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飛揚》丨火熱冰箱背後的中國智造

2020-12-23 央視新聞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介紹,2020年1—10月,我國冰箱的主營業務的收入增長為5.7%。海關總署統計,1—10月,中國冰箱累計出口5601萬臺,高於2019年全年冰箱出口量,同比增長28.3%。2020年3月起,中國冰箱出口數量和金額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冰箱企業訂單「火爆」。

△《逆風飛揚》丨火熱冰箱背後的中國智造

全球首個-180°冰箱誕生

這幾個月,專注於生產醫用冰箱的中科美菱低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處於滿負荷運轉狀態。中科美菱低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曲耀輝告訴中國之聲記者,企業今年同樣經歷了「冰火兩重天」,「一季度是非常艱難的一個時候,我們復工以後大概是不到30%的人員回來了,一共100多人。」曲耀輝說,公司所有人員都要下車間,兩條生產線才勉強維持運轉。

△中科美菱生產線上的醫用冰箱 (總臺央廣記者譚朕攝)

今年四月份,為了提高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補齊公共衛生領域短板。國務院發文要求三級綜合醫院需要建立符合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標準的臨床檢驗實驗室,具備獨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能力。曲耀輝說,他們生產的低溫儲存設備就是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在承接了多個省份疾控中心的訂單後,中科美菱在九月份就完成了去年一年的產值。

曲耀輝說:「(今年)三季度結束的時候,我們基本上已經幹完(相當於)2019年全年的活了。預計2020年的收入同比會增長60%以上,淨利潤可能會同比增長100%以上。」

△中科美菱車間生產線 (總臺央廣記者 王利攝)

營收高速增長的背後是長達十多年的技術沉澱。零下18℃是大多數家用冰箱冷凍室的製冷溫度。而儲存藥品、疫苗、生物製劑的醫用冰箱往往需要更低的製冷溫度。零下40℃、零下80℃、零下164℃……從2002年開始,中科美菱不斷刷新自己的製冷極限。今年初,他們推出了世界上首款製冷能力達到零下180°的超低溫冰箱。

曲耀輝說,從零下164℃到零下180℃,這16℃,他們走了12年:「零下164℃,我們是2008年的時候就已經做到了,但是零下180℃,是一直到今年年初才做到,這個難度是很大的,它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這麼一個事情。」他表示,近年來,公司持續加大在研發端和製造端的投入,「我們也實際上時刻在準備著這個市場會有一個井噴式的爆發。」

△在實驗室接受高溫高溼檢測的超低溫醫用冰箱 (總臺央廣記者 王利攝)

△-164℃超低溫冷凍儲存箱 (受訪者供圖)

這兩天,海外一款需要在零下70℃環境下儲存的疫苗問世,國外的超低溫冰箱訂單逐漸多了起來。經過討論,中科美菱領導層決定在近期上馬一條新的生產線,以擴大產能,應對「爆滿」的訂單。

智能冰箱新需求

安徽合肥,中國新崛起的「家電之都」。在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冰箱製造基地合肥海爾電冰箱有限公司的總裝流水線上,每18秒就有一臺冰箱下線。12月10日,這裡下線了今年的第500萬臺冰箱,年產值首次超過100億元。

△合肥海爾電冰箱有限公司車間總裝流水線 (總臺央廣記者 譚朕攝)

在企業剛剛復工復產的二月份,還面臨著人員短缺、供應鏈不暢、物流運輸受阻等多重困擾。短短幾個月,企業在不斷自主創新中交上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朱立清:小U的智能系統怎麼樣了?測試人員:朱工,這個冰箱現在整個系統都比較穩定了。朱立清:我們來測試一下,小U,紅燒肉怎麼做?人工智慧小優:開啟菜譜語音播報,肉段洗淨切塊……」

在企業展廳,工程師朱立清正在測試智能冰箱。語音播報菜譜、遠程操控解凍、食物過期預警……當一臺冰箱連接上網絡,製冷就不再是它唯一的技能了。

△朱立清在測試智能冰箱語音交互系統 (總臺央廣記者 譚朕攝)

