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深,責之切」的教育方式,早過時了!

2021-02-07 父母修行

作者:泡芙

本文由:稚趣家(zhiqutongxin)

授權發布

  時隔數年,《爸爸去哪兒》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沒想到卻是以這種方式。

  在第六季《爸爸去哪兒》裡,#楊爍的教育方式#被頂上了熱搜。

  短短五分鐘的視頻裡,楊爍對兒子楊雨辰的「折磨」一句套一句。

  一開始,楊爍就在對孩子碎碎念:「衣服能挽好嗎?所有人在等著你啊,快點!」

  孩子可能是因為緊張有些內八,走起來歪歪扭扭,楊爍乾脆簡單粗暴,走不好就重走一遍吧:「不會走是嗎?走回來跑上去!」

  他們選的那棟樓是最遠的那套,工作人員還特意提醒,如果楊雨辰走不動就幫幫他,父親卻說:「不管他,自己選的自己承擔。」

  還「諷刺」兒子:「你不是說五是你的幸運數字嗎?太棒了!」

  連上樓梯的時候,都要嚴格要求:「如果先讓我踩到門檻,咱倆就從頭再走一遍。」

  網友們紛紛指責楊爍的軍訓式帶娃:拜託,能不能溫柔點?他還是個孩子啊。

  但我更唏噓的,是他的「刀子嘴」,把孩子越推越遠。

  明明可以好好說話,偏偏不,要以嚴肅又諷刺的話傷害孩子。

  楊爍真的就像表現出來的這麼「無情」嗎?其實也可以從片段中感知:

  他明明想和孩子拍照,偏偏要假裝嫌棄,說什麼「我不想和你拍」。

  嘴上一邊嚴厲威脅,可其實也在背後默默地護著孩子。

  可在父親表現出來的嚴厲和苛刻下,到家時孩子已經眼泛淚花,委屈又不知所措了。

  唉,為什麼非要以這種方式對待孩子呢?

  就算是「愛之深責之切」,但對孩子的傷害,卻是實打實的呀!

  其實,楊爍這樣的父母在平時並不少見。

  不少人以為,對孩子嚴厲是對的,對孩子好只需要藏在心裡,不需要表現出來。

  嘴上越毒,越是為你好。

  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知乎有一個問題:有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媽媽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個答主說,因為媽媽的刀子嘴,她有什麼事都不會告訴家裡,否則就是被罵的狗血淋頭,毫無道理,只是單純的把刀子吐出來戳死你。

  上學的時候得了重度抑鬱症,很艱難地度過那段日子,後來說起,媽媽卻還是罵她:

  「你不就是心理壓力不行,這麼脆弱,結果花了家裡那麼多錢。」

  「要是都跟你那樣大家都別活了。」

  「矯情脆弱!」

  而她現在自卑、自棄,不會自愛,總是很絕望,迫切的想從這個家逃離出去。

  也許,父母是奉行嚴管,但孩子能從密密麻麻的「刀子」中感受到愛嗎?

  大多數時候,孩子能接收到的就是父母表達出來的最直接的信息。

  父母表現出來的「責之切」,在孩子心裡就是一把把刀,早與愛相離甚遠了。

  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們明明知道刀子嘴不好,卻還是離不開這個漩渦?

  很多情況下,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是遺傳於原生家庭的。

  還記得小時候我因為太喜歡吃糖,經常瞞著媽媽吃,還吃壞了一顆牙齒。

  從那以後媽媽就不許我吃糖,如果她發現我偷偷吃,就會用很多難聽的詞把我狠狠罵一頓,過了幾次,我就再也不敢吃糖了。

  只是一直到現在,都能記得小時候看著別人吃糖時心裡的豔羨。

  或許是遺傳了我,女兒也很喜歡吃糖,我每次只給她吃一點點,但她也會偷偷吃。

  有一次我心情不好,她撞到槍口上,我沒忍住說了狠話。

  看到她一邊答應我以後不吃,一邊眼裡的光慢慢熄滅的樣子,像極了小時候的我。

  此刻的我,也像極了從前的媽媽。

  在我們未曾意識到的地方,我們正在偷偷把原生家庭的模式複製下來,讓其變成孩子的原生家庭。

  如果你在父母的刀子嘴下長大,就很容易用「刀子」對待自己的孩子。

  又或者,我們真心覺得,「嚴厲」是為孩子好。

  不嚴厲些,孩子怎麼能聽話?

