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爾媽媽說爸爸是魔鬼?原生家庭的不成功教育案例可不能再犯

2020-09-17 傳媒柯南

幼兒園開學季,育兒、教育問題再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焦點。萌娃初入園焦慮、二胎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處理、熊孩子如何教育、怎樣培養獨立性格、單親家庭怎樣彌補感情缺失等等兒童成長疑問紛至沓來。

疑難雜症當前,優酷泛文娛自製工作室推出的兒童成長觀察紀實真人秀《告訴世界我可以》似乎為我們提供了不錯的「兒童成長指南」。




這裡有中國育兒家庭群像

他們的故事真實、普世、煙火氣十足

首期節目,《告訴世界我可以》聚焦的4組中國育兒家庭就引發廣泛關注。原生家庭各不相同,孩子們性格各異,成長路上遇到的難題也五花八門。

來自杭州的4歲小姑娘鈄晨曦,由於父母離異,從小跟著爸爸一起生活,雖然乖巧懂事,但也敏感早慧。



為了讓兜兜從小看更大的世界,體會更深刻的愛。


兜兜爸在2020年6月,帶著女兒騎行西藏拉薩,這段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也有人好奇,帶著幼齡女童出行,這位90後爸爸是如何兼顧旅行和照顧孩子的?看過《告訴世界我可以》,我們多少能找到些答案。



觀眾不難發現,兜兜爸非常會在生活場景中溫和地教育、引導孩子,不僅教女兒獨立,更借爬山野營看星星的時機跟女兒聊起了他們始終未提起的「禁忌話題」——媽媽。


兜兜爸希望女兒能勇敢地面對家庭的實際情況,讓她知道,即使他們之間的好朋友媽媽不能時刻陪在兜兜身邊,但兜兜應得的愛依舊沒減少。



用巧妙的方式關愛孩子成長,設身處地地從孩子視角看問題,兜兜爸的教育方式獲得了很多網友的肯定。

每個孩子都要面臨成長路上的一個個難關,節目中,3歲的成都小姑娘邱筱姌挑戰的難關是「上幼兒園」。



為了不去幼兒園,姌姌甚至哭喊著「我怕老師打我,還有老師批評」,這種壞情緒同樣影響到了對孩子成長非常走心的媽媽。姌姌媽甚至表現出了比女兒更嚴重的分離焦慮。



給女兒縫製布袋隨身攜帶全家福,在幼兒園外面趴牆角偷看孩子,聽說姌姌在幼兒園吃得好睡得香一點也沒哭鬧著找媽媽,姌姌媽竟有些失落。


看見孩子頭也不回地走進幼兒園,姌姌媽竟然忍不住抹眼淚,感覺「心一下子空了」。



面對人生的「第一次分離」,孩子和家長無疑都需要成長。正如姌姌媽總結的:「可能是我依賴她多一些吧,是我更需要獨立」。



家長在不在跟前完全兩個樣的不止姌姌,來自江蘇二胎家庭的4歲「霸道球小妹」倪雪航同樣展現出了「兩面性」。


在父母面前,球球總愛爭寵,不願意跟一歲半的弟弟分享玩具,推搡弟弟,哭鬧著要求爸爸把弟弟扔出去……



可當大家都以為她是不折不扣的霸道小公主時,球球卻在發燒生病的情況下,獨自看護弟弟兩個小時。爸爸在辦公的情況下,球球遵守了與爸爸的承諾,幫忙照顧弟弟。



阻止弟弟玩危險的耳機,幫弟弟開水壺、拿零食,教導弟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處處都是暖心「大姐姐」的模樣。



孩子在家長前後「判若兩娃」的現象引人深思。


通過這件事,球球爸也感嘆,以前覺得姐姐不夠獨立堅強,現在才意識到原來是沒有給姐姐足夠空間。這個觀點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有網友認為,看了《告訴世界我可以》才明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不要讓成年人的「偏見」,限制住孩子的每一個可能。



與城市中娃娃們的成長軌跡略有不同,5歲的草原萌娃潤朝日亞每天過著攆雞追狗、鑽桌子跳窗戶的無憂無慮生活。



調皮好動,不懂分享,不會獨立,全家人過分寵溺,洗臉有人管,就連吃飯都要追著吃,讓家長累心又累身。


為了讓孩子有「長大了」的儀式感,父母決定讓小潤朝獨立去放羊,希望藉助這項草原民族的傳統,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感和獨立性。看著離開父母的小潤朝夜晚打著手電筒去羊圈放羊,很多人感受到了孩子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勇氣。