傳統冰箱大都只有一到兩門,體型更大、型號更多的智能冰箱給已經投產十多年的老舊生產線出了個難題。

朱立清說:「我們原有的門體生產線就是簡單的一條直線,基本上只能生產1~2個型號左右。生產完之後直接能對接到總裝線。現在這種智能產品,它的門更多了,門體更複雜了。那麼門體線怎麼去匹配總裝線?我和團隊就在想如何在老布局上面,通過技術升級去保證這種智能產品的生產。」

把原有生產線拆掉重建成本巨大,時間上也不允許。所以生產線只能改,不能拆。為此,朱立清和他的團隊先後提出了16種生產線升級改造方案。

朱立清說:「這邊就是我們運用車輛停車庫的原理在老的生產線布局上進行調整的立體庫,機械手抓取產品,運到立體庫裡面。立體庫有144個工位,可以存放144個產品。」

這個高三層、擁有144個「停車位」的立體庫在今年9月正式投入生產。通過自動化控制,立體庫可以高效完成複雜零部件的存取,實現門體生產線和總裝生產線的完美對接,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升級改造後的生產線 (總臺央廣記者 譚朕攝)

合肥海爾電冰箱有限公司生產的500萬臺冰箱裡,有175萬臺是以智能冰箱為代表的高端冰箱,今年高端冰箱的銷售收入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工人在生產線上作業 (總臺央廣記者 譚朕攝)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冰箱專業委員會負責人王雷表示,市場需求被激活,讓國內冰箱企業長期以來在技術研發上做的儲備得以落地:「我們的冰箱企業在智能化、識別技術、信息處理技術、雲上的互聯互通技術上其實做了很多的工作。」

在她看來,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對居家生活更加重視,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傾向選購更有品質的家電。「我們前幾年在智能技術上所做的這些開發研究工作,今年有更多的機會應用到消費者的實際生活當中去了。」

△機械臂在作業 (受訪者供圖)

海外訂單持續爆棚,產值突破最高紀錄

今年3月以來,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居家隔離的民眾囤貨意願上升,帶動冰箱,尤其是大體型冰箱的需求上升。國外工廠供應鏈面臨挑戰。全球訂單向中國集中。合肥海爾電冰箱有限公司總經理管毓賢介紹,現在工廠每天能生產兩萬多臺冰箱,即使是這樣,訂單仍然排到了明年2月份。

管毓賢說:「全球疫情這種嚴重的情況下,今年我們出口的市場訂單是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這是快速的增長。我們今年生產了500多萬臺,年產值第一次突破100億,這個也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

(今年)三季度結束的時候,我們基本上已經幹完(相當於)2019年全年的活了。

中國智造撐全球的冰箱需求

從家用電冰箱到醫用冰箱,全球冰箱市場上到處可見中國製造的身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冰箱專業委員會負責人王雷說:「現在的海外的疫苗,它的全產業鏈的運輸,事實上都是我們中國企業在大批量的提供這些存放疫苗的設備。現在,第一需求非常大,第二我們確實也是有這個能力。是我們一己之力撐起了全球的冰箱需求。」

中國之聲短評:

中國冰箱逆風飛揚的故事又一次證明了:「製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無論是不斷完善用戶體驗的家用智能冰箱,還是追求極限低溫的醫用冰箱,中國冰箱製造業在產業優勢領域精深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只有堅持自主創新、努力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把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才能從「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才能使我國從「製造大國」轉為「製造強國」!

