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考開始公考到2020年國考上岸,一個周期中充滿心酸亦有一路的成長。哪裡是起點,哪裡也是終點。
筆試從80到130的跨越,是對一年來努力付出的充分肯定,面試從無話可說到流暢表達,是在老師幫助下一篇篇逐字稿、錄音完善後的進步。備考期間,一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是一種自我安慰也是一種自我激勵,考試總歸是要有點盼頭的。
回想這將近兩年的時光,還真是充實。大四那年參加了19年國考,抱著試試的心態參加,說來滑稽,快進考場了才知道這是個需要帶鉛筆的考試,那個時候還沒確定走上公考之路。大四末期,投遞很多簡歷也收到部分入職通知,但都不是很滿意,當時家裡也建議備考再加上各種原因,我也最終選擇走上了公考這條路!
2019年的元旦以數量關係開始了我的第一節公考課,而幾個月後的省考選調成績也如數量關係般讓人頭疼。也許是那時的「耕耘」還不夠。省考結束,論文一交,真的要畢業了。身邊同學們考研或工作,規劃清晰,幹勁十足,而且已有收穫。
反觀自己的這大半年,似乎一事無成。大家計劃著畢業旅行,我在上課;大家戀愛聚餐,我在上課;大家拿工資領獎金,我還在上課。身邊不斷有成功上岸或關心我的人,他們都強烈安利進面一定要去大樹,當時就想著要是有機會能去大樹的面試班,多好呀!可每次考試都有準備但一次沒進面,大樹面試班讓我望而莫及呀,心疼自己三秒也感謝自己的堅持。
剛畢業那會還想著報離家近的,到後期只要是貴州的崗都報,甚至一些都沒聽過的地方,也無所畏懼了,也不會想那麼多,只要有招錄的崗位我就都會報名。那會還和一起備考的小夥伴開玩笑,大概把貴州繞行一圈就考上了。
很幸運,國考真的又繞回來了,順利進面本地稅務局。不知道排名,僅有的信息就是高進面線0.6分,真是讓人高興又忐忑。這令人擔憂的筆試成績,讓我沒有半點猶豫直接選了大樹。
說實話,一開始進入大樹上課,進面的喜樂興奮就不存在了。這個班同學居然基本都是大四還沒畢業的應屆生,不得不感慨這些個小朋友太優秀了吧。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理論課結束後的當天,開始讓大家開始模擬答題,我絞盡腦汁的想還是班上答題時長最短的那一個,感慨她們厲害的同時,這無話可說的無奈真讓我頭大,那晚上錄音一道題能超過兩小時。
任老師告訴我們:「別想如何答好題,就當和朋友聊天,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我和同桌眉頭一皺:這是表達能力太強,還是朋友太厲害,聊天內容都可以答題。但是一直跟隨著大樹老師們專業的指導後,的確不會過多糾結如何表達,不為了答題而答題,以自己的語言風格表達,確實更加自然了。
受到疫情的影響,經歷了最長時間的面試備考,不論是在家還是返校,都得到了幾位老師的幫助,課程也不是協議裡計劃的18天,為了保障我們的學習效果,線上任老師、李老師的釘釘講課,陳老師一個來月的微信語音指導,線下亦是更多老師耐心的幫助,在大樹大家不僅僅是師生也是好友,學到的也絕不只是如何答題。
任老師的大氣豁達,李老師的樂觀激情,陳老師的耐心熱情,夕夕的仔細認真,塗塗的真誠待人……感謝所有對我關心的老師們!每一道題的仔細講解、每次錄音的精準點評、文昌閣的早讀到二鍋頭故事的分享、聚餐時的心聲袒露、生老病死的思考,使得整個班的老師同學組成個大家庭,聚餐k歌、聊八卦、編舞,豐富的課餘生活讓緊繃的大家能夠得輕鬆的進步。
談到來大樹後的變化,除了答題方面的提升,同學們說得更多的是個人的成長:新的嘗試、朋友的交往、自信的建立,特別是備考過程中心態的調整,這非常重要。
還清楚的記得,平時表現淡定的大家,臨近考試難免還是會緊張、會焦灼、會恐懼,幾個小夥伴都會相約去任老師辦公室,聽他講試題談疫情說歷史;人生路漫漫,一次面試的作用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絕對。任老師的考前囑咐,讓我們輕裝上陣,更為坦然的應對面試。
考試當天,一點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不過拿上大樹送考老師貼心的保溫杯和大樹公仔,心裡非常溫暖,回憶前一天各位主講的叮囑,想想老師們平時的鼓勵,不斷告訴自己按平時模擬的狀態來,這可以讓自己內心平穩不少。自信表達就好,每片葉子都是各考場最亮的崽。
一定要相信自己,不用去害怕付出了多少,努力付出了總會在一個恰好的地方有所回報。也祝願岸邊的葉子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早日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