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我的自留地——大少論校,在這我將和大家分享中考、高考志願填報知識以及對孩子教育的交流,從家長角度探討教育話題。若覺得文章有價值,可在文末點讚、喜歡作者。】
————————————————————————
附:中考志願填報相關文章——
報考外區學校是否要比本區生錄取分數線更高?
是否選擇以「跨區生」報考,你考慮清楚了嗎?
中考志願填報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好學校的普通班與次一檔學校重點班該如何選擇?
中考志願問題逐個捉(1)——我可報多少個志願?【各批次志願可報哪些學校】
中考志願問題逐個捉(2)——第二志願報鐵一能否保底?【中考錄取流程及對高保線的解釋】
中考志願問題逐個捉(3)——報志願時勾選住宿會影響錄取嗎?【宿位限制規則的解釋】
中考志願問題逐個捉(4)——我的一模成績對應中考能考多少分?【定位問題】
中考志願問題逐個捉(5)——指標批志願該怎樣報?【附指標批志願填報攻略】
海珠區2019中考一模定位分析
番禺區2019中考一模定位分析
白雲區2019中考一模定位分析
天河省實近幾年生源的變化及一模定位分析
—————————————————————————
2019中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籤約的泛濫。
「你籤了嗎?」這似乎和「你吃了嗎?」一樣已經成為19年廣州中考家長閒聊時的問候語了。中考籤約泛濫,讓很多家長覺得回到了小升初的年代,總是想多拿幾張「票」才能安心,拿不到籤約承諾的學生就顯得特別的焦慮,拿到籤約的學生也顯得困惑,最近問得最多的一些問題就是:「我該選擇哪個班?XX班和XX學校普通班比,哪個更好?」「我籤約了,到時反悔會有怎樣的後果?」
也有不少中考家長抱怨,現在學校都籤了那麼多的學生進他們的重點班,我的孩子沒籤,還有機會入讀這學校嗎?分數線會不會很高?
籤約的意義是什麼?籤約和升學選擇學校的邏輯是什麼關係?中考籤約的弊端有哪些?本文就這些問題做一深度的剖析。
一、學校為什麼熱衷搞中考籤約?
決定學校錄取分數線的高低,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考生的報考熱度,報考該學校的尖子生多了,錄取分數線就有可能抬高。怎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尖子生報考?學校除了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學校外,總得給學生一些承諾或實惠才行。於是,不知從何時起,籤約承諾進重點班就流行起來了。
2018年中考的大事件之一就是傳統強校執信中學的超低錄取分數線,給各學校提了一個醒,不想方設法加強招生宣傳,就可能鬧笑話。學校之間也存在比較,人家都在搞籤約了,你敢淡定不搞?不搞的話結果如何也是可以想像的。學校的籤約,也造就中考招生別樣的「劇場效應」了。
另外,今年取消了特色課程班在獨立批的招生,再加上自主招生也沒明確的指引,也讓各學校找到籤約的理由。
凡此種種,讓學校中考籤約也越來越盛行,成為19中考的奇觀!
二、家長為什麼熱衷和學校籤約?
在不少人眼裡,學校的重點班是為學校擦招牌用的,尖子班會得到學校更多的資源照顧,師資好、班風好、成績好。籤約後可以加大進重點班的機會,甚至可降分進入重點班,這應該是主要原因。關鍵是籤約可得到承諾——只要錄取了,就能進入重點班。於是就覺得籤約能得到實惠了!
另外還有一點,周圍的同學都去籤約了,看到學校籤約的學生越來越多,擔心到時就算考上了某學校,也進入不了重點班,不去籤約就覺得虧了。
三、學校籤約的方式有哪些?
