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男子患胰腺癌晚期 被判定活不過3個月!浙大二院專家制訂新輔助...

2020-12-18 瀟湘晨報

每日商報訊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腫瘤之一,5年生存率不及10%,被稱為「癌中之王」。

目前,手術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胰腺癌的手段,但由於胰腺癌早期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及診斷標記物,患者就診時往往已處於病程中晚期,導致約80%的胰腺癌患者確診時已失去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機會。

來自台州的陳文先生,就是一名胰腺癌晚期患者。「作為家裡的頂梁柱,我的身體狀況影響著一家的未來,多活幾年可以為家庭更多的籌謀。」自從今年4月患病開始,他就走遍了全國各大醫院,希望能通過手術尋求一線生機。

然而,大多數醫院的醫生都判定陳文已經失去手術的機會,能熬過3個月就算不錯了,勸他「回家好好養著」。這句話,對於50歲的陳文來說,猶如晴天霹靂。難道,真的沒有辦法治療了嗎?

化療+放療+手術

新輔助治療給絕症患者帶來希望

帶著最後一線希望,陳文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了浙大二院肝膽胰外科,接診的是科室副主任樓健穎教授。

經過詳細的檢查,樓健穎發現,很多醫院之所以拒絕為陳文手術,是因為他的腫瘤已經突破了胰腺本身的包膜,像「八爪魚」一般侵蝕了周圍的重要血管組織。以往,在治療「武器」單一的年代,樓健穎也會嘗試去做腫瘤切除手術。然而,通過對眾多患者的隨訪,樓健穎總結髮現:對於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強行手術不僅不能徹底清除癌細胞,還極可能加重癌細胞的擴散,加速患者的死亡。因此,對於這種中晚期的患者,樓健穎也是不建議手術的。但患者年齡不大,求生意念又如此強烈,真的要就此放棄嗎?

「沒有條件就儘量去創造條件,只要有一線希望也不能放棄,畢竟是挽救生命的事情。」思慮再三後,樓健穎綜合評估了陳文的身體情況,建議對其進行「新輔助治療」,即通過各種全身及局部治療手段,使病變縮小局限,創造條件進行手術根治切除。「我們對患者的身體進行全面檢查及評估後,發現他的胰腺癌屬於『交界可切除』,可採取輔助手段將腫瘤縮小到可切除的狀態,這樣能延續他的生命,同時也是挽救了一個家庭。」

隨即,樓健穎及其團隊聯合放射科、腫瘤內科等科室對陳文的病情進行多學科聯合診治,為其制訂了個體化的系統治療方案。更令人欣喜的是,陳文身體裡的腫瘤病灶對放化療都有敏感性,在化療5個療程後,再進行影像學評估,之後進行局部立體定向放療,達到了使腫瘤「邊界清晰」的目的,最終順利實施手術。

現在,陳文已經順利出院回家,精神很好,「與之前就診時奄奄一息,沒有力氣言語且整天窩在床上的情況判若兩人。之前一直令人望而生畏的放療和化療,也都順利地度過了。」樓健穎表示,當時看患者的情況不好,醫院也盡一切可能幫助他安排檢查及治療,整個流程算得上是無縫對接。他判斷,陳文現在不僅熬過了三個月,未來的生命甚至可以按照「年」來計算。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醫學進步可為患者爭取更長生命周期

在浙大二院肝膽胰外科,陳文並不是利用「新輔助治療」手段的特例。樓健穎曾做過粗略的統計,從2014年至今,他的團隊已經對50多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運用了該種新型診療方式,這些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超過24個月,最長的患者甚至活過了5年。

樓健穎分析,新輔助治療之所以可以讓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獲益,主要是因為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局部腫瘤縮小,降低臨床分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同時還能消滅可能存在的微轉移灶,降低術後快速復發概率。「在一些患者中,儘管術前判斷可以將病灶完全切除,但是在手術時仍有可能有癌細胞微轉移,這些人非常適合新輔助治療。」他認為,對於有轉移高危因素的胰腺癌患者,即使腫瘤可直接切除,也建議進行術前新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率、改善預後。

