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分數,惡意壓分,考研院校騷操作大盤點!小心避坑
對考研的同學來說,選擇院校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每年考研考生在緊張的複習期間,幾乎都會面臨著一個問題:要不要換學校,或者要不要換專業。之所以有這種想法,並不是說考生們信念不堅定,或者「朝三暮四」。
而是考生們在確定院校後,發現自己報考的院校會出現歧視、專業課壓分、複試錄取比例過高等「高能」操作情況,所以無奈之下才產生換學校的想法。雖然這只是部分院校部分專業存在這種情況,但是對於辛苦備考的考生來說,報考前務必打聽清楚。
今天力力為大家盤點那些名聲不好院校存在的典型特徵,同學們可以參照這些特徵一一對照,看看自己意向院校究竟有沒有中槍!
一、推免人數多於統考人數
儘管教育部規定推免比例不得超過50%,但是僅有部分高校遵守了這條原則,大多數優秀院校的推免生比例在80%以上,尤其是學碩。
甚至有些專業百分之百要推免生,有同學就是因為沒有關注推免比例,等考完之後才發現統考就要1人。大家在擇校之前可以去學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閱一下這方面的數據。例如下圖,兩所院校都公開透明地公布了相關數據。
大家可以看到,兩所層次相當的理工科院校,儘管院系和專業相同,但推免人數佔總錄取人數的比例是有差異的。學校A大部分專業推免人數均小於統招人數,而學校B卻恰恰相反,甚至個別專業推免人數是統招人數的兩三倍。
大部分學校官網都會公開往年推免數據,對於不公開的學校,也有幾個方法可以教給大家。
1、每年10月左右查看學校官網。每年9月10月是推免的時間,學校都會公布推免名單,統考的同學可以多留意一下。
2、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大多數推免名單、擬錄取名單等都有公示期限,過了時間學校官網就會刪除。但有的學校會發布微信推文,有心的同學可以去「考古」,也許會有驚喜哦~
3、諮詢學姐學長。如果從官方實在找不到這類信息,可以問問該校的學姐學長們。
二、專業課壓分,調劑困難
有些院校專業課壓分絕對是真實存在的,並不一定是報考的人全部基礎特別差。專業課壓分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調劑困難,所以網傳的壓分院校和專業要注意。如果同一地區兩個院校專業相同,但總分普遍差距大,基本上就是有一定的壓分因素了。
學校公布複試名單時一般都會附上初試成績,大家去學校研究生招生網就可以查閱。別忘了和同地區或者同檔次的學校比較,只有把幾個學校放在一起比較才知道是否壓分。舉個例子,「寧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原本計劃招生29個,一志願報考了26個,但是最後一志願卻沒人上線。
有的同學可能報考的院校壓分導致分數不高,而今年絕大多數院校調劑不看出身,不看公共課,不看一志願,只看成績,所以被壓分的調劑特別特別困難。。
不保護一志願
複試比是指計劃招收人數和進入複試人數的比例。教育部規定最低的複試比例為1:1.2,這就意味著,如果錄取10人,就會有12人進入複試。一般來說,正常複試比範圍在1:1-1.5:1之間,超過1:1.5就算是比較高的比例了。
「西南財經大學」2019年會計專碩的複試線僅有210分,進複試的同學非常多,達到了一千多人,但是最後僅錄取了147人,複試差額比將近10:1(不包括專項計劃)根據官網複試名單,全日制MPAcc進複試306人,實際錄取28人,刷掉278人。
三、臨考前換專業書目
一般院校在九月中下旬公布招生簡章、考試大綱,距離考研時間很近了,也有個別院校突然大力度更換參考書目。
據研友反饋,天津師範大學的新傳專業去年換了7本參考書,專碩考的內容全是學碩,最後一志願幾乎無人過線,擬錄取名單中全招的調劑生。所以,這波操作有可能為了招優質的調劑生。
四、複試 錄取公布太晚
一些學校特別「佛系」,絲毫不 care考生急得滿嘴起泡,它就慢悠悠的,複試遲遲不開展,硬是拖到調劑系統都要關了才複試,這就會出現一旦你的一志願複試落選,調劑的黃金時間早就過了,剩給落榜考生的機會已經所剩無幾。
舉個例子,「西南交通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中山大學」都是出了名的複試時間晚。
五、篡改分數
有些操作沒有它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篡改分數聽起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就有院校實實在在做到了。
華南理工大學在2018年研究生複試中,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幾位領導篡改了8名同學複試成績,受到了嚴厲處罰。
就在上個月,西南交通大學修改保研分數也引起了熱議,有些人真能做到手眼通天。所以這些學校或專業,最好進入自己的「黑名單」,不用猶豫。大家如果選定了一所學校,不妨搜索一下這所學校是否有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