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以後懷念在學校的時光,最想念的還是食堂的飯菜,不僅菜的種類非常豐富而且非常便宜。出來工作之後每天都為吃飯發愁,外面的飯菜要不然非常貴要不就非常不好吃。在學校裡,學校要考慮學生的營養健康在飯菜的搭配和量上都有要求。在不同國家食堂飯菜都有很大不同,我們來對比一下吧。
首先是法國食堂學生的飯菜,法國是西歐國家,和我們的飲食文化有很大不同。看法國學生食堂的菜就能看出來。獼猴桃、蘋果和胡蘿蔔塊,這些我們一般不會作為主餐吃。而且不得不說法國的菜也太豪放了,一整塊半生牛排和一大塊奶酪,這樣的搭配看上去總覺得很奇葩。特別是牛扒就好像一大塊豬肝在盤子裡,太豪放了。
首先法國大學的法國大學食堂一般是由crous這個機構承辦的,不是由單個學校,所以他們的的飯卡可以在任何一個crous食堂吃。價格3歐一套:前菜、主菜、甜點。
醬汁是容器裡面自己勺的,一般有好幾種,挑你自己喜歡的,或者幾種混合起來也可以。主菜一般是兩樣素菜加一樣葷菜。
法國大學食堂也有酸菜酸豆角,但是味道和你想像中的絕對不一樣,誰吃誰知道!
法國人很喜歡說他們的美食是地球上寶貴的文化遺產,但是吃慣了中餐的孩紙還是沒辦法接受。
接下來就是義大利食堂的飯菜。說到義大利最想像到的就是披薩和義大利麵。但是在這份食堂餐裡並沒有,義大利的食堂搭配有麵包,煎魚塊,蔬菜沙拉,水果和零食。這種搭配幾乎涵蓋所有的種類,不得不說義大利餐飯量最大。
首先科普個小知識:
義大利吃飯的時候,有分每一道菜的先後順序:
Antipasto-前菜
用於開胃的小吃,像是迷你三明治、生火腿裹哈密瓜、蒜香烤麵包
Primo第一道
一般分為麵食、燴飯或者濃湯
Secondo--第二道
肉菜,各種肉 (豬肉、羊肉、 牛肉、 兔肉、 馬肉、魚肉、雞肉)
Dolce甜點
提拉米蘇、酸奶、水果
飯堂的菜沒有那麼精緻,但是每一道菜還是按照順序上的。
食堂的工作人員都非常熱情,若是能跟他們打個招呼,聊上兩句,通常都會給你多加一點菜量~
剛進食堂的時候需要拿餐盤,旁邊會堆放著無數的 麵包,可別想著是國內的那種添加了鬆軟劑的軟麵包哦!特別的堅硬,但是泡泡果汁或者汽水,就會鬆軟一些,剛開始中國的同學肯定是吃不慣的了
這裡是調味臺,有黑醋、橄欖油、辣椒粉、胡椒粉、鹽什麼的~隨意,義大利人比較喜歡用橄欖油澆在麵包上啃,這樣的吃法最能感受得出橄欖油的香醇~
拿到盤子和麵包後,就可以來領第一道和第二道咯~
熱情的食堂工作人員會在節日給大家準備紅酒,感受節日氣氛
拿完之後,付款的時候,拿出在DISU(獎學金和助學金辦事處)辦理的學生卡,可以打五折。每個城市的Mensa(食堂)的價格都不一樣。大城市的食堂稍微貴一丟丟~
Gnocchi土豆團、烤雞配土豆、紅酒+蘋果
有些同學不喜歡吃肉的、嫌貴或者想要減肥的話,也可以不點第二道的哦~
水煮米飯加番茄醬、水煮青菜和沙拉~維密模特身材,你也可以擁有!
不過義大利學生,一般中午都會去趕課,或者去學習~經常看到有人一邊看書一遍啃麵包,不用懷疑,這就是學霸!
接下來是美國食堂的飯菜,一眼望去就有一種吃快餐的感覺,在盤子中有炸雞塊,豌豆,水果杯,一大塊餅乾和土豆泥。用雞塊做主食這頓飯的含油量也太高了吧。
在選擇美國學校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中國父母和孩子都不會把學校食堂的飯菜質量納入到考慮範圍。一旦孩子來到美國學習、生活後,問題就來了!經常能聽到中國留學生抱怨,在美國留學,最不適應的就是飲食。他們不是一般的不習慣,而是常常會用「難吃死了」來形容對美國飲食的憎恨。當然,也有一些同學來到美國後,非常喜歡和習慣這裡的飲食,一年之內體重暴增18磅!
美國大學食堂的主流是自助餐,品種主要是美式沙拉、漢堡、披薩、炸雞、薯條、三明治、可樂等組成的快餐,基本很少變換花樣。這種快餐,剛開始吃會覺得新鮮美味,但超過一星期就會膩。而這也是中國留學生抱怨的根本原因,大波士頓地區一個以商業為中心的本特利大學的食堂就因為只提供這種熱量高、品種少的「粗食」,在去年被評為全美大學食堂的倒數第二名。
一些學校食堂考慮到學生的不同需求,也會提供一些國際化的飲食,比如一些「中餐」。這裡的中餐僅限於醬油炒飯、炒麵、糖醋肉之類,種類非常有限,味道也根本不像中餐。有些食堂能提供自助式小炒,讓學生自己選擇菜料和醬汁(品種有限),廚師再幫你炒出來。這種「中餐」和真正的中餐相去甚遠。
但是,也有一些大學的飯菜非常可口,而且它們憑藉這個優勢吸引到了很多優秀留學生。比如位於緬因州的伯頓學院,就以飯菜可口而聞名。在這裡的食堂,你甚至可以品嘗到美味的龍蝦。
最後當然是我們中國食堂的飯菜,一眼望去都是我們的家常小炒,和外國食堂飯菜比起來最大的不同是只有我們的菜是熱的,網友紛紛評價中國的飯菜是最香的。中外學生食堂飯菜對比,法國豪放義大利飯量最大,美國熱量高,網友:中國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