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醫生李東華

2021-02-18 飛鳥與禾

1977年無疑是特殊的一年,動亂結束,高考恢復,《巴拿馬條約》被籤署……

李東華就出生在這一年。32年後,這個安徽績溪苦出身的醫療工作者,成了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之一。

在彭埠街道18年,他以醫務工作者身份,當了14年志願者。外來務工人員、「候鳥」和孤寡,是他最牽掛的群體。

※‍李東華組織志願者赴山區關愛留守兒童

他組建的「新杭州人志願服務隊」已累計志願服務時數34000小時,志願匯註冊的醫療、社區、大學生等各類志願者800人。他的個人服務時數已達1600小時。

如今,李東華的弟弟,成了一名心內科醫生。女兒從小參與志願工作,去年以全省528名的成績考進浙江大學醫學院,並立志在學術道路上有所成就。

生命中的一切造就了一個人。對這一切,李東華很欣慰。

「現在最好是不稱呼『民工』了,『新杭州人』更貼切。」

※李東華在辦公室

李東華指著自己辦公桌上的醫生銘牌。他說的是銘牌上的抬頭,「江幹區民工醫院」。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分析,「我常在各地的村子裡看到被稱為『客邊』『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戶口冊上也有註明『客籍』的」。

歷史上,這個群體的稱謂曾有4次變遷:

一是「外來工」「外來青工」或者「打工人」「打工妹」,這是源於民間和廣泛流傳的稱謂。

二是「外來人口」「流動人口」等,這是人口學等領域的稱謂。

三是「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外來務工人員」等,這是政府管理方面的稱謂。

如今,第四種「新××人」,如「新杭州人」等稱謂,已成為時代新章。

稱謂的「消逝」容易讓視線失焦,但群體和困境仍在。據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2019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9077萬人,比上年增加241萬人,增長0.8%。其中,外出農民工17425萬人,比上年增加159萬人,增長0.9%。東部地區2019年吸納15700萬人。在全部農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佔56%。

家境清貧的醫生李東華,自問和這個群體之間有天然的情感聯結。

早慧、勤奮的他,是考重點高中的好材料,但父親病逝後,家計難持,他思量再三,放棄升學,轉讀中專。

1996年,李東華從安徽省宣州衛校畢業,分配到鄉衛生院,一邊工作,一邊供同母異父的弟弟讀書。5年基層「赤腳」生涯,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許多救命的急智至今仍在村裡傳頌。

※‍2008年汶川地震後,赴四川綿陽看望白血病患者顧長紅

李東華還記得是個夏夜,他和鄉衛生院同事正在吃飯。一伙人慌慌張張抬來一個人,說,想不開,喝藥了。

李東華甩了碗筷,疾步走近,先是聞到一股刺鼻的農藥味,再看人已昏迷不醒。

山裡條件有限,應該往外送醫。但山高林密,必死無疑。生死時刻,家屬講道:你死馬當活馬醫。救不活,不怪你。

好,李東華把心一橫,衣服一脫,「光著膀子就上了」。七八個幫手,兩小時洗胃,折騰一宿沒睡。

及至深夜,藥將告罄,所有人都把眼睛看著李東華。後者當機立斷,「藥夠用到明天上午,如果下半夜能醒過來,那他有的活,你們立即去外面弄藥。」

長夜將盡,濃濃困意磨得人頭皮發麻。只聽「嗯——」的一聲,李東華頓時振奮:有希望!馬上派人連夜出山搞藥,務必7小時內來回。

「就這樣把他救了回來,」李東華說,「那個人才二十多歲。」

「後來我從山裡面出來,是他主動把我的行李挑出來的。」

李東華從山裡出來,是2002年,女兒剛剛一歲。


※李東華傳授急救知識

他上杭州打工,到彭埠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彭埠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聘,被叫去清創,他覺得這些都是小意思,「在鄉下練出來的」。

從「鄉下」走出來的李東華,對弱勢群體抱有深厚的感情。2007年7月,他主動請纓之下,江幹區民工醫院御道服務站正式掛牌。一些便民、利民、惠民的政策傾斜,也在他的倡議下被制定和執行。

