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考試備考:申論知識面面俱到(25)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申論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公務員考試,申論,廣東公務員網,,廣東公務員申論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廣東公務員網http://gd.huatu.com給廣大將參加2013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的考生一些備考建議。申論文章寫作是考生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不少考生感覺申論文章寫作無從下手,或者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有特色,很難拿高分。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從三個方面教考生如何實現個性表達的文章。
第一,反幼稚、反膚淺
(一)觀點不幼稚、不膚淺
語言幼稚化,根本上緣於作者生活單純、缺乏經驗,也就是看待問題的方式、角度太幼稚。聽說糧食生產供不應求,就想到毀林開荒來種糧;聽說食品安全受威脅,就想到加大力度處罰企業;聽說住房價格持續高漲,就想到政府應當多蓋房……當今社會的很多問題,不是僅憑「想像」就能下結論的。糧食問題可以依靠政策支持、技術改良、資源節約等方式解決;食品問題可以依靠政府嚴格審批、系統監管、經濟和行政處罰等方式解決;住房問題也可以依靠完善二手房市場、房屋租賃市場、國家相關經濟政策、規範房屋中介等等方式解決。要想語言不幼稚、不膚淺,首先觀點就要成熟、深刻。
(二)分析不幼稚、不膚淺
要想語言不幼稚、不膚淺,不僅觀點要成熟、切合實際,分析也要深入,要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
1.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對社會現象作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對社會現象作矛盾分析的具體步驟是:
首先,把社會現象看成是運動中多層次、多方面的矛盾統一體,考查影響這種現象存在的諸多矛盾。
其次,從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社會現象的本質,而社會現象是以上諸多矛盾的外部表現。再次,分析矛盾發生變化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
同時,注意矛盾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即主要矛盾發展轉化的條件與時機。
2.供需分析法
供需平衡理論,是指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供給與需求之間必須保持適度的均衡發展關係,即平衡比例關係,或協調發展關係,整個國家的社會生產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狀態,整個社會經濟才能保持持續增長和發展。供需分析法,就是指把歷史唯物主義的供需平衡理論轉化成考察社會現象的方法論。供給是指市場上的賣方在一定時間內和一定價格條件下願意向買方提供的實際存在的商品和勞務。需求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和一定價格條件下,買方對市場上的商品和勞務的需要。
供需平衡理論適用於認識、分析和正確處理社會現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問題。因此,供需分析法也可以用來分析市場經濟中存在的供需問題,如就業問題、交通擁堵問題、儲蓄與投資問題、價格問題、能源問題等多種社會現象。
(三)措施不幼稚、不膚淺
1.對策要可行
所謂可行性,就是指對策要具備可以實施的條件。提出來的對策如果在當今社會根本無法實施,那顯然是幼稚和膚淺的。
2.學習規範對策
有些同學的對策幼稚、脫離實際,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知識儲備。要掌握規範的對策寫法,一方面要多看——看新聞、看評論、看本書後幾天的榜樣文章,通過閱讀、記憶來培養考生的寫作思維和語言習慣;另一方面要多寫——充分利用課後習題,對比參考答案與自己的答案差距在哪裡,適當仿寫榜樣文章,學習使用規範用語。
第二,反模板、反套路(由廣東公務員網http://gd.huatu.com/提供)
模板化、套路化,是申論文章寫作中的痼疾。要從內容和形式上打破模板和套路,實現靈活表達的第一步。
(一)內容上,要用對