《告訴世界我可以》以「紀錄片」的形式為觀眾展示了最真實、有煙火氣的中國育兒家庭群像。


紀實真人秀+明星觀察模式創新

傳遞科學性、實踐性、先鋒性育兒經驗

《告訴世界我可以》紀實真人秀+明星觀察的創新模式獨具市場差異化競爭力。


不同於市面上慣用的親子旅遊真人秀或說教類「育兒大講堂」,《告訴世界我可以》生動結合紀實真人秀+明星觀察兩個模塊,打通屏幕內外,讓觀察嘉賓言之有物,讓觀眾看得通透。

首期節目過後,觀眾除了被四個萌娃家庭的育兒氛圍感染外,更對明星觀察嘉賓的權威性,輸出的多元化育兒觀點給予了認可。


常駐觀察嘉賓北京大學教授魏坤琳(Dr.魏)+飛行觀察員鄭淵潔、傅首爾、鄭亞旗的組合,分別從科學性、實踐性、先鋒性等領域為節目貢獻了諸多值得借鑑的育兒經驗。



不僅如此,在以後的節目中,《告訴世界我可以》每期還將邀約2-3名飛行觀察嘉賓與Dr.魏搭檔,圍觀親子成長故事,進行分享與點評,展開智慧觀點的交鋒與碰撞,並助力觀眾突破思維成長定式,打破家長「不可以」的天花板,鼓勵孩子大膽說出「我能行」、「我可以」。



經過觀察嘉賓的實時分享,節目中很多能夠引起年輕家長共鳴的細節被放大——例如小姑娘姌姌在飯桌上哭鬧時,IT男姌爸卻在電腦前打遊戲,對孩子的情緒表達充耳不聞。


不僅如此,看到妻子如此焦慮,丈夫卻潑冷水:「那是她一廂情願。」每天只跟孩子交流10分鐘、漠視妻子的付出,這種「喪偶式」育兒帶來的情感缺憾引發不少「媽媽觀眾」的共鳴。



可以說,《告訴世界我可以》兼具了觀賞性、真實性、育兒指南性、社會價值。



金句頻出熱議不斷

快抱走這本「兒童成長指南」

首期節目播出後,節目同名微博話題 閱讀量達到202萬,觀眾的關注度直線上升,從節目熱度和口碑不難看出其指南價值。

《告訴世界我可以》更對日常生活父母育兒過程中常見的行為進行了探討——逼迫孩子承認錯誤、過早要求孩子過於獨立、故意給孩子製造心理壓力、過分寵溺等等行為實際上都不利於3-6歲兒童健康成長。



與此同時,節目中觀察員分享的故事、金句也被觀眾廣泛關注。Dr.魏給二胎家庭的建議是「家庭內部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給每個孩子的資源平分」。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節目中反覆強調「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更貢獻了可執行性的金句:「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跟小女孩兜兜一樣成長於單親家庭的傅首爾,建議離婚家庭要保護好孩子,對孩子負責,她更是分享了自己小時候母親說爸爸是「魔鬼」的反面案例,來警醒離婚家庭的父母。