當年《杭州日報》曾有報導:(江幹區民工醫院)成立宗旨就是為外來民工排憂解難,對一般就診實行「一控一零」,即人均門診醫藥費控制在50元以內,對250種藥品實行零利潤銷售。為了儘可能減輕民工的經濟負擔,該院除了「門診免收掛號費、診療費、觀察費,減半收取血、尿、糞三大常規檢驗費」的三免三減半優惠,對外來民工發放愛心就診卡,入住愛心病房,門診減免費用外,還免收和減收多項醫療費。

※‍央視新聞直播間報導李東華的事跡

「他們沒有醫保,生活又艱苦,生了病也是等到扛不住的時候才來看,能少來就少來,能不來就不來。倒不是說病得不重,而是捨不得把錢都用在看病上。我能為他們做的,就是給他們開些便宜又見效快的藥,慢慢培養他們有病就找醫生的習慣。」

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給了阿比吉特•班納吉。他在《貧窮的本質》裡揭示了貧窮的本質:貧困的境遇,導致貧困人口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造成許多小錯誤,並產生惡性循環。

打破循環,知識就是力量。

2007年,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中午,御道小學校長辦公室忽然闖進一個陌生人。

他氣喘籲籲,眉頭緊皺,顯得很焦急。他來找一個孩子。

孩子昨天深夜高燒嘔吐,輸液到午夜,今天本應複診,卻沒有來。

這個焦急的男人,不是孩子的父親或是任何親屬。他只是社區衛生院的一個「臨時工」。

這個「臨時工」給所有就診的外來務工患者發放了「便民聯繫卡」,卡上印著自己的名字和電話,承諾24小時上門服務。他還開通了QQ群和博客,成了今天時髦的「在線大夫」。

孩子的奶奶,就是通過這張卡片找到他,摸索著,用公用電話打給了這個素未謀面的李東華。

※在診室為民工患者服務

李東華把飯碗一放,跨上電動車,連夜將高燒的孩子接到站裡掛水。午夜12點,下了工的媽媽才騎著腳踏車趕來。李東華再三囑咐,明天不要多說,請假,到我這來再掛一點。

「很便宜的,」採訪時,李東華反覆強調,「我們給他掛鹽水,肯定不會超過50塊錢。」

但第二天,孩子還是沒來。李東華急了,自己摸到民工子弟學校。

孩子領到跟前,李東華大聲問:媽媽嘞?

「媽媽上班去了。爸爸也上班。」

「那你奶奶呢?」

停頓。「奶奶在外面撿垃圾(收廢品)。」

10歲的孩子看著李東華。

在他之後被「民工」「醫生」「志願者」三個關鍵詞串聯的人生中,這個眼神讓他難以忘記。

國家統計局今年4月公布了一份《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東部地區農民工反映隨遷子女存在升學難、費用高、無法在本地參加高考問題,所佔比重分別為44.9%、30.1%和21.3%,分別比上年提高14.1、3.6和7.8個百分點,顯著高於其他地區。

「這種感覺就很討厭。後來我就找校長。我說我沒有什麼水平,但是我可以講一些很通俗的醫療衛生知識,健康教育我給你弄好了。」

※李東華在給御道學校的「校園救護隊」的小朋友上小課

學校沒有階梯教室,李東華就把學生組織到操場。沒有PPT,他就拿張紙,舉個話筒,扯著嗓子,教孩子們為什麼要勤洗手。

「那時候做這個事情,很開心。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做了,就更好。」

現在,有800多名志願者聚集在李東華身邊。他們14年如一日,守護著這些「小候鳥」。 

※《童手繪文明》小冊子,今年已出版到第五期

每月,他們會定期去到杭州御道學校,為外來務工子女普及醫療健康、安全自護知識。每年,他們還會組織學校民工子女開展《童手繪文明》活動。目前已經編印了《安全出行》《防溺水》《防詐騙》《青少年認識毒品》和《心理健康》五個系列。

今年的主題是「心理健康」。李東華已經察覺,疫情對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已經通過成人的負面行為,滲透到兒童的心理層面。這本小冊子也被疫情耽擱了,眼下還在印刷。

