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

2020-09-14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圖集

如何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

2020年高考,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6796名考生全部上線,其中600分以上考生703人,重點上線2039人,本科上線5317人,11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

今年高考理科644分的會澤縣考生範天蘭,拿著通知書開心得蹦起來。(9月8日攝)記者江文耀攝

2010年以來,139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其中貧困學生就有47人;13559名學生被全國重點大學錄取,41281名學生被本科院校錄取,其中30%是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大批貧困家庭的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這樣的「高考奇蹟」,與會澤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形成強烈對比。這個位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何在貧困重壓之下為山裡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貧困大縣的「最牛高考班」

從昆明出發,驅車2個多小時,便進入群山環抱的會澤壩子。9月初,會澤縣茚旺高中已經開學,校園裡綠樹掩映,穿著紅色短袖的學生正排著方隊軍訓,教室裡傳來授課聲和琅琅書聲。

2020年高考錄取結果揭曉後,茚旺高中畢業生有9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6人集中在理A班。這個班的42人全部被「985」「211」高校錄取,被稱為貧困縣的「最牛高考班」。

會澤位於雲南省東北部,集深山區、石山區、冷涼地區、乾熱河谷地區及泥石流滑坡地區於一體,106.8萬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17萬,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屬於全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

2017級理A班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令人驚嘆和不解。「除了學生努力、各種機制保障,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至關重要。」茚旺高中校長付飛給出答案。

在茚旺高中校園內,記者見到了2017級理A班班主任鄒美靈。與「最牛高考班」的牛氣相比,鄒美靈溫文爾雅,有謙謙君子之風。面對外界的讚美,他顯得很平靜。「班主任的工作很瑣碎,主要都在忙著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一天下來常常覺得自己什麼也沒做,但又覺得時間不夠用。」他說。

2008年建校的茚旺高中,2011年迎來了第一屆畢業生,到今年剛好有10屆畢業生,一共有99名畢業生被清華、北大錄取。茚旺高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鄒美靈認為,關鍵就在一個「苦」字。

在茚旺高中,學生早上六點半起床,到晚上十一點半熄燈睡覺。鄒美靈數年如一日,每天上午6點半以前到校,晚上11點半以後離校,在這期間都待在學校裡,給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鄒美靈的堅持讓他在學生中樹立起威信。「在會澤這樣的貧困縣,高中必須要吃苦,不吃苦就考不上好大學。」鄒美靈說。

今年考上北京大學的張沁芳是鄒美靈的學生。在會澤縣迤車鎮迤北村的家裡,貼在牆上的建檔立卡戶明白卡顯示:50歲的父親身有殘疾,家裡屬因殘致貧戶,家裡有兄妹3人,哥哥外出務工,弟弟還在讀高中。她的母親除了種好家裡的地,還幫一些外出務工的村民種地,總共有10多畝,種些玉米、辣椒等。張沁芳和弟弟讀高中,每人每年都有2500元的補助。

說起這些年的求學經歷,張沁芳感慨良多。她說:「我讀小學時學校離家遠,每天早上六點半就起床,冬天的時候打著手電筒去上學,很冷。父母很重視讀書,甚至生病了都捨不得花錢去就醫,省吃儉用咬著牙供我們上學。」

在學校裡,鄒美靈和其他老師還要排解學生心裡的苦。為了擺脫貧困,會澤有很多人外出務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在茚旺高中,有的班級留守學生佔到三分之一,老師要給他們排解思想問題,建立「亦師亦友亦親人」的師生關係。

烏蒙山守望者

鄒美靈是會澤1500多名高中教職工之一。「大家都在為我們的高考成績自豪,我最自豪的是我們的教師隊伍。」會澤縣教育體育工委書記、縣教育體育局局長張宏說。

在會澤縣,一大批守望家鄉的教師是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其中,付飛被稱為「校長專業戶」。他1996年開始工作,從村完小到鄉鎮中心學校,從鄉鎮初級中學到縣直普通高中,在校長崗位工作了20多年。

