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孩子的教育是家長們關心的首要問題。尤其是對孩子的課外興趣培訓是非常重視的。但一直以來少兒美術在中國的審美教育中存在缺失,隨著中西文化的融合,一些美學家,開始借鑑了西方審美教育理念,其實,簡單的說在少兒美術課堂裡,它的本質在於創意養成。
舉個例子:鄰居家有一小男孩從小就學習畫畫,9歲時他能畫得很好,這個「很好」是指很像實物實景,或者很像別人的畫。他學了造型、學了色彩,卻不能思考服飾搭配的實際問題及創意的開發養成。
但在國外,少兒美術是更加尊重孩子內心想法和表達自由,有它自己的想法。如果讓中國的孩子畫他自己的父親,十個孩子裡有十個都會是他父親真實的視覺形象。而國外的孩子,可能會把他的爸爸化成一顆大樹;會畫成一隻企鵝;一片大海;會畫成一個有錢人……,他們畫的是內心裡的爸爸。
受到少兒美術正規培訓的孩子善於寫實,慣於臨摹,勤於技巧,而外國的孩子則善於藉助繪畫來形成「創意」和表達「創意」,所以他們的繪畫是多樣性的,這歸功於早期的創造力的啟蒙。同時,他們也會注重基本功的訓練,因而他們的繪畫技巧也並不遜色,但技巧不是目的,這是一個根本概念。
少兒美術課堂,未來需要做些什麼
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與家長進行大量的溝通和解釋,糾正一些錯誤的少兒美術培養觀念,讓中國的父母從教育的意識和思想上與世界接軌。
同時,少兒美術課堂內家長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畫畫可以教會我們很多道理,方方面面也能從中明白很多,並不是一味的技巧和寫實。創意和生活才是歸於根本。
它是一個存儲能量和潛移默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