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來,曾沉寂一時的比特幣又火了,原因無他,就是價格暴漲,一個比特幣價格甚至一度突破20000元人民幣。於是,一個叫做「礦工」的群體也讓人眼紅了,這群在川西深山等地「挖掘」比特幣的逐夢之人被廣泛報導。甚至還有國家級的超級計算機也被投入到「挖礦」的傳言。「挖礦」到底是怎麼回事,比特幣真是一種靠譜的貨幣嗎?
要點速讀
到底什麼是「挖礦」和比特幣?
要解釋清楚什麼是「挖礦」,就必須理解什麼是比特幣,以及比特幣運作的有關原理。但自2009年比特幣誕生以來,理解比特幣就需要相當的門檻,這裡儘量嘗試通俗解釋。
大體來說,比特幣是一種電子「加密貨幣」,是密碼學的產物。其最主要特點在於,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不像人民幣、美元那樣有發行貨幣的央行,你持有人民幣,相當於中國人民銀行欠了你的債,你用人民幣購買商品,相當於債權轉移給了店家,並且中國人民銀行對此表示承認。
比特幣的本質是「基於工作量證明的分布式帳本系統」,截圖自比特幣科普視頻「Ever wonder how Bitcoin (and other cryptocurrencies) actually work?」,B站有漢化
而比特幣不同,比特幣的每筆交易其實都是一個「公共帳本」,帳本的內容是所有比特幣持有者都認可的,所以支付行為能夠得到確認。為實現這一點,比特幣的設計者中本聰天才般地發明了「區塊鏈」技術,讓每一筆交易通過複雜的密碼學處理「連結」了起來,從而讓「公共帳本」變得唯一、真實且讓所有人都給予承認,從而保障了比特幣的流通。
「區塊鏈」技術的密碼學處理過程,正是理解比特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這個過程相當於解數學題,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工作量證明」,即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計算機硬體,通過固定的算法來進行運算,解出一個答案,就相當於為整個區塊鏈添磚加瓦,保障了比特幣交易的運行。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密碼學處理過程並非由比特幣交易者來完成,而是由「礦工」來完成,這個行為也被稱之為「挖礦」。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這個密碼學處理過程同時也承擔了比特幣發行的功能,因為「礦工」並沒有義務來進行解題運算來保障比特幣交易,所以比特幣系統就設定,解出一個題就給予礦工比特幣獎勵。按照中本聰的設計,整個比特幣系統在最初階段,每十分鐘就會發行50個比特幣,每四年發行量減半——所以已經運行到第九年的比特幣目前是每十分鐘發行12.5個比特幣。發行量不斷收斂,到2140年左右,比特幣發行總量就會接近理論上限2100萬個。
比特幣的「礦場」、「礦機」和「礦工」
比特幣大致的原理就是如此,加密,去中心化,通過計算機運算來發行貨幣,發行量不斷收斂。隨著比特幣價格水漲船高,「挖礦」有利可圖,所以就成了一項令人眼紅的生意,不過,「礦工」們要「挖到礦」,也需要用計算機進行激烈的競爭,比賽誰的計算機更多、更快。
作為一種通縮式貨幣,比特幣已經不適合時代,可能只是一場投機遊戲
若把比特幣看成一種商品,「挖礦」確實是一種完全說得通的生意,畢竟挖到了比特幣可以換人民幣,換美元,價格還不斷上漲。但是,被不斷轉手的比特幣最後該如何處理呢?若不能真正穩定地兌換商品,那比特幣作為貨幣的價值就值得懷疑,可能只是一種投機。
所謂投機,就是說購買某種東西並不是看中其真實價值,而是預期有人願意出更高價格買,那就可以在較低價格買入,說白了就是「擊鼓傳花」遊戲,最後總有接盤人成為「最後的傻瓜」。而投資則要看中真實的增長或回報,典型的就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當年他投資可口可樂,就是因為預料到可口可樂會有可觀的利潤。那麼,花錢去川西深山老林開「礦場」,到底有沒有「投資」的意義呢?