不少教師認為,會澤縣教育隊伍的特點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從縣教育體育局的局長、科長,到各學校的校長等,都當過十幾二十年的老師,非常了解教學的問題在哪裡、老師們需要什麼。細到關乎教師隊伍穩定的夫妻兩地分居問題,都被納入議事日程。目前,全縣已解決鄉(鎮)間教師夫妻分居132對,使廣大教師在鄉鎮、山村安心任教。

同時,「不講資歷講能力」激發人們幹事創業的信心。「在很多地方要論資排輩,會澤打破了這種慣例。只要老師們想幹事、能幹事,就給你提供機會。」付飛舉例說,他的職業生涯中就有兩次「空降」:2009年從大井鎮中心學校「空降」金鐘二中當校長;2014年「空降」茚旺高中當校長。

通過特崗教師招聘、定向招聘、政府購買服務等渠道,會澤縣不斷補充、優化教師隊伍。2016年以來,全縣共招聘新教師2569人,以滿足易地扶貧搬遷學校和新建高中學校辦學需求。

在會澤縣,一項堅持了10多年的工作,被張宏視為提升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有效舉措。「從2005年開始,我們每年都組織高中、初中教師參加模擬考試,單人單座,試卷統一批改,最終公布成績。剛開始有些人有牴觸情緒,但第一年考下來,個別老師連及格分都沒達到,這就倒逼老師認真鑽研教學。」張宏說。

鄒美靈也參加模擬考試。「我已經參加了8年的化學模擬高考,其中有兩年不是滿分,這提醒我不能懈怠。」他說。

雲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師教育系主任、副教授楊斌認為,在貧困落後地區,教育改革能順利推進,必須有一批本土培養的、願意為家鄉教育奉獻的、有情懷的人士。

「一線老師過了40歲以後,學習的動力和激情都會下降。對此要有制度性的激勵機制,要讓教師看到教學研究的好處,才能和學生同步學習、在實踐中進步。」楊斌認為。

儘管有情懷,但管理和激勵必須兩條腿走路。對此,會澤縣財政每年投入600萬元用於教育教學質量表彰獎勵,實施普通高中優秀骨幹教師政府特殊津貼,每年投入200萬元對優秀教師進行獎勵,形成尊師重教的鮮明導向作用。

今年9月9日,會澤縣對80個教育工作先進集體、100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80位名校(園)長、100位名班主任、100位名教師、48位尊師重教先進個人、26個捐資助學先進集體以及6名捐資助學先進個人進行表彰,範圍之廣、人員之多,在貧困縣並不多見。

「不掐尖、不辦超級中學」

2020年高考成績揭曉,辦學僅三年的會澤東陸高中首屆畢業生本科率居全縣第一,2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成績斐然。

會澤縣原本有茚旺高中、會澤一中及實驗高中,辦學特色各有千秋,早已是遠近聞名的名校。對於2017年秋季開始招生的東陸高中而言,要脫穎而出並非易事。

「要是大家不在生源質量均衡的起跑線上,沒有良性競爭的環境,我們斷然不能取得如此成績。要成就一所學校,首先要有生源,然後才能談師資和管理。」東陸高中校長鄧餘勇經歷過無序的招生競爭,對此深有感觸。

「不掐尖」是當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識。記者了解到,十多年來會澤教育部門一直對高中嚴格實施劃片招錄,「一碗水端平」成立高中教育集團(教育聯合體),採取以茚旺高中為龍頭、其他學校為成員的普通高中集團化辦學模式,讓各所高中齊頭並進。

「我們取得的成績不靠掐尖形成好生源,而是劃片招生,劃片範圍也早在中考成績公布前就劃定,今年縣裡的中考狀元就沒有劃在我們的招生範圍,但這也影響不大,比如今年考上北大的李吉昕,當年中考成績是全縣200多名。」付飛說。

儘管各所高中成績都不錯,但會澤縣內沒有「超級中學」,連規模上萬人的中學都沒有,當地教育工作者對「超級中學」普遍持否定態度。

東陸高中副校長顧睿認為,會澤不過分突出某所學校,不把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傾斜,一所高中裡有各個成績梯次的學生,對老師的配置上也會通盤考慮。

