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人工智慧先發優勢 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戰略主動——科技部黨組...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  題:構築人工智慧先發優勢 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戰略主動——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解讀我國首個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新華社記者陳芳、餘曉潔、胡喆

  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當前,我國科技創新處於「三跑並存」新階段,經濟發展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期,剛剛發布實施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慧進行系統布局,對於我國搶佔科技制高點,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社會生產力新躍升,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新形勢下,面對人工智慧帶來的重大機遇,我們該如何主動作為、搶佔先機呢?面對人工智慧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挑戰,又應該如何有效應對呢?21日,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就這些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主動求變應變 搶抓人工智慧發展機遇

  新華社記者:本次規劃將新一代人工智慧放在國家戰略層面進行部署,那什麼是新一代人工智慧,它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王志剛:自1956年8月幾位科學家在美國提出人工智慧概念以來,經過60多年的演進,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人工智慧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的新特徵。大數據驅動知識學習、跨媒體協同處理、人機協同增強智能、群體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統成為人工智慧的發展重點,受腦科學成果啟發的類腦智能蓄勢待發,晶片化硬體化平臺化趨勢更加明顯,人工智慧發展進入新階段。科技界稱之為「新一代人工智慧」。當前,新一代人工智慧相關學科發展、理論建模、技術創新、軟硬體升級等整體推進,正在引發鏈式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

  新一代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將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宏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生產力的新躍升。同時,新一代人工智慧也將帶來社會建設的新機遇,人工智慧在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城市運行、司法服務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將極大提高公共服務精準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人工智慧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利器,各國紛紛加強謀劃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本次規劃中將新一代人工智慧放在國家戰略層面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高度重視,是新時期我國主動求變應變,打造先發優勢,塑造引領型發展的戰略性舉措,也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大部署。

  我國具備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的良好基礎

  新華社記者:業界普遍認為,中國將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上實現跨越趕超,那麼我國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有什麼樣的基礎和優勢?與世界人工智慧領先國家相比又有哪些主要差距呢?

  王志剛:我國高度重視發展人工智慧,國家從科技研發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科技計劃長期支持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示範。經過多年的持續積累,我國人工智慧取得重要進展,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領域核心技術實現重要突破。語音識別、視覺識別技術世界領先,自適應自主學習、直覺感知、綜合推理、混合智能和群體智能等初步具備跨越發展的能力,中文信息處理、智能監控、生物特徵識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逐步進入實際應用。人工智慧創新創業日益活躍,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加速成長,在國際上獲得廣泛關注和認可。加速積累的技術能力與海量的數據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開放的市場環境有機結合,形成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獨特優勢。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人工智慧整體發展水平與世界領先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晶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體與接口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性超前研發布局;人工智慧尖端人才遠不能滿足需求;適應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確立「三步走」目標 建成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新華社記者: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制定了人工智慧的戰略規劃,提出了未來發展的目標和方向,那麼我國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王志剛: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是面向2030年對我國人工智慧發展進行的戰略性部署,規劃中確立了「三步走」目標: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慧產業進入國際第一方陣,成為我國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有力支撐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技術與應用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慧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構建「四梁八柱」 統籌推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布局

  新華社記者:人工智慧涉及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加強系統布局非常關鍵,那麼我國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上是如何布局的?

  王志剛:發展人工智慧是一項事關全局的複雜系統工程,我們將按照「構建一個體系、把握雙重屬性、堅持三位一體、強化四大支撐」的思路進行布局,形成人工智慧健康持續發展的戰略路徑。

  構建一個體系就是要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針對原創性理論基礎薄弱、重大產品和系統缺失等重點難點問題,建立新一代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體系,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人工智慧高端人才隊伍,促進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形成人工智慧持續創新能力。

  把握雙重屬性就是要把握人工智慧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徵。既要加強人工智慧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程度發揮人工智慧潛力;又要預判人工智慧的挑戰,協調產業政策、創新政策與社會政策,實現激勵發展與合理規制的協調,最大限度防範風險。

  堅持三位一體就是要堅持人工智慧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協同推進。適應人工智慧發展特點和趨勢,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技術供給和市場需求互動演進,以技術突破推動領域應用和產業升級,以應用示範推動技術和系統優化。在當前大規模推動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強面向中長期的研發布局和攻關,實現滾動發展和持續提升,確保理論上走在前面,技術上佔領制高點,應用上安全可控。

  強化四大支撐就是要全面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以人工智慧技術突破帶動國家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引領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通過壯大智能產業、培育智能經濟,為我國未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經濟繁榮創造一個新的增長周期;以建設智能社會促進民生福祉改善,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工智慧提升國防實力,保障和維護國家安全。

  加強前瞻應對 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

  新華社記者:有不少科技界產業界知名人士,在支持人工智慧發展的同時,也對人工智慧發展可能帶來的就業、倫理、安全等方面的挑戰表示擔憂,請問政府有哪些應對的措施?

