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輝《催眠·裁決》:8分的創意,6分的劇情

2020-08-19 蔣小牧


學生時代,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

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點子,立馬揮筆疾書,很是興奮;

但寫著寫著就「厭倦了」心想:算了、湊下字數就可以了,快點交卷……

假如你是閱卷老師,當你看到這樣的「考卷」交上來,你或許會首先感受到他的天賦所在、很有想法,但與此同時你也會很不滿他虎頭蛇尾、隨意糊弄的態度,如果是你,你會給這篇「作文」打多少分?

而今天的作品——《催眠·裁決》,就如同這樣的「作文」一般。


《催眠·裁決》的評分,從當初剛上映時的5.8分,一路「艱辛」地「爬」到了如今的6.0,算是剛剛過了及格線。

如此成績,其實也在我的意料之中,畢竟如今的港片給我們的感覺,就像是在「半死不活」的狀態中掙扎一般。

質量不差(不爛),但實數「無聊」(老套路)僅此而已!

很多人都在說,如今的港片,就張家輝和古天樂倆人的作品能拿得出手,香港電影仿佛就依靠著,兩位中老年勞模在「續命」,依舊深陷在,曾經的巔峰有多高、如今就有多寸步難行的「泥濘」之中。

雖說如今的港片被「囚禁」於「困境」之中,但資本是永不休眠的,生意得照做,電影還得照拍。


那麼如何在如今這個成熟的格局之中,開闢出那麼一絲新意,是如今所有香港電影人,要正視的問題——題材元素的&34;,算是一條出路。

港片,曾經擁有過,最完善成熟的題材類型。不管是言情、懸疑、犯罪、喜劇還是恐怖,都出過極具代表性的優秀作品。但現如今,只能依靠著偶爾摘取一兩個題材,來混搭一下,雖然不夠新意,但總比靠著「老黃曆」過日子強。

而《催眠·裁決》這部作品,就是將都市司法、犯罪、動作等元素柔和在一起的新型「產物」,雖說整部作品,還是依舊沉浸於犯罪片的格局之中,但在今年的港片中,也算得上獨樹一幟,而劇情的「硬傷」依舊沒有「治'好。

總體來說,就四個字:「喜憂參半。」



「喜」:創意的加分

1.

集團二世祖,挪用公款、殺人滅口、栽贓陷害,但因證據不足,難以給被陷害者定罪,其父集團股東,便設局綁架了陪審員之一的「催眠師」許教授的女兒,「挾天子以令諸侯」,讓許教授催眠同行的陪審員,令被陷害者定罪。

看過星爺的《少林足球》都知道,大佬謝賢想讓自己球隊贏球,他的邏輯並不是讓自己隊伍,如何提升球技,而是直接買通裁判、主辦等等,輸贏就一目了然了。

《催眠·裁決》的創意就與《少林足球》如出一轍,不學《十二怒漢》費盡心思地「說服」陪審員們,既然想要結果「一致」,那我就用非常手段,直接催眠……


2.

在我們熟知的港片中,無非是黑幫、黑道、警匪當道,即使是近些年來的港片,也不外乎是什麼反腐、臥底、販毒、這些「老掉牙」的題材。

並且基本上都是那群人,故事也是,換湯不換藥,完全沒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不管是《追龍2》《使徒行者2》《掃毒2》還是《反貪風暴4》都是這種觀看不用思考的爽片。當時我一直都在質疑香港編導們的創作格局。

直到《催眠·裁決》出來後,我才發現,原來香港電影人,還是願意嘗試新鮮的電影元素!




「喜」:元素的重組

1.

