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鎖》:人生需救贖,從內打破是成長,從外打破是毀滅

2020-12-08 愛讀不

文/愛讀不

儘管每個人都能同樣地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有機體,但絕非人人都能擁有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毛姆《人性的枷鎖》

生活中我們可能遭受著各種各樣的枷鎖,可能來自外界的評價,也可能來自自我內心的鬥爭。但是人生的歷程中非常痛苦的存在。

《人性的枷鎖》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半自傳體長篇小說,書中主人公菲利普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尋找人生的方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經歷家庭變故、工作變換、感情糾葛、窮困潦倒等生活。

菲利普天生跛腳,也正是因此這個缺陷,他從小便受盡了嘲笑和屈辱,隨著長大更是見識了各種貧困、醜惡與死亡。但是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就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他,生命的意思是什麼?他又將如何尋找,並且打破自身的枷鎖,獲得重生。

菲利普從開始識字、懂事開始,伯父就為他安排了以後的生活,就連自己的信仰都是被外界強加給自己的。從順從到逐漸發現自我,他經歷著人生枷鎖的一次次折磨和突破。

情感的枷鎖

如果說在這本書中找出一個最出彩的配角,那非米德爾德莫屬,小說主人公菲利普的痛苦成長曆程中幾乎都伴隨著感情上的矛盾和掙扎,而他對米德爾德的迷戀,近乎瘋狂又不可理喻,但也讓整個故事更加的豐滿起來。

或許愛情就是如此,容易讓人迷失自己,從而維持近乎病態的感情。自己眼中的幸福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折磨。

在作者的筆下,米德爾德是一個舉止談吐粗鄙,甚至冷漠殘酷的女性。她在菲利普生活中的兩次出現,都暴露著自私庸俗的形象,甚至可以說對菲利普都是一場災難,但是面對這樣一個人,菲利普卻坦然接受,或許在他的眼中,因為自己的先天缺陷,所以自卑,而放棄了選擇的權利。菲利普還是毫不猶豫愛得上了他,即使三番五次的被現實折磨。

或許這就是作者想要傳達出來的愛情的枷鎖,習慣了活在自卑中菲利普,認為愛情或許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他一直忍耐著。直到他遇到真愛的時候,他才明白真正的愛情並不是那樣,不管在尋求真愛的這條道路上,他走多艱難,但結果是好的,他遇到了自己真愛,一個真正適合他的人。

愛情就是別人說什麼,自己都聽不進去,哪怕不合適,也要撞得頭破血流,但要學著及時止損。

信仰的枷鎖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菲利普為了改變自己跛腳的現狀,他逼著自己懷揣著一顆忠實的心向上帝請求,希望一覺醒來,他的腳變正常,即便是忍著寒冷,他也要做出虔誠的樣子。

然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祈禱之後,他意識到這樣也並不能解決自己的困境,最終逐漸放棄,這也是他掙脫宗教枷鎖的一個小小開始。

另一點就是身為牧師的伯父,也希望他能夠作為一個牧師,一直成績優秀的菲利普也被寄予厚望,但是他逐漸意識到自己並不是真正的想做一名牧師。

隨著自己的閱歷的增加和知識的積累,讓她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而逐漸擺脫了伯父強加給自己的枷鎖。

以及後來他打算去巴黎學藝術,都是他逐漸發現真正的生活就是要做自己,上帝不能給於他任何東西,想要自我救贖,只有自救,聽取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才能讓自己更快樂一點。

堅強從來不是外界給予的,信仰或許可以給我們力量,但不會改變現狀,唯一有用的就是自己打破現狀,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迎接更好的自己。

人性的枷鎖

可以說,對於人性這個問題貫穿了全書,並且穿插在愛情和宗教的枷鎖之中,直到最後一刻,菲利普在掙扎了所有的枷鎖之後,逐漸意識到其出路在哪裡。

在菲利普遇到的種種困境之中,他所遇到的人也都困在自己的各種枷鎖之中,有人沉淪,有人成長,但正是如此,也讓我們看到每個人的生活都會遇到各種困境,承受著各種壓力,困於各種枷鎖之中。

但也正是如此,讓我們嘗盡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之後,才能探尋生命的意義,學會由內向外打破枷鎖。

就像很多我們覺得自卑的東西,卻沒有人真正在意,即使遭受了嘲笑也是因為自己不夠自信。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打開自己緊緊封閉的心,想要被救贖唯有先自救。生命的枷鎖,從內打破是成長,從外打破是毀滅。