2014年6月,李東華獲評「浙江省勞動模範」。聽說有一萬塊錢獎金,他高興得不行,買了10臺電腦為留守兒童捐建圖書館。

※李東華的朋友圈

得獎後這幾年,老李在社會上奔走,朋友圈更熱鬧了,常常一呼百應——六年間,他組織志願者去徽州「關愛留守兒童」,錢和物資捐了三十多萬。

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他從不否定「杯水車薪」的意義。

「如果哪一天,(這些小事)不用我們去做了,那就對了。」

頭銜的另一個「便利」,是「討錢」方便。

採訪進行到一半,李東華接到個電話,馬上喜笑顏開,「街道援助的物資到了!」

他開上自己那輛2002年的雪佛蘭賽歐,後座車門傳感器已經失靈,疙瘩疙瘩響了一路。

夥伴已經等在路邊。他指指對方,「這是經常跟我一起到處申請援助的朋友。」

小夥伴從自己車裡翻出一箱體育用品。李東華很高興,清點一下,統統塞進凌亂的後備箱。這是周日要去績溪家朋學校助學的物資,是他倆一起跟彭埠街道申請來的。

「我們跟街道講這個事情,街道很支持,問你要多少錢?我說我不要錢,只要東西。」

李東華做公益的原則是,錢,儘量避免;物,東拼西湊;人,都靠「忽悠」。

他「忽悠」女兒寫教案、做宣講、設計PPT。

※‍2013年酷暑帶上小學的女兒赴火場東站工地為民工送清涼

「小學的時候就叫她幫我做課件了。她覺得這個很有意思。我說你這個課件做好以後,我們會用它來給別的孩子講課。為什麼你做得好?因為你是他們同齡人,你更了解他們,而且做這個課件,你幫助了別人也幫助了自己。她說怎麼幫助自己?我就說,一方面你提升了自己做PPT的水平,一方面你在這個程中,也學到了課件裡的知識?所以她做了PPT還很高興。」

※御道學校的小朋友將自己創作的繪畫作品送給醫生和志願者

為民工子弟學校編撰的小冊子,內容也都是「借」來的。他們選定一個主題,呼籲孩子們把對此的認識畫在紙上,志願者再從中擇優錄取,編印成冊,最終向學校、留守兒童、全區同齡人免費發放。每期冊子都會有一個二維碼,可以掃出一段相關專題的小視頻,都是李東華免費「薅」來的羊毛。

