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再現「食腦蟲」感染病例。
美國衛生官員表示,佛羅裡達州出現了一例罕見「食腦蟲」感染病例,該寄生蟲學名為福氏耐格裡阿米巴原蟲,人類在感染該寄生蟲後的死亡率高達97%。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食腦蟲」在佛羅裡達州比較罕見,自1962年以來,該州僅出現過37例感染,「實際上,『食腦蟲』在全美也非常罕見。從1962年至2018年,美國僅出現了145例相關病例,然而,其中只有4人存活下來,死亡率高達97%。」
有人問了,食腦蟲是吃腦子的嗎?
(悄咪咪:像瓜醬這樣沒腦子的就不會被吃掉)
「食腦蟲」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並不是真的會啃食人腦,所以有腦子的你們也不用太過擔心。
它們遇到人時並不是像科幻片一樣直接鑽入人腦,而是會先進入人的鼻腔,(你把它吃掉是沒事的)再穿過鼻黏膜。
然後,它會再往深處移動,沿著嗅覺神經緩慢移動,潛入用來感知氣味的嗅球,並吃掉包圍在嗅球表面的組織。
這時,被感染者就會失去嗅覺和味覺。接下來,它們會入侵到大腦的其它部位,感染其他的腦組織。患者會出現頭疼、噁心、嘔吐和脖子僵硬等症狀。
隨著食腦蟲的深入,情緒控制相關的大腦區域也會受到幹擾。此時,患者將會出現幻覺、精神錯亂等症狀。
一旦食腦蟲開始啃咬視神經,那患者將會有失明的可能。
最終,由於食腦蟲不斷吞噬免疫細胞和腦組織,並且人產生一連串的免疫反應。因此造成了嚴重的組織和神經損傷,直至引發死亡。這就是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
那麼什麼是食腦蟲?
食腦蟲--阿米巴原蟲,正確來說,是叫福氏耐格裡阿米巴蟲。其寄生於人和動物,二分裂方式增殖,並可形成包囊。
它存在於各種土壤和淡水中,不僅出現在湖泊、河流和地熱水域。還出現在工業冷卻池、保養不良的遊泳池和被曬熱的家用水管中。
雖然它無處不在,但它發病率低。但是,倖存率也低。
重點來了!!!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食腦蟲?
不要在溫暖、未經消毒處理的的河水、湖水、池塘水和溫泉水中遊泳、洗澡、洗臉。不要打著夏天的名義約妹子去野外遊泳,安全最重要。
如必須遊泳或參與其他水上體育活動時要保持頭部在水面之上或帶上鼻夾,並注意避免擾動湖泊或池塘的沉積層,因為裡面可能生存著大量的阿米巴原蟲。
總而言之,野生動物咱不吃,野生水咱也不碰。但在遊泳後出現頭痛、嘔吐、嗅覺異常、發熱等可疑症狀要立即就醫。
避暑方法千萬條,生命安全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