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接地氣專業選擇,城市學校專業權重理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2020-12-14 零距離高考

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大家特別糾結的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選城市還是選大學。不同的專業選擇或多或少肯定存在差異。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其實專業的選擇在很多的時候可能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分數高的熱門專業,你要清楚的是不是所有人選了這個專業都可以飛黃騰達;而分數低的冷門專業也不代表畢業後就只能喝西北風。你將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更多的還是取決於你個人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在此基礎上,城市和大學對你的影響可能會比某個具體的專業來的更有價值一些。

一、某些專業需要考慮城市或者地域性因素。以醫學類和農學類為例分析:

1、醫學類專業:

醫學類的專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各個地方的醫院,除了醫院名稱之外,前面都會有一個前綴叫XX大學附屬某某醫院,比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附屬瑞金醫院、北京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四川大學附屬華西醫院等等。

在現實生活中,當你去醫院掛號的時候,你都會比較哪位醫生水平高點,最直接的就是醫生是哪個學校畢業的,你會發現基本本省醫學院畢業的居多。再具體一點說,就是比如你打算去南方某所醫學院校就讀,將來希望可以回到北方的家鄉來就業,那基本上是不太現實的。在醫學類專業的選擇過程當中,學校所在城市基本就會成為你將來直接就業生活的城市。所以說如果要選醫學類的專業城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2、農學類專業

農學類其實也是一個特別需要看地域的專業。農學本身就是一個很看地域的,比如你想學茶學或者菸草種植,那肯定不是每個學校都有的。因為有些地區,因為氣候等原因他就種不了茶,或者當地就沒有菸草種植基地。那肯定是學不了這些專業的。所以醫學類和農學類這兩個專業在就業方面與地域的關聯性是非常高的。

二、某些專業需要看重學校專業排名。以工學專業為例分析:

工學是一個比較大的學科門類,包括機械類、材料類、電器類、計算機類、航空航天類、兵器類,甚至核工程類等等。這類專業相比其他專業來說,工科類是特別看重學校的專業排名。

方便大家來理解舉一個極端一些的例子,比如說航空航天方面的相關研究,很多技術只有北航可以搞,如飛彈、火箭之類的;又如類似裝甲車技術等只有北京理工大學才行。而這兩個學校的整體實力,肯定是比不了清華北大這些學校的。但如果細分到這些專業裡面,你去清華也沒有用相關的實驗室,學校的基礎設施都不支持你去做相關的研究。

又如計算機類的專業來說,清華、上交肯定是比北大、復旦的學生要更值錢一些。哈工大、華中科技的計算機專業實力也會比南開、廈大這些綜合類實力高校更強一些。所以技術性要求比較高的工學類專業,在報考的時候,還是要更多的考慮一下學校的專業排名,因為這些專業的研究都是和學校的很多基礎設施密切相關的。

除此之外,其他的大部分社會人文學科,包括一些理科類的專業,在志願填報的時候,優先選城市,其次是大學,最後才是專業排名。

為什麼是這個順序呢?

1、大部分的社會人文學科即使在不同的學校,學到的內容其實相差不大的。同樣一個傅立葉換你換一個學校,不會說它就給你變成另外一個公式了。同樣的一段歷史在每個學校也都會是唐宋元明清這樣的一個朝代順序。

所以在這類專業裡面,學校的專業排名,有時候他們其實差距沒有那麼大,不像前面的那些工學類的技術型專業。

2、說句實在的很多這類專業將來就業的時候,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一定會完全從事本專業對口的工作。而且就業市場面量最大的其實也都是類似運營、銷售、策劃等,這些技術要求不那麼高的崗位,和你學的什麼專業其實關係並沒有那麼大。

所以這類專業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在專業排名、城市和大學這三個要素中,可以把學科排名放在最後,優先去考慮城市和大學。

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上四年大學,和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上大學,你身處的環境,看到的世界基礎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

雖然說現在網際網路非常發達,可以讓信息獲取不受地域限制,然而一座城市的內涵和一些無形的東西,是無法從網絡中能夠了解到的,而只有身處其中的時候,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城市的內涵。

你在一線城市的街邊看到的行色匆匆的人群和三線城市悠閒自得的大爺大媽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再比如說你喜歡二次元,如果在北京上海這種城市,你有很多的機會去動漫展的現場感受,找到和自己共同興趣話題的一些人,一起發掘更為廣闊的世界。但是如果你在三線城市這個機會有嗎?它就會變得非常非常的少,少到你可能在4年後發現身邊根本沒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

同樣的道理,一所相對更加優質大學,校園的氛圍也會在四年的時間裡對一個人形成非常巨大的影響。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社團活動,各個行業大咖的專家講座都會幫助你成為一個思維更加廣闊,內心更加充實的人生。