而對於那些轉移性胰腺癌,即便無法再採用新輔助手段治療,也不要輕易放棄。「目前我們對於腫瘤患者都會採用多學科聯合診治(MDT),進行綜合評估後,尋求最佳的治療方式,盡最大可能將『不可能』轉化為『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命時間,提高生存質量。」 樓健穎說,很多人認為胰腺癌晚期的治癒率很低,事實上,只要找對方法,選擇積極而正規的診療方式,長期生存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近年來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和器械設備的進步,胰腺癌手術的安全性有了顯著提高,圍手術期死亡率和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有了顯著下降。並且,隨著免疫療法和靶向藥物的研發進步,多學科診療手段的普及,為晚期胰腺癌患者獲得更長的生存周期提供了可能。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治癌27年,腫瘤專家患上胰腺癌晚期,從確診到死亡僅15個月
    直到2018年員工體檢時,王磊的腫瘤標誌物出現異常,進一步檢查顯示,49歲的王磊患上了胰腺癌,而且已經是晚期,癌細胞擴散到了肝臟。 術後兩個月,王磊為了參加第53屆芝加哥美國臨床腫瘤大會,在病床上躺了10個小時保存體力。因為化療,當時他的頭髮已經掉光了,在會議上,王磊作為代表,為世界近萬名腫瘤專家學者做了唯一一份來自中國的晚期直腸癌研究的口頭報告。
  • 腫瘤專家突然被查出胰腺癌晚期,從確診到死亡,僅15個月!
    他在積極接受手術、放化療等治療的同時,依然活躍在診室、科研會議室,甚至將局部晚期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對照研究的中國口頭報告帶向了國際 身兼醫生或患者雙重身份,王磊知道自己時日已不多,於是一直在給生命提速,希望能夠轟轟烈烈地燃燒,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 世界胰腺癌日|70歲大伯得了「癌中之王」,確診晚期的他這樣找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每年11月的第三個周四是「世界胰腺癌日」,因為「一發現就是晚期」、死亡率高、無法根治,胰腺癌一直被稱為「癌中之王」。但最近幾年,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治療胰腺癌的方法越來越多。
  • 安徽胰腺癌出名的專家,安徽胰腺癌專家
    安徽胰腺癌出名的專家,安徽胰腺癌專家 時間:2020-11-04 11:25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胰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惡性腫瘤。儘管發病率不是很高,但是惡性程度特別嚴重。那麼安徽胰腺癌出名的專家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都是哪些吧。
  • 胰腺癌晚期病人11載後仍在
    核心提示:杭州人馮巧珍 (化名)1997年在浙江一家大醫院被查出胰腺癌晚期,已在腹腔內擴散。術後一個月,馮女士仍整日腰背疼痛不止,時年59歲的她一度被折磨得要求放棄治療。   世界上被公認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期僅3至6個月。
  • 61歲阿姨胃不舒服以為胃疼 卻意外遭遇「癌王」胰腺癌 醫生說手術...
    63歲的沈毅(化名)眼神堅定。 自從妻子李華(化名)被確診胰腺癌後,這位軍人出身的大男人顯露出他的細膩和無微不至,大到治療方案的選擇,小到幹家務洗衣做飯,他都一手包下,扛起家庭所有重擔。 12月2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普外科,沈毅正陪著李華住院複診,記者和他聊了聊。
  • 哪些人容易患胰腺癌?
    核心提示:近年來,賈伯斯、帕瓦羅蒂、沈殿霞等名人患胰腺癌去世,引發社會關注胰腺疾病。專家稱,被稱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近20年來我國發病率已增長一倍,六成患者前期都誤認為是胃病,發現時已到晚期。   近年來,賈伯斯、帕瓦羅蒂、沈殿霞等名人患胰腺癌去世,引發社會關注胰腺疾病。
  • 胰腺癌號稱「癌症之王」,真的如此難治?患上胰腺癌還能活多久?
    在各種癌症中,胰腺癌堪稱王者。因為胰腺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其惡化程度高、易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當患者發現身體不適去檢查時,胰腺癌可能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消化不良。一提到消化不良,可能想到的就是胃部、腸道生病了。其實在消化過程中,胰腺不可或缺。它分泌的消化酶,不僅能分解糖分,還能中和胃酸。
  • 80%的胰腺癌,到了晚期才發現,警惕胰腺癌的6個致病因素!
    按照病理分型,胰腺癌則包括導管細胞腺癌(佔90%)、黏液性囊腺癌、腺泡細胞癌以及其他更為罕見的病理類型。由於胰腺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胰腺癌的生物學特性,超過80%以上的胰腺癌到了晚期才被發現,不但無法通過手術治療,藥物的療效也很差。
  • 腫瘤專家患胰腺癌,確診到死亡大概15個月,早期症狀出現不可忽視
    有一種癌症被稱為「癌中之王」,它便是胰腺癌,這種疾病一旦患上,壽命就可能會受到影響,病死率是非常高的。大家平時總會說一句話,便是醫者不自醫,一位腫瘤專家研究了27年的癌症,卻沒想到自己患上了。這位專家最近總是有腰疼、感冒的現象,一開始並沒有多想,只是以為是太累了引起的。結果在體檢中查出腫瘤標誌物異常,經過詳細的檢查,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
