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禮物有什麼好送的?這不是亂花錢嗎」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作者:劉丹彤
今年的畢業季與以往有所不同,它來得太突然我們甚至都來不及說「再見」,距離大家的上一次見面也可能只是匆匆一別。
《昨日青空》裡面一句話我一直都很有感觸:「如果我們當時說了再見,後來是不是就可以真的再見」,我們的人生時常上演著別離的戲碼。
因為疫情的緣故,每個學校都有了自己進行畢業的模式。
從南京郵電大學播放著畢業生頭像畫面的機器人,到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在遊戲裡還原校園舉行畢業典禮,都在這個不太平靜的夏天裡給我們留下了笑容與難忘的畫面。
沒有鮮花和公仔,本來是個關於畢業禮物的梗,沒想到在沒有見面的2020畢業典禮成了現實。
我們就這樣突然地告別了。
即使遺憾也要感受被愛。所以,還是讓畢業禮物替我們好好說再見吧。
//
一、快上車!看看別人家的禮物!
//
第一站:希望「笑口常開」,當然要送口紅咯
甘肅蘭州的西北師範大學為畢業生準備了一份畢業禮盒,裡面裝有口紅,玉石印章等。
老師說禮盒一共準備了7300份,送口紅因為西北師範大學是一個女生居多的學校,恰好學校研發了一款可食用的口紅,希望他們可以笑口常開。
女生準備口紅,男生準備唇膏,並且還是自己學校研製的可食用的。
其實食用口紅不算什麼稀奇的東西,但是一想到這個是學校這么正經的身份送的,確實就感覺學校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琢磨了送什麼會讓當下年輕人喜歡並且符合自己學校的情況。
送口紅,是希望大家「笑口常開」,這也確實是最樸實、最被需要的祝福了。
第二站:送「晶片」才能體現科技感啊
電子科技大學示範性微電子學院為每位畢業生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個嵌入了一枚2.8mm*2.8mm晶片的鑰匙扣。
畢業禮物裡的晶片都是同學們在特色實驗課程「一條龍IC綜合實驗」流片後做出的成品,更是同學們在集成電路職業生涯道路上設計的第一顆晶片。
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張萬裡教授說,「我們希望將這一顆顆見證過大家心血和汗水的晶片做成禮物送給他們。希望同學們能隨身攜帶,時常想起,也能在以後的發展道路上激勵自己。」
「這個鑰匙扣裡的晶片真的是我們設計的晶片流片之後的成品嗎?」「流片回來的晶片不是已經用於封裝測試和驗證了嗎?」
流片是將設計的電路圖通過一系列複雜的工藝步驟製造成晶片的過程。它是檢驗晶片設計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需要指導教師有豐富的設計和流片經驗,也是集成電路領域成本投入最多的環節。國內幾乎沒有高校會在本科人才培養環節安排流片。
第三站:300多枚香樟葉書籤,每一枚都是專屬的「情書」
最詩意的畢業禮物非他莫屬!
一片片香樟樹葉從樹上飄落,被精心挑選。清洗過後,要在1-2個小時內完成書寫。待墨跡幹透,書籤要被放進書裡面進行壓制,7天之後再進行塑封。
看似簡單的書籤,製作起來也要花很長的時間。
「紅磚青瓦,廊亭外。送君西山別,白雲相伴,祝一路平安。」「一念至簡,是真,就會觸動童心,教育就會有奇蹟。」……
西華師範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2020屆357名本科畢業生每人收到一枚香樟葉書籤,上面寫著老師給學生的專屬「情話」,送出禮物的是該院畢業班班主任楊川林。
而楊老師為了準備這場禮物,耗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在每片香樟葉上寫文字時,楊川林會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寫下寄語。小小書籤上有誠摯的期盼與祝福,有充滿童趣的詩歌,有記錄師生點滴的故事……
「學校北湖校區有很多香樟樹,每年都有校友帶著孩子在香樟樹下拍照留念。香樟樹不僅承載著很多校友的青春記憶,也承載著學校厚重的歷史。」
楊川林說,之所以送同學們這份禮物,是希望他們永遠記住母校,像香樟樹那樣紮根一方,堅韌挺拔,綠蔭如蓋。
第四站:什麼禮物都比不上美餐一頓來得爽快!