相關焦點

  • 經典走心的句子,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二 * 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沒有把握的事,不要抱希望,那就不會失望。無法揣摩那個人,那就不要請求他替你做些什麼事情,不讓他有機會拒絕你,你才不會失望。不要愛上一個看來不會愛上你的人,那就不用失望。有些失望是無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為你高估了自己。
  • 哲思短語:打破精神枷鎖,實現自由幸福
    1、精神枷鎖和腳鐐的罪魁禍首,如果不首先打破,人生將無自由、健康、幸福可言,甚至生不如死,還不如一般低等動物的生活!2、與魔鬼打交道,就要擁有降妖伏魔的本領。
  • 打破超級英雄電影套路 《神奇女俠1984》聚焦愛與人性展現滿滿希望
    《神奇女俠1984》正在國內各大院線火熱上映中,片方今日發布一支全新口碑視頻,各大媒體紛紛表示被影片溫暖宏大的人性力量所打動,給出不俗評價。隨著聖誕節和元旦的到來,影片裡深刻走心的故事、動人催淚的情感和打破超級英雄電影窠臼的全新處理手法,都讓《神奇女俠1984》成為今年冬天電影院裡最不可忽視的暖心力量,並在特別的2020年末為觀眾帶來無盡的感動和希望。在今日的口碑視頻中,知名博主「谷大白話」和果殼網都表示影片的治癒風格值得讓大家在新年來臨之際走進影院,感受溫暖:「治癒又溫馨,迎新年曙光」、「2020 最後一發治癒」。
  • 最新小說集《晚熟的人》面世,作家莫言「打破枷鎖」了嗎
    一個「頭頂桂冠,身披枷鎖」的人——作家蘇童曾這樣評價諾獎之後的莫言,「他所有的寫作其實都是把那隻手從枷鎖裡探出來,要把這個枷鎖打碎,要把桂冠摘下。」 莫言曾說過:在幾十年的寫作經歷中,他一直「把好人當壞人來寫」,既把好人身上陰暗的一面,好人身上的七情六慾都表現出來,也把壞人身上人的部分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對於「普遍的人性」進行深刻的描寫。 《晚熟的人》同樣延續著這種人物描寫的特點。書中12個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誕有現實。從上個世紀到當下社會,從澡堂子到網絡空間。
  • 打破世俗的枷鎖,懂得有辯證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
    世俗是約束人發展最沉重的枷鎖,因為幾乎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從打破世俗觀念開始的。羅伯斯說過:無形的枷鎖比有形的鐵鏈堅固得多,不打碎它,我們就永遠也別想真正的成功。其實有時候當你能夠認定一件事的話,你就不應該受世俗的影響,你要有掙脫世俗束縛的勇氣,你要考慮的是將來,所謂的世俗常規一文不值。
  • 《想見你》大結局,莫比烏斯環被打破,所有人被救贖卻仍有遺憾
    因為黃雨萱的到來而愈發扭曲最終放棄生命的陳韻如,因為陳韻如而坐了冤獄家破人亡的莫俊傑,因為謝芝齊的穿越而發瘋的謝宗儒、被殺害的蔡文柔,他們的人生,只有通過打破莫比烏斯環才能被拯救。在大結局中,陳韻如死亡的真相終於正式揭開,陳韻如想要藉由謝芝齊殺害自己來離開這個令她絕望的世界,因為這樣能免去別人對她軟弱、缺乏勇氣的指責。
  • 談談電影《悲慘世界》是人性的救贖還是人性的弱點?
    這部電影有很強的救贖感,是人性的救贖也是心靈的救贖。當然,這部電影最強烈的不是愛,而是救贖,是人性的救贖,主教救贖了冉阿讓,冉阿讓救贖了菲拉特,芳汀,沙威還有自己,沙威為什麼會跳河,我想他是因為一生都在執著與對法律權威的守護,不願越過那一條線,而冉阿讓的寬容,救贖了他,他不願殺死冉阿讓,但也不願「背叛」法律,因為心理的糾結而選擇死亡釋放自己,我認為他的這種糾結不是一時形成的而是形成了很久,在維高時冉阿讓拒絕他辭職他感到了救贖時就行了
  • 如何做增長:利用人性的貪婪打破規則
    不破不立,無論是在什麼時代,打破規則永遠是最有效的增長手段之一。 尤其是在當下,利用人性的貪婪打破規則,往往能獲得成功,這本質上是在給用戶創造1個無法拒絕的選擇。 1 打破規則4類玩法 將打破規則的玩法,按目的(用戶增長/營收增長)和類型(產品向/運營向)進行劃分,得出以上4種類型象限,每一個象限內都利用到了一個用戶心理,接下裡將針對每一個象限進行講解,並且搭配具體案例。
  • 7招打破思維枷鎖
    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怎麼打破思維定式呢?我們有沒有創新的思維策略呢?能不能訓練我們的小孩呢?答案是肯定的。一個模型打破思維枷鎖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發散性思維策略模型,叫做 SCAMPER。這其實是 7 條策略的英文單詞首字母縮寫,下面我們一條一條看看,一起來做思維訓練。
  • 只有亙古不變的愛,才能打破悲劇命運的枷鎖