  王志剛:與其他任何新技術一樣,人工智慧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改變就業結構、衝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隱私、挑戰國際關係準則等問題。在大力發展人工智慧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挑戰,加強前瞻預防與約束引導,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確保人工智慧走上安全、可靠、可控的發展軌道。

  一是加強法規政策研究。圍繞人工智慧發展可能遇到的法律法規問題進行超前研究,未來我們將重點針對自動駕駛、服務機器人等應用前景廣闊的領域,加快研究制定安全管理條例,為新技術的快速應用奠定法律基礎。

  二是加強安全監管和評估。建立人工智慧監管體系,促進人工智慧行業和企業自律,切實加強對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違背道德倫理等行為的管理,加強人工智慧產品和系統評估。

  三是完善教育培訓和社會保障體系。建立適應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需要的終身學習和就業培訓體系,大幅提升就業人員專業技能。完善適應人工智慧的教育、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政策體系,有效應對人工智慧帶來的社會問題。

  強化落實落地 一張藍圖幹到底

  新華社記者:規劃發布後,落實是關鍵,那麼請問科技部在推動規劃落實方面有何具體舉措?

  王志剛: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是關係全局和長遠的前瞻謀劃,科技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瞄準目標,緊盯任務,以釘釘子精神切實抓好落實。近期我們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啟動實施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主要聚焦新一代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攻關和應用示範。這一項目將納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組織實施,並與現有相關研發布局形成相互支撐的「1+N」項目群。在組織方式上,將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聯合高校、科研機構,調動部門、地方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

  二是要加強試點示範。在人工智慧基礎較好、潛力較大的地區,組織開展國家人工智慧創新試驗,探索體制機制、政策法規、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三是推動開源開放。支持龍頭骨幹企業構建開源硬體工廠、開源軟體平臺,促進產學研用各創新主體共創共享,形成聚集各類資源的創新生態。促進人工智慧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應用、軍民創新資源共建共享。

  四是加強政策研究與宣傳引導。開展人工智慧重大問題研究,強化政策儲備。及時加強宣傳,做好輿論引導,為人工智慧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相關焦點

