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時代的回溯與重視,王家衛電影裡的音樂敘事風格

2020-12-15 沸點文娛

作為香港新浪潮第二代電影人的領軍人物,王家衛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投身電影創作並形成個人風格。與同時期的香港導演相比,王家衛顯然是其中的異數。他並不刻意且唯一地強調香港,而是在電影中融匯了各國各地的風情文化。或是地域空間上的直接遷移,或是在歌曲配樂上的挪用,他將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50年代的美國、60年代的菲律賓等時代記憶都進行了回溯與重現。

適逢80年代MTV與MV的流行,王家衛將其壓箱底的心頭好音樂大量挪用到電影中,又或者直接啟用香港本土的原創配樂班底,使得他的電影作品形成了MTV式的視聽化風格。音樂在王家衛的電影中成為一種重要的敘事手段,不僅推動情節、烘託主題,又因其極強的空間地域性而成為表徵時代與記憶的文化符號。筆者將通過情感溝通、城市空間與時代記憶三個層面對王家衛電影中的原創音樂與非原創音樂進行剖析,感受其藝術審美的同時,更加深化對其電影風格的認識。

正如杜琪峯所說,王家衛電影只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那就是溝通。在王家衛的電影中,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隔閡,眼睛與嘴巴的感官社會性被消弭,所有人都喪失了溝通能力,處於一種失語狀態。在此基礎上,王家衛將音樂作為另一種語言符號,填補了聲音的空缺。電影中的原創音樂,是服務於電影的情節、主題與人物而特別製作的音樂作品。因為採用原創班底進行創作,所以電影的整個原聲帶無論在連貫度還是契合度上都更強於非原創音樂,風格也更加前後呼應,一氣呵成。王家衛電影中的原創音樂主要由陳勳奇、鍾定一與梅林茂三位音樂人及其班底製作。

《東邪西毒》、《重慶森林》與《墮落天使》的原聲帶均由陳勳奇製作,但音樂的演繹方式與整體風格迥然不同。首先,三者存在題材上的差異,前者是古裝武俠,後兩者是都市殺手。因此《東邪西毒》的配樂多運用古典絲竹,層層遞進的鼓點配合婉轉悠長的笛聲簫聲,將痴纏糾結的兒女情長與盪氣迴腸的武俠情懷演繹得淋漓盡致。而《重慶森林》與《墮落天使》的原聲音樂則更多運用吉他管弦,以搖擺迷幻的節奏凸顯香港的都市感和迷離感,還原了香港油尖旺地區的城市景觀。

作曲與電影配樂之間存在差異,作曲注重旋律與情感,但是電影配樂卻是在作曲基礎上又上了一個層次———電影配樂採用畫面同音樂的「對位法」,是電影這一門視聽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配樂是建立在對電影劇情、主題與畫面的理解之上的,主旋律是一條貫穿全局的線索,而中間的每一次變奏、樂器的加入都要承擔起承轉合的作用。可以說,電影配樂是作曲者在後期製作過程中對影片主題思想的又一次解讀與建構。

《東邪西毒》中,《天地孤影任我行》作為序曲,第一次揭示了貫穿全片的主旋律。這首曲子採用 MIDI製造的洞簫聲承接錯落有致的鼓點,將江湖紅塵的肅殺與磅礴顯示出來;後半段又加入揚琴,旋律由壯闊轉向哀怨,又一次重申了愛而不得的情愛主題。《情慾流轉》是劉嘉玲飾演的桃花的專屬——桃花騎在馬上,雙手環繞著馬脖子動情地繾綣摩挲,清朗的簫聲隨之悠悠醒轉,曲子的整體節奏較為歡快,暗合了桃花在馬上流轉的靡亂與雀躍。

直至慕容燕出現,曲風急轉直下。《又愛又恨》中第一次加入了人聲,蒼老而雄渾的男聲像喃喃自語又像憤恨詛咒。一段綿長的簫聲過後,詭譎神秘的男聲又一次響起,正好呼應了影片中慕容燕等不到黃藥師在樹邊嘶吼的情景,成為整一段的高潮。音樂成為語言,代替角色含蓄地說出臺詞,這時候林青霞扭曲的表情就會與音樂交織糾纏在一起,畫面和聲音同時衝擊著觀眾的情緒,將精神分裂的撕扯感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原聲帶的終曲是《世事蒼茫成雲煙》,行至終章,往事隨風飄散,與序曲《天地孤影任我行》遙相呼應,堪稱完美。

