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著日子等解封,夜訪明天華城小區:居民忙著「消滅土豆」,居委幹部...

2020-12-14 騰訊網

或許你不曾去過這個小區

但最近一段時間

你一定聽過明天華城的名字

自11月21日被列為中風險地區以後

周浦明天華城小區連夜封閉

那裡的居民過得好不好

成了幾乎所有上海人關心的焦點

這段時間

明天華城小區頻頻登上熱搜

一位網約車司機因為送乘客回家

陰差陽錯留在小區成了志願者

(戳圖片看相關報導哦~)

丈夫加班後回家,發現小區被封鎖

只能隔著鐵柵欄與妻子交流幾句

還有一些「打工人」,即使是小區封閉

也不能阻止他們在家上班

當然,還有一些小朋友

也在認真寫作業……

小區裡還有三名新生兒

在同一天誕生

有網友的話說:

明天華城小區在封閉期間

發生的故事都可以拍一部電視劇了

如今,距小區被封鎖已經超過216個小時了

他們還好嗎?

如果封閉管理結束了

居民出門後最想做的事情又是什麼呢?

11月27日晚8時,70歲的孫爸爸一手攙著老伴兒,一手提著保溫壺,在寒風中沿著周星路顫顫巍巍地一路走。

不久,位於浦東的上海明天華城小區,亮著白光的一號門便映入眼帘。他們的女兒孫華定是這個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7天前的夜裡,女兒接了一個電話後便匆匆出門,至今沒有回過家。

距離小區封閉,已經過去整整一周。

夜色裡,明天華城的大門燈火通明,平日車輛進出的兩個道閘口處,紅白相間的柵欄緊閉。門內,4名安保夾道而立,門外,4名城管來回走動。隔著由封鎖線圍合成的8米緩衝區,幾位居民志願者朝記者揮揮手:「今天第七天了!」臉上笑著。過去的這些日子,居民都默默記在心裡。

11月20日晚8時,2位新冠確診病例所居住的明天華城全面封閉,實行「地毯式」核酸檢測。11月21日,小區被列為中風險地區,6000多位居民開始了集體隔離的生活。

兩天前,小區做了第二次核酸檢測,全員陰性的消息讓居民士氣大振。從事發的恐慌,隔離的焦慮,到如今「看到曙光」,他們經歷了可能一輩子忘不掉的168個小時。

小區進出道閘的欄杆內,有四名安保人員把守。本文圖片均 黃尖尖 攝

隔著門給女兒送一頓熱飯

20:30

孫爸爸手裡提著一袋橘子,一罐蜂蜜,保溫壺裡裝著油豆腐炒薺菜、炒雞蛋。「這些菜都是她平時愛吃的。」孫媽媽說。

晚上20:30,兩個老人按現場工作人員指示,把東西放到門外的快遞架上,經過保安消毒處理,交到女兒手上。

「你飯菜趁熱吃了。」隔著冰冷的空氣,孫媽媽抬了抬嗓門跟女兒說。

「知道了媽媽,你們快回去吧,太冷了!」孫華定在柵欄後探著頭。

「你衣服夠嗎?」

「上次拿的已經夠了。」

「你洗澡怎麼洗?」

「公司安裝了臨時熱水器。」

「哦……」

看著遠處的女兒小小的身影,老人一時不知說什麼好。「那行,我們回去了,你自己照顧好自己……」小區門口的燈光落在老人身上,小孫看著兩個身影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才轉身離開。

孫爸爸和孫媽媽隔著安全距離與女兒對話。

20日晚上,孫華定出門前只是跟爸媽說:「我回小區加個班,最多明天就回來了。」她心裡清楚,走進這扇門,最少也要14天才能出來。

在明天華城,和孫華定一樣,家不在這裡,卻在小區封閉那一刻緊急返回到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共有51名,他們是小區裡的保安、保潔、維修工人、客服專員……「很多人都是當晚從被窩裡被拉出來的。」

第一夜,核酸檢測從20日晚8時持續到21日晚8時,經歷了整整24小時,明天華城裡的所有工作人員一天一夜沒有休息過。當孫華定癱倒在辦公室的椅子上時,才發現大家都回不了家,洗不了澡,也沒有地方睡覺。

