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萌的小寶寶,總是讓人越看越喜歡。
偶爾口水「飛流直下」,都透著呆萌。
當然,科大大說的流口水並非是看見美食饞出來的,而是小寶寶專屬的正常現象。
一般3、4個月大的寶寶到2歲前,都會口水泛濫。
寶寶的口腔小而淺,且吞咽反射功能不健全,在嬉笑、玩鬧時就容易流口水。
不過除了生理性的流口水,很多疾病的信號,也會通過口水反應出來。各位家長的擔心是很有必要的!
寶寶的口水裡,的確藏了健康的密碼。
下面科大大就來解密5種導致寶寶口水止不住的情況!一定要記好。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1
咀嚼和吞咽功能較差
有些寶寶之所以長大後還在流口水,很可能是家長的「鍋」!
寶寶輔食吃的太精細,或是添加過晚,導致咀嚼和吞咽功能差;
長期叼著奶嘴,舌頭得不到充分地鍛鍊。
這些很可能會導致寶寶口水泛濫,是較為常見的原因。
所以給娃戒奶嘴和添加輔食,家長都要妥善安排!
2
口腔內疾病
口腔潰瘍、扁桃體炎、咽喉或口腔病毒感染、咽喉鏈球菌感染等都會導致寶寶暫時性的口水增多。
如果寶寶近一段時間內,口水多或是突然開始流口水了,並且伴有哭鬧、吃得少、進食痛苦的現象,寶爸媽就要及時觀察寶寶口腔內的狀況。
及時對症治療,恢復後口水自然也「止住」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另外皰疹性咽峽炎和新型手足口病,也會引發寶寶流口水。因為寶寶嘴巴裡可能出現皰疹,刺激之下,反射性地引起唾液分泌增多。加上吞咽時疼痛,不願咽下,所以口水會比平常多。
這兩種病是自愈型,因此家長能做的也只是對症處理,給寶寶吃一些清涼軟糯的食物。
還有一個嚴重的疾病,這裡必須提到!
如果寶寶出現發熱、口水突然增多、且說話模糊,同時還會向前端坐著,脖子向前伸,微抬著頭,就要考慮是會厭炎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注意!這種病極為「兇險」,很可能導致寶寶窒息。發現後一定要及時送醫。
3
呼吸道疾病
患有呼吸道疾病,如鼻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腫大等,寶寶習慣張口呼吸,口腔受外面乾燥氣體的刺激,就會多分泌唾液,不由自主流口水。
如果發現寶寶還伴有睡覺打呼、鼻塞等現象,就要考慮是呼吸道出了問題。建議帶寶寶及時就醫檢查。
呼吸道疾病除了造成身體上的痛苦,還會導致寶寶形成「鼻病面容」。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其實,排除疾病原因的話,誰趴著睡,口水都會流一枕頭的!
所以,那就不要讓寶寶趴著睡啊!
4
舌系帶過短
寶寶流口水多,還可能與舌系帶過短有關!
舌系帶過短,其實說的就是舌頭中間那根筋太短或太緊,影響了舌頭正常活動。
當然,不止流口水這一種表現。
一般還會影響寶寶的吸吮、咀嚼功能,伴隨發音不清楚。
發現寶寶口水增多後,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判斷是否為舌系帶過短的「鍋」。
引導寶寶舌頭向外伸,如果出現以下情況
舌尖呈現"w"型,或又厚又方;舌頭不能舔到上牙的牙齦,不能在嘴巴裡靈活移動。
就要考慮是這個問題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5
腦癱或先天性痴呆
患了腦癱的寶寶,一般嘴巴會是半張開的。
主要是由於腦損傷或腦發育不全,而導致吞咽功能異常、舌頭靈活性不足、臉部肌張力低下等。
如果寶寶除流口水外,還伴有語言發育遲緩、智力低下、不會走路、神態異常等現象,建議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排除一下腦癱或先天性痴呆等病因。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不過也不要被嚇到,一般患有腦癱的寶寶,家長留心觀察,會更早發現。流口水只是其中的一種現象,可以更直觀地察覺到。
如果科大大以上說的所有情況,寶寶都沒有,但還是會有些口水流出!
只要寶寶生長發育正常,身高、體重、認知功能等和年齡相符,也無需擔心,多注意觀察即可。
盤過了這5種情況,最後再說一說讓寶爸媽頭疼的「口水疹」。
預防和護理口水疹,除了要減少刺激,還要記得隔離保溼。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
寶寶的有些問題看似小事,但也是馬虎不得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