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社區、進工廠、進田野,江蘇這些大學生暑期實踐接地氣

2020-12-16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走進工廠車間、深入基層社區、來到田間地頭,走訪實體經濟、調研民生數據、體驗勞作辛苦、宣傳節儉美德……2020年暑假接近尾聲,江蘇多所高校開展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紛紛落幕。與課堂裡學習書本知識不同,到農村基層和生產一線的學習調研,讓00後大學生們深感接地氣、有收穫,能把所學知識和青春熱情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同學們也覺得非常有意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引智」進社區,南航學生用數學建模協助社區管理

南京市江寧區殷巷社區,因外來人口較多,在今年的防疫工作中,社會應急管理體制就出現了不少問題。今年暑假,一支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學院的青年志願者團隊給社區出了個「好點子」。他們以社區中的幾個小區為數據原型,用數學建模的方式,做出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模型,從而為社區定製一套更科學的網格化管理方案。「沒想到,數學模型還能用來管理社區,我們心裡的這塊『大石頭』終於可以放下了!」社區工作人員小丁告訴記者。

△南航大學生為社區數學建模

團隊通過幾天的調查走訪了解到,該社區共有常住人口約7000人,流動人口是常住人口的1.5-2.5倍,人口流動性大是最大特徵,也是傳統管理體制在防疫工作中「難起作用」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制定社區治理方案時,團隊因地制宜,抓住「人口流動性大」這一特點,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來科學、精確地優化社區應急管理體制。「我們通過數據模型的分析,搭建的這套網格化體系下的科學管理方法,能及時清除存在誘發危機風險的潛藏隱患,把被動應對問題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志願者馬成偉說,預計於八月底團隊能完成數學建模,為社區治理提供更加科學的解決方案。

△南航大學生「引智」進社區

「數學建模助力社區治理」是南航「大學生志願者進社區」專項社會實踐的一個縮影。今年南航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更注重「引智」進社區,為社區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提供「智力資源」。團隊負責人徐小慧告訴記者,今年暑假,南航多支志願者團隊深入社區,利用無人機航拍小區地圖,繪製「垃圾分類」投放點,成立「普法維權服務」志願者團隊,向社區居民普及法律常識、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等。

【江蘇大學】大學生走進田間參與勞作,體會「粒粒皆辛苦」

為弘揚「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今年暑期期間,江蘇大學「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江蘇、雲南、山西、江西等地開展了系列活動。在江蘇、雲南,00後大學生們紛紛走進田間地頭,參與勞動,體會「粒粒皆辛苦」。

△江蘇大學學生為蔬菜澆水、施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八月中旬,正是秋老虎叫囂的時刻,江蘇大學返鄉的社會實踐隊員走進田地,參加勞動,幫忙收割玉米、土豆,為糧食作物除草、澆水,親身感受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種植的艱辛。「一茶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體會到了糧食生產的艱辛後,同學們紛紛感慨,光碟行動、厲行節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江蘇大學學生與老黨員孫學武共同「憶苦思甜」

「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沒有任何權利浪費!」在江西,隊員們則通過採訪老黨員「憶苦思甜」,感受富足生活來之不易。而為了讓青少年了解節約糧食的重要性,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美好品德,團隊成員在社區、圖書館和飯店中,向青少年發放「厲行節約」宣傳單,並向孩子們講述碗中可口的飯菜是如何一步步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付出才能端上餐桌的。對青少年進行「節約糧食」宣傳教育,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節約」的種子。

△江蘇大學學生宣傳光碟行動

在學校食堂裡,團隊成員單俊、唐穎、康熙等,將自己列印製作的「光碟行動」海報張貼起來,宣傳節約「新食尚」,倡導光碟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南京工業大學】博士科技服務團走進工廠車間,調研企業遇到的新問題

復工復產後,科技製造相關企業生產狀況如何?無錫機械製造和精密儀器製造相關企業是否遇到新問題?今年8月初,南京工業大學機械學院博士科技服務團來到無錫市濱湖區,走訪調研了無錫法蘭鍛造有限公司和無錫貝斯特精機股份有限公,了解生產一線和科技研發部門現狀。實地考察結束後,博士團又有針對性的,對江蘇50餘家製造業企業,開展復工復產與學生就業線上調研,為並各家企業面臨的新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和意見。

△南工大博士服務團

今年3月之後,在地方各級政府的關注和幫助下,江蘇中小型製造企業均已實現復工復產,目前調查的製造業企業中,99%的企業恢復到往日產能。博士團還將企業面臨問題做了匯總,據統計,目前企業最關心的問題,集中在外貿訂單數量變化和後續常態化防控管理工作方面。

