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楊豔)近日,國內外媒體對某些外國品牌的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中,檢出砷、鎘等重金屬的事件進行報導。昨日,中國疾控中心在其網站上發布《專家就媒體報導某些品牌米糊含重金屬有關情況答記者問》,全文解答了媒體關注的重金屬超標研究情況,中國現行標準、如何進行風險評估以及嬰幼兒餵養建議4個問題。但全文並未公布某品牌究竟是什麼品牌。
記者查詢獲悉,英國《每日電訊》報導稱,瑞典研究人員發現,包括雀巢在內的9種歐洲知名品牌的嬰兒食品含有毒重金屬砷、鉛與鎘,其含量雖都未達世界衛生組織(WHO)規範的上限,但嬰兒長期食用,仍會導致智力受損,甚至出現行為異常。據悉,歐盟委員會官員已決定召開緊急會議,商討重新制定新的嬰兒食品安全標準。
這份研究的檢驗樣本包括雀巢、喜寶(Hipp)、活樂(Holle)、歐格妮(Organix)等9種知名品牌生產的供4個月以上嬰兒食用的輔食,以及9種嬰兒配方奶粉。
研究發現,如果每天向嬰兒餵食兩次上述品牌的米糊等輔食,嬰兒接觸到致癌物「砷」的數量,比母乳餵養高出50倍;接觸可破壞神經系統和腎臟功能的重金屬「鎘」,數量比母乳餵養增150倍;接觸可致永久性的智力受損傷或行為異常的重金屬「鉛」,數量也要增8倍。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嬰兒接觸到的上述有毒化學物水平沒有超出歐盟官方制定的上限,但有毒重金屬可在人體積累,達到一定水平可嚴重損害人體。為此,歐盟委員會決定召開緊急會議,重新制定新的嬰兒食品安全標準,以堵塞漏洞。
主持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還指出,這些輔食中所含的有毒重金屬全都來自食品的原材料。由於大米、小麥(2836,-28.00,-0.98%)和燕麥會從被汙染的泥土中吸收砷和其他重金屬,嬰兒食品中才會含有這些化學物。早在兩年前,英國食品標準局就發布官方警告稱,由於含有重金屬砷,嬰幼兒應該停止食用米糊。
附:中國疾控中心發布《專家就媒體報導某些品牌米糊含重金屬有關情況答記者問》全文
2011年4月9日-11日,英國《每日電訊》連續報導了瑞典科研人員發表於《Food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稱某些歐洲知名品牌嬰兒食品中的砷、鉛、鎘等重金屬含量高於母乳。4月12日,國內部分媒體轉載了上述報導。受衛生部委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委員會立即組織公共衛生、質檢、醫療等部門的毒理、營養、檢驗、食品加工、兒科等領域的專家進行了研討,並就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近日有媒體報導某些歐洲知名品牌嬰兒食品中的砷、鉛、鎘等重金屬含量高於母乳,請問是什麼情況?
答:2011年4月9日-11日,英國《每日電訊》連續報導了瑞典卡羅林斯卡(Karolinska)研究院環境醫學研究所重金屬與健康室科研人員發表於《Food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稱該機構在某些外國品牌的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中檢出砷、鉛、鎘,最大檢出值分別為33ug/kg、13ug/kg、11ug/kg。研究者認為,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中檢出的砷、鎘、鉛等的含量高於母乳。
問:國內外對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砷、鉛、鎘有無標準?
答:我國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在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安全標準中規定了砷和鉛的限量指標,砷為200ug/kg,鉛為200ug/kg,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未對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規定砷和鉛的限量指標。我國和CAC均未制定嬰幼兒輔助食品的鎘限量指標,但我國對該類食品的主要原料大米的鎘限量要求(0.2mg/kg)嚴於CAC標準(0.4mg/kg)。因此我國現行有關標準均嚴於CAC。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不得生產和銷售不符合我國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標準的任何食品。
問:國家對此將如何進一步跟蹤並進行風險評估?
答:受衛生部委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委員會將繼續組織專家進行深入研究,並進一步加強同國際組織及相關國家的交流與協作,科學評價食品中重金屬含量水平與嬰幼兒健康風險的關係。同時,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不斷完善我國嬰幼兒配方食品及其原料的食品安全標準,對嬰幼兒配方食品及其原料的重金屬及其他汙染物做出更加嚴格和科學的規定,確保嬰幼兒身體健康。
問: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母乳餵養嬰幼兒更加安全可靠?
答:我們提倡對6個月以下嬰幼兒儘可能地進行母乳餵養。但對於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只餵養母乳不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應按專家指導,合理添加符合國家標準的嬰幼兒輔食。
作者:楊豔