六十多年前,《十二怒漢》中的Juror 8,憑藉著可敬的正義感和思維縝密的推理,以一己之力讓整個陪審團「臨陣倒戈」,從而造就了一部經典之作。


而張家輝與Juror 8的做法,極為相似,但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沒有任何同伴的幫助下,用不露痕跡地方法——催眠,來讓陪審團的成員改變自己原本的」判斷「,這部分的劇情,為作品平添了一份趣味性。

如今當我們在談論「催眠」這個話題時,我們往往第一印象就是這是一種「玄乎其玄」的東西。在我們早期的認知當中,「催眠」的手法,無非就是拿塊懷表之類的東西,在「患者」面前晃悠,使其意識模糊,繼而獲取對方,心中不可告人的一些秘密。

但在被影視作品拿來「主義」過後,「催眠」則變成了似乎是一種「法術」一般的手法,甚至成了無所不能的存在。「施法者」可以在一些細微的動作中,悄無聲息地對旁人進行催眠,工具從原來的懷表,轉變為了一條項鍊,一支筆或者是一本書,亦或是一個聲音,且這些催眠可以像病毒一般,潛伏在人們心中,需要喚醒的時候,只需要一個響指或是一個清脆的聲音即可。


2.

在作品《催眠·裁決》之中,對於「催眠」這個元素的刻畫,或許在技術層面上,沒有陳正道導演的《催眠大師》看起來那麼的「專業」,但也不至於,看起來像是張口就來的瞎編。《催眠·裁決》之中的「催眠」,其實更像是一種「攻心術」,通過對主體的深入了解,找其影響他心理變化的「開關」,繼而進行一段強烈的心理暗示,從而達到一種影響其行為的目的。

作品中張家輝對陪審團每個成員,使用了各種明面或暗地裡的催眠手法,細節之中,無不透露出作品設定的,「攻心計」。

其實,這也是在借「催眠」之手,對於人性的一種批判,貪婪、恐懼、善良、復仇等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正常判斷

有意思的是,作品在不留餘地的暴露人性的短板同時,還不望諷刺了一把,看似完善的陪審司法體系,畢竟陪審員也是人,是人就會有弱點,就會有情緒。

這其實也是一種,對陪審團制度的隱晦質疑。



「喜」:人物的色彩

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為本部作品,也平添了不少色彩。

1.

老戲骨,秦沛飾演的林國權有幾句臺詞,將林國權被利益扭曲的人性,刻畫得淋漓盡致。當他得知自己「不爭氣」的兒子殺人後,說道:

「殺個人而已,為什麼要自己動手?」

這句話可見林國權這個角色的人性,極其扭曲!但他緊接著的一句話,更是成為了這段戲的點睛之筆:

「我對你好失望!」

一般為父者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肯定是「變色之言」了,但林國權憤怒的原因,並不是兒子殺人,而是兒子幹壞事,留下了「尾巴」。大家可以細品一下,「我對你好失望」,這句話是不是讓這齣戲,升華了不少,堪稱如來之筆。


2.

張家輝不用說了,這些年在作品當中的演技,完全是肉眼可見般的在飆升,

導致我都開始在懷疑「化骨龍」這個角色真的是他樹立的嗎?


「肥貓」鄭則仕,在空蕩的法庭被張家輝催眠後,自己與自己「飈戲」的這場戲驚豔了不少人。

「一人分飾兩角」的對話,刻畫出了人物內心的矛盾與掙扎,或許這算不上什麼精湛的表演,但鄭則仕就憑藉他的面部表情:眉梢的抬動、嘴角臉部的肌肉顫動,將這位「愛女如寶」的人物內心衝,突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場戲,不知道又驚訝到了多少人呢?


而張翰,這位「飽受爭議」的演員,在本部作品中,也終於讓我看到了「成熟」的影子,擺脫了演啥都像「富二代」的人設。

不管演技高低,他也終歸詮釋出了一位好舅舅的銀幕形象,他也讓我看到了,我們現實生活中舅舅對外甥女「溺愛」之情,並沒有誇張做作。

但「用力過度」的演技還需削弱幾分,平滑自然或許更能讓人「接受」。



「憂」:雞肋的場景

1.