《東邪西毒:終極版》中,大提琴家馬友友、吹管演奏家吳彤加入了配樂創作團隊,為8位主要角色都量身選擇了一種樂器以烘託人物性格。吳彤在表現林青霞飾演的慕容燕時大膽採用了古箏的掃搖技法,通過節奏的遞進與音調的增強呈現出內心的苦痛決絕。古箏琴碼兩端的音色截然不同,左邊堅定清脆,右邊軟糯搖曳,因此可以呈現出慕容燕的身份認同轉化和精神分裂特性。

馬友友在原聲大碟中加入了大提琴,用以表現歐陽鋒的角色性格。大提琴在音色上酷似洞簫,但更具抽象和想像的能力,沉重蒼涼好似人聲嗚咽,仿佛是14年後變得更加成熟與通情達理的王家衛對過往極致自我化的一次剖析與闡釋———《東邪西毒》其實講了一群失語的人的故事。加入的大提琴成為俯瞰歐陽鋒在內所有角色的敘事者,將愛情與生命的故事娓娓道來。盲武士死的時候通過堪稱整張原聲大碟中採用的最為傷心的樂器雙管進行聲音渲染,其悽厲的音色將人物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掙扎烘託出來。

該片在黃藥師出場時選用了異常高音的逍遙笛,符合黃藥師風流瀟灑的性格特徵;在大嫂出場時採用琵琶,以其空靈潔淨彰顯角色「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個性;楊採妮飾演的孤女始終處於一種求而不得的等待狀態,因此用壎吹奏最契合她悲傷的心境和悲劇的命運;洪七作為整部影片最豁達灑脫的一個角色,以單管和呼麥襯託最佳,既不失大漠黃沙的粗糲感,又伴有江湖兒女的脈脈溫情;劉嘉玲飾演的桃花是象徵理想愛情的香草美人,她是盲武士心心念念的妻子,是歐陽鋒傾慕已久的桃花林,最終也成為黃藥師餘生隱居的桃花島,用巴烏來調動她身上獨有的愛和情慾最合適不過,浪漫且靈動。

《東邪西毒》又可看作王家衛都市片的一次變奏,沙漠是極端隔閡化的都市空間。因此陳勳奇在製作音樂的時候考慮了東西結合與古今相融,以清麗的洞簫描繪恣意江湖的率性,借悲愴的高胡訴說未知與宿命,又以吉他模仿琵琶音,通過聲音使人跳脫出古代沙漠,仿佛游離於現代都市。

在王家衛的所有電影中,我們或許沉醉於人物推演到極致的內心世界,或者驚嘆於精美絢麗的構圖與鏡頭,但我們的目光流連的同時,也不容忽視臺詞和音樂,閉上眼睛傾聽,或許又是另一個奇幻世界。