籤初中子弟兵學校的學生,通常會根據多次考試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給予籤約。部分學校的籤約還會分ABC等檔次,籤約的檔次越高,得到的實惠可能越多,比如「包撈」、錄取後進最頂尖的重點班等。「包撈」籤約就是指考生若達不到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也可以通過「掛讀」的方式進入學校學習。
籤非子弟兵學校的學生。因為不了解其他學校學生的成績情況,有些學校會根據區統考成績,根據分數劃定不同檔次的籤約。區屬學校以這種籤約方式居多。對非本區的學生,只能進行大概的定位,並約定若中考達到怎樣的成績可進哪些重點班。
也有一些學校會自行組織考試或和機構聯合暗中進行考試對學生進行甄別,再進行籤約。
四、以籤約重點班做招生宣傳的邏輯分析
學校在宣傳時,通常會以重點班成績好升學率高進行宣傳,於是家長會得到強烈暗示,只要學生進入重點班成績就會比普通班要好。
學校通過分班進行分層教學,讓水平相當的同學在同一班級上課進行因材施教,對加強教學效果確實是有效的。
有一點是必須搞清楚的,你籤約進去的重點班,是否就是學校用來宣傳的那種重點班,進去之後是否能站穩腳?有些學校因為籤約人數眾多,之前計劃設立的重點班已經容納不了大量的籤約學生,於是衍生了更多的「重點班」。部分學校的重點班甚至比普通班還要多,對學校來說,讓學生進「重點班」並不難,只要給一個班起一個名字,說這是「重點班」就行。那麼,進入這樣的「重點班」的意義又有多大?
學校為了實施真正的分層教學,多數也會在一個學期後再進行洗牌分班,部分學習能力不強的,將被洗出重點班。很多人都知道學校的洗牌的,於是有些家長就不樂意了,假如要洗牌,我就不籤了。有些學校針對這種情況,為了留住學生,就給予籤約後三年不洗牌的承諾。得到承諾不洗牌的籤約,有些人是沾沾自喜的,覺得學校這樣籤約很有誠意。家長需要思考的是:假如孩子的學習能力跟不上該班的教學節奏,強行留在重點班,對孩子的學習幫助到底有多大?
五、廣州高中的重點班注水了嗎?
2012年以前,廣州的高中除省屬的華附和省實外都是通過中招平臺錄入學生後,然後再進行分班。多數學校會根據學生的中考成績會設立實驗班重點班,但多數都不超過四個,以兩個實驗班兩個重點班居多。
華附和省實因為是省屬學校可以面向全省各招省創班100人,兩個班。當時只有華附可以以奧班的名義自主招生50人。而這50人的奧班,堪稱是全省最牛的班。省實除了兩個省創班外,還有一個市創班,由廣州市的中考尖子組成,市創班也成為省實的牛班。曾幾何時,華附的高三(1)班(奧班)和省實的高三(3)班(市創班),一直是廣州頂尖生源的聚集地,更是廣州高中的驕傲。
時至2018年,華附奧班招92人,大先班招80人,加兩個省創班,短短幾年,華附的重點班從原來的3個擴至6個!省實有南山班3個、省創班、市創班、格致班各2個共9個重點班!
華附和省實這兩所省屬學校的重點班明顯比以前膨脹了,其他的市屬、區屬學校也同樣如此。現在各學校的重點班和前幾年相比,無疑是注水了。
六、我該選擇哪所學校的重點班或者哪所學校的普通班?