四川農業大學選擇為畢業生們準備了獨家紀念大碗套餐作為畢業禮物。整整四年,同學們絕大部分的三餐都是在學校的食堂裡解決的,早已經吃出了感情。
大家有多久沒吃過學校的特色美食了,想必有的人都已經想得吃不下自家的飯了吧?自從失去了美食的我,只能天天看吃播激發食慾維生。
想著想著,眼淚不禁從嘴角流了出來……
畢業生們可以有兩種套餐進行選擇,兩種套餐價格均不到十元。分別為由乾鍋兔和魚香茄子組成的「大展宏圖(兔)」套餐、由茄汁菠蘿魚和蒜泥豇豆組成的「無與(魚)倫比」套餐。
天哪,在此特別羨慕一下四川的同學,可以在四川吃到正宗的兔兔!
而每位享用畢業套餐的同學,都將獲得食堂定製的「金飯碗」一個。因為疫情,使學生們的畢業失去了往年的儀式感,所以學校後勤部分專門定製了碗身上印有「2020畢業紀念」字樣的碗。
此外,畢業生離開學校時,可以乘坐後勤部門為大家開通的從學校直達成都火車西站的直通車。
這趟車專門為畢業生開通,車票上寫著,起點是學校,終點是未來。
//
二、外國人的畢業季是什麼樣的?
//
找遍了各個平臺,並沒有找到國外有哪個學校有為畢業生準備禮物的習慣。甚至由於疫情的緣故,他們的畢業典禮也似乎被取消。
儘管如此,到了畢業的那一天,大家仍然選擇穿上自己的學士服,在自家陽臺度過自己的一天。
但如果沒了疫情,國外的大學生又是怎麼畢業的呢?
首先早上要早一點起床收拾打扮,然後去會場門口排隊。作為畢業生,可以邀請自己的親友出席自己的畢業典禮,親友們一般都會帶上自己的攝像機抓拍畢業生最難忘的時刻。
當畢業典禮正式開始,全體人員起立,伴隨著激動人心的樂曲和人們的掌聲,旗手入場。後面是教師和畢業生。
畢業典禮主要有以下的程序:
祈禱(invocation);歡迎(welcome);告別(valediction);學生代表畢業致辭(commencement address);奏樂(fanfare for a new era);授職(investiture);頒發學位(award of degree);致敬(solute);校友(alma mater)和退場讚美詩(recessional)。
整個儀式井井有條,令人震撼。沒有大話空話,只有濃濃的愛意、祝福以及感恩的心。
每一位畢業生的名字都被認真地念出來,他們一一上臺與校長握手,之後下臺領取畢業證書和成績單。
他們在這一天可以收到的禮物,或許是來自自己親友的花。有了這些花,拍照留念的時候也會為自己增色不少。
//
三、畢業禮物的背後,是更多你不知道的事
//
1、「送什麼畢業禮物?這不是亂花錢嗎」
由於外國的畢業典禮並沒有送禮物的先例,很多人認為國內高校挖空心思送一份「並沒有什麼用」的禮物是浪費資源的表現。
畢業生們在畢業之後就要收拾自己的東西回家了,在整理的過程中,他們連自己的東西都是能扔則扔,又怎麼會稀罕學校送的畢業禮物。肯定送出去之後,學校的垃圾桶裡面就多了這些東西。
但其實畢業禮物不是一份普通的禮物,而是代表了一種情懷與逝去的學生時代。
我們也看到,很多學校送的禮物並非十分昂貴的東西,而是自己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十分有紀念價值的。很多也是學校自己研發出來或者是自己設計製作的東西,不論是商業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是有的。
並且,比起花錢,花費更多的其實還是學校為畢業生們準備禮物的心血。
所以說,為了畢業生準備禮物,怎麼能稱得上是「亂花錢」呢?
2、畢業禮物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價值?
我們需要的有時候並不是禮物本身,而是為了做到有始有終,以禮物和典禮作為正式的告別。
從軍訓時候的慰問禮物到畢業時候的畢業禮物,在這樣人文情懷的關照之下,相信即使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對這所學校有多麼的不滿,我們都會在最後一刻,只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我們的大學,它雖然或許對我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我們踏進它的或許只是因為陰差陽錯,但這或許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的大學,它雖然有很多的缺點,但是它也包容了我們很多的缺點,為我們盡了它最大的努力創造良好的平臺與學習環境。
我們的大學,它雖然不夠大,裝不下整個世界,但是它裝下了我們和我們的朋友,裝下了很多與我們志同道合的人。
我們的大學,即使是在最後送走我們的時刻,仍然不忘我們為我們留下美好、送上祝福。
畢業禮物相當於我們在大學期間收到的最後一份禮物,這份沒有沾染任何利益驅動、只有單純的祝福的禮物,也是值得紀念回憶一輩子的。進入社會,我們在收到禮物的時候,誰敢保證這個裡面包含的是百分之百的祝福呢?