  • 全國胰腺癌專家排名,怎麼樣
    其實全國的胰腺癌方面的專家都是差不多的,每個專家都有自己擅長的和陌生的,以排名來參考醫院是不理智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首先,該病變源自胰腺。另外,它是惡性腫瘤,其上皮起源決定了腫瘤的性質。我們在診所有一個俗稱叫胰腺王。固然啦,想要醫治胰腺癌的話,我們或是先打聽一下造成胰腺癌的緣故有哪些呢?
  • 胰腺癌科普:胰腺癌真的如此難治?患上後還能活多久?
    「癌症之王」胰腺癌是很多人都十分懼怕的,那麼,胰腺癌是否很難治療呢?胰腺癌是否很難治療呢?在眾多癌症中,胰腺癌的惡化程度最高,發展速度也最快,該疾病早期診斷率並不高。很多人等到身體出現不良反應才去就診,可能胰腺癌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此時患者的身體健康會受到明顯影響,像常見的黃疸、消化道不良反應、腹痛都跟胰腺癌有關。而該疾病確實也比較難治療,因為癌細胞的發展速度快,更容易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的情況,因此大部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小於1%。
  • 這個50歲男人,喉嚨和嗓子還能保住嗎?
    50歲的男人「破嗓」了,以為是喉炎50多歲的張先生經商有道,事業有成,也給了家人舒適的生活,然而常年的應酬交際也讓他菸酒不離。在打聽到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CO2雷射喉顯微手術技術成熟,損傷小,療效好後,張先生一家來到了浙大二院就診。喉癌治療傳統的開放性手術需要頸部U型大切口、氣管切開,手術創傷大,住院時間長,術後併發症多。
  • 世界胰腺癌日 關注「癌症之王」男子腹瀉大半年 一查竟是胰腺癌
    11月17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之稱,已躍升死亡榜的第五位。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肝膽胰中心主任周家華介紹,胰腺癌佔所有惡性腫瘤的2%-3%,但70%-80%發現時已為中晚期,5年生存率僅為5%-7%,吸菸、肥胖、糖尿病都等都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定期檢查提防它。
  • 癌王胰腺癌確診即晚期?別忽視:3大症狀,是它的「敲門聲」
    患胰腺癌醫生:救了無數病人,卻唯獨救不了自己 「儘管只有一面之緣,我至今仍然時時牽掛王磊醫生的病情。」提及王磊醫生的癌症,80多歲李愛蓉奶奶只剩下惋惜。 誰都想不到一位醫術精湛、宅心仁厚的癌症專家,有一天也會被癌症纏上。
  • 46歲男子查出胰腺癌晚期,醫生:身上長期有4個表現,早查胰腺
    胰腺癌的發病比較隱匿,不易被人察覺,想要治療胰腺癌十分的困難,所以胰腺癌也有「癌中之王」的稱號。46歲的老趙幾個月之前覺得非常疲乏,常常感到腰酸背痛,他覺得是小感冒而已就沒有太過於關注,前幾天老趙覺得自己的身體十分不舒服,就來到了醫院進行全身檢查,經過醫生的診斷,老趙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癌細胞已經開始擴散了。胰腺癌發病雖然隱匿,但還是有一些症狀的,醫生:身上長期有四個表現,儘早檢查自己的胰腺。表現一:經常性的上腹疼痛、腰酸背痛。
  • 吃了藥、少抽菸,50歲男子「破嗓」越來越重,一查竟是……
    著名詩人流沙河老先生2019年11月因喉癌去世。但早在2018年2月,流沙河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有表示嗓子出了問題。無獨有偶,50多歲的張先生也曾經歷過類似的過程,自從2019年初出現聲音嘶啞後,張先生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直到今年被查出喉癌。幸好經過手術治療,前些天的複查結果顯示一切良好,張先生的聲音也已經恢復了正常水平。
  • 胰腺癌的4個早期症狀,制定全程治療模式,創造胰腺癌康復奇蹟
    我國胰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7萬人,80%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放化療不敏感。目前無有效療法,病因尚不清楚,主要以:1、長期大量吸菸、飲酒、肥胖、糖尿病史及遺傳因素有關;2、以40-65歲多見;3、發病隱匿、早期無症狀,早期確診率≤3%;4、病情發展迅速,通暢表現為腹部疼痛
  • 胰腺癌:發現就是晚期,醫生直接宣判死刑,早發現也許還有希望
    胰腺癌可以說是目前堪稱致死率第一的惡性腫瘤,80%以上的患者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都知道任何疾病到了晚期都不好治療,而胰腺癌更是如此,從確診到死亡往往不過1年時間,為何胰腺癌致死率會如此高呢?難道真的沒有治療的希望麼?今天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 為何胰腺癌一經發現就是晚期?專家:症狀易與胃病混淆
    專家解釋,很大原因可能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因為胰腺癌是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據臨床統計顯示,胰腺癌的早期發現率僅為5%-7%,絕大部分患者在被確診時已是晚期,因此5年生存率僅為7%。二、為何一經發現就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