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君不止一次說過,藥品、電池、清潔消毒用品以及衣物鞋玩具容易掉落的配飾,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
2020年12月28日,《新晚報》報導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兒。長沙一名1歲的女寶,起床後就一直哭鬧不止。
餵也餵了,尿也尿了,是怎麼也找不到寶寶哭鬧的原因。無奈,家長便把寶寶送到醫院做檢查,想看看孩子為啥一直哭鬧。
就醫後,醫生通過CT發現,寶寶的體內竟然出現一個「小豬佩奇」!
家長驚訝之餘仔細端詳一番,原來這個「小豬佩奇」是孩子鞋子上的裝飾品!「不知道啥時候,寶寶因為好奇把這東西扣了下來,然後塞到嘴裡了。」家長說完仍心有餘悸,如果不是及時發現,後果不堪設想啊。經過醫生的專業處理,這個引發寶寶哭鬧不止的「小豬佩奇」順利取出。無獨有偶。在2020年5月份,廣東一名2歲男童,趁著奶奶不注意,把佛燈油(煤油)當成了橙汁喝了起來。
結果孩子直接呼吸急促,之後被家人發現後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到了醫院後,醫生立即對寶寶進行洗胃處理。由於寶寶的情況十分嚴重,在採取各種措施後,情況仍舊不樂觀,中間一度生命垂危。
好在,在醫生26天的全力搶救下,男童終於轉危為安。
介於兒童誤食事件頻發,今天小康君就盤點一下,寶寶最易誤食的物品,以及萬一出現誤食的情況,家長該如何急救!
寶寶的誤食清單
家長一定要放好
(圖片來源:陝西都市快報)
寶寶對什麼都很好奇,隨時隨地都能抓住東西放在嘴裡,下面這張圖片就是被寶寶吞下過的物品。
真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寶寶吞不下去的!
釘子、針、魚刺等尖銳物如果被誤吞,可能會刺傷食管、胃黏膜,或卡在消化道某一部位。
所以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家長應立即將寶寶送往醫院。
磁鐵和磁力珠,尤其是磁力珠益智玩具,數量較多,體積較小,就算丟了幾個也很難發現。
一旦被誤吞,有可能引起腸道內不同部位磁體相互吸引,導致腸壁壓迫壞死、穿孔等。
(圖片來源:網絡)
很多藥物外面包著糖衣,而且媽媽在哄寶寶吃藥時也會騙寶寶說這是糖,所以很多時候寶寶根本無法分辨到底是糖還是藥。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老人所吃的藥一定要放好,有些老人每次吃完藥隨手就放茶几上了,結果被寶寶誤食,造成性命垂危!
乾燥劑存在於各種商品中,通常分為透明矽膠、氧化鈣、氯化鈣、三氧化二鐵四種類型。
(圖片來源:網絡)
透明矽膠大多沒有毒性,一般可隨大便排出,如出現頭暈、嘔吐等特殊反應,需就醫處理。
氧化鈣(又名生石灰乾燥劑),遇水「沸騰」反應,從而產生強烈的腐蝕性,需儘快就醫;
氯化鈣乾燥劑,只有輕微的刺激性,可喝水稀釋;
咖啡色三氧化二鐵,具有輕微刺激性,如誤吞量小,喝水稀釋就可以了,但量大會出現中毒症狀,需儘快就醫。
如洗衣粉、潔廁靈、消毒液、洗髮水等,84消毒液和潔廁靈混合可產生氯氣,導致氯氣中毒;
潔廁靈酸性很強,誤食可造成消化道腐蝕!
帶有各種珠珠、水鑽、珍珠、柳丁、亮片等小配飾的衣物確實好看,但就是這些看起來美美的裝飾卻是最危險的……
對於口欲期的寶寶來說有誤食的風險不說,如果寶寶不小心吸入到器官或肺裡沒有被及時發現,就可能會誘發肺炎或窒息的緊急情況。
即便沒有誤食,如果寶寶不小心摔倒或嬉笑打鬧時,這些鋒利的配飾,還會變成刮傷皮膚的兇手。
關鍵時刻能救命方法,
所有家長都必須要學會!
3歲以內的寶寶咀嚼和吞咽能力未發育完善,而且食道非常的細,所以呼吸道很容易被異物卡住,出現窒息的危險!
建議各位寶媽奶爸們不要給3歲以下的孩子吃果凍、瓜子、花生、葡萄、杏仁、龍眼、火腿腸、硬糖果、口香糖、花生醬等容易卡到食道裡的食物。
還要注意玩具上的小零件、拉鏈、電池、硬幣、筆帽、鈕扣、磁力珠等物品,也不要讓寶寶們接觸。
如果寶寶不小心發生了異物卡喉的意外事件,若能立刻撥打120並用海姆立克法急救,是有很大概率能把寶寶從「鬼門關」給拉回來的!
所以,下面能救命的方法,所有家長都要牢記!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通過衝擊腹部,使肺部殘存空氣形成一股氣流,將堵住氣管、喉部的異物排出或取出。
❶ 讓寶寶俯臥在大人腿上,呈頭朝下、頭低臀高的姿勢;
❷ 家長雙手的手掌根部放在寶寶肩膀中間,一手支撐頭頸部,另一隻手叩擊寶寶背部5次;
❸ 接著將寶寶仰臥,用食指和中指按壓寶寶胸部5次(擠壓深度大概在⅓~½);
❹ 重複這兩個動作直至異物排出。
❶ 施救者跪在或坐在寶寶身後,然後從背後摟住寶寶的腹部;
❷ 一手握拳,另一隻手按在拳頭之上,拇指掌關節突出處頂住患兒腹部正中線肚臍上方2釐米;
❸ 掌心向上向內擠壓寶寶的腹部,直到吐出堵塞物為止。
如何防止寶寶預防誤食?
家裡面的過期藥、乾燥劑、農藥空瓶等,該扔的扔掉!
藥物、潔廁靈、消毒液、洗衣液、工具箱等放到寶寶夠不到的地方,特別是藥物,最好能鎖到柜子或箱子中。
玩具的小零件、遙控器等一定要上心多多檢查,有鬆動或有潛在被咬掉的風險就要及時制止。
據統計,91.2%的氣管異物都是食物(例如:花生豆、果凍、瓜子、糖塊、果核),8.8%是一些玩具零件(例如:紐扣電池、玻璃球、別針、鑰匙、釘子)。
所以,家長在日常看護孩子時,一定要特別注意以上這些危險的小東西!
希望各位寶媽奶爸轉發文章到朋友圈或點右下角的「在看」,告訴你身邊的家長警惕誤食異物的危害!沒準你的一次轉發,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