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收入分配改革攻關年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前奏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的結構性失衡問題進一步凸顯。」

  而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已成為全球增長潛力最大的單一內部市場。同時,我國大部分居民的消費方式已由自我積累型向消費信貸型轉變,消費模式已由趨同化向多樣化轉變,消費結構也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

  因此,2011年要著重解決三個突出矛盾,即如何推進勞動報酬的形成機制;如何推進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再分配;如何推行以民富優先為目標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48歲的李桂芬下崗後自己全額負擔養老、醫療保險。她找了一份工作,月工資1000塊,扣除需自己上繳的保險外,每月僅剩600餘元的生活費。

  北京的張霞一家原來每月菜錢大概是700元左右,隨著下半年物價上漲,菜錢也超過了千元,但張霞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生活質量沒什麼改變,但得省著花了。

  7月份唐山市上調了最低工資,農民工小王很高興,他能拿到每月900元的薪水了,公司還包吃包住。但小王在城裡幾乎不花一分錢,因為贍養父母,家裡蓋房和回鄉娶媳婦一直縈繞在小王心頭。

  李桂芬、張霞和小王都面臨養老、物價和城鄉差距的壓力,收入的局限是他們捂住「錢袋子」的根源。

  「收入分配是撬動消費主導的增長點,是消費主導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

  分配不公制約消費

  眾多學者認為,居民絕對收入水平增長偏慢,平均消費傾向下降,是居民消費率持續下降的直接原因。

  1978~2008年,人均GDP實際年均增長8.6%,而同期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分別為7.7%和6.8%,比人均GDP實際增速分別低0.9和1.8個百分點。另外,從1995年到2008年,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從82.6%下降到71.2%,農村居民則從83.2%降到76.9%。

  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餘斌認為,城鄉間、行業間、人群間收入分配不公、差距過大,既影響社會穩定,也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的突出原因。

  2011年是改革加速期

  2009年是國民收入分配改革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年。相對於8.7%的GDP、9.5%的財政收入增速,政府在民生的投入增長32%以上,用於社會保障方面的資金投入增長16.6%。

  2010年這一努力在加速,而且改革領域得到拓寬。

  最低工資上調率先吹響 「集結號」,自今年2月1日江蘇率先上調最低工資起,全國有29個省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漲幅達24.0%。其中23個省市的平均漲幅超過20%。其中河南最低工資平均增幅達37.5%,列全國之首。調整後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上海市,達11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是北京市,為11元/小時。

  另外,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也有較大進展,目前北京、四川等省市都在大力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讓勞動者更多掌握自己勞動報酬的話語權。

  四大工作推進改革

  明年可能是收入分配改革有突破性進展的一年。今年10月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二五」期間,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在明年工作安排中也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局面。會議提出,明年要增加農民收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等方面。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要擴大居民消費,必須加快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適當縮小收入差距。他最後稱,政府轉型是關鍵,政府須從追求GDP、投資和自我服務轉向服務型政府,政府激勵機制要落在為公眾提供服務上,政績考核指標也要體現出為公眾服務。

  延伸閱讀

  促消費須解決三大花錢問題

  2011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躍升至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但是,中美兩國的經濟增長動力卻截然不同,有專家稱,中國的GDP增長主要靠投資,美國GDP增長主要靠消費。而2009年中國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52.5%,同一數據在美國是73%。

  當前管理層已意識到消費的重要性,採取了多種手段擴大內需。2010年四季度舉行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會議的內容中,促消費和擴內需的地位得到提升和重視。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局面。

  2011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首年,加強消費和擴大內需也在剛剛落幕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了具體部署。明年經濟工作的任務之一是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而結構調整中首先便強調消費,具體內容為增強消費拉動力,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條件、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餘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斷擴大城鄉居民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餘斌稱,擴大消費的重點目標是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提升消費意願、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升級,使居民 「有更多錢可花」、「有錢更敢於花」、「有錢更方便花」。

  養老難、就醫難,教育公平問題日益成為政策關注的重點,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三項公共服務支出佔政府總支出的比重合計僅為29.7%。對此,餘斌認為,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不僅擠佔了居民消費,而且影響了消費者預期。

  劉尚希分析說,這些消費問題是需要政府以公共的方式來幫助解決,也就是要擴大公共消費,同時使公共消費惠及到全體國民。

  沒錢可花和有錢不敢花可以通過民生保障和收入分配從政策角度改善,但有錢方便花則要依賴經濟手段。

  「增加有效供給,滿足消費者實際要求,同時要不斷提高消費的便捷程度,這是擴大消費的內在要求。」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這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趙萍認為,隨著人們需求層次的提升,在消費方面除了在數量上的要求外,也越來越注重消費的質量,服務消費將成為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主要形式。她建議,服務應並列於商品。流通領域和消費信貸建設也有待加強,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胡健)