  不把話說狠些,孩子怎麼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有些父母眼裡,我們的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直接與鋒利程度掛鈎。

  於是越希望孩子好,說的話就越割人。

  最後就變成了,父母和孩子都在「刀子嘴」的傷害中越陷越深,誰也逃不出來。

  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對孩子的「甩刀子」呢?

  ☞ 開口之前,先冷靜想想

  情緒激動,尖銳的話要破口而出的時候,先逼自己停下來。

  在心裡默數五秒鐘冷靜一下仔細想想,這句話是你的本意嗎?說出口會達到你想要的效果,還是會傷害到孩子?

  用這五秒把傷人的話咽下去,再重新組織好語言,把你真正想說的話說出來。

  ☞ 換個思路,和孩子好好說話

  和孩子說話時,怎麼能用一句類似的話,說出更好的效果?

  有時候同一個意思,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說出來,效果會相差很多。

  比如和孩子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就不如「如果你能這樣做就更好了」;或者「你可以這樣做」就比「如果你不這麼做我就怎麼樣」更好。

  就如同楊爍對待楊雨辰,如果能換一種話術,就不會是這個樣子了。

  ☞ 最後,如果曾經對孩子使用了「刀子嘴」,那就和孩子好好道歉

  為人父母,我們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時會不小心傷害到孩子,也不必如臨大敵。

  孩子對父母的包容性,遠比父母對孩子的要多。

  只要我們認真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媽媽知道這樣會傷害到你,我下次一定注意。如果還有哪裡讓你難過了,你一定要提醒媽媽。」

  比起「愛之深,責之切」,孩子更想要的,應該是父母更多更多的溫柔對待。

  父母和孩子好好說話,是孩子的成長中最和煦的陽光。

來源:稚趣家(zhiqutongxin),初生的嬰兒,就如一張純白的紙;對孩子的教育,就如繪畫;讓我們攜手,共畫寶貝美麗人生。原標題:《「楊爍教子」引熱議:「愛之深責之切」的教育方式,早過時了!》轉載已獲授權。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劉韶斐


