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假期前一天,大壯放學特別興奮的告訴我今天在學校老師帶他們玩了一種超大的桌遊。玩的時候班裡小朋友分成四個艦隊,乘坐不同顏色的飛船去星際探險。各組分別扔骰子,走到每一步需要回答出關於某行星特點的相關問題。比如Which planet is entirely made of gas and rock? (哪個行星完全是由石頭和氣體) 答對問題可以前進。最先抵達終點的隊伍為獲勝艦隊。
我聽得目瞪口呆,這小朋友上學也太開心了吧。第二天送大壯上學跟老師閒聊。老師介紹了桌遊的一系列好處,比如培養社交能力,了解友誼與競爭,更重要的是如果將學習任務融入到遊戲中,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並且也推薦家長在家裡跟孩子玩。
英國人確實非常喜歡玩桌遊,而且是男女老上通通都玩。超市商場二手店,都可以買得到各種適合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桌遊。如果到英國朋友家做客,飯後的娛樂項目大概率也是桌遊。
桌遊起源於十六世紀的英國, The Game of the Goose這款遊戲,奠定了之後很多「大富翁」類桌遊的基本規則。19 世紀初,伴隨著兒童文學的興起,具有教育功能的桌遊逐漸出現在一些中產階級的家庭當中。
在過去的 120 幾年當中,桌遊已經在英國已經成為人們主流的娛樂活動之一,一群人圍在一起默契地遵守著虛擬的規則,在身體上、智力上、道義上、精神上競爭博弈。一旦宣布遊戲結束,一切又需要恢復如初,如果太當真會被恥笑。
請教過大壯老師之後我在網上找到了各種版本的二年級課標學習內容與遊戲結合的桌遊。列印下來在家玩,寓教於樂,大壯玩的根本不能收手,晚上雞飛狗跳的親子關係貌似也有了緩和。比如這樣:
遊戲規則幾乎跟大富翁遊戲一樣,只不過孩子們每走一步都需要迅速算出對應的四則運算。
剛開始學習自然拼讀的孩子一見到單詞就會發憷,通過這樣的遊戲,沒走到一格都要讀出相應的單詞。玩上幾回,
讀一篇文章,然後開始遊戲。每走到一個帶有人物的格子上都需要抽取一張卡片,回答跟文章情節相關的問題。答對可以前進,答錯停在原位。
公眾號內回復「桌遊」,獲取本文提到的桌遊資源電子版網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