總監製丨高巖

策劃丨劉欽

審稿丨吳喆華、欒紅

記者丨譚朕、趙初楠、王利

播音丨郭鵬、劉夢雅

新媒體編輯丨韓詠慧

相關焦點

  • 《逆風飛揚》丨走俏海外的中國家具
    《逆風飛揚》丨走俏海外的中國家具 原標題: 阿里巴巴國際站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家具行業交易額同比增長191%,支付訂單數同比增長112%。沙發、床、辦公桌椅、餐桌椅、兒童床等家具產品最受海外市場歡迎。
  • 《逆風飛揚》丨喚醒大山活力的電商經濟
    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風雨兼程、勇毅前行,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新消費引領新需求,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線上經濟火爆,鄉村民宿走俏,大型基建設備脫銷,展會經濟「這邊風景獨好」……這些,正是國內經濟加速恢復、持續向好的刻度。
  • 《逆風飛揚》丨異軍突起的民宿經濟
    逆風飛揚,綠水青山間重煥生機歲末回首,不止一位莫幹山的民宿經營者對中國之聲記者感嘆,不斷「修煉內功」、優化服務是迎接外界挑戰最好的辦法。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他們摸索出的應對經驗,也是鄉村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
  • 《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中國之聲記者獨家從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處了解到,今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已累計運送防疫物資836萬件,6.9萬噸。隨著「長安號」的高質量開行,疫情期間國外的產品也順利進入中國市場。愛菊集團黨委副書記劉東萌說:「疫情期間,陸路交通基本上停滯,實際上西安作為一個中心城市,那麼它的糧食的需求量也是驟增,這個時候真正的原材料和麵粉缺口就大了。
  • COLMO冰箱夯實「精智造物∞」體系,高端智造鑄就精工品質
    COLMO作為高端智能化的科技家電品牌,始終以科技服務生活本源、設計釋放理性空間的品牌理念智造高端產品,通過精智造物的高端智造體系為菁英生活締造極致的生活體驗。採用柔性化精益製造模式,高端智造打造工藝產品在全球智能製造的大趨勢和引領下,COLMO精智造物體系以高端產線的新型技術切實保障品質工程,COLMO冰箱採用行業先進的靜立式冰箱專產專線及柔性化精益製造模式,對比傳統的強制性生產節拍及全混流模式,更大大提升了對精品品質的要求。
  • 盤點2009,立白逆風飛揚
    2009年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講是艱難的一年,對於金融風暴,中國企業界是久聞大名,但卻從未經歷,但2008源自美國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而加入世貿並開放已久的中國國內也未能倖免。眾多外向型製造企業面臨困境,珠三角更是有數千家工廠停工停產,並有部分破產,同時,立足國內的很多消費品企業也同樣因金融風暴的消費不振而出現銷售停滯或負增成,企業發展受阻,但也有很多國內企業逆向思維、把金融風暴作為企業提升的考驗,轉危為機,實現逆風飛揚,立白就是這些企業中的代表與佼佼者。
  • 《逆風飛揚》丨異軍突起的民宿經濟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逆風飛揚,綠水青山間重煥生機歲末回首,不止一位莫幹山的民宿經營者對中國之聲記者感嘆,不斷「修煉內功」、優化服務是迎接外界挑戰最好的辦法。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他們摸索出的應對經驗,也是鄉村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
  • 悅味廚具摘取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智造獎」
    8日,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內,掌聲雷動。由省政府支持推動,中國美院主辦、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協辦的「2017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正在此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我市悅味廚具有限公司憑藉其設計的悅味元木系列創意鍋一舉拿下文化創新組的「智造獎」,成為全市乃至金華市首家榮獲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智造獎」的企業。作為我省推動工業設計發展、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2017中國設計智造大獎自去年9月正式啟動以來,就深受國內外的關注。
