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川普減稅,我的錢包危險嗎?》中跟大家承諾要介紹的開「
美股戶攻略」來了。
減稅這件事的影響,持續在發酵。
就在這兩天,美國再次宣布加息。對於美國加息,A股市場反應強烈,上證、深證指數雙雙下跌,同時黃金概念股開盤紛紛上漲。
美國經濟變強,A股看起來怕怕的。
這時,開通美股帳戶就更有必要了。不能只讓洋人賺咱們的錢,咱們也得賺回去。
何況,我們最熟悉的蘋果、谷歌、百度、阿里,可都在美股。
美股開戶很簡單
很多朋友把開美股帳戶想得很難,其實並不難。
想想咱們的A股帳戶怎麼開的,不就是找個券商,然後轉入資金,就可以了麼?
美股帳戶其實也是這麼開的:
券商+入金。
搞定了這兩點,就可以。
另外,在炒美股這件事上,美國人其實很羨慕咱們。
因為只要在一張《W-8BEN》表格上做個說明,咱們就不需要交15%左右的資本利得稅,而美國人這個必須交。
開戶時,券商會自動讓你籤。
圖片來源:某證券官網
其實,本來這個稅本來應該在國內交。但是因為咱們國家稅收體系沒那麼健全,很多時候可以逃掉。
接下來具體講講開戶步驟。
選券商
券商有兩類:
一類是美國本土券商,比如史考特證券(Scottrade)、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簡稱IB)、美國第一證券(Firstrade)等。
這些券商都是美國的本土公司,通過它們買美股當然是夠放心的。不過,因為是美國本土公司,所以用起來可能沒那麼順手。
這時我們就可以找到第二類券商:美股代理商。比如,富途證券、老虎證券等。
這些美股代理商基本都是國內公司和美國本土券商合作的產物,通過它們同樣可以開通美股帳戶,並且沒有語言差異,有些代理商的交易費用比美國本土券商更低。
明白了券商分類後,具體選擇哪家券商主要看以下這三點:
1、中文支持
除非英文超級好,不然有良好的中文支持(中文頁面、中文客服等),交易體驗肯定更好。
從這點上來看,選擇美股代理商好像更好,但是有些美國本土券商同樣提供良好的中文支持。
2、佣金和交易費用
關於錢的這塊,當然是最重要的。
可能涉及的費用主要是以下幾點:
股票交易價格(Stocks & ETFs)
不同券商收費標準不同,有的按照每筆,比如7美元/筆,或者6.95美元/每筆;
有的則按照每股,比如0.01美元/股,但最低2.99美元/筆。
大額交易時,選擇第一種收費方式更划算;小額時,就該選下面這種。
期權交易價格(Options)
這個與上面類似,一般是「股票交易價格+按照每張合約額外收費」。
比如,「$6.95 + $0.70/contract」就是6.95美元的基礎佣金,再加上每張合約收費0.7美元。
帳戶管理費
這項費用很多券商都是不收的。
3、最低初始入資要求
這個「最低初始入資要求」是指必須有了這麼多錢,才能開戶。
這個資金一般在2500美元~3000美元左右。對於不少小白朋友來說,是個不小的門檻。
小白們看好這三點,基本就可以選擇到一家不錯的券商,關鍵是要適合自己。
入金
入金的步驟其實也比較清楚,分為三步:換匯(把人民幣換成美元,每人每年5萬美元換匯限額)、境外匯款、通知券商。
難點在第一步的換匯。
這裡就涉及到香港銀行卡的問題。
之前美股帳戶入金的流程是這樣的:
先用大陸銀行卡換匯,然後轉到香港同名帳戶中,再從香港銀行卡向券商的境外帳戶匯款。
但是,現在中間的步驟可以省略,直接由大陸銀行卡完成「換匯+匯款」的全過程。
那麼,為什麼現在依然有很多人熱衷於辦香港銀行卡呢?
因為直接從國內匯款,一方面速度慢,另外也有可能被駁回。
所以,對於有能力的朋友,香港銀行卡能辦就辦。
不過辦香港銀行卡有一定門檻,咪不蒙看到的最低門檻是人民幣5萬元,還要有港澳通行證或護照。
這個具體可以諮詢銀行那邊。
另外,入金環節也要產生一筆不小的費用,包括:手續費、電報費和中轉行費用。
某幾家銀行的收費標準如下:
圖片來源:某券商官網
平均算下來,每次入金的費用在300元人民幣左右。
券商和入金都搞定了,一個美股帳戶就開通成功了。
但是美股和A股其實不太一樣,比如美股就沒有漲停和跌停的規定。另外,再考慮到炒美股時涉及的「交易+入金」費用,咪不蒙還是建議大家等有一定資金量和股市交易經驗後,再開美股。
賺錢,不怕晚。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咪不蒙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趙然 HZ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