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萬一迷路去哪找?課間和同學聊些啥?家長們希望知道自家寶貝每時每刻的動態,為了迎合家長的這種心理,一些商家推出了兒童定位手錶。造型時尚,色彩繽紛,炫酷的兒童定位手錶迅速在網上大熱。
前不久,上海市一位小學教師注意到,自己課堂上說的話迅速出現在學生家長的微信朋友圈裡,家長怎麼也在「聽課」呢?校方一番排查才發現,秘密就在同學們的手腕上:一二年級的不少學生都被家長要求佩戴了「間諜設備」——定位手錶。
兒童定位手錶在受到家長追捧的同時,也引發了眾多質疑,它究竟是防走丟「神器」?還是「竊聽器」?
「給孩子帶上能定位的手錶,他走到哪都能找到了,再也不怕走丟了。」市民陳先生前段時間花600多元,給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買了一隻智能定位兒童手錶,在使用的這段時間裡,他心得頗多。
昨日,陳先生打開手機裡APP軟體向記者演示,他購買的這款手錶裡有一張電話卡,根據通訊運營商提供的GPS定位,他可以在手機軟體上,清楚地看到孩子所在的地理位置。「只要他手錶戴在身上並開機使用,我們就可能追蹤他的軌跡。」陳先生說,當初買這款手錶時,主要是怕孩子走丟,不知道去哪裡找。
根據陳先生提供的信息,記者對這類兒童智能定位手錶進行了查找,發現這款商品早已在網上賣的很火了,尤其最受低齡兒童家長的追捧。「我們主要是面向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兒童,孩子如果大了懂事了,可能就不會願意戴了。」一位在網上銷售兒童定位手錶的賣家表示。還有家長向記者透露,有的幼兒園老師,甚至在家長群裡推薦過這類產品。
記者了解到,這類兒童定位手錶在外表上和普通兒童電子表沒有太大區別,打開家長手機上安裝的相應APP軟體,才可以看出端倪。手錶到什麼位置,家長的手機就可以顯示相應的位置信息。
「除了定位功能,我這款手錶還可以通話。」陳先生說,他當時買這款手錶還看中了通話功能,手錶上允許最多設定8個聯繫電話,孩子可以通過按手錶側邊的鍵,與家長設定的電話進行通話。除了設定的電話外,孩子沒有辦法撥打或接聽其他電話。最讓陳先生覺得「強大」的是,該手錶還可以在孩子沒有接聽的情況下,進行竊聽。
這讓記者想到了前不久的一則新聞,上海市一位小學教師注意到,自己課堂上說的話迅速出現在學生家長的微信朋友圈裡,後來老師發現了玄機,只因一學生當天戴了一塊具有遠程監控功能的手錶,課堂裡的聲音就可以被實時傳輸到家長的手機上。老師又寒心又委屈,她認為這是家長對教師的不信任、不尊重。對此,家長則解釋說,一方面是為了知道孩子在上課時是否積極發言;另一方面如果被「壞孩子」欺負了,監聽錄音可以當做證據。
圖片由家長截圖提供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這類兒童定位手錶售價相差較大,從100多元到1000多元都有,但功能區別卻不大。售價較高的產品往往宣稱其定位更加準確或者增加了一些防水等輔助性能。
據了解,淘寶售賣的該類產品品牌不下20個,產品多達400多種,確實讓人有些眼花繚亂。
網上一家兒童智能定位手錶旗艦店的客服稱,這種手錶比較適合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兒童,而手錶的定位多少都存在一些誤差,特別在是信號基站建設較差的地方精確性就會差一些,一些好的產品,誤差在10到20米之間,也有可以精確到10米以內的產品,而差一點的產品,誤差會大到兩三百米,這樣的話,實用性就不高了。
「那種幾十元便宜的手錶,有的是靠藍牙來定位,是孩子和家長要在一定範圍內的,超過範圍,就無法定位了。」有銷售人員表示。
隨後,記者採訪了多位已經購買這類手錶的家長,他們的態度不一。有的家長表示,除了購買手錶的費用外,多數手錶還需支付一定數額的服務費。所謂服務費,即一般的智能手錶中都會置有移動、聯通等SIM卡,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流量,需要向運營商支付流量費。品牌不同,其收取的服務費也不同。有些品牌是一年90元,有的為60元,也有少數品牌不收取費用。
「但是有許多時候定位不精準,只是大致範圍。」孩子上幼兒園的家長季女士表示,有時候孩子還會自己關機,就查找不到了。而且手錶待機時間也不算長,得經常充電。另外,如果真的遇到人販子,將手錶第一時間扔掉,那麼就基本沒有什麼作用了。所以這類手錶只能起到防範作用。
家長:用過竊聽功能 不會告訴孩子
在多位受訪者中,只有一位家長表示告訴過孩子,手錶可以進行定位,基本沒有家長告訴孩子這項功能,大多數都只是說「給買了一款電子表,或者通話表,要記得隨身帶。」
對於竊聽功能,多位家長都表示嘗試過使用,在課間時,偷聽過孩子和小朋友們間的通話。但是,沒有一位家長選擇將這個功能告訴孩子。「孩子雖然還不懂,但是總有知道的一天,所以那時候,他肯定會反感,到時候再也不會戴手錶了。」一位家長表示。
律師:使用竊聽功能可能涉嫌侵權
為孩子佩戴具有監聽功能的手錶,這種做法妥當嗎?江蘇紅杉樹律師事務所張國際律師認為,要從幾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首先,從家長的角度來看,購買兒童智能定位手錶是為了對孩子進行實時有效監控、防範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其初衷是好的,而該智能手錶的定位、通話功能本身也無可厚非,但竊聽功能就可能涉嫌侵權了。因為雖然家長監控的是孩子,但跟孩子在一起的朋友、同學、老師,他們私下的談話,也不可避免地進入「監聽」範圍,這就涉嫌侵犯他人隱私了;其次,就目前來說,在我國無論是銷售還是購買帶有竊聽設備的工具,均屬於違法行為,並不可取;再次,如果所謂智能手錶被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截取信號,獲得用戶的位置定位等隱私信息,就有可能對被「竊聽」對象實施犯罪,從而造成更大的危害;最後,張律師還認為,孩子也有自己生活和學習的自由空間,並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而且通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可能比使用智能監控手錶更有效。
文/晨報記者 辛安然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鈎,一贊一分錢,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