居委會給這些「無家可歸」的工作人員騰出了所有能用的空房間,辦公室、值班房、活動室,甚至地下車庫。有的人睡在行軍床上,有的在冰冷的地板上打地鋪,兩三天才用臨時熱水器洗一次澡,但總算在每天高強度工作後有了一個「安身之處」。

「從大門封閉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是一家人了。」孫華定至今還記得小區封閉的時候,一些居民站在門前,焦慮地朝小區外觀望。大家心裡清楚,道閘落下去,就不能隨意升起,但沒有人選擇離開。

父女倆搭檔「掃樓」

21:30

晚上21:30,路過1號門的一對父女周偉和周昕瑜剛剛完成當天最後一次「掃樓」,他們都是明天華城的志願者。「我們現在的心情都很peace(平靜),希望七天後,大家都可以平安走出去。」小姑娘和爸爸隔著柵欄,比了個勝利手勢。

小區大門落下的那天,周偉還在外面辦事,只有周昕瑜和媽媽在家。小周跑到樓下,只見大批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面罩的核酸檢測人員已經進入到小區現場。

一切來得猝不及防,6000多位居民的生活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周浦鎮和居委會連夜組成了三個後勤保障組,負責為居民採買日常用品、藥品,緊急送醫和應急響應。然而要維持一個封閉小區的正常運行,還需要大量人力。

21日中午,周偉就到居委會報名當志願者,第二天,他又把女兒也「拉」了出來。平時在家父女倆經常搭檔洗碗,現在是搭檔「掃樓」,到每個樓道張貼生活起居便民告示,教小區老人在網上購買蔬菜和生活日用品,收集每戶居民的困難之處,尋找有特殊技能的小區「達人」幫忙解決……

小區的第二次核酸檢測是頭等大事。「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以後,這一次居委會將每位居民什麼時間段、到什麼地點都安排好,我們分成30多個小組上門告知,挨家挨戶掃了兩次樓,確保每個居民都通知到。」周偉還記得25日當天,核酸檢測從早上8時開始,到下午5時就全部結束了,比第一次快了一半。

「從封閉到現在,我發現整個小區變得更團結了。」一對做農產品批發的夫妻,一整車土豆被滯留在小區裡,結果大家都來幫忙「吃土豆」。

明天華城小區有一對夫妻,平時主要做農產品批發生意。11月20日丈夫從倉庫拉了約4噸土豆回家,準備第二天一早銷往崇明,不料該小區當晚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實施封閉式管理。這一整車土豆便意外留在小區裡,成了困擾夫妻倆的滯銷品。

擔心陰雨天裡土豆沒法存放太久,夫妻倆不得不在小區悄悄賣起了土豆。

很快,路過的業主發現了這個情況,大家決定成立「消滅土豆小分隊」,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渠道幫忙銷售土豆,「咱們盡力幫吧,現在也沒法銷出小區」「能幫就多幫點」。

隨著消息層層傳遞,越來越多的業主加入其中,一場暖心的「土豆消滅戰」就此開啟。

小區裡的暖心事絕不止「消滅土豆」這麼點,一位91歲獨居老人一日三餐沒人照料,居委幹部每天上門讓她吃上熱飯。一名外地裝修工人在裝修房子時意外被滯留在小區,小區客服張慧和姚紅每天下班後都去給他送飯……

溫暖還來自小區大門外。24日核酸檢測前一天,周偉以前的老鄰居給他送來了一隻雞,說讓他們家補一補。那晚,哥倆隔著柵欄和警戒線隔空用手勢「對話」,其實所有的話都在心裡了。

「我覺得我們待在裡面,是為了裡面的人安全,也是為了外面的人安全,所以我們只要配合就好了。」22歲的周昕瑜今年大學畢業,剛踏入職場。「困難畢竟是短暫的,我們要為明天考慮。所以我們的小區叫明天華城。」周偉說。

談到小區解封後最想做的事情,周昕瑜說是剪頭髮。

住「車庫套房」的阿姨

22:10

晚上10:10,明天華城旁邊的一家永鮮園果蔬店老闆開始收攤,夫妻倆的店開在周星路上已近兩年。

「明天華城的住戶是我們的主要客源,小區封閉以後,連其他小區的人都不過來了,現在生意少了一半。」老闆苦笑著說。「那你為什麼還營業?」「我們就像是鄰居一樣,大家都有微信、電話的,我們開著店,也算是對他們的支持嘛……」