「今年東陸高中的劃片學校包括城區的金鐘鎮第一中學和鄉鎮上的大橋中學、馬路中學、娜姑中學,想掐尖根本不可能。」顧睿說。

「各所高中實行滾動劃片招生,避免『擇校熱』,學校之間能夠形成良性競爭格局,讓廣大學生均衡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張宏說,「一個縣城就那麼多尖子生,如果某一個學校掐尖,那麼其他學校就辦不好。」

「農村家庭和建檔立卡戶沒有能力去找門路上好學校,更沒有錢買學區房。縣裡各所高中教學質量都提升後,劃片上學就能得到優質的師資力量。」付飛說。

楊斌認為,通過高中滾動劃片招生的做法實現生源的合理分配,這實際上就是給各所學校以良性競爭,既避免學區房的固化,也避免了資源過度集中造成的大班額甚至關係戶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這對貧困地區的農村家庭子女尤其重要,教育資源的均衡意味著機會公平。

風起於青萍之末

一名學生從小學到高考要經歷10餘年的時間,會澤的「高考奇蹟」也並非朝夕形成。多位教師回憶,2002年是會澤教育的「分水嶺」。

當年,會澤縣土木、磚木結構的校舍和D級危房大面積存在;有大量學生為接受優質教育而外出求學,全縣高考上線僅623人,中考成績也排在了曲靖市倒數第一。

「2002年,我開始當小學校長,對這些變化印象深刻。在2002年以前,學校沒有財權,撥給鄉鎮學校的資金,也是劃撥到財政所,而不是直接給學校。原來人事權在鄉鎮的黨委政府,業務上歸教育局管,甚至出現過有的校長被鄉鎮上撤換,但教育局卻不知情。」付飛回憶。

10多年間,這個貧困大縣的教育何以實現飛躍?

2002年以來,會澤教育改革啟幕。先是在2003年前後,按「高中辦學向縣城集中」的原則將高、初中辦學分離,到2008年底把原有的10所完中規劃成會澤一中、會澤實驗中學、會澤茚旺高中,這3所高中都在縣城內。

「高中集中在縣城辦學,讓學校之間沒有地域上的差異。」鄧餘勇回憶,以前有的高中在城區,有的在鄉鎮,辦學條件、交通條件等不一,學生就讀、教師從教大多首選縣城的中學,造成生源、師資差異。

高中集中到縣城後,辦學條件趨於一致,競爭環境更加公平,才使得集團化辦學、劃片招生等舉措落實。與此同時,會澤打出了教育改革的組合拳,鞏固「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

人事權收歸教育局,取消所有學校的行政級別。時至今日,會澤縣的高中校長、初中校長、中心學校校長全部由教育行政部門聘任,結束了教育行業人事任命多頭多級交叉管理,切實做到了人權與事權的統一。

改革鄉鎮學校的隸屬關係。2002年以後,會澤縣率先在全市撤銷鄉(鎮)教辦,成立鄉(鎮)中心學校,取消鄉(鎮)中心學校和鄉(鎮)中學的隸屬關係,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學校均直接由縣教育行政部門管理,避免因管理層次多而導致的推諉扯皮和等、靠、要現象出現。

創新教育體制機制,成立了會澤縣高中教育集團(教育聯合體),整合現有的4所高中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成立了9個普通高中縣級學科中心教研室,互通有無、合力攻關。

構建「校財局管」管理模式。2002年後,縣教育局將中小學教師工資、公務費統一上收到縣發放,並探索成立了會計核算中心,建立預結算一體化的財務工作管理,保證中小學教師工資、各種教育經費按時、足額地撥付。

「能有現在這樣的成果,歸根到底,還是縣委、縣政府歷屆領導班子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給教育系統放權,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張宏說。

今年,會澤將迎來脫貧摘帽,和全國其他地方一道共同邁進全面小康。展望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依然是任重道遠。按照會澤縣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將達90%計算,未來幾年內僅普通高中將有學生近30000人,需要新增學位9000個左右。

