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央視新聞、新聞1+1、華西都市報
近日,18歲準大學生徐玉玉遭遇電信詐騙後猝死離世。詐騙徐玉玉的電話是171和185開頭的兩個號碼。目前,臨沂地區被騙學費的學生不只徐玉玉一人,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已開始調查此事,公安部門已成立專案組。
為何又是171號段?又是詐騙?頻繁被曝光的電信詐騙和永無止境的垃圾簡訊,讓兩三年前誕生的170、171號段聲名狼藉。170、171號段是如何產生的,是什麼讓它們名聲如此之差?
違背初衷:虛擬號段淪為詐騙專線
2013年12月,工信部審批通過了虛擬運營商170專屬號段,並在2014年開始逐步投入市場使用。2015年8月,工信部開放171號段,並於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然後把這些號碼,轉售給虛擬運營商使用。
虛擬運營商,就像是代理商,他們從移動、聯通、電信三大基礎運營商那裡承包一部分通訊網絡的使用權,然後通過自己營銷和管理體系把通信服務賣給消費者。最初,開放170號段被視為電信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通過競爭推動電信行業服務質量的改善也讓很多人充滿期待。然而,僅僅在兩年後,170號段淪為詐騙專用號。
網上一項數據分析顯示,在收集的1492034個惡意號碼中,僅170號段號碼就有129443個,佔比達8.6%。其中,1705號段的惡意簡訊最為猖獗,1000條簡訊中99.2%為惡意。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起,詐騙號碼從170號段轉移到171號段,並且增長速度較快。170、171號段正淪為電信詐騙「專線」。
多因素導致虛擬號段犯罪
170、171號段滋生犯罪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於虛擬運營商非實名制登記存在漏洞。部分基層民警反映,虛擬號段發卡和銷售渠道存在漏洞,讓部分電信詐騙分子鑽了空子。實名登記不嚴、實際歸屬地不明,導致偵查難度加大,因此虛擬號段頗受詐騙犯罪嫌疑人青睞。目前,江蘇、廣東、福建、浙江、湖南、陝西等地,均發生過涉及170、171號段的電信詐騙。
若要全面落實實名制,虛擬運營商還要投入大量成本,比如配備身份證識別機器等。成本加大,利潤減少,使其缺乏落實實名制登記制度的積極性。
因此,170、171號段的電信詐騙防不勝防,內容絕大部分為銀行匯款、賭博、發票、證件、信用卡、加微信號推銷和少量房地產廣告。
最嚴「實名制」能遏制通訊詐騙嗎?
通訊詐騙一直飽受詬病,而且屢禁不止,目前三大運營商已開始針對「史上最嚴」的電話號碼實名制,開展不實名就停機的工作。實名制的實施真能有效遏制通訊詐騙嗎?
即使實名登記,也並非能杜絕詐騙行為,不法分子仍可能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實名購號,四川就有一小夥發現其名下被登記了65個正常使用的手機號。
專家認為,實名制會提高通訊詐騙的門檻,但不能從根本上遏制通訊詐騙。比如通過境外撥過來的電話、通過境外號碼發送過來的簡訊,這都沒有辦法通過實名制來解決。即便是在境內,偽基站的通訊詐騙也是實名制解決不了的。通訊詐騙其實是網絡詐騙的一種,不通過電話也能實施犯罪,比如用QQ或者微信聯繫,用網上支付工具轉帳就實現了。
要解決通訊詐騙,還需要配合對偽基站的治理、對海外詐騙電話的治理,再配合手機實名制,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實名制只靠運營商或工信部還做不好,必須要與其他相關職能部門配合,聯合推進。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杜躍進認為,無論是不是虛擬號碼,如果是背後身份是假的,也追溯不到的這個真的人。就算是實現了真正的實名,因為現在還有很多手段可以改號的,所以就算是實現了這個實人的號碼,如果是犯罪分子可以改號,依然可以騙到這個背後的用戶。
杜躍進指出,要從源頭上整治改號軟體和真正的實人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詐騙問題。這在技術上都可以實現,就是實施起來需要大量的工作。
遇到陌生號碼的處理方法
在電話詐騙中,騙子常常編造出中大獎、積分兌換、領取補貼等種種劇本,騙取你的銀行卡號和密碼。面對騙局應當怎樣處理呢?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監製/唐怡 主編/侯振海
編輯/史萌 黃元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