夜漸深了,小區門口還有外賣和快遞斷斷續續地送來。一位小哥送來了一份肯德基,他每天都要來這個小區送十幾次外賣。「你怕嗎?」「怕啊,怎麼不怕……」

一位阿姨開著電瓶車提了四個大袋子過來,邊走邊抱怨東西太多,「把袋子都撐破了」。她家的超市就開在附近,雖然早已過了下班點,但因為下單的是熟客,她就堅持送完這最後一單再回家。

此時,小區門裡,清潔工徐芹芳用消毒拖把埋頭清掃1號門前的一幢居民樓過道。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把這棟大樓上上下下、裡裡外外消毒三次。「你幾點下班?」「反正現在還沒下班。」她說。

徐芹芳是土生土長的周浦人,她家離明天華城只有15分鐘自行車路程,退休後,她便就近到這個小區當了保潔人員。

上周五,上完最後一個班頭的徐芹芳和工友們正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卻突然接到封閉小區的消息。她心裡清楚,這意味著她要和小區一起隔離了。「17歲的孫女一直叫我不要來,我說沒事的,之前第一波疫情這麼嚴重我們都扛過去了,不怕的。」她和老伴兒、女兒、女婿、孫女住在一起,從來沒有像這次那樣,和孩子們分開過。

這段時間,徐芹芳和工友們白天從事清潔工作,晚上就住在小區地下車庫的臨時辦公間裡,6個人一個屋。「雖然條件是艱苦了些,但大家住在一起還挺有勁的。」車庫裡沒有電視機,閒下來時,幾個人會聊起小區裡的防疫情況。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不安,但大家都在默默地堅持,等待解封的那一天。

工作時,徐芹芳的手一直微微顫抖。「我不是冷,我是有『顫抖病』。」徐阿姨說這是一種輕度的帕金森,不會影響工作。說完轉過身,繼續沿著小區過道一路清掃過去。將近23:00的時候,她才收拾工具,給自己披了一件紅色羽絨,緩緩走向她的「車庫套房」。

徐芹芳說,等到小區解除封閉後,最想做的事情是和家人團圓。

一扇門,守住了一城人

1:30

凌晨1:30,郊區的氣溫跌到8攝氏度以下。保安張賓把手往黑色大衣裡縮了縮,距離早上6點換崗還有5個多小時,他在寒風裡走起了「圓圈步」,通過運動來增加身體的熱量。

20日晚,封閉小區的指令是他通過對講機傳達到各個門崗的。隨後,安保人員用路錐、警戒線把小區三個出口封閉起來,兩個完全關閉,一個只進不出。

封閉小區,守住門是最重要的一環。每個進出口都有5名安保隊員24小時看守,門外帳篷下還有城管隊員協助,每個小時換一次班。小區的25名安保人員,組成了明天華城最可靠的「門」。

守在1號門前,張賓經常透過柵欄望向馬路對面的那座小區。每到傍晚時分,當居民樓的一個個窗戶亮起暖洋洋的燈光時,張賓心裡就會有點想家。家裡有爸爸、媽媽,還有老婆、孩子。「封閉的日子說長不長,和家人分開了才知道想念的滋味。」

「隔離,其實是為了大家。」張賓說,每天看著對面的小區,他總在想:「我們封閉了,所以他們就是安全的。為了多數人的安全,這是目前這個狀況最好的辦法了。」

深夜的封閉小區,並不是絕對的安靜。有因打地鋪被凍醒而「出來走走」的居委幹部,還有仍在清運最後一車廢棄垃圾的工人。封閉期間小區的垃圾量猛增到平時的三倍,負責拉桶的清潔工王國新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點。

忙碌了一天的小區沉沉睡去,只剩下清運車划過路面的「譁譁」聲還在深夜裡迴響。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黃尖尖