而面對那些膽子小的孩子,她建議萬萬不可以給孩子心理壓迫感,換個引導方式或是暫時迴避這個令孩子害怕的點,一切交給時間,都是不錯的方式。


關於「獨立」的話題,鄭亞旗分享了他18歲才真正一個人出門的經歷,但成年第二天就去了非洲旅行。



無教條、不死板老套,觀察員分享的成長故事生動有趣、觀點碰撞犀利多元,打破育兒教育中的固化思維,對當代90後新手爸媽來講極有價值。



首播過後,還將有8組極具特色的中國家庭樣本陸續登場,節目將繼續探討獨立、勇敢、起跑線、堅持與妥協、規則、朋友、天才等8個成長關鍵。

相關焦點

  • 傅首爾談婚姻,1句話讓人淚目:好的伴侶,可以治癒原生家庭的痛
    如果你看過《奇葩說》就知道傅首爾的原生家庭有多糟糕。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傅首爾跟著外婆長大,很少能見到爸爸媽媽。她知道,只有自己生病了,媽媽才會儘快出現,所以她為了見到媽媽,就喝洗潔精。除了缺乏父母的關愛與陪伴,傅首爾還非常自卑。
  • 傅首爾為見媽媽喝洗潔精引落淚,別讓你的孩子,自己治癒原生家庭
    近日奇葩說辯手傅首爾在參加湖南衛視節目《婚前21天》中,與她的丈夫老劉在海邊聊天時 ,說起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小時候的她住在姥姥家,而為了見媽媽的她想辦法把自己弄生病,而她選擇的方式就是喝洗潔精,聽到這些真的是有些讓人心疼,老劉第一次聽到這個事情,就下定決心要保護好傅首爾,雖然婚姻不易
  • 《親愛的小課桌》:原生家庭的傷害可能讓徐敬凱成為「犧牲品」
    徐敬凱長期處於這樣的一種狀態,讓他不太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徐敬凱媽媽的原生家庭對她的教育不太好,媽媽把這種不好的教育轉移到孩子身上,可能讓徐敬凱成為一個「犧牲品」。徐敬凱媽媽的原生家庭徐敬凱媽媽說出原生家庭對她的教育:「我爸是軍人,把我當男孩子來養,所以我的思想挺古板」。她爸爸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對她比較嚴格,可能在她的童年也沒有太多快樂可言。接受過軍事化管理的人,可能都會有這種思想:「一切以達成目標為主」。
  • 傅首爾又爆金句:「喪偶式」育兒和單親家庭沒什麼兩樣
    其實在中國,有很多離異家庭,父母和孩子都有默契地迴避甚至逃避這個問題。就像兜兜和爸爸看星星,爸爸想談論這個話題,兜兜一開始很迴避。爸爸說,「媽媽是我們共同的朋友,你還記得她嗎?」兜兜說,「我不記得了。」
  • 那些被原生家庭毀掉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託爾斯泰也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受到系統成員的影響。 從某種角度上說,原生家庭確實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命運。
  • 《隱秘的小孩》原生家庭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可以毀了一個孩子
    原生家庭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可以毀了一個孩子。朝陽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娶了新的妻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媽媽整天忙著工作,很少能夠回家陪他。當老師表揚朝陽得了第一名,對朝陽媽媽說,朝陽有點內向,和同學關係不是很好。
  • 傅首爾為見母親強喝洗潔精: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名人,後來怎麼樣了
    1 那個常常被懟的老劉,才是拯救傅首爾的人如果不是傅首爾自己說出來,一般人不會知道,她的童年那麼痛。所謂原生家庭,對她來說,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剛出生,她的父母就離異了,小小的她跟著母親生活。因為條件所迫,母女倆甚至只能住在有老鼠的米倉裡。傅首爾曾說,小時候自己很害怕老鼠,不敢睡覺,媽媽安慰她說,老鼠會給乖乖睡覺的好孩子送糖。
  • 孩子不能表揚?了解下傅首爾的誇誇教育,網友直呼:太會了
    我安利朋友去看看最近熱播的《親愛的小課桌》裡面傅首爾的誇誇式教育,看完之後讓很多網友都表示:傅首爾太會了!節目裡面有一位被媽媽嚴格要求的孩子:徐敬凱。這位媽媽認為,玩是沒有意義的,玩過了就忘記了,只有學習可以記住。
  • 孩子不能表揚?了解下傅首爾的誇誇教育,誇獎孩子有套路
    我安利朋友去看看最近熱播的《親愛的小課桌》裡面傅首爾的誇誇式教育,看完之後讓很多網友都表示:傅首爾太會了! 節目裡面有一位被媽媽嚴格要求的孩子:徐敬凱。這位媽媽認為,玩是沒有意義的,玩過了就忘記了,只有學習可以記住。小學一年級的凱凱就開始做黃岡試題,每天媽媽布置的作業,遠超過學校的作業。
  • 徐崢談「親情畸形」,該有一篇文章教你:如何跟原生家庭和解
    近幾年關於原生家庭的電視劇播出之後,每次一提到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就成了一個100%的背鍋俠。可是我們是否也忽略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是雙重影響。《叮咚上線老師好》中,美女老師提到「原生家庭」的定義是這樣的。
