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件事,只是一個開始。熱愛和堅持,才能將它做到極致。"——賴平
這位外形雅痞、風度翩翩的老爺子,就是國際上最著名的華人汽車設計師。
1989年,保時捷911車系缺乏創新,銷量低,公司財政困難。豐田、奔馳虎視眈眈,手捧重金準備收購。
那時,賴平力挽狂瀾,成為保時捷的首席設計師,設計出讓德國人都拍掌叫好的車型,為保時捷今日仍然在國際市場上熠熠生輝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他在聲名享譽海外的同時,卻有著十分傳奇的一生,今天Sophia老師就來和大家講講他一生的傳奇經歷吧~
01 成長
賴平出生於1951年的香港,家境清寒,小時候的賴平便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不管父親怎麼揍也沒用。
賴平16歲時實在不好好學習,賴平父親只得把他送入造船廠工作。
那時的賴平迷上了搖滾,留長髮,穿t恤。香港最早的一批滑板少年,他可是元老級的人物。
這樣一位嬉皮士,自然受不了船廠的氛圍,不顧後果,賴平從船廠辭職,成為無業游民。花光積蓄後,他也不得不重新工作。紡織廠工人、電話公司製圖員,每一樣都幹不長久。
02 萌發
直到在一家家具店打工,他對家具設計產生了興趣。僅靠自學,他就能設計出像模像樣的方案圖。
那時的賴平,在每每身邊朋友進入設計公司後,才漸漸意識到自己浪費了不少青春…
受到刺激後,他買了張單程機票,果敢地去往了羅馬。在羅馬高等工業技術學校開始學習工業設計時,他已經21歲。
當時的羅馬學風自由散漫,但賴平卻在打工賺錢的同時全情投入學習。6年後,他拿到了學士學位,可惜經濟不景氣,東奔西跑,四處碰壁。
偶然間,他看到福特在招聘汽車設計助理。但去了之後才知道,汽車設計和工業設計是兩碼事。
在經歷了無數的挫敗後,福特寄來了一封信。裡面有一張機票和一份皇家藝術學院的入學通知書。
面試官珍視他的才華,願為他提供全額獎學金,深造後來到福特。然而,此時的賴平已經30歲了。
面對生存和成長,他又博了一把。他去了皇家藝術學院。
03 新生
進入學校重新開始,這是最難的一步,也是真正實現理想的那一步。兩年後,賴平拿下了皇家藝術學院的交通工具設計專業碩士。
這期間,有多少痛苦和挫敗,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可喜的是,相比於那個只知叛逆的少年,賴平找到了自己人生所好。此時的他,已經脫胎換骨,是一顆無限的寶藏。
畢業後,他成為了福特的設計師,因為成績出色,寶馬將他挖走。於是,賴平成為了一名帶領著團隊的高級設計師。
在寶馬,他的寶馬三系脫穎而出。作為新員工,又是中國人,賴平受到周遭不少排擠,甚至連朋友都交不到。
但他卻說:"我們做設計靠的不是討論,向來就是單槍匹馬。"
1989年,保時捷遭遇低谷。時逢最大危機,賴平挺身而出,負責當時最重要的項目——新一代保時捷911。
賴平大膽變革,歷經7年,一舉創下銷量紀錄,讓保時捷徹底擺脫被收購的命運。
至於他自己,"基本上,我隨時都在工作,找靈感。所以,度假是我靈感最低落的時候,因為整天在海邊沒事做。"
後來,他又負責了第一代Boxster和Cayman兩大新車型的設計工作,贏得一系列設計大獎(2001年德國設計大獎以及2015年全亞設計終身成就獎),奠定了大師地位。
04 堅持
他的設計理念:
"Less Is More。這說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
我通常開始設計個幾天,就會停下來回頭審視,看哪裡可以刪減,開始一樣一樣Stripping。
我是在BMW時找到我的設計方向,我發現自己特別被某些車的形狀所吸引,通常是簡單、純淨、有雕塑感,又充滿力量。"
2013年,他從效力24年的保時捷退休,然而工作狂本性難改,而且依然心繫民族汽車產業。
"本以為不工作就沒壓力,終於可以享受人生,怎知退休幾個月,我就體重上升,睡眠不佳,渾身不自在,活像一棵菜:沒有功用,臥在地上等死!於是我回到中國,在兩岸三地認識的很多朋友,都鼓勵我重投工作。"
現在他為上汽集團擔任顧問,還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他說自己在憋大招:
"我的新車項目,它會具備挑戰所有頂級車型的實力,而且,它是一輛中國車。我會用它來證明,中國設計絕非二線設計!"
05 熱愛
"對我來說,設計不是工作,而是我的興趣,也是我人生的全部。
你也想一想能在什麼領域裡奉獻多少熱情。
我是說從星期一直到星期日,如果說是為了生計,能堅持下去嗎?"
一次次走出人生的舒適區,一次次將人生清零,又一次次創造奇蹟,無論順境或逆境,無論年少或年華老去,永遠以百分百的熱情去拼、去闖,去贏得自己夢寐以求的一切。
小麩覺得,今日所有成就,賴平先生值得也應該。
關注公號:IF藝術作品集指導,永遠伴你,才華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