外部環境對人的塑造和影響是超乎想像的。大學就是人生觀、價值觀和各種認知逐漸定型成熟的一個階段,所以絕大部分社會人文學科以及理科專業來說,選擇一座相對更發達的城市,或者一所綜合實力更強的大學,對你的影響將會是非常深刻的。

畢竟很多年之後,很少有人會問起你:你是畢業於什麼專業;而人們更多的會問:你是在哪裡上大學的,以及你是哪所大學畢業的。

最後我們再來總結一下,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不同的專業領域在選擇時主要考慮因素各不相同。

醫學類和農學類這兩個專業具有非常強的地域性,要優先考慮城市地域因素。

工學類對學校的基礎設施科研實力有較高的要求,可以優先考慮學校的專業排名。

其他的社會人文學科以及大部分的理科專業,首先考慮城市,其次是大學,最後才是學校的專業排名。

至於如何選專業,怎麼選城市,怎麼選大學,最終選擇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小編只是提供一種參考而已,如果有更好的建議,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怎麼選專業?選擇一個專業,選擇一種人生!
    高考結束了,考的理想的,不理想的,都已經過去了,不能沉浸在欣喜和失落之中,因為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選擇學校和選擇專業,尤其是選擇專業!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那就來分析下怎麼去選一個正確的專業吧!
  • 城市、學校、專業哪個更重要?北大教授支招
    曹和平建議,選擇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未來應更注重綜合素質培養,因為「你現在所看見的『財經』,絕對不是你10年後要工作的『財經』」。具體到專業選擇,他認為,在目前條件下,城市和高校權重可能更高。經濟活力或國際視野更高的城市,未來能給高校和學生,帶來更多前沿信息和前沿支持;而在高校與學科之間,雖然不見得每個同學都是這樣,但我更願意選好的高校。選擇專業可先設定模糊邊界NBD:您認為學生在報志願時,城市、學校、專業三者之間該如何權衡?曹和平:目前條件下,我個人覺得城市和高校的權重,可能更重要。
  • 選擇好學校固然重要,選擇好專業更重要
    這的確是值得每位家長好好去思考的一個問題,由於孩子年紀尚輕,從未踏足過深層的社會生活,對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更對外面的行業了解甚少,不清楚什麼行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好等問題。這就需要家長們的主觀分析和引導,畢竟家長是過來人,社會經驗豐富,幫助孩子分析和對孩子的引導很重要,前提是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考試成績和興趣愛好等。
  • 高考志願填報中的學校、專業、城市,如何選擇?
    距離2019高考還有最後10天的時間,家長們是時候該提前了解一下了,今天我們從城市、學校、專業三個考慮來談一談該如何選擇志願。 更重要的是,要想在未來社會的競爭發展中得到長足、持續的個人發展,選擇適合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重要。 2、認為要首選學校 其主要理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與技術的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由單一專家型人才轉為基礎理論紮實、綜合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
  • 談談高考後的選擇,不只是學校、城市和專業的選擇
    這次選擇,你們面臨的不只是「學校」、「城市」與「專業」之間的選擇,還有「復讀與否」、「上學還是打工」的選擇。 先聲明一點,本文不是在指導你如何選擇,而是給你一些我個人的建議,請一定把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你的家人、你的老師或者是我的手中。
  • 讀大學選擇專業or學校,哪個更重要?這篇文章給你準確回答
    在高考結束後,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志願的時候都會發愁這麼一個問題:「讀大學,學校更重要,還是專業更重要?」這個問題不管在哪個分數層次的孩子都會面對,畢竟,能去好學校好專業的孩子在現實中很多嗎?所以,家長們在這個問題上犯愁了,今天我們就探討一下哪個更重要!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考研擇專業你離「高薪」就業只差一個選擇!
    20年考研調劑專業怎麼選?21年考研專業怎麼選?選專業的這道題,你躲得過高考,也躲不過考研!特別是考研專業的選擇,因為你的求職簡歷上教育經歷最後一欄很有可能是碩士。年收入多少算高薪這是個相對而非絕對的問題,引用一些大型綜合性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招聘網站)的維度來界定,相對來說更有說服力。某平臺以一二線城市為樣本,稅前年收入達到30萬的求職者簡歷均被認定為金領簡歷。
  • 從投資角度看,高考後對城市、大學和專業的選擇
    高考後一個好的選擇對於之後的工作和生活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本文就從投資的角度分析高考後志願的選擇,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啟發。一、城市高考後相對於學校和專業的選擇,大學所在的城市其實是更加重要的。如果在學校專業和城市無法兼顧的情況下,城市相對於其他兩點來說更加的有權重。
  • 高考填報志願時,究竟是專業選擇重要,還是學校選擇重要呢?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而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每個孩子的家境不同、學業水平不同、認識不同,導致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看法也會不一樣:有的學生覺得上大學專業更重要,畢竟做自己感興趣和喜歡的事,才更有意義;有的學生認為上大學還是學校更重要,有機會讀名校、認識更高層次的同學、站在更好的平臺上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好學校≠好就業