本部作品,對於「輕重」拿捏得並不得當,對於一些「雞肋」的場景,也用了過多的篇幅。

給我印象頗深的就是,作品花在張家輝和女兒的「父女情」之間的時間過長,因為就算是要為後續的劇情做鋪墊,也明顯的超出了一般電影「鋪墊」的正常範疇。

如同作品《功夫》一般,開場幾分鐘不到,就將整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一一介紹清楚,或許更加「驚豔」。


2.

而關於張翰與綁匪「飆車」「打鬥」」鬥智鬥勇「的「宏大場面」,其實也都可以微微的略減幾分,因為對於本部作品的「內核」其實,不用動作打戲,都能完成。

就如同在言情戲裡加入了一段,街頭槍戰一般,極為不協調,更何況追擊的也不是什麼「殺人如麻」的大盜,飆的也不是世界頂級跑車。

如果反將這些劇情,改為強化「催眠」的手法時,也許本部作品,將會是另外一番韻味在裡面。

既然我們已經大膽的創新了,何不再「大刀闊斧」一些呢?


「憂」:殘缺的創意

1.

雖然作品的創意有了,但始終還不夠完美,畢竟要創新就要「突破想像」!

大多數人,看慣了國內外無數大片,驚天案局、命案懸疑。也可能是看的好片子多了、口味也逐漸變「叼」,也開始了自己的「導演夢」。

當我們在觀看《催眠·裁決》的時候,都會現象,張家輝會在什麼場合進行催眠,怎麼把控時間,催眠的細節是怎麼樣的。以至於當張家輝在意識到有攝像頭在自己周圍的時候,很多觀者包括我在內,都在幻想,他可能會隔著攝像頭將張兆輝催眠,但事與願違。


2.

在催眠各位陪審員的時候還比較中規中矩,但對於陪審員中的那位「臥底」卻是交代得雲裡霧裡,讓很多觀眾摸不著頭腦(這裡可能是某種原因刪減了,個人猜測可能和門牌號,小紙條,咖啡杯有關)。

前面提到的對張兆輝的催眠,也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誘導他聽《徘徊在日暮街角》,也沒有著重的彰顯出這首歌的「重要性」。

雖然故事的最後,張家輝終究還是催眠了張兆輝,但也僅僅是放放歌而已,效果弱化了很多,離觀者預期緊張、離奇的精彩構思,相隔天差地遠,這也許就是殘缺創意的平庸結果。


3.

當然,作品也頗為「粗糙」,比如張翰在追擊綁匪時,遭遇警察臨檢卻沒有報警,導致劫匪逃離;

又或者張家輝的富豪「親家」,這麼大的公司卻沒有一點安保措施等等。這些我們都可以忽略,但對於一部作品的嚴謹性,我們是不是該稍稍的提高一些?



本部作品的創意,仿佛讓我看到了那些,年輕而又悸動的創業者們,

在為他們「鬼點子」拍手叫好的同時,也為他們譜寫的「計劃書」,感到惋惜……


總體來說,《催眠·裁決》依舊是部中規中矩的商業片,可堪一看,但與同期上映的佳作——《少年的你》相比,就高下立判了

最後給今日頭條點個讚吧。

拜了個拜~!



