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脖子與肩部處有一條分界線,叫頸根圍線。紙樣上的領圈線,就是根據測量頸根圍尺寸設計繪製的。精準的找到頸根圍線上的那些個點,才能保證採寸的無誤。正確的認識了這些個點在人體上正確的位置,理解這些個點與紙樣的關係,懂得了點、線、面的紙樣設計原理,才能保證根據人體形態、尺寸材料、工藝及款式特點,設計平面領寬與平面領深的尺寸,繪製出吻合頸根圍處形態的、功能的、造型的平面領圈線。
頸根圍線在人體上的有些個點比較含糊,測量時,容易出現人為誤差。所以,究竟清楚該部位人體的結構關係,對於紙樣設計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有著長遠的意義。
下面讓我們的肉眼變成X光眼,穿透肩部與頸部皮膚和肌肉,看一下該部位的骨骼,真正看清楚頸根圍線上那些個點的真正面貌。前面的頸窩點,側面的頸側點(頸肩點),後面的頸椎點。
對稱的鎖骨與胸骨柄連接處的上方有個窩,就是頸窩點的位置 , 該位置在測量時的皮膚上也比較好找到。
第一肋骨與第一胸椎的連接處形成了頸側轉折,這個轉折位置就是頸側點的位置。該部位由於肌肉和皮膚的包裹,測量時,在人體的皮膚上不好找到這個點的位置。
第七頸椎就是頸椎點的位置,這個位置在測量時也比較好找,頭一低就看見了。
肩胛提肌與斜方肌的位置
由於肩胛提肌和斜方肌包裹住了該部位的骨骼,形成了頸側的雙曲面,頸側處沒有明顯骨點參照,計測點就會有誤差了。
前胸在鎖骨處形成轉折,後背在斜方肌形成轉折,轉折之間形成肩頂面。
人體的頸根圍線是弧切面的,這條線把脖子與頸部一分為二,形成了一體兩面的兩個部分。紙樣的領圈線與領子的領底線,立體成型後,也必須吻合這個狀態。
在人體的皮膚上頸窩點與頸椎點的位置還比較好相認,頸側就模糊不清了。可是該點的確定位置的準確性,直接關係到結構的平衡性。
鎖骨的位置與斜方肌的位置形成頸肩部的厚度——肩頂面
人體的鎖骨處與斜方肌處形成了頸肩部的肩部厚度,該部位肩頂面厚度的視覺中心線與頸根圍線的交叉點,就是頸側點的位置。
為了便於區分人體形態的差異,建立測量標準,人臺的頸根圍線被修正成為——斜切面,在這個標準下,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了。
人臺上,脖子與胸部轉折線和前肩寬的平分線的交點,就是頸窩點。
人臺上沒有第七頸椎骨可以參照,所以,頸椎點是根據頸根圍斜切面的要求來確定的。
人臺上的頸側點同樣不好找,我究竟後,有兩個方法來確定。1、人臺頸部厚度視中心點與肩端部厚度視中心點連線,形成小肩線,小肩線與頸根圍線的交點,就是頸側點。2、頸肩部與視覺水平線的交點。
人臺上的頸側點形成小肩線,立體的小肩線是一條造型線,平衡不規則形狀的視覺平衡。平面上,小肩線是結構線,一分為二的形成了前肩斜線和後肩斜線。
人體上,前面脖子與前胸處的形狀是雙曲面的,把領子與衣身分開就是為了簡化該部位的結構製作難度。所以,日常款式上連身領幾乎沒有,連身立領也不常見。
脖子與肩部在這個位置也是雙曲面的,理解清楚它們的關係,為成為紙樣設計師奠定了基礎。
頸側點的位置確立,對於測量人體前長(BP長)的尺寸有著重要的意義。
頸側點位置的確立,對於測量人體前後長的尺寸,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前後長的尺寸差,體現的是形態的差異。對於打版時,確立紙樣框架上的,上平線差數值的制定,成衣後的衣身平衡性,起到了指導下的作用。
立裁是造型的同時樣板也在其中,數據也在其中的造型方法。立裁是功夫,功夫的成就,決定造型能力,決定控形能力,決定平面紙樣數據的精準程度;最終,決定你實戰的應變力。也決定了你的口袋……
功夫就是時間,每一天做同一件事情的時間……
…… …… …… 紙樣設計師…… …… ……
立裁整理後的結果,衣身領圈一周布的下面都是空的,領圈的松量。人體的活動量、衣服的層次量、面料的厚度量、縫份的層次厚度量等都是領圈的松量。
只要被看見的都是多量,衣服上的松量是看不見的。松量是作用與人體的,只有穿著時感受到的,或者觸摸到的……
看到領圈布底下的空間量了嗎!
立體領寬是頸側點兩點的直線距離
立體領寬是視覺寬度,也是位置寬度,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立體領深是頸側點與頸窩點的直線距離,是位置。
平面後領寬和後領深的立體平面展開圖後,測量可以得到平面領寬、領深及領圈尺寸。
平面的領寬和領深是人體的體表長度和體表寬度,該寬度和深度包含位置和鎖骨隆起程度(厚度)
立體領寬前後是一樣寬的。
立體領深是頸側點與頸椎點的直線距離,在立體狀態下,頸椎點在頸側點的上面,平面則相反。
平面後領寬和後領深的立體平面展開圖後,測量可以得到平面領寬、領深及領圈尺寸。
平面的後領寬和後領深,同樣是人體的體表寬度和體表深度,該寬度和深度包含了領寬位置和斜方肌的隆起度(厚度)
由於人體的鎖骨和斜方肌的隆起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平面紙樣的前後領寬才會後領寬大於前領寬。
凡事究竟以後,都能看到事物的本來……
看不見的就是……看見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