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為做好進博會的金融服務配套工作,各家銀行紛紛摩拳擦掌,以人民幣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助力進出口企業。
當前,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已經出現了結構性調整,從早年國際業務等同於貨物貿易下的少量產品服務,升級為全面的跨境金融綜合服務。近年來,多家銀行重點圍繞「走出去」、跨境融資、自貿區金融創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等重點領域進行產品線的創新和拓展,不斷延伸跨境金融服務方案的內涵與深度。
升級跨境金融服務體系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自貿區的不斷創新,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外資企業「走進來」的需求日益強烈。
為此,銀行業根據「走出去」企業跨時區、跨幣種、跨市場的多維度需求,不斷增強境外機構本地化服務能力,建立了財務顧問、貿易融資、資金管理、託管清算、債券承銷發行、外匯衍生品交易等業務在內的立體式、全方位金融服務體系。
「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推進上海地區相關企業的海外項目,為上海企業『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中信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賀勁松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惠生工程(中國)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也是中信銀行上海分行長年以來的戰略客戶。今年,該公司與阿布達比某國有公司合作一煉油廠項目,金額數千萬美元,為確保工程順利進行,需要銀行開出工程保函。鑑於項目複雜性,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在項目前期談判便積極參與,在項目結構設計上為企業出謀劃策、提供建議;由於項目涉及當地法律,銀行發揮律師資源網絡,在商業合同和保函條款方面為企業提供專業建議,並特別提示關鍵性條款,確保項目開展過程中企業利益得到保護。
此外,由於境外業主方臨時對合同及保函條款提出增改意見,中信銀行上海分行陪同企業一起參與和境外交易對手的溝通,保持對項目進程的密切關注、在商務談判過程中為企業保駕護航。在總分行密切聯動之下,最終克服了合同條款和保函格式複雜、涉及異國法律、涉及主體多、時差導致的溝通滯後等重重困難,順利開出保函、確保項目順利開工。
除了工程建設保函之外,中信銀行上海分行還提供出口買方信貸、跨境銀團、跨境資金池、外匯資金等多種產品,從資金融通、現金管理、匯兌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為「走出去」企業跨境貿易提供結算、清算、匯兌等便利性支持,為「一帶一路」建設、投資、貿易等提供支撐。
精準布局自貿區
過去5年間,我國先後批准設立了上海、廣東、福建、天津等11個自貿區,自貿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新名片」。銀行作為金融業的主要載體,在自貿區的金融創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目前,工行已形成涵蓋「結算、投資、融資、交易」專屬的金融產品群,能夠全方位滿足自貿區客戶在資金管理、風險管理、跨境投資、融資、貿易結算等方面的多元需求,先後完成了上海自貿區首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上海自貿區首單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廣東橫琴自貿區首筆跨境貸款等眾多具有較大市場影響力的業務。
「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積極發揮自貿區政策優勢,把握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紅利,助力自貿區外貿型企業業務發展。」賀勁松表示。
上海創諾製藥有限公司是上海科技創新職業清單名單內企業,進出口往來頻繁。此前,受到階段性匯率利率市場波動影響,企業融資成本較往年有所上升,利潤空間受到擠壓。了解到企業上述情況後,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並提出「自貿區FT帳戶美元貸款+CCS」產品組合,先為企業發放自貿區分帳核算項下美元貸款,並借用自貿區項下外幣貸款可結匯使用的政策優勢,為客戶辦理CCS貨幣掉期交易,將美元貸款轉換為人民幣貸款供客戶使用,按照實時匯利率牌價測算,相比同期限的普通人民幣直接貸款,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企業利息支出、減輕企業融資負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自從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以來,中信銀行上海分行陸續推出了自貿區跨境現金管理、FT離岸貸款、自貿區發債、FT理財、自貿區租賃融資等多項新型業務,藉助自貿區政策紅利,深入對接國際市場,為上海外貿企業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打造全流程併購金融服務
隨著「走出去」進程的不斷推進,如何創新跨境人民幣投資產品,服務於企業的跨境投資和併購活動,成為匯率波動新形勢下商業銀行需要思考的新課題。
今年9月,境內A股汽車零部件行業龍頭繼峰股份大股東寧波繼弘投資要約收購德國上市公司GRAMMER84.23%股權正式完成交割,這標誌著浦發銀行通過併購綜合金融服務,助力國內首單汽車零部件行業公司的跨境要約收購順利完成。
浦發銀行在本次併購交易中充分運用境內分行、離岸平臺聯動的綜合金融服務優勢,根據客戶綜合金融需求制定了包括「併購顧問+併購融資+併購投資」一攬子的金融服務方案,為本次併購提供了全流程的併購重組服務。
截至目前,浦發銀行已打造「設計、推動、實施、服務」併購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累計服務企業近1000家,服務各類併購交易金額8000億元。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明顯提高。對此,中國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銀行業要積極順應新的形勢,加強產品創新能力,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積極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同時,主動順應國內外風險形勢,嚴格落實監管要求,提升跨境風險管理能力;緊跟國家自貿區、自貿港政策動向,配合國家共同研究制定實現貿易便利化、金融深化改革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