相關焦點

  • 《催眠裁決》張家輝扮演催眠師左右裁決,並抓住綁架女兒的兇手
    影帝張家輝進入娛樂圈30年來,塑造了大大小小几十個銀屏形象。他因演技精湛,獲得了金像獎、金馬獎等多個最佳男主角的獎項。然而今年10月,由他主演的電影《催眠裁決》口碑平平,豆瓣評分僅有5.8分。難道是張家輝演技發揮不穩定?帶著疑惑,我去看了這部電影。講真,評分偏低了。
  • 《催眠·裁決》再發特輯,張家輝83秒帶你看懂陪審團制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納蘭驚夢/文近日,由黎兆鈞、施柏林、劉永泰執導,張家輝、張翰、秦沛、鄭則仕、金燕玲、張兆輝等主演的犯罪懸疑電影《催眠·裁決》放出「陪審團特輯」。這部83秒時長的製作特輯,以男主角張家輝的視角為觀眾科普了「陪審團制度」這一在香港司法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制度。對於內地觀眾而言,「陪審團制度」並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事物。這部「陪審員特輯」雖然僅有83秒,卻是滿滿的知識點,有益於幫助觀眾理解《催眠·裁決》裡的幕後主使為何會綁架心理學教授許立生(張家輝飾)的女兒茵茵,以此要挾他催眠其他陪審團成員,最終達到左右判決的目的。
  • 又一個不挑食的影帝,今年四部電影最高分6.3,不怕敗光人氣嗎?
    衝著影帝張家輝,看了一下他的新電影《催眠·裁決》。看完後,心中竊喜,慶幸沒去電影院貢獻票房。原因很簡單,它不值得!看了豆瓣評分,大概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想法。許立生(張家輝飾)首先催眠了坐輪椅的。然後又催眠了另外一個買了林氏集團股票的陪審員。現在還需要催眠兩個人。但是此時他的行為被一個人注意到了。這是一個博士,高智商。
  • 《催眠:裁決》世界上好人不少,不過你是最重要的一個
    《催眠裁決》這個故事講述的是轟動全港的林氏家族兇殺案踏入審訊最後一天,陪審團準備退庭商議時,成員之一許立生(張家輝飾)突然收到女兒茵茵(艾米飾)被綁架的消息,神秘人要求曾為國際催眠權威的立生通過催眠術令陪審團裁定被告謀殺罪名成立,否則其女兒將被撕票,這也就意味著立生必須在狹小的空間內
  • 《催眠·裁決》個人觀後小作文
    這一部催眠·裁決,和稍早前古天樂的那一部犯罪現場一樣,應該都屬於電影院貼片貼一年你也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妥的片子。首先我們講催眠手法,催眠題材的電影我只看過一部,就是之前的催眠大師。我是一個對催眠懷有獵奇心態的普通人,不同於其他答主專業相關或者業務研究的經驗,我對於催眠的一切認知,就來源於什麼道聽途說呀,還有電影呀小說呀諸如此類的。就基於如此的淺薄認知來看,電影所展現的催眠手法對我來說,是真實可信而新鮮的。
  • 《催眠·裁決》精彩之處,在於隱藏在電影中詭辯臺詞與隱含的道理
    張家輝主演的電影《催眠·裁決》豆瓣評分僅僅有5.8,我們都關注這部電影的催眠題材,往往忽略了這部電影的精髓。電影中的催眠手法並不高明,並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催眠手法,更多的催眠方式都基於心理暗示。故事的結局沒有任何意外產生,罪有應得的人受到了正義的制裁,可以說結局沒有特大的反轉產生,但是電影中卻留下了一段空白,這場兇殺案的兇手到底是誰?用另一種角度來看,這個故事最大的贏家難道就一定清白嗎?
  • 官方玩梗行不通:遊戲公司申請「渣渣輝」商標被駁回,張家輝本人也不行
    根據《新京報》報導稱,根據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在8月11日發布的判決書顯示,江西貪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渣渣輝」商標近日遭北京市高院駁回,理由為涉嫌「貶低人格,易產生消極負面影響」。北京市高院認為,訴爭商標為「渣渣輝」,「渣」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具有「渣滓、碎屑」的含義,作為網絡流行詞,具有「差」「爛」的意思,含有貶低人格的含義。
