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龍導演的電視劇《羋月傳》在2015年播出之後,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這一部展現戰國時期女政治家羋月波瀾起伏的人生故事,成為了觀眾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01,
這部劇最惹人注目的,要數羋月和羋姝姐妹兩人的情感變化。
從前期的過命姐妹到後期的你死我活,在戰國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女性的爭鬥和情感變化也有其獨有的魅力。
重溫了這部劇之後,留給筆者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數劉濤飾演的羋姝公主這個角色。
相比較羋月而言,羋姝從天真爛漫,真誠善良的公主轉變成為一個充滿算計,自私狠毒的皇后。
劉濤用自己獨特的演技,讓這個人物更為生動和立體。
她的很多表情,都成為了經典的表情包。
她不僅「咆哮戲」多,哭戲更多。
幾乎是哭幹了眼淚。
大王死的時候,她哭了,儘管知道秦王心裡沒有她。
兒子嬴蕩死的時候,她哭了,白髮人送黑髮人。
母親死的時候,她哭了,因為自己沒有盡到女兒的本分。
如同劉濤自己說的「被氣哭、被欺負哭、被矇騙哭、被嚇哭......」
01,
對於羋姝來說,一輩子最甜的時刻,應該是她在出國王宮做嫡公主的時刻。
這段時間,也是她和羋月相處最為融洽的時候。
羋月是庶出,出身低賤被人輕視。
而羋姝則是集父母兄長「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嫡出公主。
正是因為這樣地位的偏差,她們互相成為不了對方的威脅。
然而,當他們遇到同一個男人,存在利益關係的時候,這樣的一種平衡就被「打破」了。
羋月隱藏的鋒芒逐漸凸顯,而羋姝完本完全沒有放在心上的陪嫁,卻成為了自己上升的「絆腳石」。
她們的關係逐漸變得微妙。
羋姝的悲劇性是註定的。
羋月雖然顛沛流離,從以前庶出不被待見的命運,到後來的轉變,至少她得到了夫君的愛,孩子的尊重,以及太后的尊榮和地位。
可謂是人生贏家。
羋姝她既是反一號,也是最為可憐和可悲的角色之一。
丈夫離心,孩子去世,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確實是終身之痛。
羋姝的失敗,和自身的性格弱點不無關係。
她天生高貴,自然容忍不了別人搶過自己的風頭,而羋月的性格,如蒲葦一般更有韌勁,所以,她也常常以晉文公自比。
在電視劇中,有一個情節,是羋月和羋姝的一段對話。
羋姝衝著羋月撕心裂肺地說:「你生不由己?可我卻是生不如死!」
這一段話,道盡了一個深宮婦人的委屈,嫉妒,不甘和痛苦。
在王宮中,一位女子失去了丈夫,孩子的依仗,縱然自己權傾朝野,也終究是一個「拍不起巴掌」的可憐人。
02,
她是《天龍八部》中溫婉可人的阿朱,她是《琅琊榜》中的霓凰郡主,是《歡樂頌》中的美女精英安迪,也是《羋月傳》中的變態反派羋姝。
一個個經典的角色,造就了她在熒幕上的絕對影響力。
在2020年的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上,劉濤以第21名的成績,備受關注。
戲裡戲外,她都在顛覆和超越著自己。
對於演員劉濤來說,這部劇是自己演繹的心最累的一部戲,也是「哭戲最多」的一部戲。
針對劇集後半段羋姝的黑化,劉濤也找到了自己的詮釋方式。
在劇中,她歇斯底裡得呼喊,甚至是猙獰的咆哮,和孫儷的詮釋相比,這個人物更為外放化和情緒化一些。
也許,正因為如此,她才會失去君王的寵愛,直到最後失去孩子,為自己的黑化埋下了伏筆。
一個女人的咆哮,呼喊,很多的時候,是因為極度缺乏安全感。
而劉濤將這個角色詮釋得還是可圈可點的。
03,
「羋姝的後期,像魔性一樣的爆發,變態,瘋狂,他們想像不到我能演,這是他們最擔心的地方。」
當她見到了鄭曉龍和編劇小平老師之後,他們一致認為劉濤非常適合的前半部分,但是卻沒有看到劉濤具有爆發力的一面。
以往劉濤在屏幕上的形象,大多是溫婉可人的。
有的觀眾可能覺得劉濤的飾演太過於用力和賣力。
這的確算是劉濤最具顛覆性的一個角色。
當然,劉濤對於這個女子的理解,也有自己獨特的體會。
和羋姝一樣,劉濤同樣為人妻,為人母,她會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和思索羋姝種種行為和變化。
也許,在觀眾們看來,這樣一個女人,是自私狠毒,無所不用其極的。
然而,對於一個有夫君有孩子的女人來說,用自己的能力保護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免受災難,這也是任何一位母親都會毫不猶豫去做的事情。
這部劇,讓觀眾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劉濤。
也許,這並非是她最為知名和出色的角色,但是一定是最為獨特和有顛覆意義的一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