為此,會澤縣積極爭取普通高中建設資金9.1億元,在縣城新建致遠高中、大成高中、文淵高中,增加180個教學班9000個學位,解決淨增學生的就學問題。

張宏、付飛等認為,鞏固脫貧攻堅質量、推進鄉村振興,各級黨委政府要更加重視縣級教育的發展。縣、鄉是貧困群眾最集中的地方,只有重視鄉村學生的教育,脫貧攻堅成果才能穩定,成效才能長遠。(記者吉哲鵬、丁怡全、孫敏、江文耀)

責任編輯: 焦鵬

相關焦點

  • 會澤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2020年高考,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6796名考生全部上線,其中600分以上考生703人,重點上線2039人,本科上線5317人,11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這樣的「高考奇蹟」,與會澤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形成強烈對比。這個位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何在貧困重壓之下為山裡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貧困大縣的「最牛高考班」從昆明出發,驅車2個多小時,便進入群山環抱的會澤壩子。
  • 雲南會澤: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
    雲南會澤: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作者: 吉哲鵬這樣的「高考奇蹟」,與雲南省會澤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形成強烈對比。這個位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何在貧困重壓之下為山裡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貧困大縣的「最牛高考班」從昆明出發,驅車2個多小時,便進入群山環抱的會澤壩子。
  • 會澤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
    這樣的「高考奇蹟」與會澤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形成強烈對比這個位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何在貧困重壓之下為山裡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如何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 讀書改變命運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本報記者吉哲鵬、丁怡全、孫敏、江文耀2020年高考,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6796名考生全部上線,其中600分以上考生703人,重點上線2039人,本科上線5317人,11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
  • 寒門如何出貴子——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的報導。2020年高考,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6796名考生全部上線,其中600分以上考生703人,重點上線2039人,本科上線5317人,11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這樣的「高考奇蹟」,與會澤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形成強烈對比。這個位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何在貧困重壓之下為山裡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今年高考理科644分的會澤縣考生範天蘭,拿著通知書開心得蹦起來。
  • 寒門如何出貴子——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的報導。2020年高考,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6796名考生全部上線,其中600分以上考生703人,重點上線2039人,本科上線5317人,11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這樣的「高考奇蹟」,與會澤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形成強烈對比。這個位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何在貧困重壓之下為山裡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奇蹟」|電訊特稿
    重點上線2039人,本科上線5317人,11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亮眼的「高考奇蹟」,與會澤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形成強烈對比。 2020年高考,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6796名考生全部上線,其中600分以上考生703人,重點上線2039人,本科上線5317人,11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
  • 貧困縣辦「大教育」雲南國家級貧困縣會澤屢創「高考奇蹟」
    近年來,雲南曲靖市會澤縣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戰略,舉全縣之力推進教育改革,精準實施教育扶貧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出貧困縣辦「大教育」的有效路徑,培養和輸送大批優秀學子,阻斷家庭貧困代際傳遞。