  • 深度解析傅首爾的誇誇教育,中國式家長太需要了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抽的陀螺(俗稱「賤骨頭」),那些父母把孩子看得跟陀螺似的:不「抽」沒動力,越「抽」越成功。,我們結合傅首爾的「誇誇教育」來看看:在綜藝《親愛的小課桌》中,有個叫凱凱的小朋友,他媽媽是軍人家庭出身。
  • 《奇葩說》火了這位青島硬漢老爸 單挑傅首爾
    已返回青島的劉風接受了青島新聞網記者的專訪,暢聊他的「奇葩說」經歷和近來的生活。 單挑傅首爾「我想給爸爸、老公這個角色爭光!」 在節目中,晉級一對一砍半賽的劉風,直接在比賽中選擇了人氣選手傅首爾進行單挑。劉風對記者說,「我很喜歡傅首爾,我晉級之後,就準備好了要單挑她。」
  • 原生家庭的教育,不僅僅是給孩子一個家,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從一年級到現在的五年級,在班裡沒有朋友,幾乎每天都是自己一個人,下課了就坐在位置上,還有好多同學會欺負她。儘管媽媽再怎麼鼓勵孩子主動找同學玩,孩子依舊不敢,也沒有人理她,孩子就是膽小,不說話。但是孩子每天都會告訴媽媽自己在學校被欺負,不想去上學,孩子的媽媽很著急,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
  • 歡樂頌主人公的真實寫照,映射出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各種影響
    然後就像趙醫生說的,她對待人有兩套不同的標準,而這兩套標準都來自於父母。兩個精明的商人,雖然是夫妻卻不那麼信任對方,經常把女兒作為一個中間工具,甚至從小就用錢來讓女兒幫自己監視對方。尤其在私生子哥哥的存在下,爸爸受原生家庭影響的重男輕女觀念,給她帶來了更大的傷害。
  • 原生家庭,如何做一個孩子愛戴的好爸爸?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近年來,原生家庭這個詞頻頻出現在人們視野裡,《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都被認為是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青年女性。人們越來越能感受到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力日益劇增。
  • 最失敗的教育:孩子不努力,媽媽太給力,爸爸不出力
    縱觀身邊,趕場子似的培訓班,陪寫作業,陪到心梗,是我們的孩子太笨、太不懂事,還是教育出了問題。為什麼付出全部,卻養不出一個獨立、自信、積極向上的孩子,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或許,教育失敗的根源,正在於此:孩子不努力,媽媽太給力,爸爸不出力。
  • 「毒舌教母」傅首爾發文談12年婚姻,1句話讓評論區淚目
    在《奇葩說》中,初識傅首爾的時候,我對她的印象是她在節目中的強勢犀利、嘴不饒人,但了解後才知道,她也是被生活逼出來的。傅首爾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她是跟著外婆長大的。由於經常見不到爸媽,傅首爾為了見媽媽一面,小小的她甚至出現過激行為,喝洗潔精。
  • 《以家人之名》揭露90後原生家庭之痛,想讓孩子自信要學傅首爾
    《以家人之名》的導演曾說過,想能過這部電視劇揭露當下這一代的生存狀態,家庭關係。凌霄的媽媽陳婷,齊明月的媽媽金阿姨,唐燦的媽媽,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換言之,這三位媽媽是很多90後媽媽的縮影。就連金阿姨指責齊明月的時候,也順帶指責了她,她也因此傷心難過,對莊北說金阿姨不喜歡我,瞧不上我。
  • 25歲還在責怪原生家庭的人,不是廢柴是什麼?
    每次做事情不成功或者心情不好,都會下意識責怪原生家庭沒有給我足夠的安全感。然後最近我想了想,這種責怪,本身就是一種廢柴行為。但是責怪原生家庭很顯然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小的時候爸爸去世,媽媽改嫁,被拋棄後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在農村生活的非常清貧,但是到了大學,他並沒有像別的貧困生一樣努力學習,反而是渾渾噩噩,畢業後隨便找了個單位工作。工作後也依然不爭氣,自己活的不如意,但是每次出現問題,他都不會從自身上找問題,而是一味的譴責原生家庭。
  • 對孩子的控制欲,習慣討好別人,是的,這都是原生家庭對您的影響
    誠然,爸爸媽媽們的這些表現確實是和現在生活壓力大,孩子教育的壓力大等方面有關係,但如果我們用更深層次的眼光來看的話,這些表現實際上都和爸爸媽媽的原生家庭脫不了關係。如果我們沒能從原生家庭中汲取到足夠的安全感,內心深處就會變得非常敏感,或者說是非常害怕的。所以,在面對一些比較複雜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直接處理能力,就會下意識的用發脾氣這種方式來掩飾自己的害怕以及無助。雖然很扎心,但確實是事實。真正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的爸爸媽媽,更多的是對於孩子現狀無力改善的爸爸媽媽,也是對教育孩子沒有信心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