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楊靜
畢業學校:龍巖二中
分數:455分(理科)
報考院校:龍巖學院
預計學費:5000元/年
臺海網8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大榮 文/圖)「我的想法很簡單,好好讀書,早點出來工作,賺錢養活自己,挑起家庭的重擔,給母親減負,為她頂起一片藍天。」
在楊靜的眼裡,從小到大,母親都是一個人在外「漂泊」打拼,自己則寄住在姨姨家。這些年,母親獨自一人,艱難地撐起了這個家,支持她上學讀書,只為了將來她有份好工作。
楊靜說,生活把母親的脊梁都壓彎了。看著母親過早衰老的樣子,她的內心很是觸動。未來,她想成為家裡的「守護神」,帶母親一起跨過生活的坎,過上美好的生活。
生活的艱難,並沒有讓19歲的楊靜放棄心中的「大學夢」。今年的高考志願填報,她選擇報考龍巖學院。雖然分數已過投檔線,「大學夢」近在咫尺,但家庭的貧困,無情地阻擋了她追夢的腳步,讓她憂愁不已。此刻,她多麼需要有人幫她一把,助她展翅高飛,完成大學學業。
1
單親家庭靠親友支援艱難度日
楊靜的家,在新羅區萬安鎮西貫村一棟老舊房屋內,這裡地處偏遠,在大山深處。前些天,導報記者來到她家,實地核實家庭情況。從龍巖市圖書館出發,花了1個小時到鎮上,再經1個半小時的崎嶇山路,前後80多公裡的車程,導報記者共花了2個半小時才抵達目的地。
現場,導報記者了解到,這裡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楊靜的媽媽也是其中一員。如今,她正在龍巖城區一家麵包店當店員。在楊靜很小的時候,楊靜的父親就病逝了。楊靜的母親出於生活的需要,同時也為了讓小孩有較穩定的家庭環境,從小學開始,就安排楊靜住進了姨姨家。靠著親友的支援,楊靜一家艱難度日。楊靜說,媽媽比較內向,日常溝通並不多,都是姨姨一直在教導我,要樂觀、積極向上,並教導我要學會感恩,孝敬媽媽。潛移默化中,姨姨的這些教導,在我的內心生根發芽。我立志出來工作後,要成為家裡的「守護神」,帶媽媽過上好日子。
楊靜的母親告訴導報記者,女兒很努力,一步步走到現在,很不容易,真要感謝她姨姨的悉心教導。可如今,女兒考上了,大學學費卻還沒著落,她的內心很愧疚。供女兒讀書,是當下唯一的心願,希望有人幫忙,圓了女兒的大學夢。
2
從小學會自強從不抱怨家裡窮
出生在樸素的農村家庭,上的是鎮裡唯一的小學,楊靜從小就學會了自強。家裡生活條件雖然艱苦,但她從不抱怨家裡窮。常年住在親戚家,她感受到了親人的溫暖,早早便學會感恩,學會吃苦。在艱苦的條件下,楊靜一開始就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是將來唯一的出路。
過早品嘗了生活的艱辛,楊靜比同齡人顯得「早熟」。楊靜說,她的高考成績並不算優異,但這只是起點,對於未來,她充滿信心。大學期間,她一定會勤奮刻苦,奮起直追,爭取考上研究生,讓自己將來更有能力為母親撐起一片天,回報母親和姨姨。
說到母親,楊靜很理性。她告訴導報記者,母親的不容易,她都看在眼裡,有時候也會刺痛自己,但自己深知,過度的感傷沒有太大意義。母親的辛勞,這些年都在鞭策著自己前行,即便逆風,也要昂首挺胸出發,笑對生活。
楊靜的母親說,孩子這些年,從沒有向她要錢買衣服。三年來,楊靜穿的幾乎都是校服,能節省就節省,從不和其他同學攀比,確實挺懂事的。這些年,自己忙著生計,從小到大都沒有帶她出去玩,更不用說外出旅遊長見識了,感覺很對不起她,也要謝謝女兒的理解。反而是女兒經常說,等畢業賺錢了,要帶自己出去旅遊,很是感動。
3
大學「小算盤」兼職貼補家用
楊靜告訴導報記者,這些年,通過省吃儉用,靠著親戚朋友的支持,自己終於圓滿完成了高中學業,考上了大學。但在即將踏上大學之路時,大學期間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購置必要學習用品的費用等又成了家庭的一大難題。在這困擾全家人的關鍵時刻,感謝海峽導報愛心助學欄目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的大學夢不再遙遠。
她說,受疫情影響,今年兼職機會很難找,只好在家裡幫忙,做做家務,看看書。在大學校園裡,除了要更加勤奮學習、努力進取外,楊靜還有自己的小「算盤」,去學校勤工儉學,打暑假工,力爭拿到獎學金,貼補下生活費,多的就寄回家給媽媽,為家庭減負。今後,有能力了,一定會積極回報社會,將導報的這份愛心傳遞下去,溫暖他人。
楊靜個子不大,能量不小。採訪中,導報記者了解到,在同學眼中,她是一個充滿正能量、樂觀向上的人,能以平常心為人處世,能很好規劃自己未來的生活。「現在的念頭很簡單,想早點讀完大學,早點撐起這個家,還要帶家人出去旅遊,一起看看外面的世界。」楊靜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