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中國人都知道,這是王維對國畫的描寫。
那當攝影遇上中國畫,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郎靜山,中國攝影第一人。
他用了一生的時間,只做了一件事——用照片向世人展示,浸潤了東方式智慧的意境美。
我想稍微了解書畫和攝影的人,這對「郎靜山」這個名字應該都不陌生,他是民國極負盛名的攝影家。
郎靜山
翻看郎的一生,他在攝影圈創下了不少「第一」的頭銜:中國第一個拍下女性裸體的攝影師;第一位以「集錦攝影」表現中國畫意的攝影家;第一位擁有世界各國最高名銜的華人……
看他的照片肖像,一身長衫,清瘦矍鑠,靜靜地站在那裡,在他身上,能看到山水畫家那種超然的氣度和個性。
《山亭自有悠貞趣》 1950年
《野渡無人舟自橫》 1988年
郎靜山說:「技巧上,我們應該應吸收西方科學文明,讓照相對國人來說不在是難事;
但是說到藝術視角,無論色調取景,都應該認真研究下國畫,國畫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
1963 郎靜山 《雲深不知處》
「這哪裡是照片,分明是一幅中國畫呀!」當你看到他的攝影作品,我想一定會驚嘆地喊出這樣的話。
1892年(清光緒18年),郎靜山出生在江蘇淮安一個封建官僚家庭,由於父親喜歡收藏書畫、唱戲和照相,郎靜山從小就受到了藝術的薰陶。
青年郎靜山
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是在1911年入申報館工作,12歲時,郎靜山進上海南洋中學讀書,在圖畫老師李靖蘭的教授下,學會了攝影原理、衝洗和曬印技藝。
中年郎靜山
誰也不可能想到,這位「小少爺」以後會引領中國攝影藝術的潮流。
1912年,郎靜山完成學業後先後進入上海《申報》《時報》,成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之一。
《斜風細雨不須歸》 1960年
他作為攝影記者,但他卻以仿畫攝影作品見長。他借鑑傳統繪畫藝術「六法」,潛心研習、加以發揮,攝製出具有中國水墨畫韻味的照片,自成一種超逸和俊秀的風格。
這些作品,在當時受到人們的廣泛好評。
中年郎靜山
1925年,他創立成為中國攝影學會。三年後,他又成立了中華攝影學社,
成為我國南方第一個攝影團體。
那個傳統觀念束縛的年代,郎靜山還拍攝了中國的第一張女性裸體攝影作品——《慎獨無私》,那是多麼大的突破啊!
據悉,照片中的女子姓張,四天後她因此被父親打得遍體鱗傷,她為自己的勇敢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那樣的時代,超前的意識帶來的後果總是那麼慘烈。
《美人胡為隔秋水》1932
爭議、謾罵……如潮水般湧過來,但郎靜山並不後悔。你是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
現在我們看這張裸體照片,絲毫都感覺不到露骨,看到的只有少女體態的唯美。1930年,郎靜山還在上松江女子中學開設攝影課,開創了中國攝影教育的先河。
頂住巨大壓力的郎靜山,把非議隔絕在門外,心思活絡的他一直在研究攝影技術,後來一種「集錦攝影」橫空出世。
湖山攬勝
郎靜山最為著名的集錦攝影作品
他借鑑中國傳統水墨繪畫藝術,運用暗房技術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拍攝的影像結合在一起。
我們現在知道這種技術叫「PS」,在當時這叫「集錦攝影」,是創舉!
《花好月圓》 1950年
郎靜山說:「我做集錦照片,是希望以最寫實、最傳神的攝影工具,融合我國固有畫理,以一種『善』意的理念,實用的價值,創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森林之鹿》 1956年
為了捕捉最精彩的一面,他總是四處遊歷。這一走,就再也停不下來。他曾說,「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相機比太太還重要。」
《高山竹》 1935年
當攝影師開始用心,作品就帶上了靈魂。
那些光影交錯下的水墨意境像一首詩,帶你進入靈魂的深處。
1934年 郎靜山 《春樹奇峰》
1934年,其第一幅集錦攝影作品,《春樹奇峰》在英國攝影沙龍入選。
從此,郎靜山創立的集錦攝影,在世界攝壇中獨樹一幟。
《松鶴長春》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郎靜山舉家遷往大後方四川。其時往來於上海、昆明、重慶之間,一方面從事新聞採訪,一方面研究集錦攝影與創作。
《煙波搖艇》 1951年
1949年夏天,郎靜山應美國新聞處邀請到臺灣參加影展,並定居臺灣。
1951年郎靜山發表《煙波搖艇》,以中國黃山、香港搖艇、臺灣蘆葦為材料,綜合三地風景構築心目中的中國山河,這也成為日後郎靜山的創作模式。
蘆岸歸舟
中國禪宗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隱喻著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之關係。
郎靜山則擅長表現這種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關係,「隱逸高致的名士」與「氤氳朦朧的山水」,構建成為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遠山環繞亭可憩
臨流獨坐
除了以物來影射思想、感情,郎靜山的作品中還有許多人物形象。
作為長期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郎靜山,有著很多文人雅士的風骨和情懷,一生寬厚包容,為人淡泊求靜。
1947年,豐子愷在上海梅寓
與梅蘭芳、郎靜山(左二)、記者陳驚躦(左一)合影
與知名畫家張大千、黃賓虹、朱屺嶦、葉淺予、劉海粟、齊白石等人都有交往。
也拍攝過他們的肖像。
白石老人 1946
于右任 1958
1952年 郎靜山 《時代女性蔣碧薇》
1958年 郎靜山 《于右任》
《著名京劇家盧燕》1956年
李麗華 1955
《老先生們》
郎靜山喜歡張大千的鬍子,所以張大千常常是郎靜山戲作的模特兒。
郎靜山的藝術之路和際遇也與張大千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
松蔭高士 1953年 (老人為張大千)
雲淡風清 1953年
只是郎靜山缺少張大千和西方頂尖藝術大師會晤這一節,但卻比張幸運得多的拿到許多國際獎牌。
張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樣將中國的筆墨與世界接軌,從而達到自我人生的頂峰。而郎靜山是用照相機與感光材料,千方百計地弄出中國畫的味來。
這位跨越了一個世紀的百歲老人,童年及求學在滿清末年,事業和名聲隨民國展開,中年以後在臺灣孤島一待就是四十年。
在自己103歲之際,郎靜山為了拍一張照片,還挑戰徒步登黃山。他說:由於對攝影的興趣,我已忘了去注意自己的年齡了。
1995年,郎靜山在臺北逝世,享年104歲。
攝影是靜止的,郎靜山的一生卻是充滿著創造與生機的,「人活著要有生趣」,也許這才是郎靜山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郎靜山攝影作品欣賞
閒來翻看大師的攝影作品,不由心弦顫動。靜謐的影像,簡潔空靈的構圖,遠山層疊、薄霧籠罩,猶如傳統水墨中墨色的濃淡交織。
仙山樓閣 1956
古閣重巒 1936
坐看雲起 1934
絕嶂回雲 1942
雲峰鳥語
楓橋夜泊
曉汲清江
《迎客松》 1933年
《一片春帆著遠天》 1936年
望嶽
花好月圓
一嘯風生
鳴鳥幽情
竹
蟪蛄愛草綠
看完郎靜山的作品,你是否想起了文章開頭王維的《畫》,假若時光倒流,這位攝影大家還能為我們留下什麼樣的攝影佳作呢?
賞析名家的攝影,不知道你是否從中有所借鑑呢?如果你有所收穫,就請留言或者加群和各位攝影師一起探討一下哦~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本篇內容請給我們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