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布設首批紅外相機

2020-12-15 熊貓村

5月16日至17日,第一批7臺紅外監測相機在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布設完成。這標誌著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巡護監測工作正式啟動科學化巡護監測工作。

在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安裝布設紅外相機,由愛德基金會鄉村振興計劃立項資助,是熊貓村社區營造與零星熊貓保護地建設示範項目核心工作之一。

熊貓村社區營造與零星熊貓保護地建設示範項目,以推動成立約未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組織載體,兼顧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目標,有效整合政企社校研五位一體資源,為叢林崗零星熊貓社會公益型保護地搭建守護熊貓村「朋友圈」,動員和培育全體村民共同營造生態社區與建設「零星熊貓」社會公益型保護地,優化一種綜合性熊貓村社區治理與生態保護模式。

5月16日,守護熊貓村團隊在C熊貓村做上山安裝布設紅外相機各項準備工作。

5月17日上午8時,約未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負責人李永政,守護熊貓村計劃發起人、約未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趙松生一行,驅車抵達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山腳,海拔1300米。

在林間羊腸小道負重徒步2個小時左右,守護熊貓村團隊到達海拔1913米位置。短暫休整後,守護熊貓村團隊沿著海拔1913米-1950米樣線,參照紅外相機野外布設及操作規範,結合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實際地形地貌情況,開始勘測布設紅外相機。

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布設的第一臺紅外相機

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布設的第二臺紅外相機

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布設的第三臺紅外相機

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布設的第四臺紅外相機

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布設的第五臺紅外相機

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布設的第六臺紅外相機

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布設的第七臺紅外相機

「這次真的沉浸式體驗了啥叫『舉步維艱』、『披荊斬棘』!」精疲力盡的趙松生感慨。沿著海拔1913米-1950米樣線,橫向翻越4座大山梁和3個深山溝,守護熊貓村團隊於13時50分完成了首批7臺紅外相機的布設。

本次安裝布設紅外相機監測工作的同時,守護熊貓村團隊順便開展了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1913米-1950米樣線巡護監測工作。巡護監測過程中,守護熊貓村團隊不僅在多出竹林發現野生大熊貓咬節、小熊貓糞便、野豬足跡、食肉類動物糞便以及食草類動物糞便,還清除了多處獵套。

此外,守護熊貓村團隊還在該樣線上發現超過500平米的冶銅遺址,年代有待科學測定,但根據周邊古樹推測系上千年前古人冶銅留下的痕跡。

守護熊貓村團隊商定,第二批8臺紅外相機也將於近期在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海拔2300米樣線布設。

