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限"將至 留給這幾家美國公司的時間真不多了
一場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改名」紛擾,終於要見分曉了。
想必銳參考的讀者都還記得,今年4月底,中國方面曾致函44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糾正其官網相關內容中對中國臺灣、香港及澳門等地區的錯誤標註。
隨後接到通知的絕大多數航空公司紛紛作出反應,對作為國際社會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表示尊重和遵循。
而7月13日,中國民航局負責人更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錯誤標註中國臺灣和港澳地區的外國航空公司中,已有38家完成整改,剩餘6家由於技術原因等仍在申請延期整改。
通報中說,最後延期整改時間為7月25日,民航局將繼續密切關注並敦促剩餘6家公司按期完成整改。
中國民航局7月13日發布會現場(圖片源自民航局官網)
轉眼間,距離7月25日這一「最後期限」,僅剩2天的時間。
對於尚未做出決定的幾家航空公司而言,未來的40多個小時,將倍感煎熬。
而對部分島內綠媒和一心要把事情搞大的「臺獨」分子而言,40多個小時之後的結局,既難猜,也不難猜。
各國航空公司紛紛「改名」,綠媒「哀嚎」一片
兩個多月來,對於各大航空公司的「改名」進度,臺媒可謂「看在眼,急在心」:
接到通知後,將「臺灣」改標「中國臺灣」的外國航空公司正越來越多,例如英、法、德等國航空公司第一時間就採取了行動,而此前一度「不為所動」的印度航空公司,也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出了調整……
而其中印航頗具戲劇性的態度轉折,更是令臺媒落差不小。
據臺灣「中央社」6月27日報導,談及印航是否要「改稱」時,此前曾有印度學者放狠話「印度航空企業沒有理由糾正臺灣標識」,而印航也在相關回應中態度曖昧地表示「由印外交部決定」。
這一表態,也讓一時忘形的綠媒將「堅持不改」的重任寄托在了印度身上。
但事情的走向卻很快反轉——
本月初,印航還是趕在延期前的最後期限內修改了標註。
從印航的官網可以看到,「臺灣」標識已被移除,改稱「中華臺北」。
「印航不再將臺灣在其網站上列為一個『獨立地區』。」《今日印度》4日報導說,繼新加坡、日本及加拿大等國的航空公司改變標註之後,印度跟隨了它們的腳步。
印度方面這一突如其來的轉變,無疑讓島內某些人感到失望。
據臺灣「中央社」5日報導,臺「駐印度代表處」表示,對印度航空更改臺灣名稱感到「非常失望」,並要求立刻在官網上恢復臺灣的名稱。
而綠媒的反應更為強烈,在一篇題為「印航把臺灣改成『中華臺北』,就在印度總理兩度與中國領導人會面之後」的報導中,臺媒「關鍵評論網」將印航改名與印度近期與中國修好聯繫了起來。
此外,臺灣《自由時報》還不甘心地辯稱印航更名與「一中政策」無關;臺灣立場新聞更將印度航空遵國際慣例改稱的做法酸為「向大陸『跪低』」。
綠媒還想帶節奏?島內民眾心裡早就有數了
事實上,最近讓島內某些人頗為不爽的,還有另外一件和飛機有關的鬧劇。
近日,西太平洋小國帛琉宣布停飛大陸航線。
消息傳開後,很快被別有用心的一些島內媒體大肆炒作,稱該公司此舉系因帛琉政府不願與臺灣「斷交」、得罪大陸,該公司業務因此受到牽連。
但這番「自嗨」,很快就被帛琉太平洋航空公司董事長邱宏照(臺灣人)「打臉」。他向媒體澄清,停飛大陸完全是出於商業考量,並無政治意圖。
邱宏照(圖片源自臺媒)
邱宏照說,在帛琉主打大陸遊客的旅遊生意本來很不錯,但在蔡英文否認「九二共識」後,情況完全變了。而兩岸關係的緊繃,進一步連累帛琉旅遊業,讓當地賴以生存的旅遊服務生意難以為繼。
邱宏照還明確表示,支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獨」。
而正如邱宏照坦然喊出支持一個中國的心聲,更多眼明心亮的島內民眾也已經看透一切:
與社交媒體上臺灣網友的評論相呼應的,還有來自臺灣「聯合新聞網」的一項調查結果。
在這項6月底發起的調查中,「聯合新聞網」向讀者提問道:「如果你發現航空公司用的是中國臺灣,還會訂票或搭乘嗎?」
結果顯示,近6000張投票中,七成多臺網友選擇了「會搭乘」,僅有不到三成網友選擇了「不會搭乘」這樣的選項。
「聯合新聞網」調查截圖
逃避、沉默、焦慮、不安,這幾家美國公司還在等什麼?
距離7月25日的「最後期限」,還有兩天。達美航空、聯合航空和美國航空公司,依然在沉默。
想必大家都還記得上月初英國《金融時報》的「爆料」:美國航空公司本身願意在一段時間後遵守中國的要求,但川普政府似乎有意在這個問題上與中國對抗,而不管航空公司的看法。
《金融時報》網站報導截圖
直到兩天前,上述三家公司與美國政府的「溝通」,仍然「沒有結束」。
據臺灣《旺報》報導稱,達美航空21日表示,正在審查中國民航局的要求,持續與美國政府保持密切磋商。美國航空發言人吉爾森也表示,正就此事與美國政府磋商中。聯合航空則未回復詢問郵件。
《旺報》報導截圖
事實上,在這些航空公司看似逃避和沉默的回應中,還隱藏著不安和焦慮。
「美國航空公司可能因此失去乘客。」早在一個月前,美國彭博社就在報導中不無擔憂地推測,隨著最後期限的逼近,美國幾家航空公司可能會因此失去一定數量的大陸乘客。
文章還援引一家新加坡運輸研究公司高層的話表示,由於美國業者的大陸航線多於大陸對美國的航線,一旦冒犯大陸,美國可能會承受較大損失。
彭博社報導截圖
就在7月1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再次應詢重申,中方的立場非常清楚,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活動應當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就如同中國企業在國外經營也要遵守當地法律法規一樣。
「更何況,一個中國是基本事實,也是國際共識。」華春瑩說。
華春瑩
而「大限將至」的關鍵時刻,臺灣海峽上演的一幕更顯意味深長:
臺當局防務部門消息人士指出,在20日、21日兩天間,解放軍海軍艦艇突然大舉由臺灣海峽南下,高速通過臺灣海峽的艦艇總數有近50艘。
據臺媒此前報導,此次演習通知設置的禁航區面積非常大,「相當於臺灣的面積」。
按照香港中評社的說法,此次演習的規模大、規格高,堪稱「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