畢業禮物的價值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因為它,我們身上早已打下了歸屬的烙印;
因為它,是我們這四年以來不論與學校發生多少大大小小摩擦但仍然和解的證明;
因為它,在我們走向未來的旅途中,一旦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始終會不自主釋放善意。
3、收到禮物畢業生們是怎麼看的?
畢竟是接受饋贈的一方,網上大部分的畢業生都是抱有感謝的態度接受了禮物。甚至有一部分畢業生表示學校送的禮物很貼心、自己看見了也很感動。
也有無數同學表示,因為沒有畢業典禮,自己感到的遺憾在畢業禮物上得到了彌補。
送禮物本來就講究「禮輕情意重」,能送到心上去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感到禮物對自己來說有點多餘也無可厚非。
高校準備的畢業禮物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雖然並不昂貴,但學生們總在抱怨自己母校「寒磣」的同時愛著它。
這種「我雖然很嫌棄,但是看你都準備了挺久的份上我就接受了」的傲嬌臉,讓沒有收到禮物的人酸檸檬地表示:有就很不錯了好嗎,還挑剔?
//
四、儀式感不多餘:沒有儀式的生活只能叫生存
//
1、儀式感是不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
生活中很多人對儀式感嗤之以鼻,認為那不過是浪費精力、浪費錢。我就這樣直來直去地生活著不也就這麼平平淡淡地過來了?
甚至有的人覺得自己不應該體驗儀式感,那是有錢人才會注重的東西,這樣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使自己充滿了負罪感,連生存都難,還說什麼儀式感。
面對這樣的人,想要擁有他們想像的「儀式感」確實很奢侈,但如果是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儀式感,並不是太難的事情。
《浮生六記》裡,有這樣一段:「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茶葉少量,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書裡所寫的「芸娘巧手做荷茶」,讓人神往。即使是最艱難買不起茶包的時候,仍然想著要做自己製作。雖然製作材料廉價,但這樣的事卻絕對不廉價。也難怪她會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文學裡最可愛的女人」。
廣義上來說,儀式感就是花心思把日常的事情變成不日常而產生的一種神聖感。狹義上來說,儀式感就是花心思讓自己開心的一種感覺。
它並不屬於有錢人的專屬,更談不上是浪費時間。
2、儀式感讓我們對生活的充滿期待
生活的不確定性與重複性,使我們很難想清楚自己整日忙碌究竟是為了什麼。這是因為,也許人生本來就是無意義的。
我們接受著外界與自我內心的雙重壓力,面對這虛無、荒誕以及現實摻雜的世界,日復一日地努力生存。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努力不一定能看到結果。
而儀式感為我們每一個普通的日子、每一個無意義的重複性的動作賦予內涵。
每一個節日之所以成為節日便是大眾賦予它的儀式感。過節的我們通過這樣的儀式感體驗節日的氣氛,體會和所有人一起幹同樣的事情的新鮮。
我們賦予自己生日那一天儀式感。那一天我們可以接受所有人的祝福,心安理得地接受饋贈。我們可以閉上眼睛面對蠟燭許願,並為此感到開心,即使這對別人來說只是365天裡最普通不過的一天。
正是在做這些並無必要的事情時,我們能感受到自己真切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它們成為了平淡生活的標記,它使我們活在當下,使我們常常滿懷期待,等待某個特別的時刻來臨。或許這個時刻對別人來說就是時鐘轉動了而已,但是卻讓我們的眼中閃過了流星。
這樣,即使我們回首往事,驚覺自己的人生故事無頭無尾,也無需害怕。
因為早在逝去的無數日夜裡,我們做的那些充滿儀式感的事,就已為我們標定了生活的意義。
從起點學校到終點未來,更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但儘管如此,我們旅行的步伐停不下,捧著這份畢業禮物、帶著這份特殊的儀式感、懷著這份憧憬的心情,大步走向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