    而側重於實踐教育的中高等職業教育學校,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並且不少學校與校外各大企業啟動聯合培養專業人才計劃,畢業直接就業。 選擇比努力重要,從「能就業」到「好就業」 數據在前,也有人質疑職業教育高就業率背後的質量與就業吻合度
  • 考研經驗 | 從211調劑到雙非: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1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假如說像我一樣,想要當個老師,那就沒有必要考太難的學校。但如果是像金融專業,以後想進大公司,那麼這個時候學校就非常重要。做任何決定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想清楚以後想要工作的城市,選擇該城市的學校作為目標。
  • 公務員考試,選擇城市重要還是選擇職位重要?
    我們的一生充滿了無數的選擇,上什麼樣的學校,讀什麼樣的專業,選擇什麼樣的工作,等等。同樣,在考公的路上,我們也面臨著諸多的選擇,在公務員考試中,我們選擇城市重要還是選擇職位重要?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選擇考公,你也許有心儀的城市,你也許想離家更近些,你也許為了愛情,無論是哪種情況,適合你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選擇,就是最佳的匹配。
  • 高考志願填報,怎麼選擇城市、學校和專業
    一般來說,頂尖大學也會在大城市,有一線城市,如北上廣深,也有二線城市,比如杭州就有浙大,武漢有武大。其實杭州、武漢這樣省會城市也可以說是新一線城市了。大城市往往經濟也是比較發達的,那麼在教育資源上也是比較富足的,大城市的大學裡人才濟濟,不僅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也比一般的學校要先進齊全許多。
  • 關於選擇大於努力,我被打敗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關於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貫穿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中,專業、行業、職業、崗位……,如果選擇不對,你會走很多彎路,過程也會更艱辛!我一直覺得選擇大於努力,就拿我自己的一件事情來說!大學臨近畢業,學校和各大企業合作,舉辦了一場大型的校園招聘工作活動,我和同學投了兩家心儀的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給我發了offer,可是同學卻一家都沒有收到。為了照顧她和考慮我們的小友誼,我選擇了放棄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選擇了和她一起去了另外一家我們都不滿意的公司。
  • 高考填報志願,城市、學校和專業,你認為哪個更重要?
    或者,換句話說,關於高考報志願,城市、學校、和專業,到底哪一個更重要?按照我的理解:這個選擇題,選擇的優先次序,應該是城市>大學>專業。1、城市第一:報志願,儘可能選擇到一線城市上學,會認識更多優秀的人,眼界不知不覺開闊起來。
  • 選擇大於努力,努力重要,但是選擇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
    選擇大於努力,努力重要,但是選擇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 周湘暉 我承認我在某些方面很努力,但是一個人有努力就可以了嗎? 認真思索一下,還是只有努力是不行的,一味的蠻幹確實不行。
  • 研究生有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這些數據也從側面反映出一些問題:1、考研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名校的王牌專業,2019年複試好幾個高校的經濟學複試分數線都是400分;很多專業50:1都是非常常見。小編認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現在又到了2020複試的時候了,2021的同學一點經驗,僅供參考這裡舉幾個小編周圍的例子1、一起的研友一戰211、二戰985
  • 選擇比努力重要!那些一戰成碩的人,院校專業是如何選擇的?
    在決定了考研之後,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選擇目標學校及專業。這一步驟很關鍵,因為選擇大於努力,這直接決定了最後是否能考上。如果是跨專業考研的話,這時候考慮的因素會更多。首先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未來的就業方向選擇。如果讀研是為了找一份薪資高的工作,可以選擇前景好的專業。
  • 2018「小語種」專業全分析,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每年高考,都會有很多學生會考慮選擇小語種專業,小語種專業指的是除了英語意外的幾個受眾較大的外語專業,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日語,韓語等等,但是不同的語言會有不同的就業形勢,學習一門語言需要考慮這個語言的使用人數,使用的國家數量和經濟情況,還要考慮國內學習這些語言的人數。
  • 努力固然重要,但選擇好努力的方向更重要
    我們只知道努力了比不努力更好,卻不知道什麼樣的努力更適合孩子,於是我們就會在最常見的方向上督促孩子要努力,比如學習,我們常常不厭其煩的試圖讓子知道在數學或英語上比別人付出的更多,更加努力,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取得更好地 成績,然後就.......在確定的一個方向上努力確實是重要的,努力了就會比別人做得更好,才會更有希望,離自己的目標就會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