欠債不還,警察會不會管?一文搞懂欠債屬於經濟糾紛or刑事詐騙
    本來是好心借款給朋友周轉,結果他十分淡定,像是失憶一般,不好意思催債的我們才是最卑微的!就沒有辦法治治嗎?今天羅榮華律師帶大家一起來了解看看報警是否有用,欠債是經濟糾紛還是刑事詐騙!一、欠債不還,警察會不會管遇到他人欠錢不還、久拖不給的事情,由於這只是屬於民間借貸的經濟糾紛,而公安機關只偵查刑事犯罪行為,對於普通的欠款糾紛,這樣的事情不歸公安機關管轄,報警了警察也是不會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