說到錢,他忽然從棉襖夾層口袋,掏出一個牛皮紙信封。口還沒開,臉已經笑開。

「這是剛從紅會『討來』的。」

信封裝著兩張A4紙,詳細記載著參與御道學校志願服務的人員信息,每人次能領到50元,領到錢就打個鉤。

「這個(表)還要還回去的。對帳要用的。」

他把兩頁紙仔細疊好,裝進信封,塞進胸前暗袋,匆匆走進杭州冬夜的寒風。

那個信封,應該早就捂出了體溫。

※2020年12月5日,李東華和愛人一起參加城管驛站志願活動

2009年,李東華從臨時工轉正,當了「公益部主任」。但榮譽加身,他卻把獎金都捐給了學校買電腦。

這十幾年,他上班做醫生,下班做志願,每天都過得很豐盈。「我要整這些東西。這樣有事幹。」

他內心其實想得很清楚:租房子,住得近,吃喜歡的菜,和聊得來的老傢伙整點小酒,就已經足夠快樂。

相關焦點

  • 居住環境差 民工睡不香
    連日來,溫州市民康醫院心理諮詢中心的12位心理醫生在溫州火車站現場設點,在6天時間裡,為200多位在溫州務工的農民工進行心理援助。民康醫院心理諮詢中心對此次心理援助結果進行的分析顯示,農民工的心理健康知識普遍比較缺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問題,其中失眠現象比較普遍,有半數以上的民工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眠。
  • 畢業生兩千VS民工四千 大學生願做民工
    由此,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開始對「高薪民工」表達出了羨慕。來自某網站的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願意接受」此類工作,也有21%的同學認為「可以考慮」。    「嬌子」羨慕民工    「別說4000元,現在誰要是給我1500元,只要包吃包住,我立馬去!」一位應屆畢業生在前程無憂的論壇上憤怒地說道。
  • 公交車上的民工
    晚餐故事  阿榮  說實話,經常乘坐公交車,公交車上的那些民工有部分比較惹人煩:操著外地口音,在車上大聲喧譁。特別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就更不願意和他們同車了。但是昨晚看到的一幕,讓我感動。  我上車剛坐一個站,上來一個一身粉塵、灰頭土臉的小夥子,十七八歲樣子,一看就是個來西安打工的小民工。他舉著張五元的票子,上來才發現無人售票。我心說:麻煩了。很多人都瞧不起民工,會不會有人願意為他翻錢包找零呢?就算是大家願意,但有沒有恰好的零錢啊?我動了動包,猶豫要不要給他換一下。
  • 「民工律師」:我為何送欠錢民工上法庭
    對話背景  曾因幫助數以千計的農民工打贏工傷官司而聞名全國的「民工律師」周立太,為了追討1.5萬元的律師費,卻將一位身有殘疾、生活困難的民工劉朝正推上了法庭。緣由是,當事人贏了官司卻拒絕支付他的律師代理費。3月31日,重慶合川市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審判決,判定被告劉朝正十日內支付重慶立太律師事務所代理費1.48萬元人民幣。
  • 電視劇《民工》故事梗概
    電視劇《民工》故事梗概:  有這樣一種職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將自己的夢想、幸福和明天打在行李卷裡,離開土地,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寄居在繁華而陌生的城市裡的各個角落。他們的汗水不再澆灌農田,而更多的灌溉著城市——那就是「民工」。
  • 洪江市:執結110名民工工資百餘萬 民工兄弟送錦旗表感謝
    洪江市某矽業冶煉廠因經營不善於2015年停產,共拖欠110名民工工資126萬元,110名民工通過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或訴訟方式爭取權益,勝訴後案件進入執行階段。經洪江市法院執行局多方查詢,被執行人該冶煉廠無帳面資金,僅餘部分生產設備。經執行人員多方協調、不懈努力,將部分設備予以扣押拍賣,變現後第一時間將工資發放至申請人110名農民工手中。
  • 馬路民工:寒風中的苦苦守候
    17日上午,不到9時,在定鼎立交橋東的一個加油站附近,已經聚集了近百名民工,他們或蹲、或站、或靠。這些民工穿著各式各樣、破舊不堪的衣服:或披著舊大衣,或裹著小棉襖,或罩著單夾克……腳上穿的,主要是黑棉鞋和過時的運動鞋、旅遊鞋。還有人戴著手套、耳暖和帽子,但都同樣破舊。 記者剛一走近,立即圍過來十幾個民工。
  • 專項整治民辦民工子弟學校
    本報訊(通訊員樂佳泉)近日,伴著挖掘機的轟鳴聲,浙江省舟山市明珠學校遷建工程開工,這標誌著舟山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民辦民工子弟學校建設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根據2015年舟山市教育統計年報,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共17648人,佔25.7%;其中,在全市5所民辦民工子弟學校就讀的有5044人。「民辦民工學校作為公辦學校的有益補充,為緩解流入地接納壓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 竹溪返鄉民工歸巢不歇業
