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性生活過早(16歲之前)的少女,尤其是出現接觸性陰道出血、不正常白帶時,要及時就醫, 據悉,宮頸癌的發病年齡一般為36歲至50歲,但近幾年宮頸癌的發病呈明顯年輕化趨勢,三十歲左右的年輕病人急劇增加。宮頸癌的發病誘因也由於現在不少女性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而發生巨大變化。目前,初次性生活過早(16歲之前)、性生活紊亂不潔、有性病史、慢性宮頸炎的婦女成為宮頸癌的高發人群。 宮頸癌雖然死亡率高,但早期宮頸癌是可100%治癒的,這也是唯一可以治癒的癌症。因而醫生建議,女性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的婦科檢查,同時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應杜絕多個性伴侶,性生活要規律,注意性器官的衛生和清潔。 處於性活躍期的年輕女性,一旦發現自己患有宮頸疾病,尤其是出現接觸性陰道出血、不正常白帶時,要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預防宮頸癌:注意性衛生! 宮頸癌是女性惡性腫瘤中僅次於乳腺癌的第二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宮頸癌是婦科生殖系統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佔一半以上。全世界每年有20多萬婦女死於宮頸癌,這個數據值得我們警惕。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宮頸癌的發生除與皰Ⅱ型病毒、乳頭狀病毒(HPV)感染及宮頸糜爛等婦科疾病相關外,還與女性的「另一半」息息相關。
更年期的月經改變
女性在這個階段主要有什麼生理方面的變化?
身體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圍絕經期的月經周期和量的改變:周期延長或縮短,月經稀少、增加或不規則出血等。此外,還有全身症狀,如潮熱、全身不適、煩躁、心悸、眩暈、外陰燒灼等。而且個人症狀嚴重程度不一,時好時壞,常導致病人反覆就診。 更年期不同於圍絕經期
女性一般40歲以後,卵巢功能開始衰退,走"下坡路",出現不規律排卵(少排卵或不排卵),孕激素、雌激素分泌異常等。臨床具體表現為月經周期延長或縮短,月經量或多或少,直至絕經。這段時間叫圍絕經期。
更年期是指婦女有生育能力(生殖期)過渡到無生育能力(非生殖期)的年齡階段,包括圍絕經期。
一般女性更年期發生在45-55歲這段時間。據統計,我國平均絕經年齡:農村女性為47。5歲,城市女性為49。5歲。每個女性更年期持續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
更年期的月經不規律如何與婦科腫瘤的早期月經變化區分?
更年期本身會有月經的改變,她可以掩蓋一些病症,把不是都歸咎於更年期表現,耽誤婦科腫瘤的發現。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後是女性各種婦科惡性腫瘤的高發時段,如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宮頸癌等。
更年期的月經改變,它的周期雖然延長或縮短,但是仍然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月經量方面,如果是明顯增多,或出現無規律的陰道反覆出血,一定要及時到婦科檢查,以明確是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還是器質性疾病。
月經輕輕地走正如它輕輕地來
每個更年期女性都會出現以上症狀嗎?
專家解答:不是的。每個女性都要經過更年期這是肯定的,好比來月經時的初潮一樣,"輕輕地走,正如輕輕地來"。但由於原本的身體基礎、性格、生活條件的不同,表現有很大的差異,嚴重到必須接受治療的只佔更年期婦女的少部分。幾乎感覺不到任何不適的亦只有10%。
有人根據初潮年齡、母親更年期時間等來推測更年期,更年期真的能自我預測嗎?
專家解答:正像初潮時間無法預測一樣,一個人無法自我推測更年期時間。更年期是卵巢排卵功能從減弱到消失的生理過程。一個女人的卵巢一生有多少個卵可以排放,卵的個數無法統計,也無法預測,待喪失了排卵的功能導致月經永久停止,也就為絕經了。其實,這跟女性初潮是一樣的道理。 那什麼屬於功能性子宮出血?
由於更年期卵巢無排卵。卵巢雌激素的波動導致子宮內膜增生、不規則脫落出血。
中老年女性定期婦科檢查要多長時間一次?具體檢查項目如何選擇?月經不規律了,建議在月經周期的什麼時候檢查?
中老年女性建議每年能做一次全面的婦科檢查,包括宮頸細胞學檢查、婦科盆腔檢查、婦科B超等。對於不規則出血者,要及時就診檢查。一般婦科檢查建議在月經乾淨後的3天左右時間。
潮熱是更年期典型症狀
潮熱及出汗是女性更年期最典型的症狀,這是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引發的。
典型表現為頭頸胸部潮紅、出汗。譬如一個人在和別人談話過程中莫名其妙地、沒有原因地出現臉紅、出汗、每日發作次數不等,重者可日夜頻繁發作,夜間也會出現上述現象,影響睡眠。
美國梅奧醫院Meissner等的一項以隨機選取的人群樣本為研究對象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卵圓孔未閉(PFO)不是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JAmCollCardiol2006,47(2):440] 在該研究中,Meissner等以參加一項卒中預防研究的585名從人群中隨機選取的、年齡≥45歲的個體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經胸和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 結果顯示,該人群的PFO和房間隔動脈瘤(ASA)發病率分別為24.3%和1.9%;在140例PFO患者中,6例(4.3%)合併ASA,而在437名非PFO者中,5例為ASA(1.1%);在中位時間為5.1年的隨訪期間,41人發生了腦血管事件(包括腦血管病相關性死亡、缺血性卒中和一過性腦缺血發作)。進一步分析顯示,經年齡和合併症校正後,PFO患者發生腦血管事件的危險並未顯著增高,而ASA患者發生腦血管事件的危險是非ASA者的3.72倍。 研究提示:PFO是否與卒中相關?對這個問題一直存有爭議。據以往文獻報導,PFO患者的卒中危險可以低至1%以下,也可以高達17.5%。如此大的差別反映出這些研究在方法上的不足,包括研究為回顧性、對照的設立存在缺陷、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為非盲法和分析時未經年齡及合併症校正等等。這項迄今為止最大的前瞻性定群研究則給出了陰性結果:PFO並不是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至於ASA與卒中的關係,鑑於該研究總共僅納入11例ASA患者,所以還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