  • ...玩梗行不通:遊戲公司申請「渣渣輝」商標被駁回,張家輝本人也不行
    根據《新京報》報導稱,根據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在8月11日發布的判決書顯示,江西貪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渣渣輝」商標近日遭北京市高院駁回,理由為涉嫌「貶低人格,易產生消極負面影響」。2017年6月,這家公司邀請張家輝擔任旗下頁遊《貪玩藍月》的代言人,2018年5月,雙方合作終止。也許你沒玩過這款遊戲,但一定對它各種奇葩的洗腦廣告有所耳聞,五毛特效配上古天樂、張家輝等香港明星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我系渣渣輝」、「是兄弟就來砍我啊」、「 介四裡沒有挽過的船新版本」等臺詞,讓網友們邊吐槽邊模仿。
  • 《惡靈附身(The Evil Within)》IGN 8.7分 恐怖有餘劇情不足
    今日早些時候遊戲媒體videogamer給出了8.0分的媒體評分,而就在剛剛IGN也給出了自己的評分,一起看看吧。優點:  +精彩的求生體驗  +極其恐怖的敵人  +遊戲節奏張弛有度缺點:  -錯綜複雜的劇情
  • 《財神客棧》張家輝謝霆鋒爆笑耍寶 6月28日映
    由博納影業集團出品的2011暑期爆笑武俠喜劇《財神客棧》,將於6月28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該片由黃金搭檔王晶、元奎精心打造,並匯聚謝霆鋒、張家輝兩大影帝及蔡卓妍、黃奕、佟大為、劉洋等一眾實力影星領銜主演。
  • 【催眠大師智能創意專區】報價 評測 導購 圖片(Hypnotist)催眠...
    催眠大師智能創意
  • 張家輝:內地觀眾一點也不簡單,不好看的電影,管你是誰,就不看
    說起張家輝,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代言的遊戲廣告。他用十分蹩腳的普通話,介紹自己。尤其是那句是兄弟就來看我,給觀眾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從那之後,每次見到張家輝都會自動腦補出這句話。
  • 《激戰》張家輝彭于晏無PS肌肉照曝光(組圖)
    中新網7月18日電 由香港著名導演林超賢執導,張家輝、彭于晏、李馨巧、梅婷、安志傑等主演的電影《激戰》,已確定將於8月16日在全國公映。該片在6月份的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獨攬金爵獎影帝、影后兩項大獎,被媒體和影評人奉為「8月絕不可錯過的電影」。  近日,在部分媒體曝光張家輝、彭于晏兩名主演的肌肉照後,有網友質疑如此震撼的健美體形不可能是演員真是練就的,很可能是「P出來的」。為此,片方今天公布了兩位主演的「純天然無PS綠幕造型照」,將最原始的資料展示給觀眾,並放出記錄兩人身形訓練過程花絮特輯「魔鬼身材」。
  • 1995年,關詠荷帶張家輝回家見父母,張家輝:廁所都比我家大
    要說小編最羨慕的,還是要數影帝張家輝的老婆關詠荷了。 怎麼說呢,這就相當於楊冪和如今的魏大勳,當年的張家輝人氣可能還不如魏大勳了,你問問楊冪的粉絲答不答應這門親事?張家輝只是個跑龍套的小演員,而且龍套演員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張家輝是那種打戲龍套,全靠賣力氣賺錢。
  • 看張家輝解剖屍體的手法好嫻熟啊!
    張家輝首次挑戰「智商爆表」的法醫角色,接受了理論知識、專業術語、操作手法的三重考驗,還在戲中獻上貼身肉搏、凌空飛摔等高難度動作戲,縱然是拍攝經驗豐富的張家輝,也忍不住直言「很有新鮮感」。  張家輝從影三十年,參演了近百部作品,塑造過幾十種不同職業,但出演法醫還是人生頭一次。
  • 女星陳煒三點式拍新片 張家輝M字額造型出位(圖)
    張家輝的M字額造型很出位。   中新網10月8日電據香港《明報》報導,女影星陳煒昨日以三點式泳衣拍攝新片《提防老千》,同場的張家輝雖有M字額的出位造型,也難敵陳煒的驕人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