    為使他們返鄉不歇業,縣委、縣政府成立了返鄉民工協調服務機構,理性應對民工返鄉。到農村設點辦班,開展大規模免費技能培訓和創業指導,引導返鄉民工自主創業、自謀生路。同時,注重疏導民工情緒,開展創崗騰崗行動,努力讓返鄉民工歸巢不歇業。目前,已組織3000多民工進入工業園、興科牧業等企業上崗,縣廚師學校還專門開辦了一期返鄉民工廚師培訓班。
  • 民工工資拖不得 擔保人湊錢履行
    民工工資拖不得 擔保人湊錢履行 2020-12-08 1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那些網格小案 | 民工竟被當成「詐騙工具」?男子偽造民工工資騙取工程款被判刑
    發現虧損後虛增民工工資190餘萬元施工過程中,被告人汪某、吳某對木工制模工程進行核算時發現虧損。為填補虧空,被告人汪某、吳某合謀以偽造民工工資、向建築公司虛報帳目的形式騙取工程款。在汪某授意下,工分統計員吳某在多名民工名下虛增了工資共計192.3202萬元,其中為被告人江某虛增了未結工資36.9022萬元,為被告人潘某虛增了未結工資18.4045萬元。
  • 縉雲縣建設局探索建築業民工工資支付新舉措
    近日,縉雲縣建設局、縉雲縣人事局聯合編制發放《建築工人工資卡》,規範了建築業民工工資發放,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民工工資拖欠的問題。  建築領域民工工資拖欠事件每年都有發生,因民工工資拖欠而產生的討薪上訪問題更是屢見不鮮,不僅損害了廣大民工的合法權益,也影響了社會的治安與穩定。
  • 南京大洋百貨:民工都將拿到工資
    南京大洋百貨:民工都將拿到工資     【南京日報報導】(記者 蔣維祥)前天,百餘民工擁到大洋百貨討工錢,事情的結果怎麼樣?記者昨天繼續追蹤此事,大洋百貨南京店和上海大洋百貨總部的答覆是:由於個別承包商未將工程款支付給小承包商,昨天他們已經與總承包商協調,付給了民工部分工資,其餘的都將在近期支付完畢。  大洋百貨上海總部媒體公關部經理張小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雖然民工採取的行為不恰當,他們還是對民工表示同情。但拖欠民工工資的確實不是大洋百貨,而是工程的大小承包商。
  • 發生在浦江清溪的新鮮事 外來民工有了自己的泳池
    日前,在浦江縣大畈鄉清溪村打工的貴州小夥子王冬進和他的工友們一下班,就來到村裡新建的民工遊泳池遊泳。王冬進說,這幾天天熱,他每天都要到遊泳池遊5次,很爽!  這個投資13萬元、面積400多平方米的露天遊泳池是本月20日建成的,也是浦江縣第一個村級露天遊泳池。與眾不同的是,它不光是個鍛鍊身體的場所,還解決了當地上千民工洗澡難的問題。
  • 直擊民工工資發放現場 | 一份遲到的實習心得
    法官告訴我,本地的一家企業因資金鍊斷裂,拖欠了20餘名民工的勞動報酬、經濟補償金等共計60萬餘元,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後,龍遊法院依法對該企業的廠房予以拍賣,迅速為民工們籌足了拖欠的工資。當日下午,龍遊法院執行接待室人來人往,前來領取工資的民工們很早就來到現場,他們想到終於能拿到工資,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街道勸離夜宿民工還南京古墓清靜
    北青報記者從當地街道辦事處了解到,目前已勸離民工,並安排專人長期值守,對於有需求的民工可提供幫助求職和救助。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文物未受破壞,仍歡迎白天進入園內參觀,但是夜晚留宿並不可取。    事件    南京古墓墓室裡住進了民工    大多因找不到工作住不起賓館    3月27日,江蘇南京雨花區「600年公主墓裡住進民工」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
  • 杭州第一個民工圖書館成立 書來自各界捐贈
    杭州第一個民工圖書館成立 書來自各界捐贈www.zjol.com.cn 2006年03月08日 09:02:23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圖書館位於德勝東村,憑身份證可免費辦理借閱證  ●書來自各界捐贈,捐贈仍在進行,電話(0571)88360110  忙完了一天的活,回到住處,除了聊天、打牌,民工兄弟們還有什麼業餘活動呢
  • 「情暖民工」蘇州工業園區迅速推進「法潤江蘇 情暖民工」專項活動
    蘇州工業園區司法局積極響應省廳開展「法潤江蘇 情暖民工」活動要求,積極推動普法、法服、解紛、法援等各項工作質量再提升,全方位回應民工群體的需求。一是普法形式再創新。健全訴前糾紛解決機制,引導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員等專業力量參與涉農民工糾紛化解。加強與人社等部門聯動對接,推動律師擔任兼職勞動仲裁員,妥善化解涉農民工勞動糾紛,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四是法援效率再提高。
  • 比天空更寬廣的是胸懷——民工融入杭州經濟解讀
    比天空更寬廣的是胸懷——民工融入杭州經濟解讀 www.zjol.com.cn 2005年03月04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這幾天,杭州三替集團總經理陶曉鶯的日程表排得特別滿,連續4天4場招聘會,馬不停蹄,而這4場招聘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讓下崗失業人員與外來民工同場競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