相關焦點

  • 2021年減稅降費與調節收入分配 跟個稅改革有關嗎?
    原標題:2021年減稅降費與調節收入分配,跟個稅改革有關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21年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減稅降費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在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2021年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將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重要支撐。
  • 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促進居民消費較快增長
    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2009年我國經濟增長成功實現了「保八」的目標。但也要看到,去年「保八」成功主要依靠的是投資拉動,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弱。近十幾年來,我國居民消費率呈持續下降趨勢,已由1998年的46.5%降至2008年的35.3%。
  • 楊宜勇:收入分配改革沒有免費的午餐
    近10年來,我國不僅取消了農業稅,而且不斷加大涉農補貼力度,到2011年末2000多萬城市居民和5000多萬農村居民得到了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810元,比2002年增長1.8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77元,比10年前增加4355元,並出現了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的趨勢。在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一些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
  • 提高居民收入 促進消費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規劃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涉及民生的內容佔相當篇幅。會議提出,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讓社會從「金字塔」向「橄欖」型轉變,是近年來的社會關注焦點。
  • 社科院發布2021年《經濟藍皮書》明年GDP增速或近8% 消費拉動增長...
    原標題:社科院發布2021年《經濟藍皮書》,明年GDP增速或近8%,消費拉動增長作用更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12月14日在京舉辦。藍皮書指出,2020年我國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經濟藍皮書》發布:明年中國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作用將加強
    藍皮書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改善和市場環境穩定,中國宏觀經濟仍將持續穩定回升,預計2020年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實現3%左右的增長;在2020年全年較低基數的基礎上,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4%至5%的增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 收入分配改革重在讓利 提個稅起徵點呼聲再起
    包括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以及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調控。收入分配改革問題再度提上日程。為此,今年4月以來,發改委已先後數次召開有關收入分配的研討會,國務院研究室、財政部、人保部、民政部等部門均有官員出席。其間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還曾分赴浙江、四川等地進行調研。
  • 美國財富分配不均加劇 工薪階層收入增長停滯
    美國財富分配不均加劇 工薪階層收入增長停滯   美國斯佩克特雷姆集團日前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剔除房產以外的家庭財富超過百萬美元的人士達到近900萬,超過2011年的860萬。
  • 2013.09:城鄉居民收入分配結構對消費的影響研究
    年廣東城鄉居民不同收入分組的收入和消費數據,研究了城鄉居民收入分配的階層結構和平均消費傾向。早在1936年,凱恩斯就依據絕對收入假說,指出收入分配可以影響居民總消費,因此需要「採取大膽果斷的步驟,即以收入再分配和其他辦法來刺激消費傾向」。而弗裡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說和莫迪利亞尼的生命周期假說則認為,消費者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他們會根據效用最大化原則來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費和儲蓄,使一生中的總收入等於總消費。
  • 人民財評:消費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河青新聞網...
    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增速比上個月加快0.7個百分點;11月份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8%,增速比上個月加快3.2個百分點;11月份製造業PMI為52.1%,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4%,均位於年內高點。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持續恢復,得益於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於一系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策部署。
  • 個稅改革:收入影響與消費傾向
    圖1:新版個稅改革的特徵:「減稅」與「增稅」效果並存 資料來源:招商銀行研究院那麼,誰是此次個稅改革的主要受益者?此次個稅改革能否通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來拉動消費,從而刺激經濟增長?持久收入消費理論更進一步認為,消費者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將對消費產生重要影響。即使短期可支配收入增多,若消費者不相信收入的增加會持續下去的話,便不會立即增加消費;如果消費者能夠判定收入的增多是持久性的,那麼其消費也會隨之調整到與新的收入相應的水平上。
  • 蔡昉:拉動內需必須加大再分配力度,突破口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蔡昉指出,當前我國還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應該擴大消費而沒有消費能力,如果把這部分消費能力調動起來,內需還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而要想提高消費需求,主要應從三方面努力:第一,收入增長要保持跟經濟增長同步;第二,要改善收入分配狀況;第三,必須加大再分配力度。
  • 社科院:明年GDP增速或近8% 消費拉動增長作用更強
    社科院發布2021年《經濟藍皮書》明年GDP增速或近8% 消費拉動增長作用更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藍皮書指出,2020年我國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改善和市場環境穩定,中國宏觀經濟仍將持續穩定回升。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4%至5%的增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 消費降級之殤:高房價壓頂 降個稅恐難促進消費
    來源:金融界網站本文來源:明晰筆談;作者: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原標題:《【消費降級之殤】如何拯救消費?個稅改革的歷史回顧和展望》目前,我國消費增長乏力,拉動內需增長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對此,我們點評如下:消費為內需增長的支撐,但數據不容樂觀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消費、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過去,我國的經濟增長更多依靠的是投資。
  • 消費券如何撬動宏觀經濟大勢?後疫情時期的消費刺激、經濟增長與...
    從乘數效應角度來看,消費券將成倍地拉動經濟增長,而根據消費理論,消費券對擴大消費和拉動經濟的作用有限。但越來越多的文獻表明,普惠型消費券具有與大規模稅收返還相似的功能,對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大於擠出效應,能夠在短期內顯著推動總需求擴張和拉動經濟增長。
  • 「兩個同步」傳遞收入分配改革新信號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  題:「兩個同步」傳遞收入分配改革新信號  新華社記者安蓓、齊中熙  收入,是和百姓切身利益最相關的話題之一。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 收入分配和城市化對我國居民消費的影響
    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從1978年的1.03下降到2007年的0.79,下降了0.24,對農村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約為-26%。  總體來看,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居民收入、尤其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速低於經濟增長速度,居民消費傾向的下降又使得消費的增長速度低於收入增速,導致居民消費率不斷下降,進而導致總消費率的下降。
  •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靜悄悄的」革命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問題。在7月6日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胡錦濤就收入分配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此後不久,由發改委牽頭,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資委、國家稅務總局、國土資源部、人事部、衛生部、監察部、司法部和公安部等13個部委協同參與制訂的《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草稿進入最後的徵求意見階段。
  • 今年靠啥拉動經濟增長:內需是基點 投資是關鍵
    新華社信息北京3月6日電 5日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7.5%左右。雖然7.5%的增速目標並不算高,也低於去年7.8%的經濟增速,但今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錯綜複雜,正如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所說,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很大,要完成7.5%的宏觀經濟增長目標,任務非常艱巨。
  • 如何提高我國居民收入和勞動者報酬?人大經濟教授提了4點
    一方面,2007年以來中國外貿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持續下降;另一方面,總需求結構中的「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發生了變化: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大,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拉動總體上是負數。消費取代資本形成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