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電商平臺維權難在哪?閒魚賣家非經營性質無法強制售後

2020-12-22 中國網

  [摘要]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商品評判缺乏規範性、信用懲戒機制缺失等問題,不少消費者在二手交易平臺遭遇交易糾紛或消費騙局。

  被視為阿里零售「第三極」的C2C閒置交易平臺閒魚交出了首份成績單。9月7日,閒魚披露數據顯示,截至8月,已有超過11億人次在閒魚上發布和分享內容,從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該平臺GMV(商品成交總額)接近900億元,即將突破1000億元大關。不過,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商品評判缺乏規範性、信用懲戒機制缺失等問題,不少消費者在二手交易平臺遭遇交易糾紛或消費騙局。

  比如有人曾在閒魚上購買過「地鐵員工卡」,賣家聲稱這種卡可以免費坐公交,每個月坐200次地鐵,保用3年。很多地鐵通勤客「動心」,掏出1000元至1888元不等購買,沒想到卡很快就不能用。事後因找不到投訴對象,狀告無門,被騙者陷入維權困局。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此前曾表示,「員工卡」騙局前幾年就發生過。不法分子盜用部分持卡人信息,通過非法手段偽造「克隆卡」,低價售賣。叫賣時聲稱可以用幾年,一般幾個月後就會被封號。

  閒魚客服人員解釋稱,由於平臺產品數以十億計,由系統自動排查,違規商品會在系統排查的間隙上架。客服人員還表示,檢測到類似商品會進行處罰。但類似情況依舊屢禁不止。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賣不慎被騙,該如何維權?

  交易平臺缺乏行業監管

  從閒魚到轉轉,從京東優品到口袋優品,大眾對閒置物品交易的接受度越來越高,電商大佬紛紛布局,二手交易市場迎來一波熱潮。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閒置物品交易規模達5000億元,並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2017年中國在線二手交易用戶規模已達0.76億人,增長率為55.1%。

  不過,不少買家卻吐槽在二手交易中被騙。在閒魚APP的「閒魚服務社」入口進行在線投訴,智能客服稱因二手交易平臺賣家非經營性質,無法強制賣家提供售後服務,建議買賣雙方友好協商。

  以二手車交易平臺為例,有的買家買到事故車,有的車主被平臺忽悠賣車,最後卻發現車子被賣給了二手車販子。網際網路隨筆創始人蔣陽對記者表示:「最大的原因在於二手車電商行業整體不規範,平臺作為中介不能起到完善的作用,造成交易過程不透明,真實車況無法保障等問題。」蔣陽指出,新品交易平臺的渠道較固定,無論是自營官網還是通過大的電商平臺,服務比較完善,一般會有品牌商直接背書,因此出現問題的概率比較低。而二手交易電商起步晚,整個行業還處於魚龍混雜的階段,行業配套監管也難言完善。此外,二手交易鏈條更複雜,造成行業問題多發。

  交易保障措施兌現不易

  據了解,目前治理二手交易平臺的亂象主要依賴於平臺的自治。比如閒魚引入芝麻信用、淘寶用戶等級,還制定了閒魚公約來處理糾紛。蔣陽介紹稱,優信、瓜子、人人車等幾家主流二手車電商,針對欺詐問題都採取了一些技術上的措施,並配套相應的售後服務。

  「但實際上,很多用戶反映這些保障措施不易兌現。」蔣陽建議,消費者遇到欺詐問題時,一方面要和平臺積極溝通,同時也要運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武器,來維護合法權益。

  不過,沒有專門針對在線二手交易平臺的法律條文。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兵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二手交易平臺,還是其他類型的直營或居間平臺,都是平臺,在法律這方面沒有特殊性可言。」

  他指出,用戶權益受到侵害,可以通過電商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尋求救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

  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的電子商務法也作出規定:電商平臺經營者對平臺內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採取必要措施,或者對平臺內經營者未盡到資質資格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並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在電子商務法生效之前,因欺詐籤訂的合同,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五十四條撤銷。構成詐騙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比如《刑法》第224條規定的合同詐騙罪。」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劉俊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網際網路再大也大不過法網。

(責任編輯:單徵宇)