考生要搞清楚給定材料中講的是什麼問題,並且針對問題來論述。如果材料講的是「食品安全問題」、「水資源緊缺問題」,而你卻分別使用針對「糧食生產問題」和「水資源汙染問題」的表述,這就是張冠李戴了。雖然食品安全問題和糧食生產問題有一定的關聯性,但二者仍然不是一回事,考生用「糧食」套用「食品」,用「水資源汙染」套用「水資源緊缺」這種針對性不強的表述,就會淪為模板化、套路化。所以,內容上用對表述,針對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關鍵。
類似於「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落實措施」、「加強領導、轉變職能」這樣的表述,考生在使用時,要注意其在內容上是否符合材料意思以及文章的整體內涵,即看模板式用語是否和所談的問題的各個方面相吻合。
此外,刻意拔高論點,也是文章模板化、套路化的一個突出表現形式。例如,將「煤炭安全問題」拔高為「能源安全問題」,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拔高為「科學發展觀」戰略,採用了時下比較熱門或常見的熱點主題,套路化地提出了論點,卻沒有抓住材料實質,偏離了問題。
(二)形式上,要用活
用活模板,就是指對一些模板化表述做改編,以模板的骨架穿上具體文章內容的衣服。建議考生可以採取這樣的辦法:
1.分論點的對策賓語前加修飾詞,以體現專業性。如「加強網絡監管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大網絡過濾技術的研發」等等,表示明確的針對性,而非一種背誦的套路。
2.動詞的多樣化。「加強」一詞過於單一化,可以使用「加大」、「強化」、「重視」、「完善」、「健全」等類似詞語。
3.表示意義詞語的多樣化。除了「前提」、「基礎」、「保障」、「關鍵」之外,還可以使用更多的詞語,以避免重複。例如:
兩字:「重點」、「核心」、「抓手」等。
三字:「助推器」、「著力點」、「突破口」等。
四字:「主攻方向」、「力量源泉」、「有力保證」、「戰略重點」、「重要途徑」、「根本出路」、「必要條件」、「緊迫任務」、「關鍵環節」等。
第三,反生硬、反刻板
反生硬、反刻板是指要使文章更加生動流暢。一是要善用修辭手法,二是要注意用詞。
要學會善用修辭。修辭不是只能用在記敘和抒情上,恰當的修辭手法和句式選擇也可以讓我們的申論文章熠熠生輝。縱觀申論文章佳作,運用修辭美化語言是極為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收到效果的。修飾申論文章的語言,可以運用比喻、對偶、排比等修辭,使文章形成華美流暢之感;運用假設句、反問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強不可辯駁之勢。
申論用詞首要應清楚。要使得所用的詞表述的意義、說明的對象清晰易懂,易於為讀者理解。做到用詞清楚,就要選用現行的通俗詞彙。
申論用詞要莊重大方。貴莊重,避俚俗、慎機巧;尚自然,忌生硬、拒堆砌;提倡簡明純淨的詞彙,而不要重疊、繁瑣、模稜、浮泛。用詞造句越自然越好,即使書面語言,也要符合日常說話的表達習慣,「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陸遊《讀近人詩》),生硬扭捏的語言方式要極力避免。
申論用詞可追求適度的生動性。避免平淡直白,增強表達效果,可使用成語、俗語、格言、諺語等,借成熟習用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想說的意思,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一味使用平白直敘的語言,則會事倍功半,難以產生說服力、感染力。
廣東公務員網http://gd.huatu.com提醒考生注意申論文體的嚴肅性,使用習用語即所謂「熟語」應用其詞典上的本義,不可運用通俗說法中的非規範性引申義,如「美輪美奐」本義是形容房屋的高大華美,現多用來指物品、商品等形象美好、色彩漂亮等,這是錯誤的用法;「燈紅酒綠」原為指代腐朽生活方式的貶義詞,現在有些用法用以其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變成了中性詞,這種用法也是錯的。還有一種由於廣告和新聞報導示範所引起的漢語不規範使用現象,諧音字代替或使用雙關含義,如「跑部錢進」、「鼠之不盡」之類,除非給定資料的原文中已有這類詞,否則在嚴肅的申論作答中必須絕對避免。
以上是廣東公務員考試備考:申論知識面面俱到。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http://gd.huatu.com為大家總結出以下資料供大家公務員考試過程中申論備考參考。的全部內容,更多關於公務員考試,申論,廣東公務員網,,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信息敬請加入廣東公務員考試群,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