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旱、最強風雪、北極渦旋、世紀泥石流、酸雨重落、PM2.5,這些標題你我幾乎見怪不怪,可是全球氣候危機愈來愈嚴重,地球暖化速度快到我們不得不馬上面對,快到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行為,千萬不能把問題留給下一代。
我開篇的題目本來是《別把全球暖化問題留給下一代》,寫此文時正值習大大11月30日在聯合國全球氣候會中承諾,「在2030年左右,中國的單位GDP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公尺。」好大的氣魄!由數字來看,比起其他國家,中國的減幅最大,影響最遠,顯然,中國將成為世界減排的救星。
國碳排放量佔全球29%,全球把禍首指向中國,真是不可承受之重;可是中國佔世界人口25%,排碳量29%,美國人口佔世界人口5%,排碳量卻佔到16%,人均排碳世界第一,這樣一比較,中國的人均排碳量其實遠低於美國,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美國人一樣生活,要三個地球資源才夠,那麼禍首為什麼不是美國而是中國呢?
世人看慣中國的落後與貧窮,不習慣中國的富強,加之中國人多,如果中國再發展下去,像美國人一樣浪費與任性,算一算,十個地球的資源也承載不了,加之國內環境汙染與最近嚴重的霧霾,讓我們不得不慎重看待低碳與環保,人人要樂於擔任改善環境的救星。
我們的綠地顯然太少
這是哪個工業區?
是霧還是霾?首善之都?
我們共同的願望:
霧都到閱兵藍到天天天藍
我自己從事飼料業一輩子,以前聽到地球暖化這個詞,老實說,並沒有什麼感覺,直到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2006年的報告《畜牧業的巨大陰影 Livestock’s Long Shadow》中指出:「畜牧業碳排放佔整體排放的18% (但畜牧業認為不可能這麼高)」,我突然愣住,怎麼可能?我開始想知道為什麼?到處請教專家,畜牧業的影響真的這麼大嗎?講實話,當時有概念的人真的很少,有些人開始熱心介紹專家給我。
首先是英國Mike Varley博士介紹了一些英國的做法。英國在2009年開始養豬業的減碳規劃,計劃在2020年前減少17%排放,不過,2014年的報告顯示其成果已達到了2020年的設定目標。然後認識全球飼料生命周期評估組織(GFLI)的主席Goble先生。畜牧環境評估協會(LEAP)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底下的一個組織,專注研究畜牧減排調查,而全球飼料生命周期評估組織(GFLI)則是著重在飼料生產上的減排。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2013年的
報告《從畜牧業減緩氣候變遷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through Livestock》中,將畜牧業的碳排放下降至14.5% (其中牛佔60%)。此報告同時指出,透過改善,如畜舍改進、飼料應用及糞尿處理,可以減排30%以上。這些研究讓我認識到碳排放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做到碳中和、碳平衡。既然是可以改善、可以做到的,我們為什麼不努力來改善呢?
我們的祖先用吃剩的食物來養豬、養雞、養牛,然後再拿畜禽糞便去肥田,供應蔬果、糧食給人類,本來就沒有所謂碳排放問題。所以現今要減碳20%、30%都是有可能的。透過養蟲、養藻、種草轉化,不但可以減碳,甚至還可以吸碳,所以我突然對環保減碳有了很大的興趣,也找了一些同事成立了低碳研究所,計算碳足跡(carbon foot print),專門從事低碳計算及研究,尋找畜牧業永續發展之途徑。
更希望呼朋引伴,集眾人之智,一起想低碳之路,一起做低碳之事,為中國、為人類、為地球的永續發展做點付出與貢獻,所以有了開通「洪先生話低碳」這個微信公眾帳號的念頭,希望廣大對畜牧減碳、對地球暖化、對環境保護、對低碳生活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
開始或許只是呼朋引伴,累積一定專家及人數時,我們再把內容分成不同類別微信群,主題可以是飼料減碳、畜舍減碳、糞尿處理減碳、生活減碳、工廠減碳等,大家一起提供心得、方案、研究問題,再找出實踐低碳環保的途徑,一起來推廣及實踐,致力打造一個線上的NGO社群。
期待你別排斥減碳,不要以為減碳是要要縮衣節食,過清心寡欲生活。其實,減碳一定是在人類過著方便、舒適、健康、有活力且現代化生活的條件下,找出減少碳排放及生態平衡的生活方式、飼養方式與生產方式。
減排是國家方針,我們身體力行,也回到老祖宗告訴我們的「天人合一」思維。《春秋·繁露篇》提及「天人之降,合而為一」,《荀子·禮論》也要大家「上事天、下事地」。違逆天理毀的不是地球,有沒有人類、有沒有生物,地球都永遠存在,而沒有了生態、沒有了萬物、沒有了陽光空氣水,人類卻不存在,只有保護生態、保護環境的低碳生活才能回到天人合一的祖訓。
願天下有志為低碳畜牧、低碳生活付出的朋友們一起加入,共創新農牧生態價值鏈,共創新環保生活路,讓中國、中國人、畜牧人、養豬人都成為全球暖化及氣候急變的救星。
2016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