    蓮華不斷催促要主角回到現實世界,但主角相信自己對蓮華的愛,相信唯有真正的愛才能打破命運的枷鎖。只要將愛貫徹到底,不論輪迴轉生多少次,終有一天會成功和蓮華結為連理,迎接兩人的幸福。最後,我會永遠記得,只有亙古不變的愛,才能打破悲劇命運的枷鎖。
  • 人生:實時更新自我,才會在逆境中成長!
    這就是人性和人生,除了努力別無選擇。記住: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定期整理自己的衣櫃,扔掉那些過時的起球的褪色的衣服,不適合你的要學會放手,給培養你氣質的留足空間,人也是。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能量都耗在怨恨無法改變的過去,但怨恨能改變什麼呢?最重要的事,要有覺知,必須重新給自己好的選擇。
  • 課蟲:突破舒適圈,打破慣性枷鎖。
    但是,人性的弱點就是,一旦遇到消耗能量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會退縮。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有人會說人性是懶惰的。 當然成功學也是一種刺激,比如一些勵志的句子,比如一些勵志的故事,他會點醒你,你的人生現在這樣過很頹廢,你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 其實這些能夠激發你內在能量的事情,也都是來自於外部的因素,但是根本還是要你自己先有主觀意識,這個主觀意識來自於你對自己現狀的不滿。
  • 課蟲:突破舒適圈,打破慣性枷鎖
    但是,人性的弱點就是,一旦遇到消耗能量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會退縮。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有人會說人性是懶惰的。所以這個時候你應該意識到,如果你想突破舒適圈的時候,你必須給自己的關心施加一個外力,才能夠改變自己現有的習慣。如果放在開車上,那就是把油門踩的深一點,它的速度就可以提起來。
  • 優客工場毛大慶:打破人生的天花板
    來源:公眾號 戴爾商用客戶端解決方案 多年以後毛大慶博士仍然清楚地記得那次長跑和那位跑者她在終點線前對毛大慶說:你打破了人生的天花板!除自營模式下的標準化空間U SPACE、小型辦公空間U STUDIO,和定製化空間U DESIGN外;優客工場還推出了輕資產模式下以運營、設計施工服務輸出為主的U BRAND模式,和以管理、系統輸出為主的U PARTNER模式。隨著創新創業者的聚集,更多新的服務需求也逐漸開始規模化。
  • 想見你:黃雨萱打破閉環救贖陳韻如,大結局簡單又真實!
    與其說穿越是相愛,不如說穿越是救贖,陳韻如天性自卑,不喜歡與人交流,更不願意相信有人在乎她,黃雨萱活潑開朗,能很快地融入別人的圈子,與人相處會有舒適感,這兩人的巨大反差正是引發陳韻如想模仿黃雨萱的動機,她想被愛,但愛的又太卑微。
  • 豆瓣8.9|《綠皮書》—枷鎖中人性的自我解放和救贖
    我的觀點與他們恰恰相反,這場旅行與其說是為了展示白人和黑人間能夠友好相處的電影,不如說是司機託尼和鋼琴家阿里各自獲得了對人性更加深層次認知的一場修行。在旅行中發現人性的善與美儘管兩人百般不願意,不過南巡的演出還是像一根線將兩人牽在了一起——託尼需要這筆錢,阿里需要託尼來應付旅行中對黑人極不友好的糾紛。影片非常舒緩而自然的引出了「綠皮書」——似乎再次提示觀眾黑人與白人之間嚴重的種族矛盾。
  • 博物館文創發展需打破四個困局
    筆者認為,博物館文創發展需打破四個困局。一是要打破體制之困。國內博物館是非營利的公益性社會文化機構,文創產品開發與經營不在其職責範圍內。博物館的財政管理是「收支兩條線」,文創產品收益需要上繳財政。如何將文創產品收益納入博物館統一預算,用於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藏品徵集、人員獎勵、文創開發等,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 書單|每一個還在迷茫的年輕人都應該讀一讀《人性的枷鎖》
    《人性的枷鎖》〔英〕威廉·薩默賽特·毛姆豆瓣評分:9.2分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阻礙、理想追求、宗教束縛、自身缺陷、愛恨情仇……他們像是枷鎖,又像是引路燈,出現在人們迷茫的路口上。《人性的枷鎖》是毛姆的半自傳體小說。
  • 《天使愛美麗》:解開心靈的枷鎖,人人都可以是愛美麗
    畫外音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畫外音指影片中聲音的畫外運用,即不是由畫面中的人或物體直接發出的聲音,而是來自畫面外的聲音。它打破了電影中畫面的界限,將表現力拓展到鏡頭和畫面之外,使觀眾更深入了解影片內涵,並且可以獲得好的視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