  • 「犀牛智造」背後,阿里下了一盤很大的棋!
    如果說「淘寶」革了「實體店」的命,那麼「犀牛智造」就是要革「工廠」的命!而且這一戰略級項目已保密運行3年!但同時,消費者的需求是小眾、多元化 、轉瞬即逝的,如今不少淘寶服裝商家的單款銷售量也就幾百單,這就需要能夠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小批量、快速生產的工廠,於是犀牛智造就誕生了!犀牛智造可以做到一對一定製。
  • NEXT智造,看中國
    上汽通用五菱技術中心副總經理趙小羽、編劇餘飛、青年演員張雪迎和觀察員秦梓茜在第五屆中國製造日特別節目《NEXT智造,看中國》中,與大家暢聊「中國智造」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張雪迎還前往柳州智能網聯無人駕駛測試區,親身體驗了無人駕駛汽車。快來觀看節目,築夢製造強國,致敬中國智造!
  •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李彥宏的智能家居版圖終於曝光
    昨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李彥宏成了全場焦點,他的重點議題除了無人車外,就是中國智造。李彥宏認為,AI已成為中國發展的新動能,「中國製造」將智能升級為「中國智造」,未來,任何設備都應該有一個能聽懂人話的接口。
  • 阿里犀牛智造背後:為何以服裝業為切入點?未來如何發展?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阿里犀牛智造背後:為何以服裝業為切入點?未來如何發展?一群寫代碼的程式設計師、工程師們做起了「新製造」。在9月16日,阿里巴巴舉行新製造發布會暨犀牛智造工廠揭幕儀式上,淘寶天貓總裁蔣凡表示,阿里巴巴推出犀牛製造,是希望通過阿里過去20年所積累的技術能力、數據能力,來推動中國服裝製造業的升級和變革。
  • 央視《匠心智造》報導的背後基諾浦「對的鞋」呵護寶寶足部健康
    (原標題:央視《匠心智造》報導的背後基諾浦「對的鞋」呵護寶寶足部健康)
  • 網際網路智造小熊:一個「中國新製造」的黑馬故事
    懂財帝原創 ·文 | 逸 凡1984年,廣東佛山順德,中國白家電之鄉。這個中國「企業元年」的年份,先後誕生了美的、容聲等國產家電品牌。而在北方的青島,張瑞敏用錘子砸掉了第一臺不合格的海爾冰箱;南方的潘寧用錘子敲打出了中國第一臺雙門雙溫的冰箱。
  • 迎難而上 逆風飛揚:全球貿易遭遇「寒流」上半年中國外貿形勢觀察
    圖表:我國6月份進出口年內首次雙雙實現正增長 新華社發 邊紀紅 製圖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 題:迎難而上 逆風飛揚——上半年中國外貿形勢觀察新華社記者劉紅霞、李慧穎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貿易遭遇「寒流」。
  • 中國製造新活力: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國智造」
    如今,這句話對中國製造業仍然適用。  一邊是成本優勢快速消失,一邊是產能過剩日益嚴峻。面對種種困境,中國製造業如何完成自我救贖?杭州一批企業的成功經驗,似乎正是「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有近半年的時間徘徊於榮枯線下方,說明製造業壓力不容小覷。
  • 自主高端「三角帆」起航,星途以技術為「中國智造」正名
    在逆風航行時,先將帆向一方轉,然後再轉向另一方,船便會像盤山公路一樣沿「之」字型蜿蜒向前。事實上,船能夠在逆風中穩固前行利用的是一個我們都熟知的原理——三角形穩定性。正因三角形結構的牢不可破,三角帆才得以在逆風惡浪中勇往直前。誠然,這一簡單的原理對於中國車市同樣適用。
  • 智造大國向智造強國的演進:從質量管理看中國智能製造
    CFIC導讀2020年9月6日,由上海大學MBA(SHU MBA)、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上海經濟管理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大學MBA的雲課堂第二季第三期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本期雲課堂的主題是智造大國向智造強國的演進:從質量角度看中國智能製造。
  • 域見頭條丨牽手五大國際IP,智造IP形象矩陣
    國內觀眾耳熟能詳的Babapapa(巴巴爸爸)於1970年誕生於法國,1988年,被當時中國央視《七巧板》欄目引進,成為最早在中國播出的外國動畫片之一。2017年愛奇藝上線國語配音版,僅三個月點擊量近5億。
  • 央視《匠心智造》報導的背後 基諾浦「對的鞋」呵護寶寶足部健康
    近來,兒童機能鞋品牌基諾浦的工作人員交口相傳央視《匠心智造》對基諾浦的報導,語氣中滿是自豪。一雙小小童鞋居然可以登上央視,讓不少人好奇背後的原因。做一雙對的童鞋,呵護中國寶寶足部健康兒童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因此兒童健康成長始終被國民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