  • 專家:人工智慧是推動新一輪軍事革命的核心驅動力
    人民網北京10月25日電 (羋金)10月24日至26日,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和中國國際戰略學會聯合舉辦第8屆北京香山論壇。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所所長、教授朱啟超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此次香山論壇討論「人工智慧與戰爭形態演變」,抓住了重要時代主題,回應了重大安全關切,體現了論壇責任擔當。
  •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握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述評之二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握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述評之二 原標題: 以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腦科學、再生醫學等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孕育新的變革,融合機器人、數位化、新材料的先進位造技術正在加速推進位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 新基建背景下 人工智慧也將變得越來越基礎設施化
    所以以未來的視角審視今天的思維方式,促進以人工智慧、5G、IDC等為代表的信息硬科技發展,才是有效的戰略布局。 AI+:2020人工智慧落地應用化元年 習s近平總a書記指出,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要支持科學家勇闖人工智慧科技前沿的「無人區」。人工智慧時代正加速到來,容不得我們等待觀望。
  • 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社會治理面臨哪些新機遇和新挑戰
    作為新科技革命發生的主戰場和生力軍,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為社會治理提供關鍵「科技支撐」,並為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的多元化、專業化、法治化及社會矛盾的源頭治理帶來諸多機遇,同時也將為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保護等帶來挑戰。本文旨在指導社會治理實踐,做好相關技術攻關、應用,推進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 人工智慧被列入十四五規劃,眼控科技搶佔行業先發優勢
    近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後,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了多項建議,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成為優先發展的"三駕馬車"。隨著十四五規劃將人工智慧列為前沿科技領域的最高優先級,必將推動中國的人工智慧產業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
  • 強化擔當作為 深蘭科技為人工智慧行業新一輪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Sqf中文科技資訊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新技術和新產業的每一次爆發式突破與指數級增長都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變革和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重塑。成功抓住並激發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尤其是成功把握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重大契機,搶佔全球科技與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和全球話語權,對推動實現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當代科技發展的特徵、趨勢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教學設計
    上述項目既可以匯聚人才、設備和經費等科學資源,還可構築學術平臺或學術高地,如國家實驗室、科學中心等。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科技革命是對科技全面性、根本性的變革。歷史上,我們已經歷三次科技革命,分別以「蒸汽、電氣和信息」為核心元素。
  • 聚焦大數據算力、人工智慧 大橫琴科技公司五天四項突破備受矚目
    據了解,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是廣東省科技廳為全面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而啟動的科技創新戰略,致力於建設一流創新基地、打造原始創新高地、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獲批實驗室由粵港澳三方或粵港、粵澳雙方具有合作基礎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法人單位聯合建設,重點布局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位造等領域。
  • 思政課 · 特等獎教案 | 閻國華:當代科技發展的特徵、趨勢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上述項目既可以匯聚人才、設備和經費等科學資源,還可構築學術平臺或學術高地,如國家實驗室、科學中心等。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科技革命是對科技全面性、根本性的變革。歷史上,我們已經歷三次科技革命,分別以「蒸汽、電氣和信息」為核心元素。
  • 林忠欽:新一輪科技革命對高校人才培養產生深遠影響
    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 「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對人類生產、生活和生存方式,產生變革性影響,這種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這其中包括對大學的功能特別是其根本職能——人才培養產生深遠影響。」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說。
  • AI「導師」先行,引領人工智慧教育
    近年來,蘇州市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規劃,全面落實國務院和教育部規劃,在蘇州市中小學全面推動人工智慧科普及編程教育普及,為蘇州市的發展奠定人才。,協同母公司優必選科技,憑藉領先的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技術優勢以及人工智慧教育成熟經驗,協助蘇州市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為國內人工智慧教育的先行區和示範地,讓人工智慧成為開發區教育發展的新亮點。
  • 《規劃》對人工智慧未來發展進行了系統部署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司長許倞、科技部高新技術及產業化司司長秦勇等出席吹風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李萌在介紹《規劃》編制情況時表示,國務院這次發布的《規劃》是我國科技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們貫徹落實去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的又一次具體行動。
  • 北京郵電大學與中國郵政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北京郵電大學與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北郵校長喬建永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籤約,實現該校信息科技學科優勢與中國郵政集團企業資源優勢的強強聯合,進一步打造產教融合新模式,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努力培養經濟轉型升級亟需的現代郵政業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共同引領行業新發展、激發新動能、實現新跨越,共同攜手開啟現代郵政產教融合的新篇章。
  • 「The NEXT」英特爾新一輪戰略規劃啟動
    每當「TheNEXT」標誌現身會場的時候,就意味著英特爾新一輪戰略規劃要啟動了。近日,英特爾公司在北京舉行了主題為「數造未來,IN無止境」的2018媒體「紛享會」活動。在新技術領域,英特爾在人工智慧、5G、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方面加速了新一輪的產業和技術變革。以英特爾硬體為基礎,將突破性的技術廣泛應用到工業、製造、金融、消費等各行各業,促進其智能化升級。同時,英特爾在本次紛享會上,正式提出了由智能到自能(Autonomous)的概念。
  • AI智適應教育掀起新一輪的學習革命
    近日,第二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世博展覽中心召開,上海市副市長陳群、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出席了論壇並進行了致辭,對教育深度變革創新進行了未來展望,還發布了《人工智慧助力教育健康發展倡議書》。其中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發展智能教育是面向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AI智適應教育的發展如火如荼,開始掀起新一輪的學習革命。為眾多學生帶來了成績和能力的雙向提升。AI智適應教育能夠量身定製學習方案。
  • 新一輪科技革命有何特點?中國科學院院長最新解析
    「這一輪科技革命和歷史上幾次科技革命的區別,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各學科領域間的深度交叉融合,廣泛擴散滲透上。」在8日舉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要趨勢進行解析。他指出,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加速演進,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 堅持「三個面向」戰略方向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王志剛  [作者簡介]王志剛,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充分認識我國科技創新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準確把握新時代我國科技創新的戰略方位。搶抓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系統謀劃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戰略任務。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驅動作為國策,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三是深刻理解關鍵核心技術必須自主可控的論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關鍵領域、「卡脖子」地方下大功夫,把創新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構築支撐高端引領的先發優勢。四是深刻理解搶佔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的論斷。
  • 人工智慧是當今眾多技術創新的核心,將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引擎
    人工智慧有望成為中國「智」造的突破口,將有助於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李克強說,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
    2月15日,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會議由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主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成員單位負責同志、戰略諮詢委員會專家、部分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