相關焦點

  • 閒魚「變味」有違初衷 眾多職業賣家搶佔二手平臺
    想收閒置卻屢遇商家 閒魚「變味」有違初衷  眾多職業賣家搶佔二手平臺  在閒魚搜索某品牌嬰兒推車,前20個搜索結果中,竟然半數以上都是職業賣家提供的全新商品?曾經為個人賣家提供銷售閒置物品渠道的二手閒置平臺,如今正成為職業賣家收割流量的第二戰場。  對此,一些消費者認為閒魚「變味」,也有人認為「便宜就行」,不抗拒職業賣家加入。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為,既然定位為二手平臺,就應儘量通過規則引導和鼓勵真實的個人賣家交流、銷售:「大量職業賣家的湧入顯然違背了共享經濟的初衷,更要警惕不法賣家打著二手閒置名義規避售後。」
  • 「閒魚」二次轉賣商品質量堪憂 航模到貨缺件售後退貨遭拒
    近日,國內電商專業消費調解平臺「電訴寶」接到用戶投訴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旗下「閒魚」稱二次轉賣商品質量堪憂,航模到貨缺件售後退貨遭拒,商品。此外,「閒魚」存在網絡欺詐、商品質量、網絡售假、貨不對板、退款問題、霸王條款等問題。
  • 二手電商投訴數據報告發布,紅布林 轉轉 閒魚 獵趣4家入選
    2019年我國二手電商市場規模為2596.9億元,用戶規模超1.4億人,二手電商初步形成了「兩大寡頭、四大梯隊」市場格局。隨著行業的擴張,二手電商平臺的商品變得魚龍混雜,近期「閒魚」被指商品涉嫌色情低俗內容宣傳和售賣,引起社會關注。
  • 職業賣家攻佔閒魚,二手平臺沒「內味兒」了?
    文 | 李瑩閒魚在天天的手機上沉默好久了。除了找過一次演唱會門票,以及淘寶偶爾的連結跳轉,她對這個APP並沒有太多印象。前段時間,天天想購買一套張五常的《經濟解釋》,可淘寶、京東、噹噹等平臺動輒一兩百,手頭拮据的她便想到了買二手書。閒魚不就是個二手平臺嗎?
  • 江蘇:上閒魚平臺買手機被騙 賣家造假聊天記錄 維權之路艱難
    來源|都市現場結合南通新聞轉載請註明來源閒魚是一個二手交易平臺,前幾天,江蘇南通的市民小孫在上面買了個蘋果6手機,誰知卻收到一件衣服現在小孫想要為自己維權,卻發現特別難。11月19號,小孫瀏覽閒魚時看到一個名叫「波子汽水」的賣家正在賣一部蘋果6手機,標價300塊,單詳情卻說非實價。小孫:我就諮詢他,他跟我講實價是400元。覺得價格能接受,當天晚上小孫就把這部手機給買了下來。
  • 閒魚等二手交易平臺變味違初衷:想收閒置卻屢遇商家
    曾經為個人賣家提供銷售閒置物品渠道的二手閒置平臺,如今正成為職業賣家收割流量的第二戰場。對此,一些消費者認為閒魚「變味」,也有人認為「便宜就行」,不抗拒職業賣家加入。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為,既然定位為二手平臺,就應儘量通過規則引導和鼓勵真實的個人賣家交流、銷售:「大量職業賣家的湧入顯然違背了共享經濟的初衷,更要警惕不法賣家打著二手閒置名義規避售後。」
  • 二手電商之戰:To B or NOT To B?
    但對於買家而言就是個不小的困擾,雖然平臺在運營規則上會「倒逼」賣家遵守規則,可這些都是事後性質的措施。因此,我們會發現閒魚平臺上的糾紛非常多。除了一些真正的糾紛,也有不少是因為買賣雙方理解上差異所造成的。《2018報告》調查問卷裡顯示,38.22%的用戶反映在在二手電商平臺上遭遇過消費問題。
  • 閒魚APP產品分析:如何領跑二手電商?
    2011年後,基於網際網路和網絡購物的快速發展,二手交易的更多環節開始在線上進行,二手電商平臺興起。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二手電商開始由PC端向移動端發展,以「閒魚」為首的二手電商APP應運而生。對比線下市場和PC端,移動端的APP更加便捷,用戶可以不出門隨時隨地逛二手市場淘好物。
  • 實體的「跳蚤市場」,能讓二手電商更進一步嗎?
    在雙十一、黑五,以及雙十二的連番轟炸下,如今網際網路行業中比電商行業更熱鬧的,無疑就是二手電商平臺了。並且有網友就發現,在雙十一後,諸如閒魚等二手電商平臺上充滿了李佳琦或薇婭的名字,大量活動禮盒被轉手掛在閒魚上,而在這其中,既有一時衝動的消費者,有拆分活動套裝轉售的賣家,更有精打細算來撿便宜的買家。在這樣各路人馬的活躍下,也讓二手電商平臺同樣也熱鬧十分。
  • 二手交易平臺,豈是「法外之地」
    部分平臺雖然屏蔽了藥品、醫療器械、煙、槍枝、野生動物等關鍵詞,但換個搜索方式或者直接瀏覽頁面,依然會出現相關信息推送。  溝通投訴不暢,  消費者維權難  調查中,超過93%的消費者表示在二手交易中遇到的信息不透明、實物與照片不符問題佔比最高。鹽城一消費者在某平臺花費20元購買手機盲盒,賣家稱其內有手機配件,收到貨後發現只有一根皮筋,要求退貨。
