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走進工廠車間、深入基層社區、來到田間地頭,走訪實體經濟、調研民生數據、體驗勞作辛苦、宣傳節儉美德……2020年暑假接近尾聲,江蘇多所高校開展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紛紛落幕。與課堂裡學習書本知識不同,到農村基層和生產一線的學習調研,讓00後大學生們深感接地氣、有收穫,能把所學知識和青春熱情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同學們也覺得非常有意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引智」進社區,南航學生用數學建模協助社區管理
南京市江寧區殷巷社區,因外來人口較多,在今年的防疫工作中,社會應急管理體制就出現了不少問題。今年暑假,一支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學院的青年志願者團隊給社區出了個「好點子」。他們以社區中的幾個小區為數據原型,用數學建模的方式,做出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模型,從而為社區定製一套更科學的網格化管理方案。「沒想到,數學模型還能用來管理社區,我們心裡的這塊『大石頭』終於可以放下了!」社區工作人員小丁告訴記者。
△南航大學生為社區數學建模
團隊通過幾天的調查走訪了解到,該社區共有常住人口約7000人,流動人口是常住人口的1.5-2.5倍,人口流動性大是最大特徵,也是傳統管理體制在防疫工作中「難起作用」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制定社區治理方案時,團隊因地制宜,抓住「人口流動性大」這一特點,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來科學、精確地優化社區應急管理體制。「我們通過數據模型的分析,搭建的這套網格化體系下的科學管理方法,能及時清除存在誘發危機風險的潛藏隱患,把被動應對問題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志願者馬成偉說,預計於八月底團隊能完成數學建模,為社區治理提供更加科學的解決方案。
△南航大學生「引智」進社區
「數學建模助力社區治理」是南航「大學生志願者進社區」專項社會實踐的一個縮影。今年南航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更注重「引智」進社區,為社區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提供「智力資源」。團隊負責人徐小慧告訴記者,今年暑假,南航多支志願者團隊深入社區,利用無人機航拍小區地圖,繪製「垃圾分類」投放點,成立「普法維權服務」志願者團隊,向社區居民普及法律常識、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等。
【江蘇大學】大學生走進田間參與勞作,體會「粒粒皆辛苦」
為弘揚「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今年暑期期間,江蘇大學「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江蘇、雲南、山西、江西等地開展了系列活動。在江蘇、雲南,00後大學生們紛紛走進田間地頭,參與勞動,體會「粒粒皆辛苦」。
△江蘇大學學生為蔬菜澆水、施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八月中旬,正是秋老虎叫囂的時刻,江蘇大學返鄉的社會實踐隊員走進田地,參加勞動,幫忙收割玉米、土豆,為糧食作物除草、澆水,親身感受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種植的艱辛。「一茶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體會到了糧食生產的艱辛後,同學們紛紛感慨,光碟行動、厲行節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江蘇大學學生與老黨員孫學武共同「憶苦思甜」
「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沒有任何權利浪費!」在江西,隊員們則通過採訪老黨員「憶苦思甜」,感受富足生活來之不易。而為了讓青少年了解節約糧食的重要性,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美好品德,團隊成員在社區、圖書館和飯店中,向青少年發放「厲行節約」宣傳單,並向孩子們講述碗中可口的飯菜是如何一步步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付出才能端上餐桌的。對青少年進行「節約糧食」宣傳教育,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節約」的種子。
△江蘇大學學生宣傳光碟行動
在學校食堂裡,團隊成員單俊、唐穎、康熙等,將自己列印製作的「光碟行動」海報張貼起來,宣傳節約「新食尚」,倡導光碟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南京工業大學】博士科技服務團走進工廠車間,調研企業遇到的新問題
復工復產後,科技製造相關企業生產狀況如何?無錫機械製造和精密儀器製造相關企業是否遇到新問題?今年8月初,南京工業大學機械學院博士科技服務團來到無錫市濱湖區,走訪調研了無錫法蘭鍛造有限公司和無錫貝斯特精機股份有限公,了解生產一線和科技研發部門現狀。實地考察結束後,博士團又有針對性的,對江蘇50餘家製造業企業,開展復工復產與學生就業線上調研,為並各家企業面臨的新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和意見。
△南工大博士服務團
今年3月之後,在地方各級政府的關注和幫助下,江蘇中小型製造企業均已實現復工復產,目前調查的製造業企業中,99%的企業恢復到往日產能。博士團還將企業面臨問題做了匯總,據統計,目前企業最關心的問題,集中在外貿訂單數量變化和後續常態化防控管理工作方面。
△南工大博士服務團
此外,受訪的製造業企業在用工總體需求上略有縮減,但對高層次科技人才以及大學生本科應用型人才需求,依然熱度不減。「企業希望高校不僅要組織線上招聘會,還能逐步允許企業進校園招聘,因為面對面的招聘才會更有針對性。」南工大機械學院黨委副書記付昌義表示,接下來學院將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將企業用人需求信息有效傳遞到學生手中,並引導學生處理好就業和考研的關係。「隨著復工復產的全面化,製造業企業的用工需求逐漸加大,同學們可以調整預期,先就業再擇業,更好應對畢業就業問題。」
【南京財經大學】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開辦公益「雲課堂」
暑假期間,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一線觀察眼」團隊開辦了「愛在身邊 知識無界」公益雲課堂,面向海門市外來務工子女輔導站的孩子們,這是由不同年級學生組成的特殊班級。師生們「隔屏」交流,短短幾周,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考慮到課程時間短,受眾年齡小,年級跨度大,「一線觀察眼」團隊隊員決定從自身成長經驗入手,緊跟學生需要,為孩子們帶來一期「校園之外、生活之中」的多彩暑假班。為了迅速拉近與孩子們的關係,隊員們準備了與各自課程相關的快問快答作為此次課程的破冰遊戲。即使隔著屏幕,孩子們依然熱切地舉著手,與老師們積極互動,迅速打成一片。
北緯30度線上的奇妙景觀、趣說《三十六計》、將財稅小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隊員們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從不同角度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通過這次『教師初體驗』,我們才認識到直播教育的諸多優勢與缺陷。」財政1902班的王紫嫣說,「雲課堂」的方式跨越了地域的阻隔,學生與老師來自天南海北,卻能在視頻裡共聚一堂,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而且直播教學能夠幫助公益性質的機構,讓孩子們獲得不一樣的知識,作為老師也感到很開心。
海門市外來務工子女輔導站創辦人李冠仁感嘆,「第一次見識到這樣的高科技教育,看到娃娃們參與度這麼高,很欣慰,也希望更多教育人士關注這群孩子。」
通訊員 劉天佑 盧一亭 秦杉杉 趙瑋琳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仲茜 舒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