△南工大博士服務團

此外,受訪的製造業企業在用工總體需求上略有縮減,但對高層次科技人才以及大學生本科應用型人才需求,依然熱度不減。「企業希望高校不僅要組織線上招聘會,還能逐步允許企業進校園招聘,因為面對面的招聘才會更有針對性。」南工大機械學院黨委副書記付昌義表示,接下來學院將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將企業用人需求信息有效傳遞到學生手中,並引導學生處理好就業和考研的關係。「隨著復工復產的全面化,製造業企業的用工需求逐漸加大,同學們可以調整預期,先就業再擇業,更好應對畢業就業問題。」

【南京財經大學】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開辦公益「雲課堂」

暑假期間,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一線觀察眼」團隊開辦了「愛在身邊 知識無界」公益雲課堂,面向海門市外來務工子女輔導站的孩子們,這是由不同年級學生組成的特殊班級。師生們「隔屏」交流,短短幾周,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考慮到課程時間短,受眾年齡小,年級跨度大,「一線觀察眼」團隊隊員決定從自身成長經驗入手,緊跟學生需要,為孩子們帶來一期「校園之外、生活之中」的多彩暑假班。為了迅速拉近與孩子們的關係,隊員們準備了與各自課程相關的快問快答作為此次課程的破冰遊戲。即使隔著屏幕,孩子們依然熱切地舉著手,與老師們積極互動,迅速打成一片。

北緯30度線上的奇妙景觀、趣說《三十六計》、將財稅小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隊員們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從不同角度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通過這次『教師初體驗』,我們才認識到直播教育的諸多優勢與缺陷。」財政1902班的王紫嫣說,「雲課堂」的方式跨越了地域的阻隔,學生與老師來自天南海北,卻能在視頻裡共聚一堂,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而且直播教學能夠幫助公益性質的機構,讓孩子們獲得不一樣的知識,作為老師也感到很開心。

