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多數寶媽全職帶娃,就沒法去上班了。如果上班,又很難兼顧到孩子。
小孫24歲結婚生娃,婆婆只幫她帶了3個月,就不再管了。無奈,小孫只好辭職,留在家裡全職帶娃。
娘家媽媽心疼女兒,知道女兒沒收入,就主動承擔了外孫女所有的費用,奶粉錢、尿布錢等。
小孫老公的工資卡一直由婆婆保管,婆婆負責全家人的金錢開銷。雖然,婆婆會按時給小孫錢,但小孫總感覺怪怪的,她不想再從婆婆手裡借錢了。
可惜,跟老公商量好幾次,老公不答應把工資卡拿回來。
沒辦法,在娃3歲時,小孫決定回職場上班。娘家媽媽不同意,勸閨女:寧肯窮幾年,也要自己帶孩子。
小孫不聽,把娃交給了婆婆帶。小孫說:「寧肯把娃交給婆婆帶幾年,也得出去賺錢啊!」不然,總伸手從婆婆那裡拿錢,真的太沒面子了。
可是,現實卻讓小孫很抓狂,特別後悔。小孫根本沒想到,在她工作這三四年裡,娃變得越來越叛逆。尤其是上了小學之後,她的寶貝女兒變得更不像話了。
有一回,小孫給女兒買了新衣服,女兒非常不喜歡,就直接拿剪刀把新衣服給剪爛了,還指責媽媽說:「媽媽你也太窮了,買的衣服醜死了,我真想換個好媽媽!最好能像我奶奶那樣。」
小孫特別失落,娃跟自己不親近,太叛逆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明明都是為了娃,可現實卻是這樣打臉!
早知道這樣,她真該聽媽媽的話,寧肯窮幾年,也要自己帶娃。
她經常奉勸身邊的寶媽:寧肯自己過得窮苦一點,也要自己帶孩子,不然遲早要後悔。
為什麼寧肯窮點,也要自己帶娃呢?
A娃的成長只有一次,缺席了就是遺憾
媽媽親自帶娃,小孩子對媽媽的情感比較深,孩子叛逆期時,媽媽也比較好管娃,糾正起來更省事。
每個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一生只有一次,如果媽媽缺失缺席,孩子在年幼時沒有媽媽的陪伴,孩子有了不愉快的記憶,很可能會對心生怨恨,跟媽媽之間有隔膜,一輩子都難以消除。
比如,有的孩子寄住在親戚家,被親戚家孩子欺負了,心裡有陰影,就會恨媽媽。
B娃的健康,需要寶媽的照料
任何人帶娃,都不如親媽帶娃,對娃更照顧,畢竟,娃是自己生的,照顧娃的用心程度,媽媽肯定要比「外人」強。
有一回,小文媽媽要參加同學聚會,就把小文放在姑姑家了。結果,才一天功夫,小文就意外感冒發燒了。
姑姑給小文吃了感冒藥,以為小文沒事。沒想到,竟然是病毒感冒,一天半的功夫,小文就高燒不退,住進了醫院。
小文媽媽特別生氣,她發誓以後再忙,也要親自照顧娃。
媽媽親自帶娃,能對孩子的健康更上心,更有利的呵護娃的成長。
C媽媽親自帶娃,娃更有安全感
有些缺失,一旦錯過就不再有。
被媽媽親自帶大的孩子,從小就能夠感受到媽媽的愛,媽媽一個小小的安撫舉動,就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情,這種體驗從不缺失,孩子自然很有安全感。
媽媽帶娃,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養成良好的個性,將來談戀愛、工作後的境況,都有正面的積極作用。
D最重要的一點:媽媽親自帶娃,在娃有不良行為時,能立即制止並引導
網上有個視頻很火,一個男孩在打遊戲,爸爸上前制止,男孩推搡爸爸。這時候,媽媽來攔著兒子,不讓兒子打爸爸,卻被兒子一起質問:你們憑什麼管我?我又沒逼著你們生我!
從媽媽的哭訴中得知,兒子小時候跟爺爺奶奶生活,爸媽在外打拼。
後來,兒子長大了,才被接到爸媽的身邊。可惜,兒子跟爺爺學會了喝酒和玩牌,還學會了打遊戲,養成了不少壞習慣。
小孩子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跟誰接觸的久,接觸的頻繁,就容易模仿誰的行為。
如果媽媽把娃交給別人帶,娃在他人身上習得了不好的行為,媽媽再去糾正,孩子跟媽媽都會很痛苦,娃也不容易被改變。
窮不可怕,養出不省心的孩子,這才最可怕。
窮只是暫時的,媽媽可以在娃定性以後,再出去工作賺錢。只要孩子心性純良,人品好,性格不錯,這比媽媽賺了多少錢都值得。
可惜,有的媽媽寧肯跟老公和婆婆較勁兒,也要逼著自己趕緊出去賺錢養家,力爭這一口氣。最終,卻錯過了孩子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三歲看到老,孩子小時候什麼樣,長大後可能還是什麼秉性。
孩子成長的過程,最好有媽媽的陪伴,望媽媽們三思。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