恐怕不容樂觀,據不久前摩根史坦利的報告,一年前,在美國網際網路零售業500強中,有5個商家接受比特幣,可是今年願接受的商家只剩3個。報告認為,幾乎沒有商家願意接受比特幣,與比特幣的狂漲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比特幣可能只是一場投機遊戲。
這裡的關鍵問題在於,若把比特幣看成一種貨幣,在當今時代,實在是有太多的缺陷。
比特幣的設計理念,本是針對主權國家信用貨幣的問題而來的——易被操控、被管制、濫發貨幣等等。因此比特幣不存在央行,依據數學原理運行,甚至在數學上就設計成不可能濫發貨幣——總量最多只有2100萬個比特幣,如今已經誕生1600多萬個。
比特幣的這一特點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黃金,黃金在其盛行的年代,天然就是一種貨幣,全世界哪裡都暢通無阻,並且因稀有而名貴,新開採量通常都很小。比特幣不正好就是繼承了黃金的優點,並且還符合電子化潮流及加密需求嗎?
比特幣與黃金很類似
問題恰恰在於,黃金也早已不適合作為貨幣,對黃金保值的迷戀實質是對現代經濟運行本質的不理解。貨幣在當今世界最主要的形式,其實是記帳貨幣,就是銀行帳戶中的電腦數字,連紙幣都不對應,更不用說黃金了。貨幣發行量,最重要是滿足經濟活動的需求,超量地發行記帳貨幣,並不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近幾年美國實行的「量化寬鬆」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金融危機後,美聯儲進行了五次「量化寬鬆」,向市場投放了大量美元,很多傳統人士預言這種做法將引發通貨膨脹,結果呢?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在2%以下,可以說是偏低,原因就在於美國經濟這些年借貸行為不活躍,因此投放貨幣也不會造成問題。而若不進行「量化寬鬆」呢?恐怕美國將會陷入通縮,錢變得越來越貴,欠債的人越來越還不起,極可能導致經濟崩潰。
如果用比特幣取代主權國家信用貨幣,那就麻煩了。比特幣不說投機炒作導致的價格抬升,其在數學上就是一種通縮的貨幣,當經濟繁榮、借貸行為興盛需要大量貨幣時,比特幣根本提供不了——有人說比特幣可以分割,最小可以到億分之一,但這也意味著目前持有比特幣的人其身價能漲個幾千、幾萬乃至更多倍,還有比這更不公平的財富分配方式嗎?
挖礦浪費能源、便利黑產交易,比特幣存在諸多難以克服的問題
所以,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比特幣是無法真正成為一種貨幣的。若比特幣只有投機的價值,那就得好好算下比特幣造成了哪些問題。
首先,「挖礦」需要投入大量的電力和「礦機」。「礦機」目前主要指顯卡,大量顯卡被投入到挖礦中,導致市面顯卡價格居高不下;電力的問題就更為明顯,雖然在川西深山中利用的是廉價水電,但據市場機構TPU統計,「挖比特幣消耗電量相當於1700萬人口國家1年總量」,這麼多的資源若投入到一項沒有價值的活動中,無論如何不能說是「毫無問題」。更不用說,全球有很多「礦場」用的是小煤礦火力發電,對環境造成的汙染也是不可忽視的。
其次,比特幣與黑色產業有太多關聯,資助恐怖主義、洗錢、毒品交易、逃稅,很多都是通過比特幣交易完成。而對於中國來說,比特幣正在成為繞過外匯監管的「出海密道」。基於比特幣在設計上的加密原理,對此進行監管難度是非常大的。
也許有人固執地認為,比特幣能夠繞過主權國家的監管,正是其長處,但若有關的黑產問題不能解決,始終是弊大於利。
最後,比特幣作為一種電子加密貨幣,不具有唯一性——沒有另一種金屬可以取代黃金,但可以取代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卻是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把原理複製過來就行了。需要那麼多電子貨幣嗎?很多就是純粹的「擊鼓傳花」式騙局。
需要重申的是,比特幣的確是一種偉大的發明,不管是理念上還是技術上,都將對這個時代造成深遠影響,對現代貨幣制度的改進也會有啟發。但比特幣本身,並不適合作為貨幣,而作為一種投機產品,眼紅的人該小心謹慎了。
投資比特幣一定要小心風險
本文版權歸屬於騰訊今日話題獨家版權所有,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