微信編輯:胡雨松

校對:Rong

相關焦點

  • 回首從慌亂到安心的14天,明天華城小區居民搞了小小的儀式
    2020年12月4日晚,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大門處於封閉狀態,亮著燈光。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圖12月4日晚,距離明天華城小區降為低風險地區還有幾小時,10歲的多多給家人彈了首《明天會更好》鋼琴曲。她的媽媽趙女士,為一家人包了頓韭菜雞蛋豬肉餡餃子,燒了一桌菜,「作為一點小小的儀式吧」。
  • 上海明天華城小區迎來「解封」時刻,凌晨時分...
    12月5日凌晨 隨著零點的鐘聲響起 經過兩周的封閉式管理 位於上海浦東周浦的明天華城小區 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 (相關連結:上海這個小區12
  • 「消滅土豆」大結局來了
    前段時間,上海一小區因疫情封閉 滯留了4噸土豆 得知此事後 業主們上演了一場「土豆消滅戰」 (此前報導:「消滅土豆」!)
  • 上海這個小區封閉10天了!幾乎每天都有意外!簡直可以拍電視連續劇...
    但對於因疫情封閉的 上海明天華城小區裡的居民來說, 掰著手指頭數一數, 今天是他們居家隔離的第10天! 在這10天裡, 明天華城小區熱點不斷!
  • 解封第一件事,「想吃牛肉粉絲湯」
    澎湃新聞記者現場看到,5日零點時,小區門口的警戒線被拆除,多個居民從小區裡走出大門,現場秩序井然。12月5日0時,明天華城正式解封,車輛從大門駛出。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2020年12月5日零點,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解封」。
  • 直擊零點明天華城小區:有人出門想吃夜宵,有人回家團聚,熟悉的生活回來了
    零點那一刻 有人走出大門 也有人走進大門 都為了與家人團聚 無論是被「困」在小區裡的 還是在外默默守護的 每個人都將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軌跡 戳視頻 看零點的明天華城小區↓↓↓ 在明天華城小區 還有一位被大家牽掛的「土豆阿姨」 因為小區被列為」中風險地區「 她前一天晚上批發的4噸土豆意外滯留 在得知她的困難後 整個小區投入了一場「土豆消滅戰」
  • 一個上海小區十四天吃掉了兩噸土豆
    警戒線前方圍著正在做直播的記者,路人手持單反等待拍照,還有幾位中年男性,在等朋友出來喝杯老酒;而後方是一輛接一輛排著隊的私家車——11月20日,上海通報兩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明天華城小區位於浦東區周浦鎮,這個64棟樓、佔地接近17萬平米的大型社區隨即封閉,一場「戰爭」打響了:隨後的14天內,6000餘位小區居民三次核酸檢測全部陰性——直到12月5日零點,小區正式解封
  • 來看「明天華城」業主的「朋友圈」
    土豆滯銷,大家接力來「消滅」!炸薯條、醋溜土豆絲、土豆燒牛肉……因疫情封閉的上海明天華城小區裡,這兩天「土豆菜譜」成了炙手可熱的話題。怎麼回事?事情要從11月20日說起,家住明天華城小區38號樓的「土豆」阿姨原本從外地批發了4噸土豆,打算銷售到崇明。結果因突發疫情,整個小區被封閉了,這一車的土豆也就成了「滯銷品」了。這些天上海陰雨綿綿,眼見著有些土豆開始發芽,阿姨欲哭無淚。
  • 上海這個封閉小區,全員幫忙吃土豆……怎麼回事?|你好明天①
    炸薯條、醋溜土豆絲、土豆燒牛肉……因疫情封閉的上海明天華城小區裡,「土豆菜譜」成了炙手可熱的話題。整個小區全員幫忙吃土豆,這是怎麼一回事?故事還要從上周五說起。上周五,也就是11月20日,丈夫從新場鎮倉庫拉了約4噸土豆回家,準備第二天一早銷往崇明。誰知,剛吃完晚飯,一看窗外,夫妻倆面面相覷:「壞了,怎麼來了這麼多『大白』?可能出不去了。」果然,當晚,明天華城小區就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嚴格落實封閉式管理。這一整車土豆也由此意外留在了小區,成了困擾這對夫妻的「滯銷品」。
  • 小區有了確診病例,居民「炸開了鍋」!居委幹部的心往下一沉