  • 二手書電商閒魚、轉轉們的花樣淘金和眼前僵局
    以易觀千帆給出的數據可見,閒魚是頭部二手交易平臺,相對於其他的二手平臺來說,它的用戶量和月活躍用戶數都是處於領先地位。需要了解的是,閒魚是綜合性平臺,大多數業務的運營已經獲得了用戶一定的認可,自然有了先天的流量優勢。不難看出,閒魚通過C2C模式逐漸向全品類業務滲透,這家二手電商平臺已經聚集了大量的買家和賣家用戶數據。
  • 職業賣家攻佔閒魚:從閒置轉賣到批量賣貨 閒魚變味了?
    從閒置轉賣到批量賣貨,閒魚變味了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閒魚是一個主打閒置二手交易的電商平臺。跟淘寶京東等平臺不同,二手閒置交易的主體多是個人,交易的動機也相對單純。在閒魚等平臺的帶領下,習慣了在線二手交易的用戶們,將閒置交易變成一種時尚,出閒置、淘二手變成了共享、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這門生意裡,閒魚作為用戶數最大的平臺,廣受二手玩家們青睞。
  • 閒魚奢侈品電商版圖漸明 重塑二手奢侈品交易任重道遠
    如今其再度聚焦奢侈品等領域,並輔以社區及線下店推動高端品類發展,使得其二手奢侈品電商版圖逐步清晰。在業內人士看來,閒魚近年來多措並舉提昇平臺的信任度,有助於其開拓高端品類、實現用戶圈層的突破;不過閒魚也是扛著「信任」的大旗衝進奢侈品領域,與其他平臺相比並無太大優勢,若想重塑二手奢侈品交易還是有些任重道遠。
  • 小白網購二手電腦,以為是機子是個人自用的,誰料賣家是二手販!
    雖說網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缺少不了了,但是人們還是心存芥蒂,畢竟平臺保障還是沒有百分百的給予消費者信心。但僅此而言,天貓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的售後保障這一塊已經做得相當好了,而往往是一些二手售賣平臺如閒魚等還是未能保障,這也讓人不敢輕易在上面買賣東西。
  • 二手電商變形記:從閒置物品流通到創業者舞臺
    多位二手交易從業者均對《深網》表示,二手行業一直是電商中最難盈利的幾個領域之一,「商品無法標準化、服務無法標準化,這讓二手商品很難規模化,毛利率相對低下。」轉轉前員工馬鴻朗則對《深網》表示,以轉轉、閒魚為代表的閒置物品轉讓和以瓜子、優信為代表的二手車、二手房領域有本質區別,「二手車、二手房是標品,平臺可以從中間賺取服務費用,後期還可以提供金融服務。
  • 「洛麗塔裙」賣家在二手平臺疑引誘性交易,閒魚:已快速處理
    閒魚上有賣家疑似以1元銷售「洛麗塔」服飾做誘餌,引誘女性買家當面交易,暗示以發生性關係來換取商品。前述消費者提供的截圖顯示,有賣家直接打出了「一pao一件」「一炮一件」等暗語。此前有媒體報導,除了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亦存在此類情況。
  • 淘寶「閒魚」買到假貨,「翻不了身」的是消費者
    淘寶的二手交易平臺取名「閒魚」,諧音「鹹魚」,或許有讓二手物品重新流通,「鹹魚翻身」之意。但是,市民蔡小姐日前在「閒魚」平臺的消費中發現,一些存在「貓膩」的商品也假借「二手」之名混跡平臺,並借往來交易「翻身」。一旦買下這些商品,翻不了身的可就是消費者了。
  • 京東復活了拍拍做二手電商 對決閒魚和轉轉!
    在2014年騰訊將拍拍網轉手京東一年後,京東稱因為C2C模式無法杜絕假貨現象,在2015年年底停止了賣家服務,並上線了拍拍二手交易平臺。僅半年後,2016年4月,京東便徹底關閉了包括拍拍二手在內的拍拍網。  拍拍網關閉後,京東並未放棄二手交易市場。2017年1月,京東低調上線了京東優品交易平臺,整合原有回收和以3C為主的二手商品銷售業務。
  • 二手交易平臺藏隱患
    知乎上,「淘寶旗下的「閒魚」二手交易平臺安全嗎?」這個問題的評論很是熱鬧,不乏吐槽者,也不乏力挺者。自稱「前淘寶員工」的知乎用戶「Leon齊」的回答排名首位,2700多人贊同了他的回答,他對如何在「閒魚」上可以順利交易不被騙子和奇葩「套路」,提出了24條建議。  不難看出,在二手交易需求瘋狂增長的另一面,信用體系、灰色產業等問題也在野蠻生長。
  • 二手交易平臺PK:閒魚和轉轉誰更靠譜?結果意外
    交易流程和規則     和B2C電商平臺不同,二手交易的不確定和風險會更多一些,因此二手平臺在風險控制、規則管理上的措施尤為重要。     淘寶以C2C平臺起家,閒魚的二手交易規則很大程度上沿襲了淘寶的基本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