海門市外來務工子女輔導站創辦人李冠仁感嘆,「第一次見識到這樣的高科技教育,看到娃娃們參與度這麼高,很欣慰,也希望更多教育人士關注這群孩子。」

通訊員 劉天佑 盧一亭 秦杉杉 趙瑋琳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仲茜 舒越

相關焦點

  • 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1551名大學生開啟南京暑期實習之旅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7月23日下午, 2020年南京市大學生暑期「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崗位實習」舉行集中上崗儀式,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東南大學等32所知名院校的200名大學生代表參加了活動,本次活動由南京團市委聯合市人社局、市級機關工委、市國資委聯合舉辦。
  • 唐山:大學生暑期實踐進鄉村
    大學生暑期實踐進鄉村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8月26日、27日,河北聯合大學冀唐學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團一行50餘人分別來到了玉田縣石臼窩鎮丁虎鋪村和豐南區王蘭莊鎮畢武莊村,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
  • 暑期「三進實習」 大學生收穫滿滿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許琴 通訊員 徐卉) 日前,參加2020年南京市暑期「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崗位實習」的大學生們已全部結束實習活動,陸續返校。一個多月的實習,有哪些收穫?近日,記者採訪了幾名實習的大學生。
  • 越城區社教辦組織「遊泳安全進社區」暑期實踐活動
    暑期是未成年人溺水傷亡事件的高發期為加強青少年的防溺水意識,提高他們的自護自救能力,及時預防暑期溺水事件的發生,近期,越城區社教辦聯合紹興市體育記者協會、紹興市遊泳協會、紹興市戶外運動協會,組織「珍愛生命、預防溺水」為主題的遊泳安全進社區暑期實踐活動。活動分別走進馬山街道洋涇湖社區、孫端街道村頭村,一百多名學生及家長參與了現場活動,近千名學生及家長間接受益。
  • 那些進廠打工的大學生
    在深圳、東莞等城市的廠區街道、人才市場,隨處可見招聘學生工的信息以及前來尋找工作的大學生。這些進廠打工的大學生大多來自西部地區的縣城鄉鎮,受家庭經濟條件的制約,或是為了打發漫長的假期,他們來到陌生的沿海發達城市,體驗新鮮的打工生活,感受獨立賺錢的成就感。這對於當地農村青年而言,成了走出校園前一堂重要的社會實踐課。
  • 從貼標籤到撕標籤 那些進廠打工的大學生
    原標題:農村青年走出校園前一堂重要的社會實踐課  那些進廠打工的大學生  這個暑假,19歲的大學生李文是在廣東東莞一家電子廠的質檢車間度過的。大約從10年前開始,李文居住的南寧市賓陽縣山琶村每年都會有學生利用暑假去廣東找短期工。
  • 安徽大學生暑期實踐進小區:五六種添加劑製成一杯「橙汁味」汽水
    半杯水滴上五六種不同的添加劑,再來點橙子味香精、一杯帶有氣泡的橙汁味汽水就製成了,無論是顏色、氣泡甚至口感都完全複製超市和街頭常見的汽水……7月11日上午,安徽大學食品安全專業的學生組成12人的暑期實踐隊走進居民小區,現場用添加劑調配果汁。該校另一隊大學生實踐隊伍還走進合肥多所小學通過遊戲進行性教育宣傳,學生和家長接受度高。
  • 1218名大學生「三進計劃」走進江寧
    本報訊(記者 杜瑩 通訊員 陳蓉) 近日,記者從江寧團區委獲悉,今年江寧已拿出1218個實習崗位支持「大學生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崗位實習」計劃,讓更多優秀大學生走進南京、了解南京、融入南京,為建設南京貢獻青春力量。
  • 把才藝送進社區,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暑期三下鄉走進甸柳一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把才藝送進社區,7月30日,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2020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濟南市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區舉行。學習陳葉翠事跡紀念館、與社區基層工作者座談,為社區居民送上自己的演出,大學生們也在活動中開闊者開闊著自身視野,學習著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次三下鄉服務,不僅是給社區送去服務,更希望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更多地了解社會,從實踐中學到更多東西。」山東藝術學院藝音樂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志軍介紹。
  • 暑期進廠打工 學校該不該支持
    相信很多同學都會利用暑期來充實自己,加大在社會實踐方面的歷練。而對於學生而言,最靠譜的社會實踐或許是進廠打工無疑了。很多技能性專科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大多數是採用進廠的方式,那為什麼進廠會成為學生們熱衷的社會實踐呢?其一,進廠是風險最小的方式。
  • 「青春志願、愛在新區」泰安高新區舉辦大學生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泰安8月29日訊(記者 李繼澤 通訊員 彭慧青)近日,泰安高新區龍泉社會事務管理中心開展的「青春志願、愛在新區」大學生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圓滿結束。來自泰山學院、東方財經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們即將帶著一份志願服務社會的榮譽走進新學期。
  • 夏令營進社區 引領暑期教育新風尚
    整合資源關注青少年成長橋門社區和山字石社區都屬中心城區的社區,轄區學校多、雙職工家庭也多,每到寒暑假,「孩子去哪」成了家長頭疼的事。基於這個實際情況,甘肅欣雨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自2018年進駐社區以來,一直將開展青少年社區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和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作為融洽居民感情的一項重要內容。
  • 進社區,進企業,感受「十三五」輝煌成就,山師大附中的思政實踐
    社會是最大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學習。在教育教學中,山東師大附中一直秉承「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理念,堅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宗旨,鍛造「敦本篤實、崇尚真理、追求卓越」的附中精神。將個人發展、學校發展融入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國家和民族育才,與時代和社會偕行,紮實素質教育,銳意實踐創新。這樣的育人理念不僅體現在校園內教育教學行為中,也體現在研學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中。
  • 上「雲端」下田野 大學生暑期送法下鄉
    送法下鄉近民心,揚法田野零距離。買早餐,騎共享單車,上班打卡……生活中的簡單小事也蘊含著許多民法知識。近日,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中這個特殊暑假,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大學生的三下鄉活動有點不一樣——他們組建的「萌芽」《民法典》宣講團隊「上網」「下鄉」,向人們傳遞了生活中民法知識。
  • 庭審進社區 普法接地氣
    2020年11月11日下午,北海市鐵山港區人民法院把一起食品安全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庭審現場搬到鐵山港區南康社區,以最接地氣的方式把法治宣傳帶到群眾身邊。庭審過程還邀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全程現場監督和陽光評議。
  • 進社區,進企業,感受「十三五」輝煌成就,山師大附中的思政實踐課...
    社會是最大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學習。在教育教學中,山東師大附中一直秉承「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理念,堅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宗旨,鍛造「敦本篤實、崇尚真理、追求卓越」的附中精神。將個人發展、學校發展融入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國家和民族育才,與時代和社會偕行,紮實素質教育,銳意實踐創新。這樣的育人理念不僅體現在校園內教育教學行為中,也體現在研學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中。
  • 大學生畢業後,寧可待業也不進工廠打工,究竟為什麼?
    甚至對於他們來講,只要有份工作,完全不介意是在工廠流水線上,還是在工地上,所追求的,不過是有份工資,能夠養活一家人即可。但是如今有個現象,那便是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對於工廠他們是不屑的,甚至目標是非辦公室類型的公司不進,不然的話,寧願待業。這種現象雖說還是相對較少,但卻是存在的。那麼,為何大學生寧願待業,也不願意進工廠打工呢?工廠打工,又真的丟了大學生的臉嗎?
  • 【文明實踐在行動】「愛理髮」進社區
    【文明實踐在行動】「愛理髮」進社區 2020-12-24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5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
    2015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 2015-09-15 教育部簡報〔2015〕第42期>  今年暑期,各地各高校組織大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要求,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投身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
  • 攜手並進 蓄勢出發
    桃源街道啟動2020年大學生進社區社會實踐活動2020年8月21日訊,為推動「三區融合」深入發展,促進校區、社區、園區「三區」要素流動,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在基層社會治理和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發展戰略中貢獻青春力量,8月19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在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舉行2020年大學生進社區實踐活動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