相關焦點

  • 以《重慶森林》為例,解讀影片中王家衛獨特的電影美學風格
    1994年上映的《重慶森林》是王家衛電影的代表作,影片充分表達王家衛風格的獨特性,今天我就通過這部電影來解讀「王家衛式」電影美學的獨特魅力。王家衛是香港電影圈旗幟式的人物,以獨特的影像風格傳達著香港這個繁華都市的喧囂與孤獨。
  • 中國民族電影七十年:王家衛電影的細微內容與風格關注
    王家衛擔任此片的監製。與萬馬才旦過去電影作品相比,藝術上的設計更繁複,後期製作更精細。王家衛的「氣場」微妙地作用於光影敘事,細微內容與風格關注,盡顯文藝片對形式美感的追求。盡上映後票房回應不理想,但從萬瑪才旦個人創作與王家衛的藝術合作,其嬗變顯著,就是從相對邊緣的境態,逐漸進入文藝電影製作的主流軌道。
  • 福利來了——王家衛的所有電影匯總
    五,【重慶森林】王家衛電影中比較輕鬆浪漫的一部。第一段故事由金城武和林青霞演繹,留下印象的就是金城武的顏值,林青霞的墨鏡,『愛情保質期,一萬年』幾句臺詞。一直get不到金城武的演技,感覺他在王家衛電影裡出演角色不是很搭。
  • 王家衛導演處女作《旺角卡門》:王家衛電影風格從這裡開始
    事實上,它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為王家衛提供了資金支持和保障,使他能夠在接下來的創作中進行更大膽的風格嘗試。可以說,王家衛的粉絲和普通影迷從兩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那麼,重新審視他的第一部電影,我們就有機會來看看是什麼讓王家衛與眾不同的獨特美學,這種美學在他狂熱的崇拜者中非常受歡迎。首先來看看《旺角卡門》製作的背景。
  • 為華語電影配樂最多的日本人?但他卻是王家衛張藝謀的「最愛」!
    3/4拍夢幻的圓舞曲節奏,在同一個走廊,同一階樓梯,同一間辦公室,甚至同一首音樂,這首作品在電影整整出現了9次之多,每次響起,主人公的心境都不同,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也隨之改變。兩個人默契的合作,讓你甚至在一個人的作品裡,能聽(看)到另一個人的風格。
  • 王家衛曾用這部電影殺死了香港電影,而又用這部復興了香港電影
    而這兩點也與當時香港所處的時代大背景有著很大的淵源-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對於1997年香港回歸的確定,使得大部分香港人都陷入了一種「身份認同」的危機中,而隨著香港回歸日期的臨近,這種焦慮感也越來越強,這也造就了自80年代起,香港電影就呈現出捕捉香港的「不穩定、難以捉摸和矛盾」的文化現象。
  • 評:新中國兒童電影裡的時代敘事與美學
    原標題:新中國兒童電影裡的時代敘事與美學——評《新中國70年兒童電影發展史》 自1922年杜宇拍攝的第一部兒童電影《頑童》上映以來,中國兒童電影已走過近百年的光輝歷程。作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新中國70年兒童電影發展史》將新中國兒童電影置於時代話語下進行史學書寫,抓住電影與文學之間的互動關聯,闡釋兒童電影與兒童文學的共性及差異,提出諸多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並做出一些可貴的判斷。如社會主流話語的變革影響兒童電影製作觀念和人物塑造、美學風格的轉變,兒童電影由宣傳教化逐漸向以兒童為本位的創作理念轉變,人物形象由少年英雄向童真少年轉換,美學風格以苦難美同詩意美交織。
  • 如果沒有他,王家衛的電影也會黯然失色
    杜可風也在多次採訪中強調他對電影空間的重視。 極速「推」向回憶 淺野的回憶裡有很多在海邊的鏡頭:童年的淺野推著自行車走向海邊。這個推鏡頭運動極快,似乎一直延伸到無涯的地平面。
  • 不得不看,鬼才王家衛十部經典電影!
    不管怎樣,臺詞在王家衛電影裡佔了極大比重,它和色調,鏡頭語言與配樂構成了一個屬於王家衛的電影世界。王家衛導演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堪稱經典。這些元素,落在王家衛的魔手卻拍成了深具映象魅力的新感覺派電影。「重慶森林」不在重慶拍攝,也不是去講述一個森林。這部片子在香港一個叫做重慶大廈的地方拍攝了一些場景,其中所謂的「森林」跟我們常說的「鋼鐵森林」其實是一個意思。故事以兩個主軸分別前行,在這個香港後工業時代的水泥森林中,王家衛用多重敘述視角,上演了四個人的失落愛情故事。
  • 古老的套路構思《藍莓之夜》 王家衛在偷懶?
    三段式這種古老的套路,這些年成了名導們樂於重新開發的一條捷徑,王家衛也沒能例外。《藍莓之夜》可能是一部讓人期待,結果卻有些失望的作品。該有的「王家衛風格」都在裡面,色調、音樂、室內場景,都是如此的熟悉;對白不再晦澀破碎,敘事也更加流暢抒情,卻少了某種「可臆想的情結」。
  • 王家衛電影,為什麼總是讓人著迷?
    關於王家衛的電影,幾乎每部都是讚美與批判並存的,批判的人覺得他情節散漫無病呻吟節奏拖沓,而喜歡他的確大抵也不否認這些,但沒關係,我就是喜歡他的電影中的情緒和感覺,而王家衛電影中令人著迷的一點就在於他的不確定性,這個不帶有導向主題往往能引起觀者去獨立思考這部電影,這也是為什麼王家衛的電影會讓人無限回味的一點。
  • 由敘事與主題看電影音樂的審美價值,從音樂來理解電影
