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孕期講究的禁忌有很多,其中醫生耳提面命的一點就是孕期夫妻生活要克制,尤其是在孕早期和孕晚期,更應該避免,然而對於一些比較大意的孕婦,或沒能經住伴侶請求的孕婦,可能就會犯錯誤——
孕媽懷上「雙胞胎」,醫生搖頭:分兩次懷上
小方和丈夫感情一直很好,婚後第二年就發現自己懷孕了,到醫院做產檢還發現是對雙胞胎,這可樂壞了一家人。
然而孕12周,小方在丈夫的陪伴下來到醫院產檢時,醫生竟然發現她肚子裡的雙胞胎竟然一個大一個小,而且與那些搶奪營養的雙胞胎導致的一大一小不同,小一點的那個胎兒甚至都無法做超聲波掃描。
醫生告訴小方夫妻,其實她肚子裡的兩個孩子不屬於常規意義的雙胞胎,而是一種特別罕見的「復孕」現象,是由兩枚在不同月經周期排出的卵子先後孕育的,受精著床時間相隔3周左右。於是這兩個胚胎有各自的胎盤,也有不同的預產期。
小方頓時回憶起來,就在不久前,因為心疼丈夫,她主動提起同房。那次兩人以為懷孕後就不需要做安全措施,於是就忽視了。醫生聽完,不由嘆氣:「簡直心大!第一次來孕檢我就說了孕早期不可以同房,現在出現這種情況,你知道第二個會有多危險嗎?」
不怪醫生會嘆氣,畢竟不聽醫囑孕早期貿然同房,還出現了復孕這種概率極低、極為罕見的情況,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胎兒也變得危險起來。
什麼是復孕?
其實是指女性在孕育一個胎兒過程中再次受孕,兩枚受精卵形成和著床發育的時間有先後,並且預產期也不同的情況。
復孕分為同期復孕和異期復孕。
同期復孕是指指第一顆卵子在受精後的48小時內,第二顆卵子也受精,共同在母體子宮著床並發育的情況;
異期復孕則指在孕婦體內已有胎兒時,女性開始另一周期的排卵,且這次排出的卵子再次受精形成胚胎的情況。
同期復孕和異期復孕的概率都很低,前者出現概率大概在百萬分之一,而後者則更少,從古至今全球記載的都只有十幾次左右。
正常情況下,母體受孕後,體內會產生一種阻止排卵的激素,會干擾女性的再次受孕,而在體質非常特殊的女性身上,她們並不會停止排卵,如果孕期與伴侶親密且未採取任何避孕措施,很可能就會出現復孕現象。
復孕現象的風險
或許一些人認為復孕雖然遠離和雙胞胎有所區別,但都是兩個孩子,也不影響最終結果,然而這裡要說的是,復孕其實風險不低。
對於母體來說:
①突然從單胎妊娠變成雙胎妊娠,患妊娠高血壓等併發症的概率比原先要高3~4倍;
②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發生率上升2倍;
③子宮肌纖維伸展過度,導致原發性宮縮乏力,導致生產時間延長;
④子宮過度膨脹導致產後宮縮乏力及胎盤附著面積增大,容易發生產出血;
對於胎兒來說:
①羊水過多發生率增至12%,易發生胎膜早破、胎盤早剝,且染色體異常發生率也較高;
②早產風險高,如果兩個孩子一起出生,第二次懷上的胎寶就屬於早產,極可能身體發育不良,尤其是肺部,很大概率出現肺部感染與呼吸暫停的情況;
③生長遲緩發育不良,造成低體重兒;
④胎兒畸形發生率是單胎的2倍,流產發生率是單胎的2~3倍。
由此可見,復孕有時並不一定是好消息,因此孕期同房依舊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孕期同房需牢記
1、時間
孕早期和孕晚期,孕爸孕媽是千萬不可以進行親密行為的,孕中期可以適度。
孕早期胚胎發育不穩定,且處於分化階段的胎兒尤其脆弱,如果此時親暱可能造成流產;孕晚期胎兒逐漸成熟,孕媽腹部變得非常沉重。此時子宮也會變得格外敏感,此時可能引發劇烈宮縮,導致胎兒出現早產情況。
孕中期時,胚胎著床較牢固,且在穩定發育當中,在子宮和羊水等多重保護下,能夠承受一定衝擊。因此孕中期適度親暱是可以的,甚至還能夠刺激胎兒大腦發育,但要注意不要壓迫到腹部。
2、注意安全措施
儘管正常情況下女性懷孕後身體會停止排卵,但男性的精子中存在一定前列腺素,會導致女性出現劇烈宮縮而早產。
另外,如果同房時男性感染又沒有安全措施,很容易將細菌傳染給孕媽,當細菌上行至子宮時,還會造成胎兒感染。因此孕期親暱一定要牢記採取避孕措施。
延伸拓展:全球首例復孕生下的「三胞胎」
在2017年時,英國女子布羅德誕下非比尋常的「三胞胎」——3名在不同時間懷上的寶寶,有一對同卵雙胞胎姐妹,2個星期後又懷上了最小的女兒,最終在同一天「卸貨」。
這種更為罕見的「復孕」現象被醫學家們稱為全球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