相關焦點

  • 愛之深,責之切
    想起這句話「愛之深責之切」。現在,對這個班級有「感情」了,看到孩子們有問題,開始為他們著急了,然後,就會產生生氣不滿了。越是在乎,越是期待,然後一有失望的,就會不滿,所謂「責之切」。師生之間如此,父母孩子之間如此,人與之之間的情感,大抵都是如此規則吧。清楚記得,前面一屆,有個優等生,快五年級學期結束時,該生非但不以身作則,而且還和行偏生在一起「胡鬧」。
  • 「愛之深,責之切」的日語怎麼說?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一句諺語「愛之深,責之切」。翻譯如果我們將以上的詞彙進行整合的話,首先採用直譯的方法,將它們翻譯成:如果愛多的話,那麼恨就會來到。但是有時候我們也用意譯的手法,將它們翻譯成「愛之深,責之切」。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翻譯方法,只要整體的意思不偏離,那麼翻譯就正確。
  • 老師內心的真實寫照——愛之深,責之切
    愛之深責之切比如那次,宰予大白天睡懶覺,孔子就生氣了,罵他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說學生是爛木頭、糞土牆,放到現在最輕的處罰,也得給個警告處分,取消當年的評優評先的資格,扣發半年的績效工資。
  • 愛之深責之切,是句大謊話
    在小孩子的教育方面,我們經常看到的畫面是:父母總是責備孩子,怎麼這麼簡單的事情你也不會做,這麼簡單的題目你也會做錯,你就不能細心一點嗎,一副恨鐵不成鋼的神態;而作為孩子呢,孩子自己覺得只是因為粗心做錯了一道題而已,自己並不是不會,以後細心點就可以做對了,一件這麼小的事情,用得著這麼上綱上線的嗎雙方都無法理解對方
  • 愛之深 情至切
    愛之深 情至切來濱海學院工作,已近三年。從失落到充實,從陌生到熟悉,從瞻前顧後到放手一搏,實現自我蛻變。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始終是對自己的要求。兩年多來,在能夠得心應手開展工作的時候,不期而遇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整個工作節奏。上半年,本想幹成一兩件對學院發展起到重要推進作用、對得起學院歷史的事,可是,該死的病毒讓工作處處被動。
  • 思想是如何形成的——讀習近平 《知之深 愛之切》
    中共石家莊市委、正定縣委整理編輯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間的文稿,輯印成書《知之深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這是繼《擺脫貧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之江新語》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之後,習近平同志的又一本著作。 該書題目和代序均來自於習近平同志1984年發表的文章《知之深愛之切》。該書節選了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間的20篇講話,分別單列標題28篇。
  • 「愛之深,恨之切」的心理學解釋
    這一點很多人深有體會,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在心理學中,則解釋為捲入度越高,越不容易改變原有態度,所以越難以原諒對方。等到有一天他對你的一切都視若無睹,對你的一切傷害行為都無所謂之時,就是他放手之時。實際上,根據調查數據顯示,90%的婚姻都死在夫妻自己手上,卻還責怪對方不愛自己。在婚姻中的每一刻,人們都面臨著無數選擇,是選擇忍讓亦或是針鋒相對全在於個人。
  • 愛之深 責之切 對嗎?
    十一月份地面課程集訓表       為了方便廣大愛學習的人
  • 難道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
    大家應該也耳熟能詳吧:「你長得這麼醜,一定沒人要」;「你學習這麼差,將來一定是進工廠打工」;「你這麼自私摳門,將來一定沒朋友;你這種性格,沒人願意跟你做朋友」;值得「欣慰」的是,這並不是某一個人的悽慘遭遇,很多人在童年時期都經歷過這樣的「打擊式教育
  • 愛之深 責之切
    本次經典同時迎來了三位複習學員,複習後就緊接著上本月的高級班,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是學院一直推崇的,不斷的鞏固基礎,再慢慢晉升。一句話概括「愛之深責之切」。深深的體會!謝謝師傅。 ——許凡(珠海)這次學習了經典班很實用,回來之後我都用上了新學的手法。審美也慢慢提升了,剪髪的思路和思維都打開了。老師教的每一個手法都可以靈活運用。學習回來一開始是刻意的去改變自己,現在變成了習慣了。
  • 恪盡興檢之責
    黨的事業需要黨的領導幹部和黨員「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作為黨的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法律監督工作要科學發展,也需要廣大檢察官常懷憂檢之心,恪盡興檢之責。   有人說,人是背著行囊的行者,行囊裡裝著事業、家庭、友情……無論徵途多麼艱辛,行囊多麼沉重,也不能丟棄任何一件東西,因為行囊上寫著「責任」二字。責任,是一個人應盡的義務或分內應做的事。
