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高中女生告訴我,她很苦惱,因為老師說她太敏感了。
她認為敏感不是一個好詞。老師說她敏感,說明你想的東西太多了。所有的學生都沒有做對任何事情,所以只有你。不是別人的問題,是你自己的問題,是因為你太敏感了。
我問她:「你覺得你敏感嗎?」
她不說話。
我又問:「你覺得敏感嗎?」
「當然不是!」她馬上回應,「敏感就是神經質。有什麼好的?」
「我覺得敏感就好,」我笑了。「如果我不敏感,我就不能做顧問。專業學習可以提高諮詢技能,但這個行業真的不可能麻木不仁。」
不僅僅是心理諮詢,很多行業都需要敏感,比如畫家,小說家,演員。所有涉及藝術的行業都需要一個情感上比普通人更敏感的人。
諮詢的女孩恰好小提琴拉得好,得了很多獎。我推著船問她:「如果你不夠敏感,鋼琴能彈得這麼好嗎?」
她突然變得很開心,不好意思笑。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褒義詞和貶義詞。很多事情是好是壞。這部分本來就好,那部分天生就有一些缺陷和問題。
其實哪裡有一件事完全好或者完全壞?所有的東西,所有的特性,可見的,不可見的,所有的東西,自然都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我們給它們加上正反兩方面的意義,是我們自己的認知和評價,而不是自己。
所有的東西和特質都是一個立方體,它們有朝陽的一面,就有背陰的一面,朝陽並不一定好,背陰也不一定差。
所謂的好和差之別,關鍵不在於是什麼,而在於誰在看,怎麼看,看見了什麼。
一般來說,有形的東西我們很容易發現它的好和不好,比如高跟鞋,好處呢是可以提高海拔,顯得腿長,有氣場;不好處也很明顯,太累了,容易崴腳,戶外運動肯定不行。
有形的東西可看、可聽、可用,相對來說,我們容易看得全面。對於那些無形的東西就不是這樣了,很多時候我們只看見一面,就給它貼上了好或者壞的標籤。
比如急脾氣,急脾氣好還是不好呢?
很多人會脫口而出:當然不好了!急脾氣有什麼好?!別人的話還沒講完,他的情緒就上來了,說話不過腦子,容易衝動。
是啊,單看這一點,是挺有破壞性的。
但是呢,急脾氣的人也是有好的一面,比如:反應快,聽到就去做,行動能力強,不會拖延;還有呢,急脾氣的人一般沒有什麼城府,想到就說了,說了就做了,心裡是什麼臉上就是什麼,不會算計人,不會背地一刀;而且這種人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過去就忘了,心裡不存事,不會反反覆覆的想,不記仇,不翻舊帳。
你看,像個小怪獸一樣,是不是也挺可愛的。
有一次,一個男生向我挑戰:老師,你能說說溝通不好的好處嗎?
嗯,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首先,不合群是什麼意思?我想交朋友,但是不擅長交朋友?還是我根本不喜歡交朋友?
我明白的第一點是,我想交朋友,但是我不擅長交朋友。
說實話,我覺得這不是一個特質,而是一個成長發展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能力,同時也有一些不足。交朋友是一種能力,不是天生的特質。無論內向、外向、活潑還是沉默,都可以學習這種能力。
之前發了一個音頻,是關於內向和外向的。內向和外向的區別是能量補充和消耗的區別,而不是善於溝通的區別。
內向的人一般靠冷靜和獨處來補充精力,人多了消耗精力;外向的人則相反,人多的時候補充能量,一個人或者工作的時候消耗能量。
所以相對來說,外向的人更喜歡人際交往,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處。
環境的不同導致了一些能力的不同。
外向的人更喜歡年紀小人多的地方。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整天說話和練習。自然是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內向的人,以及性格外向但沒有機會和孩子玩耍的人,人際交往少,練習的機會少,能力發展慢。久而久之,這些年來,性格外向的人和性格內向的人在交友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
另外,不善交友,也可以看成是一段經歷。過去和現在不擅長,並不代表以後也如此。
交朋友是一種能力,如果你渴望友誼,就去多學多練這種能力,未來就會越來越擅長。
如果你發現,不善交際是因為相比和別人在一起,你更喜歡獨處,那麼也恭喜你,別再糾結擅不擅長的問題了,你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可以在實驗室研究新課題,可以在專業上深耕細作,把業務能力變成第一競爭力。賈伯斯不善交際,並不妨礙他成為神一樣的存在。
沒有這樣的野心和能力也沒關係,可以培養一些愛好,比如寫作、讀書、畫畫、釣魚,這些活動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同樣可以滋養你。
最近有個老友告訴我,她打算出一本私房菜的書。好吧,天知道她有多長時間花在廚房的案板前了。一個人,不代表孤單和悽慘,同樣也可以活色生香,收穫滿滿。
所以啊,不善交際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擅長什麼?
-------------------------------------------------------------
【銘科教育】國內首家心理學在線教育機構。在這裡,你可以學習到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專業知識,掌握各式各樣的心理學技能,並獲得專業人士的豐富知道。學心理學,有我一個就夠了。
海量心理課程,戳 →【】聯繫客服領取。來開啟你的心理諮詢師成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