相關焦點

  • 零星熊貓保護地還有29000畝冷箭竹林待撫育
    日前約未來統計,2019年守護熊貓村團隊在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完成100畝竹林撫育。截至2020年3月,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撫育竹林已逾1100畝。2019年7月以來,約未來主任、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負責人李永政組織李永昆、李永堯、李夕平、李永西、張春蘭等5位熊貓村村民,花費160個工時,在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實施「熊貓村」青山修復計劃(2019),按計劃完成100畝冷箭竹林撫育任務。其中,李永昆35個工時、李永堯35個工時、李夕平32個工時、李永西28個工時、張春蘭30個工時。
  • 這個保護地八月筍年產40萬斤,800戶熊貓村村民戶均收入1500元
    隨著秋收季的結束,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周邊熊貓村一年一度的八月筍採筍季落下了帷幕。叢林崗零星熊貓社區保護地,又名中華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今年,中華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冷箭八月竹筍喜獲豐收,年產約40萬斤。」
  • 中華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竹筍喜獲豐收,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2019年,中華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冷箭竹筍喜獲豐收,今年叢林崗區域冷箭竹筍產量約40萬斤,較往年產量增加約30%,為叢林崗區域周邊村民增加了收入。根頭大,質量好原生態,制筍乾傳統工藝,製作幹筍精加工,金絲筍中華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管理團隊,本著「將竹筍分一半給村民,留一半給熊貓」的原則,在適當時機,果斷終止採竹筍,採取張貼停止採筍公告
  • 第三屆熊貓村守護使首發北大學子聚焦熊貓村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編者按:6月28日,約未來執行負責人、「中華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主任李永政,帶領第三屆熊貓村守護使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成都實踐團一行,探尋中華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以及巡護監測零星熊貓保護地。
  • 甘肅祁連山區:紅外相機捕捉白唇鹿大規模活動影像
    新華社蘭州5月31日電(王博、黃閩江)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今年回收的紅外相機視頻資料中,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大規模活動的影像。畫面中,成群的白唇鹿沿著高山草甸前行,數量達100多隻,它們長途跋涉、翻越高山前往新的覓食地。另一部相機清晰地捕捉到了一雌一雄兩隻白唇鹿在溪流邊飲水的場景。畫面以結冰的瀑布為背景,宛若童話世界。發情期的白唇鹿為了爭奪配偶,雄鹿之間經常會進行爭鬥。
  • 僅沿長江就27個,這些中國綠髮會保護地您知道幾個?| 未完待續
    為快速、有效跟進野生動植物、自然物種資源和文物古蹟等的保護,中國綠髮會創新性提出「綠會保護地」概念、並開展落地建設。截至目前,中國綠髮會已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建設了167個保護地。其中,僅沿長江區域,中國綠髮會就與當地政府、組織、志願者等共建了27處保護地,涵蓋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瀕危物種等3種類型。
  • ...在秦嶺主峰太白山海塘河冰凌溝海拔2400米的地方布設紅外相機時...
    2020-06-28 22:19:38來源:FX168 【秦嶺主峰5年來首現野生大熊貓】6月中旬,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太白山管理分局的野外調查隊員,在秦嶺主峰太白山海塘河冰凌溝海拔2400米的地方布設紅外相機時
  • 紅外相機監測國寶,大熊貓走路像跳廣場舞
    咦,拍到了熊貓走路的樣子像在跳廣場舞呢!4月21日,陝西老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了為期一個星期的紅外相機監測。據了解,這項紅外相機監測工作已經開展了六年,每年春冬各開展一次。通過這項紅外相機監測手段,更能科學精準監測到秦嶺野生動物的活動區域及生存狀態,尤其是對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野生保護動物的生存狀態監測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 凝聚公益之心 2020Kiehl’s科顏氏亞馬遜白泥淨膚面膜熊貓巡護限量...
    在不斷地為消費者帶來時髦有趣的天然卓效護膚產品的同時,更將這些限量合作產品的部分收益都作為善款來為環境保護與公益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 Kiehl’s 科顏氏堅持回饋社會的各項事業之一,熊貓保護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然而熊貓保護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 淨膚·淨水 | 科顏氏連續六年助力熊貓公益
    已連續六年支持野生大熊貓棲息地保護項目的科顏氏,在今年聚焦野生大熊貓水源淨化領域,通過向李子壩村捐贈太陽能滅蟲燈、水源地垃圾回收設施等手段,從根源減少人類生態足跡對熊貓水源造成的汙染,實現人類與熊貓的生態共生。
  • 瑪可河林區拍到7 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瑪可河林區拍到7 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20-12-02 18: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長治沁源紅外相機「捕捉」到華北豹
    原標題:長治沁源紅外相機「捕捉」到華北豹  日前,一隻華北豹行走在長治沁源縣雪後皚皚山巒的影像被紅外相機捕捉到。目前,沁源縣已通過設置在林區的100多臺紅外相機,捕捉到9隻華北豹個體的活動影像。  沁源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徐靖介紹,他們在沁源的保護區外大概400平方公裡的林區放了100多臺紅外相機,一共拍到9個華北豹的個體。在沁源豹子最集中分布的太嶽林區,還沒有開展華北豹的種群調查,從兩邊林區豹子出現的頻率對比,目前總體數量應該不低於20隻。  位於太嶽山脈的沁源縣,除了保存有大面積的天然林,當地百姓對待自然更有一種原始的自然之情。
  • 熊貓社區Pandaful 來啦
    新華社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27日在成都舉辦,新華社在會上推出全球首個人工智慧技術生產的熊貓系列短視頻產品「熊貓社區Pandaful」。大熊貓的故鄉在四川,新華社四川分社在總社的支持下,將全媒體傳播項目「熊貓社區」與國內首個媒體人工智慧平臺媒體大腦·MAGIC短視頻智能生產平臺(以下簡稱「MAGIC平臺」)技術相結合,推出了名為「熊貓社區Pandaful」的系列短視頻產品,並通過新華新聞電視網(CNC)和新華社客戶端向海內外發布,開創了大熊貓短視頻報導的全新形式。
  • 關帝山裡的珍禽異獸——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紅外相機調查紀實
    從2017年到2020年,沿關帝山的文峪河山谷,保護區科研人員連續規劃120個2×2公裡的正方形調查樣區,每個樣區中布設2臺紅外自動感應相機,開展野生動物調查,揭開這片森林的神秘面紗。一狍屬於大中型鹿類,體長可達1米有餘,體重25至45公斤。雄狍有角,這是它們格鬥和禦敵的重要武器。
  • 福建武夷山:中國國家公園體制助力生態監測與保護
    新華社福州12月18日電(記者褚萌萌、姜克紅)從江蘇南京到福建武夷山的這段路,徐俠不知走過多少次:2006年還在攻讀碩士時,他就是在這座山裡,跟隨導師開始自己的畢業實驗;10年後,他學成回國到母校任教,仍然選擇武夷山作為自己的實驗樣地。「山依然如舊,但我變老了。」故地重遊時,已是南京林業大學生態學教授的徐俠這樣想著。
  • 熊貓樂園
    這是保護區內的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攝錄到的。專家分析,這隻熊貓是一隻白化個體。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介紹,「白化」現象在脊椎動物各類群中廣泛存在,但均較為罕見,通常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動物體內無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從而在外部形態上呈白色、黃白色或淺黃色。通常對動物的活動、繁殖均沒有明顯影響。
  • 2大學生秦嶺「追」熊貓 27天找到8個熊貓洞(圖)
    「每天早上八點上山,步行九公裡多到達採樣地,採樣完成後,每人又都背著滿滿一包樣品原路返回。」  採樣的地方,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剛去的時候,李楷、張軍龍和其他高校志願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加上中午沒吃午飯,所以晚上七點多回到保護站的時候,大家累得連講話的力氣都沒有,有的女生還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