    今天上午,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來到了嘉利明珠城一戶居家隔離居民家,給三口人每人發了一張「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解除告知單」,包括這戶人家兩個月大的寶寶…… 站在門外的嘉利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黃蓓舒了一口氣。過去十幾天,是黃蓓擔任居委幹部10年來最有挑戰的日子。
  • 上海明天華城小區業主:生活一如往常 有愛心人士捐900瓶洗手液
    東方網11月23日消息:「感覺我們小區裡面比外面還要安全」,明天華城小區業主唐女士笑稱。目前,浦東張江鎮順和路126弄小區、浦東祝橋鎮新生小區以及浦東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被列為中風險地區。那麼小區封閉管理之後居民生活是怎樣的呢?記者電話採訪了明天華城小區的業主唐女士。
  • 浦東這個封閉小區,全員幫忙吃土豆……怎麼回事?
    「各樓道組問問,有要買土豆的,我們送貨上門!」炸薯條、醋溜土豆絲、土豆燒牛肉……因疫情封閉的上海明天華城小區裡,「土豆菜譜」成了炙手可熱的話題。整個小區全員幫忙吃土豆,這是怎麼一回事?故事還要從上周五說起。↓↓↓4噸土豆滯留 引來暖心接力小區裡住著一對夫妻,平時主要做農產品批發生意。
  • 「誤入」明天華城後成為志願者的計程車司機,現在咋樣...
    他更沒有想到,這短暫的「停歇」是在一個因出現新冠確診病例而實施封閉管理的小區內。11月20日晚上,司機彭輝搭載乘客返回浦東周浦明天華城小區時,恰遇小區「封門」而被迫滯留。至昨晚記者與他通話時,他已經在明天華城度過了48個小時,從最初的驚訝中恢復過來的彭輝穿起了志願者的紅色馬甲,忙碌在小區的各個角落,「既來之則安之,」小夥子鎮靜地說。
  • 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土豆意外滯銷,業主開啟「土豆消滅戰」
    炸薯條、醋溜土豆絲、土豆燒牛肉……近日,在因疫情封閉的上海明天華城小區裡業主們都在忙著吃土豆這是咋回事?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4噸土豆成滯銷品明天華城小區有一對夫妻平時主要做農產品批發生意11月20日丈夫從倉庫拉了約4噸土豆回家準備第二天一早銷往崇明不料該小區當晚被列為中風險地區
  • 明天華城小區3位產婦在周浦醫院順利生下3名男寶
    LOVE驚喜在意外中出現對於浦東這幾個被實行封閉管理的小區居民而言,疫情打破了所有計劃,然而,驚喜也在意外中出現!今天,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就先後誕生3個寶寶。若干年後,他們回憶起這段特殊的經歷,以及慶祝同一天生日時,不知會是怎樣一種心情。
  • 【大展示 · 目華居委】聽民聲聚民智 匯聚目華力量
    小區內的休閒椅老化損壞嚴重,在班子的積極推進下,增設二十餘把牢固美觀的休憩椅,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認可。「沉浸式」辦公讓心與心零距離目華居委深入推進「沉浸式」辦公,切實轉變幹部工作作風,從傳統的「等百姓來」到「走進百姓間」,實現「主動聽、主動辦」,並將組織架構、人員信息、服務事項、工作制度等相關信息上牆公示,接受村民監督,實現服務百姓零距離。
  • 迎接新生命:中風險小區明天華城3名孕婦順利生娃!
    今天有三位特殊的孕婦在上海市周浦醫院順利生產,這三名孕婦都來自於中風險管控小區明天華城,疫情來的突然,打亂了三個家庭原有的計劃和安排,可從家裡到醫院的無縫銜接、有序的安排,讓小生命的誕生依然很順利,這段經歷也成為這三個家庭難忘的記憶。
  • 迎接新生命:中風險小區明天華城3名孕婦順利生娃
    今天有三位特殊的孕婦在上海市周浦醫院順利生產,這三名孕婦都來自於中風險管控小區明天華城,疫情來的突然昨天下午,潘女士已經由母親陪同來到醫院,經過了核酸檢測等一系列檢測,安排在專門為明天華城小區居民臨時設置的應急病區裡。
  • 小布直擊祝橋鎮航城七路450弄小區「解封」 現場
    12月7日22點23分,小布在現場看到,一身紅衣的馬美琴阿姨特意準備了一面小國旗,早早地等候在小區門口。「我們快要『解封』了。能夠安心度過這段時間,感謝居委工作人員,他們太辛苦了!」 之後,馬阿姨將到小區大門擔任志願者。為迎接「解封」這一刻的到來,堅守在小區長達14天的居委工作人員,已提前做好了各種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