  • 愛你,就想要懟你的星座男,簡直就是愛之深「懟」之切呀!
    他們就喜歡那些非常皮實的女孩,可以各種懟,這也是戀愛中的一種樂趣,只有經得起互懟,感情才可以經得起磨練,就像這些星座男一樣,對女友是愛之深,懟之切。非常的幼稚,一起來看看是哪些星座男吧!也是一種愛對方的證明了,但什麼也保不齊你這麼作呀!懟她也要把握個度呀!獅子座這是一個非常傲嬌的星座,他們很好面子,絕不肯低頭認輸,但是卻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星座。
  • 如懿去世後,表面上是對如懿恨之切,實際上則是愛之深
    如懿去世後,表面上是對如懿恨之切,實際上則是愛之深大家好,我是百家原創作者歷史的小抄。發現許多網友從開播前的期待到開播之後的失望,從漸入佳境的欣喜,甚至到等待斷髮的焦灼,在追劇這一段的時光裡面,如懿傳終於完結了。如懿在乾隆走之後,就用剪刀把同框畫像用剪刀剪開了,將屬於自己的那一半給燒掉了!
  • 寵妻狂魔《步步誘婚:總裁狂寵契約妻》愛之深愛之切,甜甜甜!
    寵妻狂魔:《步步誘婚:總裁狂寵契約妻》愛之深愛之切,甜甜甜!《總裁爹地,放開我媽咪》作者: 狸狸貓內容簡介:一場陷害,一夜纏綿,沒想到一箭雙鵰,卻是被逼骨肉分離。 六年後,她已是聞名遐邇的大提琴家,機場重逢,他卻心思忽變。「我和兒子需要你。」
  • 用一生之力行教育之責
    用一生之力行教育之責——記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提名獎獲得者劉桂薌在興國縣,提起興國幼教事業,就繞不開劉桂薌。  9月7日,劉桂薌獲得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提名獎。  圓自己一個教育夢  「讓每個孩子今天享受快樂教育,明天享受快樂生活」,這是劉桂薌在幼兒師範學習時的理想。
  • 蔡沂:守教育之責,行育人之道
    她的授課方式有口皆碑,先後承擔了多門學科基礎課與專業骨幹課程的講授,發表了多篇教研、科研論文。曾獲得校級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三等獎、校級優秀示範課教師、廣東省「民辦優秀教師」、第九屆「新華三杯」全國大學生數位技術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教學之餘,她也不放鬆學術上的鑽研,先後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其中SCI索引1篇,EI索引5篇,並承擔了多項省級和校級教研與科研課題。
  • 別讓自己「愛之深,責之切」變味
    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有的父母會因為生氣而對孩子大聲責備,讓孩子受到驚嚇惶恐不安,而有的父母則會趕緊進行安慰讓孩子平靜下來再解決,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相信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玉林一家吃完飯後,圍坐在沙發上其樂融融。他4歲的兒子一邊看電視,一邊模仿著動畫片中人物的動作,誇張的聲音和表情逗弄得大家笑得前仰後合。
  • 多部門動真格 家庭教育之責社會共擔
    機制保障 強制親職教育「熊孩子」犯事「熊家長」有責 不滿17周歲的成然(化名)結交不良朋友後,抽菸、喝酒、流連酒吧,但其父母卻聽之任之,直至成然夥同他人毆打、非法拘禁一名14歲的少女,涉嫌犯罪,父母才如夢初醒。
  • 孩子教育方式之差異,滲透出家長修養之差異
    那麼,對於孩子的教育,已經成為各個家長最頭痛的事情。採用何種方式方法進行教育孩子,使孩子更為優秀,成為家長們互相攀比之事。生意主要由趙先生負責,妻子責在家管教兩個兒子。趙先生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理兒,兩個兒子不聽話時,先由妻子管教。妻子平時以罵和小打為主,若仍不聽話,則由趙先生出馬,趙先生一出手就打個鬼哭狼嚎、皮開肉綻。結果兩個兒子讀初中後,一個放學後馬上玩手機,從不停手。另一個責常常沉默,被動學習,成績中上,她妻子一罵多了就被兒子打。
  • 林文漪:傳承初心之志,恪盡興國之責!
    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一致表示,要傳承初心之志,築牢同心之基,恪盡興國之責,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充分展示多黨合作制度的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今天摘編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的學習體會——傳承初心之志,恪盡興國之責  臺盟中央主席 林文漪中共十九大召開期間,臺盟各級組織都高度關注、認真學習,及時組織盟員和所聯繫的臺胞深入學習會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