  • 貴州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神話
    貴州國家級貧困縣的高考神話浙江在線 2020-09-14 晨霧 / 轉帖  浙江在線9月14日訊(通訊員 賀田)80%上一本,重點大學超半數!貴州國家級貧困縣甘霖班傳出喜報。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經濟落後,是國家級貧困縣
  • 國家級貧困縣政策的收入分配效應
    研究發現:對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政策使貧困地區的貧困率平均下降了11個百分點;同時,扶貧政策存在顯著的正外部性,能改善國家級貧困縣內部收入分配情況。根據1992年的農村人均純收入,《計劃》將農村人均純收入低於400元的縣劃分為國家級貧困縣,如果1994年之前是國家級貧困縣,並且1992年農村人均純收入不超過700元,仍保留其國家級貧困縣資格(張磊,2007)。同時,扶貧政策向革命老區、少數民族等經濟發展處於劣勢的地區傾斜。最終,共有592個縣被劃為國家級貧困縣,佔全國縣級單位的27%。
  • 南華期貨「甘霖」助學扶貧 為貴州國家級貧困縣帶來高考神話
    期貨日報網(記者 崔蕾)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經濟落後,是國家級貧困縣。民族中學是縣裡唯一高中,是全州的「差校」。然而在2020高考中,南華期貨資助的「南華甘霖班」的50名孩子全部達本科線,一本達線40名,達線率80%,其中被中南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貴州大學等985、211高校錄取25名,創造了縣裡多年來的高考神話。如此巨大轉變的發生要從3年前說起。
  • 國家級貧困縣中學,為何能連續幾年錄取清、北十人以上
    作為全國考生第一高考大省,河南省今年有115.8萬考生參加高考,同時將河南省的一本分數線拉至全國最高。但是在河南省南部山區,有個剛剛摘帽的原國家級貧困縣,連續幾年各項升學指標,都排各縣第一,每年清華、北大錄取人數十人以上,2017年更是達到了24人。
  • 10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告別」不通鐵路的歷史
    這些新投產的鐵路覆蓋了274個國家級貧困縣,其中10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目前,鐵路網與全路154個無軌站覆蓋約600個國家級貧困縣,佔全國832個貧困縣的73%。在發布會上,五位鐵路扶貧典型的代表講述了他們助力鐵路沿線群眾脫貧致富的故事。
  • 貧困縣的"高考奇蹟",2039人上重點線:好成績,靠"吃苦"
    今年高考理科644分的會澤縣考生範同學,拿著通知書開心得蹦起來這樣的「高考奇蹟」,與會澤縣的經濟發展形成強烈對比會澤縣地處烏蒙山深處,是雲南省貧困縣之一。取得如此成績,該校優秀班主任鄒美靈認為:關鍵就在一個「苦」字。從清晨到傍晚的學習,是每一個向著高考衝刺的學生的「標配」。
  • 國家級貧困縣「清零」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
    11月23日,蔡紅所在的沿河縣和其餘8個縣被貴州省宣布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國務院扶貧辦在2014年確定的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
  • 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中國豎起又一座歷史豐碑
    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中國豎起又一座歷史豐碑23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經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審定,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高考:一個西部貧困小縣城,卻有128人考上清華北大,太牛了
    在我國,由於各省份高考人數等實際情況不同,目前的高考錄取又是按照省排名錄取,因此各省份之間的高考難度也有所差距。像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由於考生人數少,競爭相對較小,因此高考難度也要小一些。而像河南、河北等地由於考生數量眾多,省內高校教育資源少,考生要面臨的高考競爭自然會更大。
  • 河南10大貧困縣之一,因一所高中揚名,高考成績比肩名校
    隨著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人也越來越多。如果想在高考競爭中脫穎而出,擁有高質量的高中教育絕對是基礎,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非常關注高中學校的綜合實力。河南省光山縣第二中學(簡稱:光山二高)位於國家級貧困縣,但是他在幾十年的發展中,所創造的成績卻是驚人的,其成績與所享有的教育資源難以成比例。這所高中在近年來的發展中,高考成績成為河南省內名列前茅的高中,而且清華、北大每年都會兩位數,一本、二本進線人數更是眾多,實力絕對是縣級高中的佼佼者。
  • 一名國家級貧困縣考生自述:高考是我唯一出路
    屬於會寧的標籤,包括「高考大縣」「紅軍長徵會師紀念地」「國家級貧困縣」,這個位於甘肅中部的小縣城,一度試圖通過前兩者擺脫後者;而當地人則有些驕傲又有些苦澀地把三者聯繫在一起:因為貧困,所以把高考當成唯一的出路;因為把高考當成唯一的出路,所以肯吃苦;因為肯吃苦,所以一定程度上弘揚了長徵精神。
  • 農家帥小夥:2020貴州一國家級貧困縣走出的首位清華學子!
    「冊望班「10年守護國家級貧困縣走出清華學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貴州望謨 清華大學大一新生黃阿想的家鄉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家裡空空蕩蕩,一張舊沙發、一個儲物櫃就是全部家具,連電視機都沒有。今年上半年,黃仕忠一家的收入下降了一半以上,黃阿想上學的錢都是找親戚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