    電影配樂是影片的重要語言形式之一。電影創作者將其藝術理念通過各種鏡頭語言,如蒙太奇、長鏡頭、運動鏡頭等,將聽覺元素與影像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但使影片的表意更完整與透徹,同時也令音樂自身實現了獨特的審美價值與具體、豐富、可感的精神內涵。電影首先是一門敘事藝術。
  • 王家衛有哪些經典電影,快來看看吧!
    在眾多的導演中,王家衛一直保持著自己獨有的風格,在這裡帶來專屬自己的精彩故事,在每一次的影片中都會給人們帶來驚喜,並深深的烙印在人們的心中,有著自己的不同的見解,也是一份獨特而又美好的力量,吸引著人們成為不同的美好故事,在這裡用電影講述出獨屬於自己的精彩。
  • 重慶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一教師被指涉嫌抄襲他人論文
    鄭華在《淺析王家衛電影作品的音樂特性》一文第一段中寫道,音樂是最早進入電影的一門藝術,對於情緒的渲染、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動的表現以及故事情節的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電影音樂對一部影片藝術風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 《美國往事》配樂離世 王家衛監製其傳記電影
    1905電影網訊據俄羅斯電視臺消息,曾為《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等多部電影配樂的義大利音樂家埃尼奧·莫裡康內去世,享年91歲。據悉,莫裡康內上周曾不慎跌倒,傷及股骨,本周因併發症於羅馬去世。莫裡康內曾憑藉多部電影配樂作品獲得多國知名獎項,並曾5次榮獲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的音樂類獎項。其知名的電影配樂作品包括了《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黃金三鏢客》以及《八惡人》等。
  • 王晶與王家衛,香港電影的兩條腿,少了一個就不完整
    二人雖然分界明顯,但是也曾經跨界互玩在王家衛還沒有戴上墨鏡之前,他也曾經編劇過很多娛樂片,而且也取得不熟的成績,葉倩文《空心大少爺》、張國榮《龍鳳智多星》、陳勳奇《小狐仙》、《神勇雙響炮續集》等等,都是很不錯的娛樂題材。知道《旺角卡門》的出現,王家衛則開始了他完全專注的文藝片創作,1990年王家衛編導電影《阿飛正傳》,在這部電影裡他樹立了自己的拍攝風格。
  • 《藍莓之夜》:王家衛鏡頭中東方人的內斂感性,西方人的自由浪漫
    王家衛算是風格最自成一派的導演了,他執導電影中鮮明的個人風格與敘事鏡頭為他吸引了大批粉絲。他也有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電影,例如《阿飛正傳》、《重慶森林》以及《東邪西毒》等。即使王家衛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他的風格依然前衛,他擅於在影視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個性,他的每部影視作品都極具個人特色。而《藍莓之夜》這部影片也秉承了王家衛導演一貫的敘事方式,將藍莓少女的愛情文藝地展現在了觀眾的面前,在不動聲色中打動了觀眾的心。
  • 張國榮、王菲、張曼玉……他們最經典的影像,都被王家衛用音樂定格
    所以,最近翻出了王家衛的老電影重看,試圖從中找回久違的敏銳感觸。另一個私心是,再去認真聽一聽,那些王家衛電影裡面百聽不厭、常看常新的音樂。電影就像他透過墨鏡看到的世界一樣,光影朦朧中流淌著情緒,不需要完整的故事情節鋪陳開來,而是由晃動的鏡頭、細碎的光影和簡短的對白組成一個具象的世界。
  • 王家衛的藝術人生的背後,卻是一部電影投資人的傷心血淚史
    很多人都說王家衛不單單是一名導演,他更是一位天才藝術家。他的電影是一個具有邊緣、荒誕、深度、濃鬱或者說是虛無的世界,雖然根據影片不同時代的設定、空間的設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寫的世界總是一樣的 。他的電影世界如同馬致遠筆下的《天淨沙·秋思》那般,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而帶有灰暗的藝術境界。然而,藝術總歸為藝術,它只適合於那些「懂藝術」的人去欣賞。在現實世界裡,出現更多的就是一邊狂贊王家衛,一邊偷偷買王晶電影票的情景。對於電影投資人來說,王家衛更是一個必須敬而遠之的人物。王家衛的電影藝術人生,同時也是電影投資人的一部惡夢般的血淚史。
  • 薦影《重慶森林》:王家衛的廚師沙拉
    今天,我們用品嘗一道菜的方式,聊一聊為什麼「重慶森林」是最能體現王家衛風格的一部片。食譜。王家衛不會過度強調電影的劇作,他會用影像素材代替文本,使其回歸敘事的主體地位,再輔之以服裝、布景和音樂的設置,用視覺與聽覺引導感受,使本就不確定的情節更加飄渺虛幻,營造出王家衛獨特的夢幻感。在「重慶森林」中,你很難看到精巧設計過的情節發展及人物對白,高度生活化不規整的敘事更烘託了影片的主題,即都市人情感的碰撞與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