這個問題相信困擾著不少中考家長。學校在宣傳時,通常會拿本校的重點班和高一檔學校的普通班的升學數據做相比,然後得出一個結論,選擇本校的重點班比選擇高一檔學校的普通班要更好。這種邏輯關係,若仔細探究一下,不難發覺這並非正確的邏輯關係。首先,次一檔學校的重點班的學生成員構成是否始終如一?經過反覆洗牌後的重點班,將跟不上的學生逐漸淘汰出局換成更好的學生加入,升學率不高才怪。而高一檔學校的普通班通常由學校中下端生源組成,就算是洗牌也只會將好的學生洗到重點班。其次,次一檔學校的重點班生源質量也沒明確的說法,宣傳時,通常是以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來比較的,但事實上,部分次一檔學校的生源質量是非常高的,某些區屬學校的頂尖班,生源質量是遠高於高一檔學校的普通班的。以此來證明加工能力強,未免顯得牽強了。只是利用家長的信息不對稱進行錯誤的引導而已。
選擇次一檔學校的重點班還是選擇高一檔學校的普通班,並沒統一的標準答案。我曾經有專門的文章進行過分析,不再細述。總而言之,學生需要受到更多關注和重視的,適宜選擇次一檔學校的重點班;學生是屬於遇強愈強,喜歡競爭抗壓力強,且能跟上學校的教學節奏的,適宜選擇高一檔的學校。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切以孩子的意願為主,理性選擇。
七、中考籤約的弊端
目前,廣州高中的招生計劃還是要通過中招平臺統一錄入的,無論是否籤約,還是需要達到錄取分數線才能錄入,籤約並不能降分錄入。
學校分重點班實施分層教學,本來應該是學校在錄入學生後進行評估後再分班,是學校內部的事。然而,現在因為招生宣傳的需要,卻將這分班工作提前到統招錄入學生之前進行。個人覺得這和之前將特色課程班放在獨立批招生有很大的關係。在這樣的引導之下,學校的分班卻凌駕於學校統招之上,雖然還沒造成招生混亂,然而卻確確實實的給不少家長造成了困擾。
中考籤約衍生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幾點——
1、師德備受考驗
學校也在這種招生的「劇場效應」下迷失了,部分老師的師德也備受考驗。某區屬學校的家長告訴我,班主任留尖是有任務有獎金的,當尖子學生不肯籤約想考去更高層次的學校時,之前還是老師掌上明珠的孩子立即備受老師的冷眼相待,甚至進行打擊,嚴重影響心情,不能好好的備考。
2、幹涉學生的志願填報
在官方中考報考指南有明確規定:「特別要注意不得幹涉畢業生自主填報升學志願的權利(違規行為一經查實,依法對學校校長及具體行為人進行責任追究,或建議所屬教育行政部門依法進行責任追究)。」但為了留住已經籤約的學生,在填報志願時,學校老師實行人盯人戰術,嚴防死守,預防籤約學生不按學校的要求填報志願。有些籤約了卻在填報志願時反悔的學生,甚至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3、學生疲於奔命籤約
有些學生拿到四五所學校的籤約,可想而知,肯定是跑了不少學校經過不少努力才得到的。籤約本來就是打擦邊球的行為,特別是組織考試的籤約,更是不允許的,於是為了得到籤約,遞交簡歷、到處打探消息參加各種各樣的密考也成為中考家長的必修課。有不少家長感嘆:感覺又回到當年小升初的感覺!
4、沒底線的籤約造成志願填報的失誤
接觸部分已經籤約的學生,經過定位分析,這些學生並非有足夠的實力考上已經籤約的學校,然而,卻已經獲得籤約了。這可能會讓學生及家長有一錯覺,考上簽約的學校一定是沒問題的。另外,籤約學校對志願填報也是有要求的,必須按照籤約學校的要求填報志願,對這些籤約的臨界生來說,一旦中考發揮不是那麼出色,極容易造成所有志願的落空!在去年補錄志願的諮詢現場,就有不少孩子或者家長向我訴說他們的無奈。
5、籤約讓掛讀更加盛行
本來上級部門一直三令五申,嚴禁掛讀。但事實上,掛讀現象一直是禁而不止的。籤約「包撈」,不難想像會讓掛讀更加盛行。
6、學校的末端生源堪憂
學校的資源是有限的,當籤約盛行,有了更多的重點班,為了打造重點班亮麗的成績,投入更多的資源是情理之中的事,這必然會影響末端生源的培養。基於此,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資源,只能更熱衷籤約,造成惡性循環。學校的末端生源在高中掉隊的,可能也會越來越多!
中考籤約,是學校招生宣傳寄生的畸胎,也造就了招生的「劇場效應」,若劇場秩序管理者再不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監管,招生秩序越來越亂也是可以想像的。廣州的陽光中考也可能因此黯然失色!
【本文為sunlai大少原創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引用或者轉載請知會作者並徵得同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